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第一次入榮國府,王熙鳳高高在上,這幾句話卻有溫情

2020-12-14 法學笙

都說劉姥姥初入榮國府,王熙鳳目中無人,高高在上,可實際上,她已經盡顯了貴族風度和大家風範,算得上善良。

劉姥姥第一次入賈府,出現於書中第六回。當時的劉姥姥,連過冬的衣裳都沒有,千辛萬苦,帶著孫子板兒,腆著老臉,進了榮國府,見到了王熙鳳——

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那灰,慢慢地道:"怎麼還不請進來?"一面說,一面抬身要茶時,只見周瑞家的已帶了兩個人立在面前了,這才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滿面春風的問好,又嗔著周瑞家的:"怎麼不早說!"劉姥姥已在地下拜了幾拜,問姑奶奶安。鳳姐忙說:"周姐姐,攙著不拜罷。我年輕,不大認得,可也不知是什麼輩數兒,不敢稱呼。"周瑞家的忙回道:"這就是我才回的那個姥姥了。"鳳姐點頭。

「頭也不抬」「慢慢撥灰」,有人因此批判王熙鳳做作,並非心地善良,實則眼高於頂。可這樣評價的人,忘記了這並非是現代,而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

王熙鳳是當時的貴族,身份顯赫,如劉姥姥這樣的人,就算她亂棍打死,也沒有人敢找她的麻煩。

餓面對劉姥姥,她卻先說了"怎麼還不請進來"「攙著不拜」這樣的場面話,先給了劉姥姥幾分面子。

此後,她開始詢問劉姥姥的來意。

雖然目標明確,劉姥姥或許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實在開不了口,卻又不得不說——

這劉姥姥方安頓了,便說道:"我今日帶了你侄兒,不為別的,因他爹娘連吃的沒有,天氣又冷,只得帶了你侄兒奔了你老來。"說著,又推板兒道:"你爹在家裡怎麼教你的?打發咱們來作煞事的?只顧吃果子!"鳳姐早已明白了,聽他不會說話,因笑道:"不必說了,我知道了。"

這一段裡,王熙鳳最溫暖的地方,便是看出了劉姥姥的窘迫,用「不必說了,我知道了」給劉姥姥留了面子。

而面對一個陌生的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王熙鳳釋放了善意。她後面訴苦,更是教科書級別的對話。

鳳姐笑道:"且請坐下,聽我告訴你:方才你的意思,我已經知道了。論起親戚來,原該不等上門就有照應才是。但只如今家裡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紀,一時想不到是有的。我如今接著管事,這些親戚們又都不大知道,況且外面看著雖是烈烈轟轟,不知大有大的難處,說給人也未必信。你既大遠的來了,又是頭一遭兒和我張個口,怎麼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作衣裳的二十兩銀子還沒動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罷。"

(鳳姐)叫平兒把昨兒那包銀子拿來,再拿一串錢,都送至劉姥姥跟前。鳳姐道:"這是二十兩銀子,暫且給這孩子們作件冬衣罷。改日沒事,只管來逛逛,才是親戚們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虛留你們了。到家,該問好的都問個好兒罷。"

