《國際經濟學》背後的思考

2021-02-19 國際貿易與商務研究沙龍

我覺得上這門課最令我受益的不是書本上所包含的知識,而是老師對國際經濟問題的透徹分析與深入解說並延伸於課本之外的知識。

本科時對於經濟學的朦朧認知,知道經濟學是一門利用和配置稀缺資源的學科。碩士階段導師開始催促寫論文,發表論文,只有這樣,才能畢業,也只有這樣,才能評優評獎,帶著「功利」的「小心思」,我開始了這所謂的「做研究」之旅。碩士三年,我撰寫論文、申報課題、參加學術論壇、學術會議和夏令營,但是,論文寫的多了,卻並沒有使我對經濟學問題乃至經濟學現象有更深的見解,相反,我對經濟學問題的研究還是只停留在表面,因此,我開始對一個問題困惑不解——「到底什麼是做研究?」。碩士階段,沒有老師告訴我,到底什麼是學術研究,什麼是做學術研究。我只會去模仿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學習實證方法去運用到論文的寫作中。但是,這種模仿是非常粗淺的,論文的核心和精髓仍然無從知曉。或許也是因為對於「做學術研究」的困惑進而演變成興趣,才讓我有了讀博的想法。

通過努力,我成為了一名西南財經大學的博士研究生,至此,改變我固化思維的時刻到來了。我於暑假開始跟著蔣老師學習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一起學習的還有其他四位可愛且聰明的小夥伴,我們一起度過了充實而又美好的暑假學習。

作為一名跨專業考入國際貿易學的學生,我的專業基礎是較為薄弱的,無疑的是這次課程的學習對我來說是極好的。這次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學習是以阿普爾亞德編著的《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分冊為參考書籍,以學生講解,老師總結補充的方式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這本書的學習,每周兩次,15章的內容分8周講完,歷時兩個月,內容涉及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其他擴展的貿易理論及國際貿易政策。這裡我不再介紹課本每一章的讀書筆記和內容,而是想記錄一些老師課上所補充的觀點,有點類似於課堂語錄。

引發我思考的語錄有很多,這裡我就列舉了印象最為深刻三點,這三點思想也是使我終身受益的思想。

第一,學習一個理論模型首先要看假設前提。如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中最重要的假設是資源是有限的、要素稟賦的數量是一定的;在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中,只有一種勞動力生產要素,由於李嘉圖所處的時代是工業化初期,當時,是將勞動力作為非常重要的要素是可以理解的;一個模型的假設不一定必須和現實一致,而是從現實較為複雜的情況下抽象出一般化的假設條件,在某種程度上設計一種理論模型,需要追求理論的簡單化和優美化,將比較複雜的情形剝離之後才能得出重要的結論。

思考:在此之前,我學習經濟學模型,很少去關注一個經濟學模型的假設條件。只知道模型的表現形式是什麼,能得出什麼樣的結論,這讓我想到了最開始學習簡單的供給與需求模型,猛地一想,的確不知道供給與需求模型的假設條件是什麼,最常見的向上傾斜的供給曲線、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有著很嚴格的假定的,而這些卻沒有引起我的關注。所以,在這之後學習國際貿易理論時,我會重點去關注模型的假設,發現了很有趣的現象,國際貿易理論模型的假定主要是在古典貿易模型的基礎上不斷引入變量,改變假設條件,使得模型越來越貼近實際的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從簡單到複雜,從抽象到具體。

第二,學習基本模型的意義在於什麼?雖然這些基本模型都非常完美,但是後續的研究中,只需在基本模型之上改動「一點」內容,就可以得到新的結論。比如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模型中,「跨地區勞動完全流動」這是一條非常嚴格的假設,在後期的研究中,有學者就放鬆了這一條假設就擴展了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這個模型就是假設經濟社會中存在摩擦性失業,那麼這個模型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既然國際貿易可以使所有國家獲益,但是仍有人反對國際貿易。

