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訪談」專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堅持做好自己的...

2020-12-17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和持續,無疑給全球經濟恢復與發展帶來更多也更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何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哪裡?中國之聲系列「權威訪談」,本期專訪嘉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

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速度和規模上都以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的力度衝擊著全球經濟金融,深刻地改變著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衝擊,又可能帶來哪些改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認為,一個典型的危機有三個階段,我們正在迎來第二階段。朱民說:「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時候,觀察到一個典型的危機會有三個階段:一是流動性階段,我們度過了;二是償付危機階段,我們正在進入;三是恢復和增長。因為疫情對整個經濟的壓抑作用在總需求和總供給兩個方面衝擊都很大,所以下一階段企業的結構重組和償付危機會很嚴重。通常這個危機都是在6-9個月以後出現。我們現在看到在美國破產的企業已經是2008年的10倍,而高峰期會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這就是很大的不確定性。」

全球疫情在呈現波浪形持續發展,全世界都進入了抗疫和復工並存的「新常態」。朱民認為,與之伴隨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很多國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跨過邊界,全球政治生態出現惡化,這些對未來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產生更不確定的影響。朱民說:「美國現在政府債務是GDP的130%,這在以前是不能想像的。(美國)央行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最後的貸款人』,它直接進入市場操作,這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所以對未來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是有巨大的不確定性的。我們看到疫情引起全球政治生態的惡化,民粹主義崛起、『甩鍋』、去全球化聲浪非常囂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雖然我們看明年經濟可能會有反彈,但是它一定是個弱反彈、緩緩地反彈。發達國家大概從今年、明年加上去年,三年總和都可能是零增長,所以外部需求是很弱的。」

中國經濟正在穩步恢復,復工復產情況逐月好轉,各項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朱民表示,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更重要。「巨大的不確定性是必然的,中國把自己的路走好就需要定力,沿著我們既定的方向走,立我們『兩個百年目標』的大局,世界大局要破,中國大局要立,那麼中國大船就走起來了。」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朱民認為,這一決策既是戰略性的,也是歷史性的,它是應對今天複雜全球格局變化以及中國自身經濟增長的需要。朱民說:「最主要的是『一線,兩個點』。『一線』就是循環,就是總書記說的暢通,這已經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說的商品的流通,信息、科技是更重要的。而且流通不完全是物理的流通,它可以是網上的流通,可以是虛擬的流通,讓暢通變得特別重要。所以『雙循環』的核心是兩個暢通,就是我們自己國內的循環要暢通,中國和世界的循環要暢通。有兩個制高點,第一個制高點就是高科技,你要走『雙循環』,要建立自己的循環體系,第一個就是要突破卡脖子技術,國家的戰略就是做科技的基礎設施,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把數位化的基礎設施做起來。另一方面讓企業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在科技的數據中心上建平臺落地,做數位化轉型,逆向進口替代,利用我們的市場、利用計算機深度學習,然後迅速迭代。通過這兩個力量來不斷地加持國家組織的基礎設施,使得中國變成一個創新大國。」

當然,生產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朱民表示:「包括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包括我們國內消費產品的質量提高,包括我們大規模的進口,和世界的相通。我們剛剛進入到(全面)小康,我們正在從人均(年收入)1萬美金水平走向13500美金高收入國家的水平。就在這個轉折點,居民的收入在增加,所以要走好內循環,走好『雙循環』,這又需要大規模的市場改革開放來推動高(質量)消費。特別是最近我們提出了『六保』『六穩』,這對中國應對今天的宏觀環境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是為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意義更為重大。」

而談及開放,就不得不談到過去兩年裡大步向前的中國金融開放步伐。朱民表示,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實體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金融業的轉型與改革也隨之發生。我們要建立一個公平、透明、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一個全方位的、立體的金融開放。

