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秀 :想起奶奶

2021-02-11 當代作家

奶奶離開我已經整整25年了。想起奶奶, 我的心中總有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

我的奶奶名叫周文華。七、八十年代,在我們老家那一帶,十裡八鄉的人們大多都認識她。奶奶是鄉村教師,經常因工作調動輾轉於我們家鄉不同的學校之間,年紀大些之後,她才調回我們村裡的小學任教。到了退休年齡,因為師資短缺,她仍繼續工作。奶奶很少陪伴我,我是跟著外婆長大的,所以從小到大,我心理上總和奶奶有一定的距離。

也許是血脈相連的親人間的感應吧,從沒出過遠門的奶奶在她去世那年的「五一」節,在妹妹的陪伴下來鄭州看我,當時我正在讀大學。誰想到從鄭州回去後一個月——「6月8日」那天,奶奶去縣城辦件急事,回家途中遭遇了暴雨,心臟病突發去世。就這樣,70歲高齡的奶奶那年來鄭州和我短暫的相聚,竟成了她和我的永別。等我暑假回老家時,奶奶已經被埋在村頭的地下一個多月了。那是特別炎熱的一天,跪在奶奶的墳頭,淚水和著汗水順著我的臉頰流下來。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和奶奶一直不怎麼親近的我內心深處是留有奶奶的位置的,這種血脈親情怎能割捨得掉呢!

這25 年來,奶奶時不時出現在我的夢裡,有時會把我驚醒。多少次夜半醒來,有關奶奶的往事一幕幕出現在我的腦海,使我再也無法入睡。我想起奶奶,也想到老一代中國婦女的命運其實不是她們自己抒寫的,是社會和時代抒寫的,是和中國新舊時代的更迭、各種變革、各種運動糾纏在一起的。

聽父親說,奶奶出身於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個商人家庭。她的父親生意做得不是很大,但他樂善好施,經常濟貧救窮,所以在當地小有名望,是一個有賢德的人。令人嘆息的是,這個還算殷實的家庭,在日本侵華時期的老河口戰役中,被日本鬼子的炸彈給炸毀了。店鋪炸沒了,家也炸沒了。奶奶的父親受到了驚嚇,又氣又急,患了病,不久就丟下孤兒寡母一個人走了。從此,奶奶的命運也發生了很大的轉折。

抗日戰爭爆發時,奶奶正上小學,年紀雖小,思想上卻很有主見。在學校裡,她組織同學們宣傳抗日,冒著危險走上街頭散發傳單,在同學們中很有感召力。奶奶後來還跟隨著在當地駐紮的部隊做過一些服務工作,以至於奶奶娘家那一帶的人們謠傳奶奶雙手會開槍,說她是打槍百發百中的女英雄。其實,奶奶只是懂一點槍法而已,並沒有真正開過槍。在抗日的烽火中,奶奶的媽媽帶著她和弟弟妹妹,在艱難中求生存,經常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經過苦難歷練的奶奶也逐漸長大成人。18歲時,奶奶和當地駐軍中的一個國民黨軍官結了婚。從此,奶奶的人生又開始了另一場噩夢。在解放後的一次政治運動中,爺爺因曾是國民黨少將,成了重點批判對象。為了不連累家庭,爺爺毅然決然地和奶奶離了婚,和她劃清了界限。從此,奶奶回到了南陽老家,開始了農村生活。

幸運的是,在農村師資緊缺的時代,奶奶通過考試當上了人民教師。在長達35年的教書生涯中,奶奶不辭辛苦,根據工作需要,

調任在不同的鄉村小學之間。她愛孩子們,不僅傳授知識,還啟迪他們的思想。奶奶教過語文、繪畫、音樂等多門學科,為農村孩子們的成長付出了不少心血。奶奶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她微薄的工資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都很困難,但她還經常接濟來自困難家庭的孩子們,盡力幫助村莊上一些貧困的孤寡老人。

記憶最深刻的是,奶奶在我們鄰村一個學校教書時認識了一個孤寡老太太。她一個人生活,住在一個破舊的小房子裡。不知何故,她的腰彎得直不起來,做家務和農活都很困難。每當奶奶過完周末返回學校時,總會給她帶一些東西,還時不時給她一些零用錢。有一次,奶奶讓我的媽媽做了一雙布鞋送給這位老奶奶穿。在奶奶的影響下,我和家人經常像走親戚一樣去看望這位老奶奶。這個奶奶姓毛,和毛主席同姓,所以我對她很有親切感,我和妹妹見她時都親熱地喊她毛奶奶。