思考:經濟學模型就是日常經濟現象中所抽象化出來的一般理論。可以用經濟學模型解釋經濟現象。還是拿供給與需求模型舉例,我們從現實中所觀察到的就是人們對某一商品的喜愛增加,進而增加購買量,會導致價格上升,這是沒有經濟學基礎知識的人都知道的,但是用經濟學模型去刻畫這一經濟現象,很直觀的就是畫出供給和需求曲線的圖形,然後向右移動需求曲線,就可以得到價格上漲,符合現實情形,當然這是最簡單的情況,但就像老師講的,如果擴展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模型,假設跨地區勞動力流動是不完全或者存在成本,那麼這一假設就可以解釋現實經濟中有的國家反對國際貿易這一現象。

第三,當我們思考idea的時候,首先應該思考的是用比較優勢理論框架還是H-O理論框架,是新貿易理論框架還是異質性貿易理論框架,在選擇理論框架之後,去改進、放寬一些假設條件。當還沒有構建過一個模型的時候,想去構建一個全新的模型,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如果去構建一個全新的理論模型,則意味著沒有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對於消費者、廠商的假設都不符合實際,那如何構建模型,所以,你建立的模型只需要90%與前人一致,10%加以改進,這10%就是你的貢獻。

思考:這就為以後寫論文找到了一個切入點,記得在寫碩士開題報告的時候為了論文的創新點而絞勁腦汁,因為開題的老師總是喜歡問論文的創新點在哪,如果寫不好這個,文章論題就又可以被pass。對於思考文章如何創新,我們總是想著如何去想一個「史無前例」的點子,但這又談何容易呢。所以,我覺得老師說的很對,也給我啟發性的思考,在寫論文中我們不能一味的去追求創新,而是要在已有研究基礎之上,改變某一小點,就是創新。

這次學習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能夠給我帶來什麼,除了每次上課老師的經典語錄之外,可能還從書本中了解到對於國際貿易理論的整體把握,系統的了解了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脈絡,還知道了國際貿易政策的發展與演變等等內容。如果讓我總結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情況,從老師上課的啟發中,我可能會從每個理論的假設條件著手,去分析每個理論的發展演變,從重商主義的「金銀是財富」的思想認為「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主張貿易保護,實施「獎出限入」的國際貿易政策;古典貿易理論中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構成了古典貿易理論的核心內容,古典貿易理論從勞動生產率的角度分析了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以及貿易利益分配的問題等;新古典貿易理論進一步放寬了古典貿易理論的假設條件,從兩種及以上的生產要素的框架下分析國際貿易問題,擴寬了古典貿易理論的假設;新貿易理論開始分析產業內貿易,分析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和不完全競爭等給貿易帶來的影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三種貿易理論的分析框架,即無論是古典貿易理論還、新古典貿易理論還是新貿易理論,其本質上都是比較優勢理論,是對比較優勢的繼承和發展,顯然理論的發展更加了貼近現實,也能更好的去解釋經濟活動中發生的一系列現象。

對於理論的學習在短時間內未必能看見成效,這種成效指的是在短時間內難以去發展一個理論或者創新某種理論,這可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行。但是這種學習的過程,對理論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卻可以改變思維方式,看到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時,我們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框架去分析問題,分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或者在看相關的經濟政策新聞的時候,去用我們所學的理論去分析出臺這項政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吉萍        

