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明年上半年將是企業破產高峰

2020-12-13 量化程哥說理財

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明年上半年將是企業破產高峰

「2020年,疫情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出現巨大震蕩,震蕩後是變局。2021年,金融界結構性變局將更加深刻。」近日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在中國銀行總行召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會上如是說。朱民認為,目前全球正處於危機的第二階段,即企業大量破產階段,明年上半年將會是企業破產高峰,這將會引發銀行機構的巨大壓力。與此同時,他表示全球金融的最大變局是多個國家央行入市,在美聯儲等國家央行利率降低至0之後,央行支撐市場唯一的方式是不斷擴張資產負債表。在朱民看來,展望2021年以及之後數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會繼續,新衝突在於疫情、經濟復甦不確定性以及企業破產的結構性變化,世界經濟正在迅速發生變化。

從朱民的分析觀點來看,他主要是結合了2008年那次的經濟危機來說明。

但每一次經濟危機的起因和後續的發酵都不大相同,朱民是從整個全球的宏觀經濟狀況去分析的,當然各個國家也因為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

像美國疫情發生後美聯儲釋放大量的流動性確實是給了美國資本市場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的機會,整個全球的資本市場都是在流動性充足下推波助瀾。

就國內情況而言,最近出現的信用債事情確確實實有可能使得金融系統變得無比脆弱,央行的貨幣政策正變得被動式的保持寬鬆,說明了國內的經濟確實不適宜進入去槓桿時代,但是不去槓桿如果任由債務持續增加又給未來的調控增加更大的難度,就目前而言確確實實有點兩難。

目前管理層可能想到的是讓市場流動性充足,防止更多企業債務發生暴雷,而不斷通過引流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以債轉股的形勢或者說以發行新股為實體經濟輸送資金。

其實對於過去的貨幣政策正在讓經濟有所回暖。

最近的經濟數據可以驗證。

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表明製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

統計局11月的PMI數據

同樣得到驗證的是財新的數據,財新的數據代表的是中小企業的PMI數據。

財新11月PMI數據

據財新網12月1日消息,疫情後經濟恢復持續加速,11月中國製造業運行出現十年來最強勁改善。11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9,高於10月1.3個百分點,為2010年12月以來最高值。

從以上數據來看國內的經濟確實有所回暖,但是會否像朱民所言明年上半年還會面臨更多的企業破產呢?

這個暫時不得而知,可能他的依據就是過去的歷史可以佐證。

企業破產高峰將至「危機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流動性階段,也可稱為恐慌階段;第二階段是企業破產階段;第三階段是恢復階段。以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案例來看,2007年美國企業破產數量在一年後達到高峰,破產數量增長1倍,此後,美國用了5年時間經濟才開始恢復,這一周期是7年時間。」朱民表示。他認為,全球整體來看目前正處於本次危機的第二階段。美國的數據顯示,今年美國破產企業數量已經是2019年的10倍,但企業破產高峰實際還未到來,高峰應是在今年底和明年上半年期間,對於銀行機構來說壓力巨大。2021年,金融業最大的壓力是企業大量破產,這也是股市震蕩的根本原因。「第一個危機階段,銀行會發放大量貸款,帶動市場大規模流動性。截至目前,銀行貸款額度全球仍在上升,資金流動性整體較好;但流動性不解決企業破產問題。企業破產最早反映在企業負債和企業債券的不良變化。」朱民表示,2021年,除了原有市場的波動和震蕩外,新的疫情持續、企業大量破產,以及垃圾債券和企業債務情況的繼續惡化,將會是最大挑戰。

正如朱民所提到的垃圾債券和企業債務狀況惡化是未來最大挑戰,從過去一些企業信用債觀察來看,確確實實有這種徵兆,但到底什麼時候會爆出更大的風險,真的會在明年上半年嗎?

這個倒未必,隨著我們國內循環的構建,慢慢釋放出來的內需拉動有可能正在緩解企業的資金和債務壓力。

從過去上市公司的三季度報來看,有不少企業的利潤正在得到快速的回升。

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0124.2億元,同比增長0.7%,1—9月份為下降2.4%,累計利潤同比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這個數據也是來源於統計局的數據,總體來看,工業企業利潤穩定恢復態勢進一步鞏固,累計利潤實現正增長。同時也要注意到,工業企業應收帳款增速有所上升,現金流壓力加大,不利於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恢復。下一步仍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按照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推動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健康發展。

那未來還有哪些風險點呢?

11月份的物價有可能出現快速上漲,這個是值得警惕的。

年末流動性同樣會受到考驗,通常12月份下半個月會出現企業資金回籠和銀行資金收緊,央行為了保持流動性充足也是最近不斷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逆回購操作。

為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2020年11月30日人民銀行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

當然目前國內的金融風險仍然需要提高警惕,要時刻防範風險,至於明年上半年企業會否出現如朱民所說的企業倒閉高峰期?還不能確定,他說的是全球,中國能夠例外嗎?這個可能需要警惕的。

量化分析,挖掘牛股,讓利潤奔跑!

關注量化程哥說投資,歡迎轉發,討論,感謝你的評論點讚和支持!