在那個貧困年代,我們村裡時不時會來一些逃荒要飯的外地人。有一天,奶奶家來了一對從陝西過來逃荒的夫妻。我至今對他們還有模模糊糊的記憶。他們年歲不是很大,穿得很乾淨,模樣也周正。看上去不像是普通的農村人。那天奶奶正好在家,問明了他們的情況後,奶奶頓時產生了惻隱之心。大老遠來到這裡,舉目無親,無處安身怎麼辦?於是,奶奶把自己家的一間屋子的雜物收拾出來,讓他們住了進去。這樣,這對逃荒的夫妻有了落腳點,把奶奶家作為根據地,去村子裡或者附近的村莊要些糧食或吃的來謀生。有時要到的是饃,吃不完,他們就帶回來,在奶奶家的院子裡曬乾好儲存起來。當他們從外邊要飯後回到奶奶家時,奶奶家總是備有熱湯熱水兒的,他們隨便喝。他們大概在奶奶家住了接近一年的時間。記得那年年底,過除夕的時候,村子裡不少人家都來奶奶家給這對可憐的夫妻送東西,奶奶家成了一個臨時救助站。我記不清他們是什麼時間離開奶奶家回到他們自己故鄉的,只記得他們帶了好多東西,滿載而歸。那時通訊落後,他們走後,奶奶再也沒有了他們的消息。他們的日子應該早已過好了吧, 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

奇怪的是,上帝好像和奶奶有仇,不幸總是能找上善良的奶奶。奶奶安穩的教書工作隨著文化大革命的到來而被迫停止了。

父親出生時正值國共合作聯合抗日的時候, 於是爺爺、奶奶給父親起名為「永和」, 取意 「永遠和平,沒有戰爭」 。後來兩個叔叔出生時就隨著父親的名字取名, 分別為「美和」和「美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兩個叔叔的名字裡都有一個「美」字,這在文革中被當權派們抓住了把柄,當作批鬥奶奶的直接證據。他們審查奶奶時說,從她給兒子們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她有叛國傾向——「美和」,是想和美國和好;「美玉」,是把美帝國主義看成「玉」一樣珍貴。

就這樣,種種莫須有的罪名被扣在了奶奶頭上。再加上奶奶出身不好,個性又耿直,在向黨表忠心時,直言不諱地提了一些建議。於是,一夜之間奶奶被打成了右派。

最令人唏噓的是,一向很在乎尊嚴的奶奶在挨批鬥時尊嚴全無。她被剃了個陰陽頭,臉上被用墨水畫了個黑眼鏡圈,被人揪著在大街上接受圍觀。後來奶奶又被送去接受勞動改造。那麼單薄的身板,奶奶一個人拉著裝滿幾百斤重的蔬菜的架子車去給我們縣第一高級中學送菜。在上一個比較陡的上坡路時,她怎麼也拉上不去,快上去了,力氣不足又滑下來,再用力拉,再滑下來。沒人願意幫奶奶的忙,因為她胸前掛著個十分醒目的右派字樣的牌子。所幸的是,一個路過的農民實在不忍心看下去了,幫奶奶推了一把,奶奶終於過了那個陡坡。聽父親說,無論日子多麼艱難,奶奶都不曾流淚,但這一次她被感動得哭了。

文革過去後,奶奶的右派問題得到了解決,她也被恢復了工作。奶奶的一生該有多少故事啊!但是,即便我長大之後,奶奶也很少對我提及過去,關於奶奶過去的一切全是父親告訴我的。我從沒聽奶奶抱怨過什麼,不知是奶奶豁達沒有怨言,或是把怨言吞進心底藏了起來。聽父親說,奶奶和馮玉祥夫人李德全的合影也在文革期間被她深埋在了老家院子裡的地底下。

奶奶年輕時長得漂亮,很有氣質,她特別在乎尊嚴。即便在最卑微挨批鬥的時候,她也決不向他人彎腰來求得寬恕。奶奶70歲時,走起路來仍然腰杆筆直,昂首挺胸的。多少次,我在想,這麼要強的奶奶怎麼總被命運捉弄呢?她一輩子做了不少善事,最終卻以那樣的方式告別人世,臨走時一個親人也不在身邊。那個傳說中的上帝真的存在嗎?如果真的存在,他公正嗎?

