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然你看為什麼有人在地鐵站收集充值後的發票、消費後要求開具發票,因為這都是為了拿回公司報銷入帳,減輕公司的稅收壓力!日常業務後沒辦法及時拿回成本票、日後彙算時缺乏了,只能想辦法找票衝抵。笨方法無非就買票、虛開、白條入帳、虛列人員工資。說實話,金稅四期都要上線了,減稅的方法若還是一層不變,著實有些燙手啊。
「缺少成本」是很多企業的通病,如何合理取得成本呢?我們可以從當下的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入手,了解一下:
1.有限公司財政扶持
想要解決公司增值稅問題,可以通過園區內的財政扶持政策,享受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上的扶持獎勵。
很簡單,就是在園區正常的註冊一個公司,正常的經營,正常的申報納稅,只是在納稅後公司可以額外的獲得部分扶持獎勵。比如咱們園區的某公司,一年大概交了增值稅400萬,企業所得稅250萬。如果在沒有政策的地方交了就交了,但是如果在有政策的地方納稅就能享受到財政獎勵。
增值稅:扶持地方留存部分(40%)的30%-80%;
即增值稅繳納400萬,地方留存40%就是160萬,扶持給企業就是48-128萬。
企業所得稅:獎勵地方留存部分(32%)的30%-80%;
即企業所得稅繳納250萬,地方留存32%就是80萬,扶持給企業就是24-64萬。
2.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徵收
想要解決所得稅壓力、成本票缺失問題,可以考慮園區的優惠政策。一些高收入低成本行業,業務大部分外包出去或者聘用臨時工,利潤大,支出拿不回成本票,導致公司利潤虛高、需要按照25%的稅率納稅。1000萬的利潤就需要繳納250萬的企業所得稅,公轉私時還需要繳納20%的分紅稅,就是150萬,就需要繳納400萬的稅金。
直接納稅未免有些心痛。這種情況就可以找稅收優惠政策,在園區成立個人獨資企業,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分紅個稅,需要繳納的個人經營所得稅可以享受園區內的核定徵收,不需要進項,直接按照開票額的10%核定,然後五級累進位計算個人經營所得稅稅率0.5%-2.19%,增值稅3%,附加稅0.18%。
個人獨資企業作為原公司下遊的代理服務商,公司把真實無進項的業務分包到個人獨資企業上面,比如技術服務、設計服務,業務完成後按照上述稅率繳納稅款,500萬業務只需繳納25萬左右的稅金,剩餘利潤可直公轉私至投資人私卡。
此外,業務量大,也可以考慮辦理一般納稅人的個人獨資企業,個稅同樣核定行業利潤率10%,算下來的稅率0.5%-3.5%,增值稅可以開專票抵扣。稅收優惠政策公G《涵稅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