王熙鳳的溫暖,在於處處給劉姥姥體面。

雖然明知道她來打秋風,可王熙鳳趾高氣昂,反而先認下了這門親,然後用「暫且給孩子作冬衣」來代替施捨二字,給劉姥姥留下足足的體面。

而最讓人溫暖的,或許是她讓平兒拿出一串錢這樣的細節。

那時天已經黑了,20兩銀子是不小的數目,財不露白,劉姥姥也未必捨得花,她拿出零錢來,或許便是給劉姥姥路上零用的。

或許,是讓她僱車,或許是讓她吃飯,總而言之,這一次的王熙鳳,是真的為劉姥姥在考慮。

很多人都說,王熙鳳對劉姥姥的恩情,是劉姥姥第二次入賈府時候開始,可實際上,早在劉姥姥第一次入賈府,王熙鳳便釋放了自己的尊重和善意。

或許是因果循環,也難怪巧姐日後能在劉姥姥的搭救下,脫離苦海。

"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相關焦點

  • 二十八兩對一百兩,鳳姐和王夫人誰對劉姥姥恩惠更大?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滿載而歸,得到了賈母贈送的衣裳、藥品、點心,有王夫人給的一百兩銀子,有寶玉向妙討來送給的一套瓷杯,還有各房丫鬟送的衣裳,還有王熙鳳送的衣料、粳米、果子,以及八兩銀子。這就奇怪了,劉姥姥受人之恩,湧泉相報,為什麼回報王熙鳳,而不回報王夫人?為什麼回報八兩銀子的恩惠,卻對一百兩漠不關心?有人說,劉姥姥不是救世祖,只能是機緣巧合,遇到誰幫誰。王夫人在賈府落難之時已經死了,或者有別的際遇,並不需要援助,所以劉姥姥沒有幫助她。這當然是有道理的。
  • 還有另一句,盡顯劉姥姥的智慧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就是這樣的一個行動派。正是因為有了劉姥姥這個超強的行動派,才改變了劉姥姥一家的命運,甚至改寫了王熙鳳的女兒巧姐的命運。劉姥姥本來就是一個窮苦的老寡婦,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女兒女婿也不富裕,冬天到了,連過冬用的東西都準備不起。
  •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夫人卻暗示她以後都不要再來!
    說這話的是劉姥姥,但很快劉姥姥就會發現,如今的王夫人並非她說的那樣。實際上,劉姥姥一進榮國府,連王夫人的影子都沒見著,這跟我們今天去求富親戚一樣,你以為過去的一點相交的情誼別人會一直記著,從來不會忘,但也許別人從沒拿你當回事兒,根本不知道你是誰。
  • 《紅樓夢》:曹雪芹為何要寫劉姥姥的兩聲嘆息?
    小說中,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是來打秋風的,作為一個久經世代的寡婦,膝下無子,只靠兩畝薄田度日,正好女兒女婿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她便住進了女兒家。年關將近,家中缺吃少穿陷入絕境,女婿王狗兒憊懶怯懦,蜷縮不出,劉姥姥便提出可以去已經幾杆子打不著的富貴親戚家走動走動,撈點好處,用姥姥的話說是人家「拔根汗毛比咱們的腰還壯呢!」不成想窩囊的王狗兒不願意去,劉姥姥只好帶了板兒到賈府攀親尋求接濟。這一去,便見著了王熙鳳。
  • 劉姥姥念出這四個字,脂硯齋立馬讚嘆不已
    所以,劉姥姥作出決定後,也就說了這麼一句話:便是,沒銀子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能如此安慰自己,所以,劉姥姥算是紅樓夢裡的高人,精通厚黑學。第一關容易邁,它是心理上,是虛的;第二關開始,劉姥姥所進行就是針針見血的,最為現實的交際了。這第二關,就是對付門神了。這門神當然不是畫兒,也不是現代社會的門衛,而是狗仗人勢的奴才。
  • 《紅樓夢》小人物,劉姥姥三進大觀園之人物形象賞析
    她第一次進榮國府是敲門,第二次進榮國府是登堂入室,第三次進榮國府在群龍無首之時,劉姥姥展現了大魄力,成了脂硯齋說的"正脈"!壹、劉姥姥一進榮國府,鳳辣子慈悲種因果。1、劉姥姥人物形象概述~粗中帶細,扮豬吃老虎。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原因很簡單,女婿家裡窮的難過冬--不是過不了冬,只是買棉衣辦年貨困難--劉姥姥想起來女婿王狗兒爺爺與王夫人父親聯宗認作侄兒。
  • 劉姥姥是《紅樓夢》可愛淳樸的人,雖然鄉裡土氣,卻有大智慧
    01劉姥姥是賈府王夫人娘家一遠族《紅樓夢》中,劉姥姥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六回:因家世艱難,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經過周瑞家的引薦,局促不安的劉姥姥終於進了榮國府的大門。原文是這樣寫劉姥姥的:「才入堂屋,只聞一陣香撲了臉來,竟不辨是何氣味,身子如在雲端裡一般。滿屋中之物都耀眼爭光的,使人頭懸目眩。劉姥姥此時惟點頭咂嘴念佛而已。」面對這一切,劉姥姥傻眼了,她怎麼也想不到榮國府是這般富貴模樣。
  • 1吊錢和8兩銀子,王熙鳳給劉姥姥的2次小費為何差距那麼大?