奶奶去世後,妹妹從奶奶家裡發現一個日記本。我全部讀了一遍,終於讀懂了奶奶。其中一句我記得很清楚,她在日記中引用了元稹的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來表達她的內心世界。

奶奶離開我25周年了,過幾天是她的忌日,我禁不住又想起奶奶,但我已沒有了眼淚。追憶不只是為了紀念和譴責,也是為了和今天做比,彰顯我們時代的可喜變化。

過去的一切都已被時代的煙雲所淹沒。這些年來,我對奶奶的愧疚和紀念也都蘊含在這些文字裡了。奶奶,孫女期盼你能站在巫山頂上,盡情欣賞你所嚮往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咱不看。

相關焦點

  • 劉仁秀 : 難忘的考試歲月
    一個名叫劉秀麗,一個叫劉小飛,正好和我的名字——劉仁秀湊成了一個劉家團,被班上同學戲稱為「三劉」。「三劉」經常湊在一起玩。有一次在上學的路上,劉小飛從樹上逮了一隻知了,我們仨就把知了放在桌兜裡,用手逗著玩。誰知知了很不配合,語文老師正在講課時,知了叫了起來,同學們哄堂大笑把課堂打亂了,老師非常生氣。倒黴的是,知了叫時正好在我的手上,但其實是她倆先玩知了的。於是,下課後我被老師叫去訓話。
  • 五年級作文:想起奶奶洗衣服的樣子
    我六歲時,奶奶已經六十多歲了。她為我們這個家付出了許多。放學回家,我經常看見奶奶搬個小凳,認真地坐在院子裡洗衣服。奶奶往一個大洗盆裡倒些水,再把洗衣粉放在一個小盒子裡,然後把它們搬到院子裡,又急忙回去拿搓衣板。
  • 想起爺爺奶奶,幸福的童年,淚目的回憶
    爺爺奶奶都在的時候,父輩們還沒有分家,到我最小的堂弟出生,家裡足足有了17口人。父親是長子,我是長孫,不管爺爺奶奶還是三個叔叔對我都是很疼愛的,就算是後來叔叔家也都有了弟弟,這種疼愛也還存在,所以我的童年充滿幸福。
  • 謝博安:奶奶
    我跑到市集找遍了沒找到,最後在一家破舊的小店裡找到了,當我剝開薄紙將薄荷糕給奶奶,奶奶吃了一小塊便再難下咽。我的奶奶出生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成長在日寇的屠刀下,經歷了天災人禍近半個世紀,在人生最後的彌留之際,惦記的是她年少最牽掛的薄荷糕,每每想到這件事,我總忍不住悲傷。牆上的指針走到了2019年,七年過去了,我的奶奶已經離開我七年了,七年裡我時常想起她。
  • 看到韓雪爺爺奶奶的合照,才明白為什麼提到她,總能想起她的背景
    看到韓雪爺爺奶奶的合照,才明白為什麼提到她,總能想起她的背景很多人都說娛樂圈是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圈子,當然也說得確實不錯,在這個圈子裡必須顏值和演技必須非常到位才能夠生存下去,當然明星的背景也是十分重要的,不過也有很多演員他們沒有烤任何的背景
  • 中考生作文:《奶奶做的端午香包》,奶奶,我想你了
    奶奶做的端午香包 我坐在回家的車上,心情悶得像快燒開的水。快中考了,我們端午節只休一天。為了讓奶奶高興,爸爸還是帶我回了老家。可當奶奶穿著土色的布衣,踩著布滿灰的布鞋,一搖一擺地走過來把我摟在懷裡,皺巴巴的手撫上我的額頭,不知是學習壓力大,或是心情煩躁,我一把推開了她,跑回車上,甚至沒有再下車。我覺得鄉土氣息的她與我的光鮮亮麗格格不入。坐在車裡,我看到她尷尬地笑了笑,搓了搓手,放回衣兜裡,扭過身去,不知跟媽媽說了什麼。
  • 奶奶做的「生日蛋糕」,讓我想起那些不願回憶的童年!
    我特別想我奶奶,已經好久沒有見到她老人家了。在我小時候,父母在外打拼,便把我和妹妹留在家裡由爺爺奶奶照顧。那時候,不明白為什麼父母不能在家陪著我們,但奶奶的關係照顧,讓我沒有想太多,反而覺得這樣的生活挺好的。
  • 中學生重陽節作文800字:回憶奶奶
    回憶奶奶  到底是後秋了,天氣是一天涼比一天,在運尚且如此,北邊就更不用說了.我想.這陣子一直在陽曆的日子中度著,就忘了傳統的節氣,也不知老黃曆該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覺真的涼了的時候,不經意間就發覺已近重陽了,就忽然想起了那幾年嘴上老掛著的"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就忽然想起了原來奶奶的生日到了.
  • 我的爺爺害死了我的奶奶
    小時候曾經問過奶奶,當初為什麼嫁給我爺爺。奶奶臉上帶著害羞,說:「那時候其他人都看著邋裡邋遢的,唯獨他總是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嗯,結了婚才知道,以前他的衣服都是他的姐姐妹妹們洗的。」兒時的我聽到這後半句話的時候在哈哈大笑。如今的我回想起這段對話,只覺得沉重得透不過氣。去年元旦之前,每次視頻通話的時候,奶奶還是精神矍鑠,說話中氣十足的。
