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廢棄近50年!上個世紀發射衛星無故送回信號,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12-09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在近代史上,20世紀中葉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有「戲劇性」的一段時期,以美國為首北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華約組織在全球範圍內開展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科技競賽,無論是在軍事技術方面,還是在太空探索和超級武器方面,都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大比拼。雖然空氣中沒有出現硝煙,但是多國卻在劍拔弩張,局勢也是一波三折。在這段時期裡,由於多個國家都紛紛研製原子彈,所以人們乾脆將20世紀稱為「原子時代」。

儘管美國是世界上首個製造出原子彈的國家,但在隨後幾十年裡不斷地完善核彈技術,進行過多次核爆試驗,1958年,美國在太平洋上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核彈試驗,正當美國科學家沉浸在喜悅之中時,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很快就到來了,美國發現與夏威夷島和南半球的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通訊完全切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經過多方了解後,才確定此次核試驗破壞了太平洋上空電離層,無法有效地折射和反射無線電波。

這該如何是好?於是美國科學家開動大腦,紛紛建言獻策,第一套解決方案很快被提了出來,將大量細長銅絲來代替電離層,能反射低頻無線電波,從而實現遠距離通訊。於是美國將任務交給了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很快,4億多根長度只有2釐米、寬度比頭髮絲還細的銅絲被送往太平洋上空電離層破壞處。美國通訊是暫時恢復了,但是卻給天空帶來了另一種破壞,一部分銅絲隨大氣環流來到大氣層邊緣,成為太空垃圾。

但沒過多久美國通訊被再次切斷,因為隨著時間推移,大量高空銅絲重新回到地球,並在回落過程中被高溫燒毀。情況再一次變得很糟糕,在這種情急關頭,美國科學家提出了第2套解決方案,那就是將一顆同步中繼衛星放到電離層破壞處上空,起到續傳無線電信號作用。這次任務還是交給林肯實驗室,於是兩顆林肯實驗衛星LES-1和LES-2呼之欲出,LES-1和LES-2重約32公斤,配備了用來轉發無線電波的x波段轉發器和天線。

1965年2月,林肯實驗衛星LES-1被送入外太空,然而讓美國科學家沒有算到的是,由於衛星電路板一處小故障,導致衛星變軌發動機無法啟動,儘管美國科學家進行多次搶救,但LES-1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隨後,美國成功部署了林肯實驗衛星LES-2,美國通訊也得到了恢復。隨著時間的推移,LES-1衛星逐漸被遺忘,成為了一個失敗的「棄子」,沒有人再去管它。然而在近50年後的今天,它如同幽靈一般,繼續飛行在近地軌道上。

在21世紀某一天,美國一名業餘科學家菲爾·威廉的私人無線電接收器監聽到一個異常信號,雖然微弱但卻具有固定頻率,這或許是一個重大的新發現。於是,威廉將這一情況上報給NASA科學家,經過仔細核實,該異常信號並非來自正常受控軌道衛星,而是來自上個世紀發射的林肯實驗衛星LES-1,因為這正是林肯實驗衛星LES-1發出頻率。

事實證明,被廢棄了近50年的林肯實驗衛星LES-1不僅還好好的運行在近地軌道上,還時不時地向地球發送信號。要知道在正常情況下,50年時間早就讓人造衛星變成廢鐵一塊,不管是電路板,還是太陽能電池板都已經被腐蝕壞了。然而在沒有任何電力的供應下,它又是如何自動啟動無線電裝置發射無線電信號的呢?還有一個問題是,美國在廢棄LES-1時,對所有設備進行了關閉設置。所以這很令人費解,科學家們也是一臉茫然,這在人類發射史上,還是頭一次碰到。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科學家們經過短暫沉默後終於發言了,有人認為,或許是隨著衛星電路板的腐蝕,自動切換了關閉狀態,激活太陽能電池板給發射器供電,然後周期性地發出信號。有人認為,或許衛星在無意間啟動了最後備用電源,以至於發出信號。還有人認為,說不定LES-1是被外星人控制,好用來監聽人類一舉一動。這些說法雖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都沒有實際證據,所以LES-1衛星究竟經歷了什麼沒人知道。