    本文大愚小涵原創,每天陪你品讀不一樣的紅樓夢紅樓夢裡的王熙鳳精明無比,無論對待什麼樣的人,都有一套辦法。劉姥姥2次上門打秋風,她都審時度勢作出相應舉動,但奇怪的是她2次賞的「小費」卻有天壤之別,這是為什麼呢?
  • 紅樓夢:錦衣玉食的王熙鳳為何會得血山崩?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原因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打秋風,見識了王熙鳳錦衣玉食的生活。她被周瑞家的帶到平兒房間等候,王熙鳳吃過飯後,「二人抬了一張炕桌來,放在這邊炕上,桌上碗盤森列,仍是滿滿的魚肉在內,不過略動了幾樣。」後來她見王熙鳳時,見到「鳳姐兒家常帶著秋板貂鼠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豔,端端正正坐在那裡」。
  • 生活環境優渥,王熙鳳為何還得血山崩?這倆罪魁禍首,她都沒臉說
    生於豪門貴族,王熙鳳算是典型的大家閨秀,但這位大家閨秀的行舉,卻與主流相去甚遠。王熙鳳自幼被假充男兒教養,生性要強,開朗潑辣,心機深細,口齒伶俐,玩笑間便有殺伐決斷。碾壓一眾男子。這四大家族,聯絡有親,王熙鳳長大後,從豪門嫁入了豪門,成為榮府的長房長媳。
  • 紅樓夢裡的劉姥姥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其實她這個人很不簡單!
    劉姥姥在紅樓夢裡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可是僅僅三次出場卻讓人們不得不佩服她的大智慧、高情商以及有情有義。可能有人不屑的表示,那哪是什麼智慧和情商,分明就是厚臉皮,那麼今天我們就好好研究一下劉姥姥的處世之道,看看真的那麼不堪與羞恥?
  • 佛手柚子所含的愛情密碼:被劉姥姥救出風塵的巧姐,真的嫁給板兒
    ——唱曲與判詞的含義大同小異,說王熙鳳「偶因濟劉氏」,濟困扶窮,積得陰功,在被「狠舅奸兄」賣入煙花巷時,被劉姥姥救焚拯溺於花街柳巷——那麼問題就來了:巧姐兒是在什麼時間被「狠舅奸兄」賣掉?劉姥姥怎麼知道巧姐遇難?又是怎麼救巧姐兒於風塵?這時候的平兒在那裡?
  • 紅樓夢:深明大義的劉姥姥
    劉姥姥就安慰狗兒。狗兒抱怨道:「有法兒還等到這會子呢。我又沒有收稅的親戚,作官的朋友,有什麼法子可想?便有,也只怕他們未必來理我們呢!」面對女婿的埋怨,劉姥姥沒有附和,反倒是覺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見,豐富的人生經歷已經讓劉姥姥修煉出一顆榮辱不驚的心。她在面對艱難時世的時候,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積極想辦法去解決。這說明,劉姥姥是一個心態頗為陽光的人。
  • 劉姥姥:精於世故是為生存,知恩圖報皆因不忘初心
    對劉姥姥來說,精於人情世故當然不是鬧著玩的,更多時候,可能都是為了生存。你看她第一次去賈府,見了看門的奴才,都得納福叫聲「太爺」,然後再問路。見了周瑞家的,也是張嘴就是「周嫂子」。見了王熙鳳,更是早就「拜了數拜」。見了賈母,更是直接稱呼「老壽星」。我們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
  • 凡鳥偏從末世來,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鳳自食苦果
    以書中王熙鳳殺伐果斷、心狠手辣、又不顧一切的善妒,快人快語的個性,如果放在現代社會,百分百是職場白骨精、大城市金領的狠角色……說王熙鳳投錯胎,可能很多朋友不認同,因為王熙鳳的背景、來歷可太不一般了:身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王家的第四代大小姐(賈府王夫人的親侄女),叔叔是京營節度使王子騰;嫁入榮國公府,成為第四代榮國公爵位繼承人賈璉的夫人……榮國府長門長媳、妥妥的當家奶奶
  • 賈母與劉姥姥,誰更有福氣?
    賈母,她是四大家族史家大小姐,十幾歲就嫁入賈府做孫媳婦,一直熬呀熬,終於熬到了祖母級別,用賈母自己的話說:在賈府幾十年,從重孫媳婦起,一直熬到自己也有了孫子媳婦,唯一有出頭之日的人,反而是劉姥姥極力的救助的巧姐兒——她嫁給了劉姥姥的外孫子板兒。雖然生活上不是很富有,但安穩。劉姥姥,她寡居多年,只因為女婿王狗兒日子過得艱難,希望她老人家能幫他照看一下兒女——青兒和板兒,於是把劉姥姥接過來家住。劉姥姥是一個有著豐富生活經驗的人。
  • 長安信託兌付 王熙鳳的凡爾賽文學:「這也不難」
    書中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介紹榮府實際管家是王熙鳳,「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原本幫著叔叔賈政理家的賈璉相形見絀,反而「退了一射之地」。【長安信託兌付】「我哪裡照管得這些事」書中第十六回,賈璉護送黛玉前往江南,待回到賈府,與鳳姐閒聊別後家中狀況,不忘感謝鳳姐其間協助料理寧府秦可卿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