  • 奶奶,您還好嗎?
    看著,看著,我眼淚朦朧,想起小時候的事情……我的奶奶離開我46年了,我當時才7歲。奶奶,我已經快忘記您的模樣了,您還好嗎?
  • 奶奶的小米煎餅
    我是奶奶帶大的,跟奶奶最親。又到了金秋時節,地裡的五穀雜糧都陸續成熟。這不由讓我想起了奶奶和奶奶的小米煎餅。  那時候父母吃過飯後都忙著去地裡幹活兒,哥哥和姐姐也都去了學校裡念書,幼小的我就留給奶奶照看。  奶奶勤勞了一輩子,是個根本就閒不住的人。
  • 好作文:《總會想起那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我想起了《老人與海》中這句話,暗下決心,要重頭再來。以後,每天放學回家,我都不再去和小朋友玩,也破天荒不再看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而是練習踢沙包。我右手提繩,左腳不住地一下一下踢向繩下吊著的沙包。一開始,沙包總是不聽指揮,左腳老是不能連續踢到它。可我就是這樣一下一下地練著。慢慢地,我找到了感覺,手腳配合越來越協調,能連續踢好久了。
  • 奶奶的豬腳面線
    「我的奶奶,不認識字,耳朵有點背。每次寒暑假放假,我都會回到小山村裡,和奶奶住在一起。小時候,我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爺爺很早就過世了,只剩下我奶奶一個人。以前總覺得她特別勤快,頓頓都是簡約而不簡單的菜式。
  • 奶奶,90歲的奶奶給回老家的我買零食,誰還不是一個寶寶了!
    #奶奶#今天在家刷微博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刷到了一一篇四川95歲的老奶奶帶孫子趕集買零食的一篇文章,看了以後非常的感動。畢竟在這個步伐特別快的社會當中,有一個人心裡永遠牽掛著你,這種感覺是多麼溫暖。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我就想記了,以前回老家的時候我的奶奶也是帶我去趕集,然後給我買一些好吃的新畫面,他們想現在想想起來真的挺美好的。那個時候奶奶帶我在街上買一些糖葫蘆和品質看你奶奶從兜裡把錢一一張一張地展開的時候,那影響細微的動作看了真的是讓人特別的心疼,雖然那些並不能說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他對你的那份感情真的是所有的東西都沒辦法比比較的。
  • 兒時奶奶的茉莉花茶
    小的時候從剛記事,就開始跟著奶奶喝茶。奶奶有一個小的茶壺,每天都會沏上茉莉花茶,小小的我就和奶奶一人一個茶杯喝起來。茉莉花茶可能是當時最便宜且口感最好的茶葉,以至於直到我走出大學校門的時候,我還一直認為喝茶就是喝茉莉花茶。那個時候,不論到哪一戶人家,招待客人的茶業都是茉莉花茶,我認為茶葉就是茉莉花茶。
  • Ainy:想念奶奶
    在「樹林裡的教室」裡,我被主人真實淳樸的情感感動著,同時,也伴著我對自己故鄉人物的回憶;直到那篇「襪子裡的銀元」,碰觸了我內心最堅強,也最脆弱的思念……(一)追憶我心裡的故鄉,不是爸爸媽媽的家,是爺爺奶奶的家,是在縣城三十裡之南的一個小村莊。那裡,滿滿的是我童年的回憶;是我從未記錄,卻每每想起都記憶猶新的兒時回憶。
  • 奶奶和她的歌謠……
    奶奶一起床就叫我哼歌謠:「雞格格,天明了,哥哥姐姐上學了,爺爺起來餵牛了,奶奶起來洗衣裳,幾步走到井臺旁……」聽父親講,奶奶年輕時是個才女,八歲就會背許多歌謠,三歲會唱:「一顆星,兩顆星,掛油瓶;油瓶破,兩半個;豬打柴,貓燒鍋,兔子洗手捏窩窩……」奶奶雖沒正式上過一天學,但也識了一些字,那時她偷偷站在臨近她家學校的教室門外學來的
  • (學生優秀作文)奶奶的忠告
    我從小跟著奶奶住,爸媽出門打工,過年時才回來一次,我跟農村大多數留守兒童一樣,從小就遠離了父母的關愛。因此,心中經常有一股無明怒火在燃燒,總覺得世界對自己不公平。小時候,奶奶總是包容我,我想要什麼就給我買什麼。當時我一度覺得,父母的愛也無非就是如此罷了。
  • 端午即將來臨,看到賣香包花繩的想起了往事
    大家好,我是小張,今天出門去鎮上買菜,看到街上已經有人開始擺攤賣端午用的小物件了,一看日曆還有五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這也讓我想起已經逝去的奶奶了,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來臨之際,奶奶都會給我們做花繩帶,奶奶手可巧了,用五顏六色的細線編成漂亮的花繩,每個孩子五根,脖子上戴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