朱民說:「我們進入了小康,居民的財富增加,居民的理財訴求增強;我們進入老齡化,居民對養老金融產品的需求在上升;我們在進入整個的科技數位化,對科技和數位化融資的訴求在上升,這和傳統的銀行貸款『做房貸、做大企業貸款』是很不一樣的。中國服務業比重已經超過了52%,怎麼融資(支持)服務業?這個都要我們來構想未來的金融體系,對世界開放,形成一個更包容、公平、競爭透明的金融市場。所以我們在養老、基金、資產管理、金融衍生產品等方面,都會有進一步的開放,和國際的市場融合。同時最主要的還是推進我們整個宏觀的金融框架改革,比如利率進一步市場化、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市場化,所以金融市場的開放是未來一個很大的場景。」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做好自己的事應對世界變局
    圍繞上述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用「一線兩點」理解雙循環 朱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大了對世界經濟的壓抑作用,對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的衝擊都很大。下一階段,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應該怎麼辦?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明年上半年將是企業破產高峰
    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明年上半年將是企業破產高峰「2020年,疫情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出現巨大震蕩,震蕩後是變局。2021年,金融界結構性變局將更加深刻。」
  • 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共贏——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共贏——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新華社記者譚謨曉近段時間,中國正在努力構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面對複雜嚴峻形勢,中國如何以新發展格局應對新變局?
  • 「金融2021: 新變局新趨勢和新視野」——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
    12月2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進行了一場「金融2021: 新變局、新趨勢和新視野」報告會。在報告中,他分析了現在的全球經濟特點,預測了2021年全球金融的走勢,並圍繞中國金融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展開剖析。面對紛繁複雜的全球經濟變化,朱民的報告讓與會者有「撥雲見日」之感。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共同承辦...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共同承辦,《清華金融評論》協辦。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堅持高規格與高品質,以權威議題、高端嘉賓、學術成果、全媒體宣傳報導為核心價值,同時開創豐富多樣的會議形式,為中國新一輪改革與增長貢獻智慧。
  • 「權威訪談」專訪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中國之聲系列「權威訪談」,26日專訪嘉賓: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劉尚希表示,當前全球呈現出的基本特徵就是高度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中國發展的外部風險急劇上升,要對衝這種風險必須調整發展戰略。為此,中央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劉尚希說:「世界面臨著大變局,大變局在疫情的衝擊下還在不斷加速。
  • 白巖松對話朱民...
    2、從全球經濟看,這次危機比2008年嚴重得多得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這一次危機的情況比2008年嚴重得多得多,2008年是一個金融危機,金融修不好了才影響了總需求,但是疫情衝擊了總供給和總需求兩個側面,對經濟影響遠超2008年。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承辦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及閉門...
    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以「全球變局下的金融合作與變革」為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作為論壇年會的唯一學術支持單位,承辦了其中兩場平行論壇及一場閉門研討會。
  • 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 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 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導「2020年,疫情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出現巨大震蕩,近日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在中國銀行總行召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會上如是說。朱民認為,目前全球正處於危機的第二階段,即企業大量破產階段,明年上半年將會是企業破產高峰,這將會引發銀行機構的巨大壓力。與此同時,他表示全球金融的最大變局是多個國家央行入市,在美聯儲等國家央行利率降低至0之後,央行支撐市場唯一的方式是不斷擴張資產負債表。
  • 朱民:改革者從不墨守成規
    簡介:朱民,現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國際金融、銀行業務和宏觀經濟研究。與此同時,制度、人事、流程也都需要改革,尤其是在重組過程中,監管方對國有銀行市場化是否可控有所顧慮,當朱民建議僱傭一家海外會計師事務所來審核帳目時,對於是否會洩露國家機密,雙方產生分歧,最終朱民堅持「按照國際標準,銀行就需要商業運營」,力排眾議,引入滙豐和高盛等外資銀行擔任IPO諮詢。
  • 朱民:10年來我國中產階級由1億人增加到4億人,財富達到45萬億
    原標題:朱民:10年來我國中產階級由1億人增加到4億人,財富達到45萬億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 朱民 出品 | 搜狐智庫 編輯 | 徐小奇 12月8日,由CCG主辦的「十四五」時期的中國與世界
  •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 嵇世山
    科技協同創新與孵化實踐匯報 2012-07-27 來源:教育部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 嵇世山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共同建立的
  • 清華大學籌建金融科技研究院
    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餘健,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潤中,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明園集團董事長李松堅,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鄒昊,螞蟻金服集團CTO程立,網易金融CEO兼總裁王一棟,博康控股集團董事長張滔,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葛冬冬等嘉賓出席活動並致辭。
  • 清華大學籌建金融科技研究院 專注金融科技行業發展
    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餘健,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明園集團董事長李松堅,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鄒昊,螞蟻金服集團CTO程立,網易金融CEO兼總裁王一棟,博康控股集團董事長張滔,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葛冬冬,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市場處處長苟宇等嘉賓出席活動並致辭。
  • IMF原副總裁朱民: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在參加「疫情下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線上論壇時表示,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具體來看,目前財政政策空間較小,貨幣政策空間也很小,由於每個國家政策不一致,導致效率高低差別也很大,全球需要進行金融合作。朱民稱,如果以9個月的時間線來看,估計2020年全球經濟負增長2個百分點,全球貿易負增長15個百分點,此次疫情衝擊會遠遠大於2008年,因為2008年是金融衝擊總需求,現在同時衝擊需求與總供。
  • 福爾曼、簡世勳、朱民:全球經濟大概率進入衰退期
    文丨郄藝 趙航 夏天 郭絲露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認定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升級為「世界大流行」,中國大陸疫情進入平緩期,但全球仍處於疫情上升期,疫情總體走勢不明朗,為全球經濟、金融市場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 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成立!張亞勤任院長,姚期智等擔任顧問
    除了楊元慶等人外,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鄭力,亞信科技董事長田溯寧,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華大集團董事長汪建,百度副總裁李震宇,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清華信息學院院長戴瓊海院士,清華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等到場祝賀。儀式上,邱勇、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張亞勤正式加盟清華大學,任「智能科學」講席教授
    據清華大學新聞網 12 月 31 日消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前百度總裁張亞勤正式加盟清華大學。他已受聘為清華大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將在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計算機系和相關院系開展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
  • 布局大灣區:清華大學與珠海市人民醫院共建智慧醫療研究院
    在 12 月 16 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老年健康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珠海市市長姚奕生、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董家鴻、市委常委吳軾、副市長閻武、廣東省醫師協會會長林曙光、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院長陸驪工共同啟動清華大學與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共建智慧醫療研究院項目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成立儀式隆重舉行,發布知識計算...
    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以下簡稱「知識中心」)成立儀式暨知識平臺發布會在清華大學東南門內 FIT 樓隆重舉行。知識智能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教授是本次會議的主持人,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鈸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管委會主任尤政院士分別進行了致辭,並為知識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