2020年9月18日

相關焦點

  • 法律經濟學流派思考
    法經濟學的別名有很多,「法律經濟學」、「法律的經濟分析」、「法和經濟學」等等,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指向同一個領域或者學科的,在中國一般用法經濟學或法律經濟學命名的專業為最多。        談論法經濟學的「流派」,Panda君之所以打上引號,就是不想純粹從理論上去對法經濟學進行分類,而是想結合法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其基本的理論來進行界定。
  • 諾獎得主笑談行為經濟學的背後故事
    原標題:諾獎得主笑談行為經濟學的背後故事 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塞勒9日在芝加哥大學出席記者會時,戲稱從心理學家那裡「偷」來不少理論,再與經濟學原理相結合,從而開發出了行為經濟學。
  • 國際經濟學的心得體會
    國際經濟學的心得體會摘要:本文主要講述了我一個學期以來對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內容的認知;包含了我對國際經濟學的概念的理解和各種政策下的進出口貿易的領會與收穫,以及我個人的心得體會與對未來的益處。關鍵詞:國際經濟學的理論收穫 心得體會 對未來的益處一、國際經濟學的理論收穫國際經濟是學以西方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研究國家之間經濟的相互依存度,分析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間商品、服務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流動,探討這些流動的政策;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國際金融制度分析、要素的國際流動、國際投資理論、開發的宏觀經濟均衡、
  • 賴建誠:用經濟學思考和抉擇
    5月5日,傳燈人線上分享會第三期,臺灣著名經濟史學者賴建誠和讀者分享「我們生活中的經濟學」,用經濟學視角剖析疫情下的社會現象,分析當下我們應如何應對和抉擇,如何守望相助、共度難關。本期分享會採用對談和問答的形式與讀者交流,以下是對本期分享內容的整理。
  • 認清「克強經濟學」背後的國情
    西方人喜歡製造概念,許多概念也比較生動,比如最近在媒體上走紅的「克強指數」和「克強經濟學」。在「安倍經濟學」之後,「克強經濟學」一詞的問世,確實顯得熱鬧,也有意思。   「克強經濟學」本質是什麼呢?巴克萊的報告說,其政策框架關鍵點有三:一是無刺激;二是去槓桿;三是結構改革。
  • 克強經濟學 背後是民生主義
    證券時報記者 付建利  外資機構給中國創造新名詞又添一例: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創造了一個新詞「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用來指代李克強總理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對於克強經濟學的內涵、外延,市場各方人士做了較為充分解讀。
  • 從經濟學發展史看學習經濟學的意義
    經濟學是一門熱門的學科。很多大學生喜歡選修經濟學的課程,可能至少從字面上感覺到學了經濟學就會很擅長賺錢,畢業了也很容易找工作。秉承著未雨綢繆的一貫作風,我大學時也選讀了很多經濟學的內容,不過不是去旁聽,而是直接閱讀經濟學的著作。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金融學,很多學科都有涉獵。然而並沒有學到賺錢的必殺技,甚至一點會賺錢的感覺都沒有。
  • 閱讀簡·奧斯汀能否優化經濟學思考
    閱讀簡·奧斯汀能否優化經濟學思考 2019年11月05日 11:29 來源:文匯網 作者:約翰.蘭徹斯特 字號 內容摘要: 用單一的等式解釋複雜的人類行為,這似乎是經濟學家們一貫的做法
  • 《動森》背後的經濟學
    在沉迷了兩周之後,我發現不少《動森》社交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種「虛擬實境經濟學」。說現實,是因為它們往往符合經濟學常識;說虛擬,是因為其規律又有所調整,展現出了相當魔性的一面。按照供需曲線,非本島嶼特產的供給為零,需求自然極大一方面水果可以種植,一顆果樹可以結三顆果子,幾次循環就能擁有一片果園,這背後的暴利讓人眼饞,每個新手都想試試;另一方面,花卉無法呈指數型增長,獲得花卉最快的方式,就是去別人的島嶼商店購買特有的種子,這又讓串門變成了日常。想要這樣的花田嗎?
  • 跨考經濟學專業考生如何培養經濟學思維
    經濟學是一門顯學,跨專業報考經濟學專業的學員特別多,特別是不少是工科學員。對於跨專業考研學員來說,發現書本內容能看懂,但是很難理解背後的經濟學色彩,核心問題在於沒有經濟學思維。下面為大家談談如何培養經濟學思維,經濟學思維有了,學習起來就容易了。
  • 經濟學在加拿大到底是個什麼存在
    經濟學講授的範圍包含工業、勞工、經濟的量測、經濟歷史、宏觀經濟、微觀經濟、公共政策、國際貿易、財政開發、經濟資源,以及傳統的經濟學等。經濟學基礎、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金融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公司理財、經濟史、經濟思想史、勞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網絡經濟學、國際貿易、公司財務、市場營銷、
  • ​經濟學院舉辦「生態經濟學與生態文明」國際會議