量化程哥聲明:所有以上內容為量化程哥編輯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依照此報告觀點進行投資產生的盈虧,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 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朱民:全球金融市場將面對企業破產高峰 銀行最困難時候還未到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導「2020年,疫情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出現巨大震蕩,2021年,金融界結構性變局將更加深刻。」近日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在中國銀行總行召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會上如是說。朱民認為,目前全球正處於危機的第二階段,即企業大量破產階段,明年上半年將會是企業破產高峰,這將會引發銀行機構的巨大壓力。
  • 「權威訪談」專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堅持做好自己的...
    中國之聲系列「權威訪談」,本期專訪嘉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速度和規模上都以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的力度衝擊著全球經濟金融,深刻地改變著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衝擊,又可能帶來哪些改變?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做好自己的事應對世界變局
    圍繞上述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用「一線兩點」理解雙循環 朱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大了對世界經濟的壓抑作用,對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的衝擊都很大。下一階段,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應該怎麼辦?
  • 最前沿丨朱民:當全球市場大幅波動時大家都「無處可逃」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日前在「2020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年會暨第一財經金融峰會」上表示,本次危機中,全球資本的關聯性大大加強,達到了80%的水平。這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局面,對市場穩定形成很大的挑戰。當全球市場大幅波動時,大家都「無處可逃」。
  • 「金融2021: 新變局新趨勢和新視野」——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
    12月2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進行了一場「金融2021: 新變局、新趨勢和新視野」報告會。在報告中,他分析了現在的全球經濟特點,預測了2021年全球金融的走勢,並圍繞中國金融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展開剖析。面對紛繁複雜的全球經濟變化,朱民的報告讓與會者有「撥雲見日」之感。
  • 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共贏——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共贏——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新華社記者譚謨曉近段時間,中國正在努力構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面對複雜嚴峻形勢,中國如何以新發展格局應對新變局?
  • 白巖松對話朱民...
    2、從全球經濟看,這次危機比2008年嚴重得多得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這一次危機的情況比2008年嚴重得多得多,2008年是一個金融危機,金融修不好了才影響了總需求,但是疫情衝擊了總供給和總需求兩個側面,對經濟影響遠超2008年。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共同承辦...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共同承辦,《清華金融評論》協辦。>主題論壇一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發展與投資者保護     11:00 - 12:30主持人:祁斌,中國證監會創新業務監管部主任、兼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證券期貨研究院執行院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發言嘉賓:宋麗萍,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張慎峰,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董事長李    量,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
  • 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召開,看金融科技點亮未來
    11月18日,以「金融科技,點亮未來」為主題的澎湃新聞2020金融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賴茅集團、創維電視、雪松控股特別支持。今年論壇聚焦金融行業發展中技術研發、業態應用、創新監管等多個層面的深度議題,深入探討金融科技如何賦能整個金融行業,點亮未來。
  • 朱民:明年中國GDP最高可能增幅13%
    早前國內外觀點紛紛認定,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即便最近發達國家開始準備推出疫苗接種計劃,仍有專家認為,2021年中國經濟還將繼續"一枝獨秀",GDP增速最高可達到13%。那麼,這將意味著什麼呢?出口增速創下21個月來最高,專家: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13%最近,歐美國家開始密集籌劃新冠疫苗接種事項。
  •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 嵇世山
    科技協同創新與孵化實踐匯報 2012-07-27 來源:教育部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 嵇世山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共同建立的
  • 清華大學籌建金融科技研究院
    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餘健,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潤中,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明園集團董事長李松堅,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鄒昊,螞蟻金服集團CTO程立,網易金融CEO兼總裁王一棟,博康控股集團董事長張滔,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葛冬冬等嘉賓出席活動並致辭。
  • 朱民:10年來我國中產階級由1億人增加到4億人,財富達到45萬億
    原標題:朱民:10年來我國中產階級由1億人增加到4億人,財富達到45萬億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 朱民 出品 | 搜狐智庫 編輯 | 徐小奇 12月8日,由CCG主辦的「十四五」時期的中國與世界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承辦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及閉門...
    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以「全球變局下的金融合作與變革」為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新華通訊社、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作為論壇年會的唯一學術支持單位,承辦了其中兩場平行論壇及一場閉門研討會。
  • 專家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達13%!美國呢?
    有分析認為,隨著疫苗的推出,明年全球各國經濟將有望加速復甦。 然而,周三(12月9日)最新消息顯示,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卻並不認同這種看法。
  • IMF原副總裁朱民: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在參加「疫情下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線上論壇時表示,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他直言,「需要系列政策支持,包括貨幣政策確保流動性,財政政策支持企業營運、居民消費等,讓供給方產能不受到永久性損傷」。 具體來看,目前財政政策空間較小,貨幣政策空間也很小,由於每個國家政策不一致,導致效率高低差別也很大,全球需要進行金融合作。
  • 朱民跟非洲國家說了這三件事
    朱民跟非洲國家說了這三件事12月8日,全球化智庫(CCG)以「十四五時期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在北京舉辦了大使圓桌會議。六十餘國大使、公使、參贊等駐華使館代表參加會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重點介紹了「十四五」規劃中的國際合作新機遇。
  • 朱民:「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鄒松霖)12月8日,在全球化智庫舉辦的「大使圓桌會議」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全球地緣政治變局、人口老齡化將是「十四五」期間(2021-2025)中國面臨的三大挑戰。
  • 清華大學籌建金融科技研究院 專注金融科技行業發展
    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副司長餘健,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明園集團董事長李松堅,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鄒昊,螞蟻金服集團CTO程立,網易金融CEO兼總裁王一棟,博康控股集團董事長張滔,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葛冬冬,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市場處處長苟宇等嘉賓出席活動並致辭。
  • 朱民:改革者從不墨守成規
    簡介:朱民,現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國際金融、銀行業務和宏觀經濟研究。「入籃」兩年多來,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金融的穩定劑,現在已有60多個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另有超過39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籤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外國央行、外國金融機構紛紛進入中國債券市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建立,都在把人民幣的國際化使用往前推,『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在投資教育方面,也越來越多地在使用人民幣,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了很好的場景。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一定會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