相關焦點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
    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徵高軌、舉北鬥、探深空、出國門、頂風雲,在逐夢星辰大海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個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航天「首次」,成功躋身世界先進航天發射中心之列。(小標題)徵高軌36000公裡,這個軌道高度,約是東方紅一號衛星高度的數十倍。
  • 被拋棄40年的衛星,突然傳回信號,科學家們慌了,不知所措
    不過最終這件事情的答案卻有一些烏龍,因為後來在經過論證之後科學家們發現,這個信號雖然並不是天然形成的,也不是所謂的地外文明發射出來的,而是我們地球人人造的——來自一顆已經和地球失聯了四十年的通信衛星LES-1。
  • 中國發射天文黑科技衛星
    本報記者 李司坤12月10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個名很長、還有點拗口的衛星到底採用了哪些黑科技,又可以探測哪些天文現象呢?
  • 義大利發射PRISMA地球觀測衛星
    當地時間3月21日22時50分35秒,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織女星」(Vega)運載火箭搭載義大利PRISMA地球觀測衛星發射升空。  PRISMA衛星是一顆小型超光譜成像衛星,由義大利空間局負責管理運行。該衛星的英文譯名的意思是「完成任務的超光譜先驅」,旨在利用小衛星的成像載荷,觀測地球上的相關環境要素。  該衛星發射任務的「前身」是21世紀初被取消的超光譜地球觀測衛星項目。
  • 衛星失聯46年後,傳回有規律的信號,它想和人類表達什麼?
    最終他們將信號的目標鎖定在了人類曾經發射已久的一顆通訊衛星上LE s-1。這顆衛星在發射之後就已經和地球失去了聯繫,那麼在時隔多年之後,它為何會再次發出信號呢? 針對於這一奇怪的信號,NASA也給出了解釋,在1960年前後,NASA確實發射了很多的衛星,這些衛星的主要作用是用於軍事通訊,因此這些衛星的發射都進行了一定的保密。
  • 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推遲發射,即將發射的北鬥衛星射前測試發現存在...
    央視新聞消息,原定於今天上午10時11分至10時50分發射的我國最後一顆GEO衛星,由於發射產品技術問題,推遲發射任務,具體發射時間待定。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時光回溯,1984年11月,全國各大報紙都在最顯著的位置,刊登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行對外開放,承攬國外商業衛星發射業務的消息。1990年4月7日,我國首顆國際商業衛星「亞洲一號」在中心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之後,第3個打開國際航天商業發射市場的國家。
  • 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
    當晚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口令下達。遍布全國的測控網開始陸續接收到火箭上的遙測信號,地面觀測站的工作人員一直在緊張地監聽著衛星。通信線路中"跟蹤正常""信號正常"的報告不斷,運載火箭的運行很順利,如果那段熟悉的"東方紅"曲調傳來,就意味著衛星的發射成功。終於,監聽系統中傳來了這來自太空的中國之聲。
  • 如果營銷是發射信號,那就直接發射信號彈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扎榮茨就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一群人觀看某校的畢業紀念冊,並且確認他們是肯定不認識畢業紀念冊裡出現的任何一個人。看完畢業紀念冊之後再請他們看紀念冊上這些人的相片,有些人照片出現了二十幾次,有的出現十幾次,而有的則只出現了一兩次。
  • 一網「起死回生」,恢復衛星發射,成功發射36顆
    來源:新智元12月18日,一網公司(OneWeb)在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36顆衛星。聯盟號火箭於莫斯科時間15時26分(北京時間20時26分)點火起飛。衛星在4個小時內全部部署完畢。此次發射任務由Arianespace航天公司和它的子公司Starsem共同完成,所使用的是俄制聯盟2-1b/「弗雷蓋特」型運載火箭。衛星被送入450公裡高的軌道,隨後要利用自身電推進系統升至約1200公裡的工作軌道。發射後,36顆衛星都已經確認收到信號。
  • 發射一顆碳衛星意味著什麼?CO2排放量中國衛星來算帳
    在這個霧霾鎖城的冬季,我們對原本難以感知的氣候變化有了切膚體會: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極端天氣等,這些不時敲打人類文明的「大詞」,如今竟離我們如此之近。12月22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任暉/攝(新華社發)別再肆無忌憚地排放了——面對這般嚴峻形勢,人類發出疾呼。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 精心組織一心向「上」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的收官發射。
  • NASA隱藏了近半個世紀,原來當年月球上的影子是他!
    一張五十年的照片引發不明飛行物愛好者對月球的持續關注,並且這個問題已經發酵了近半個世紀。如圖所示,這是一張出現了一個詭異的人形影子的照片,人們一直在討論這究竟是不是外星人或者外星文明的探測器,但一直沒有任何的官方回應,不過美國宇航局最終選擇在2000年後將其公布。 不少外星人愛好者認為這是登月任務期間拍攝到的外星機械,而美國宇航局則隱瞞了近半個世紀。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隨著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技術的提升,在完成廣播電視信號傳輸任務的同時,未來利用通信衛星覆蓋,在飛機機艙內、高速運行的高鐵上,甚至偏遠山區,便捷上網將成為現實。 去年的巴西裡約奧運會中,當觀眾足不出戶看到位於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女排奪冠時,通信衛星正在宇宙中默默地工作。
  • 我國高分五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新華社發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2018年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 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從2000年開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起 中國北鬥系統的發射任務 20年間 59顆北鬥衛星 以百分之百
  • 中國人自己的「海事衛星」成功發射!這4年他們是怎麼過的?
    11月12日23點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太空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中國人自己的「海事衛星」02星發射入軌後將與01星共同組網支撐起我國天地一體的衛星電話時代為中國及周邊、中東、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昨天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新華社發(任暉攝)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 發射一顆衛星「也許只要6個月」
    無論身處荒漠還是高樓密布,地面基站提供的5G網絡和衛星通信網絡已經在你的手機後臺無感知切換,再也不會受到信號盲區的困擾。隨著空天信息產業不斷發展,普通人也將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暢快體驗。如今,在北清路沿線,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一個瞄準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
  • SpaceX計劃發射1584顆低軌衛星 距地高度僅550公裡
    事實上,它表示,較低的軌道反而帶來了幾個好處。首先,軌道碎片問題可以減少,因為:低軌道上的任何物體都會迅速落到地球而不會干擾軌道正常運行。其次,這個距離應該會縮短從衛星發送和接收信號所需的時間,該公司估計,反應時間可能低至15毫秒。而衛星離地高度減少500公裡意味著基于波束的通信傳播也將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