    」國際會議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東旭學術報告廳舉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楊偉民教授從空間發展的戰略高度與與會者分享了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楊偉民指出,高質量、現代化的發展不僅需要高質量、現代化的產業、產品和技術,也要有高質量、現代化的空間格局、空間形態和空間結構。以往的經濟學抽象了空間,因而生態文明的經濟理論應該加入空間發展及其相關理論。
  • 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2018年09月14日 06: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明海英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則以心理學為基礎,從人的心理特質
  • 復旦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訪問教授魏尚進獲頒2019年當代經濟學獎
    第二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暨當代經濟學獎頒獎盛典於12月5日晚在深圳舉行。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訪問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魏尚進與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獲頒2019年第四屆當代經濟學獎。
  •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
    雙十一背後有哪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原理?經濟學的智慧無處不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蘊藏著經濟學的智慧。歷時11年的雙十一熱度不減,是什麼樣的真相「促使」人們一次次瘋狂的下單?1、價格彈性理論一般而言,商品價格下降,都會引起一定需求量的增加。雙十一最普遍的營銷手段就是低價、折扣,這些活動讓消費者感覺購買更划算了!因此需求量迅速增加。
  • 短視頻經濟學,解密短視頻流量背後的供需邏輯
    近兩年,短視頻行業逐漸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新貴,快手抖音即將集體赴港上市。將網際網路術語映射到傳統經濟學概念上之後,我們一是可以統一話術,二則有機會借用經濟學理論思考短視頻行業的種種問題。當然,我們承認內容消費平臺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最後我們也會區分下兩種需求概念:市場需求和心理需求。前者是對傳統經濟學需求概念的直接映射,而後者則是更加適合短視頻行業的需求概念,可以也應該引發我們後續更多的思考。
  • 10個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讓你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2 10個經濟學思維方式, 讓你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簡要回顧了一下經濟學定義的發展,對經濟學的研究範疇有個大概的認識,我們來看下經濟學家是怎樣思考問題的
  • 產品的國內版和國際版背後的思考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來盤點一下近兩年比較主流的網際網路產品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產品中都有哪些產品有國內版、國際版,它們各自之間的主要不同點都在哪裡,看看能不能從中總結出一些參考。國際產品國內化1.當然背後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因為在我們國內 Skype 和 Messenger 這兩個獨立產品中前者是與 Tom 公司合資運營的,微軟並沒有運營牌照(在中國市場從 PC 到電話終端的語音傳輸服務需要專門的運營牌照),因此目前是無法整合的。不知道日後接過 Skype 盤子的微軟能不能重新改變用戶對這個產品的印象。2.
  • 中國經濟學如何走向世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偉大實踐和不斷創造的歷史輝煌,中國經濟學理論研究成績斐然,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閃爍著中國智慧、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成果。但毋庸諱言,對西方學術的盲目「迷信」和「崇拜」,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中國經濟學界的獨立思考和理論創新能力。主流經濟學歷來是大國經濟學,未來的中國經濟學應如何走向世界?
  • 湄公河慘案背後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思考
    本文將回顧湄公河慘案始末,思考該案在國際司法協助方面帶來的問題和啟發。二、湄公河慘案背後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國際刑事司法協助,即各國依據籤署的國際條約或互惠協議,進行刑事司法合作,代為履行部分刑事訴訟程序、行使刑事司法權力的活動,包括文書送達、調查取證、引渡遣返、判決的承認與執行等。聯合國《刑事事件互助示範條約》為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提供了範例。但在實踐中,刑事司法協助仍存在許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