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在參加「疫情下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線上論壇時表示,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例如,兩個月疫情發展對義大利的需求影響大約在4個百分點;美國失業人數從680萬迅速增高;東京封城一個月靜態GDP損失一個百分點。他直言,「需要系列政策支持,包括貨幣政策確保流動性,財政政策支持企業營運、居民消費等,讓供給方產能不受到永久性損傷」。
具體來看,目前財政政策空間較小,貨幣政策空間也很小,由於每個國家政策不一致,導致效率高低差別也很大,全球需要進行金融合作。朱民稱,如果以9個月的時間線來看,估計2020年全球經濟負增長2個百分點,全球貿易負增長15個百分點,此次疫情衝擊會遠遠大於2008年,因為2008年是金融衝擊總需求,現在同時衝擊需求與總供。
「經濟走向衰退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但現在講大蕭條還為時過早」,朱民分析,看經濟會不會滑向大蕭條,主要看消費、貿易,以及失業情況。其中,失業情況是產能指數之一,貿易是經濟恢復指數之一,目前暫時不能把經濟衰退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