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中國|朱民:經濟全球化的本質不變,但內涵與形式會變
讀懂中國|朱民:經濟全球化的本質不變,但內涵與形式會變金羊網 作者:孫綺曼 2020-11-22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和趨勢不會改變,
-
IMF原副總裁朱民: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
來源:金融界網站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在參加「疫情下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線上論壇時表示,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此次疫情對總需求與總供給的衝擊影響巨大。朱民稱,如果以9個月的時間線來看,估計2020年全球經濟負增長2個百分點,全球貿易負增長15個百分點,此次疫情衝擊會遠遠大於2008年,因為2008年是金融衝擊總需求,現在同時衝擊需求與總供。 「經濟走向衰退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但現在講大蕭條還為時過早」,朱民分析,看經濟會不會滑向大蕭條,主要看消費、貿易,以及失業情況。
-
前IMF副總裁朱民:「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面臨三大挑戰
記者 聶琳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日前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全球地緣政治變局、人口老齡化將是「十四五」期間(2021-2025)中國面臨的三大挑戰。12月8日,他在全球化智庫舉辦的「大使圓桌會議」上表示,2019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從中等收入國家步入高收入國家,中國的經濟架構需要適時改變。「邁入高收入國家這一目標不容易實現。」
-
朱民對話斯賓塞,詳解當今世界面臨的挑戰
在9月5日舉辦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與「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老朋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賓塞展開了一場精彩對話。 雙方圍繞全球利率走勢、疫情發展、收入分配惡化、反全球化浪潮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朱民對話斯賓塞:分配惡化、生產率低迷、反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三大挑戰
9月5日在由《財經》雜誌、《財經智庫》、北京資產管理協會主辦的「2020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可·斯賓塞(Andrew Michael Spence)展開精彩對話。雙方共同探討全球利率走勢、疫情發展、收入分配惡化、反全球化浪潮等問題,並一致認為未來兩年歐美國家經濟將陷入零增長。
-
朱民:「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鄒松霖)12月8日,在全球化智庫舉辦的「大使圓桌會議」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全球地緣政治變局、人口老齡化將是「十四五」期間(2021-2025)中國面臨的三大挑戰。
-
如何看懂未來五年的中國?朱民跟非洲國家說了這三件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如何看懂未來五年的中國?朱民跟非洲國家說了這三件事12月8日,全球化智庫(CCG)以「十四五時期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在北京舉辦了大使圓桌會議。六十餘國大使、公使、參贊等駐華使館代表參加會議。
-
朱民:改革者從不墨守成規
中國人民銀行一樓會議室裡,朱民正在埋頭處理文件,他比約定的時間提早到了半個小時。仔細觀察這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位中國籍副總裁,深藍色西裝一塵不染,花白頭髮恰如其分地襯託出他儒雅的氣質,不由地讓記者想起IMF同行們對他的稱呼——「中國紳士」。
-
「權威訪談」專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堅持做好自己的...
中國之聲系列「權威訪談」,本期專訪嘉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速度和規模上都以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的力度衝擊著全球經濟金融,深刻地改變著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衝擊,又可能帶來哪些改變?
-
全球經濟是否會走向大蕭條?中國經濟如何觸底反彈?白巖松對話朱民...
但從現在看不認為經濟會走向大蕭條。3、再往下走會出現金融危機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股市大幅波動,美國的金融市場四次熔斷,幾乎是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的。那麼短的時間,股市一下跌了百分之三十幾,最近有所反彈,大家會關注是不是有金融危機?到現在為止美國股市下跌還是一個理性的市場反應。
-
餘淼傑:「回頭浪」並沒有改變全球化大趨勢
原標題:餘淼傑:「回頭浪」並沒有改變全球化大趨勢(黃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擘畫發展藍圖、規劃實踐路徑、作出戰略部署,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
疫情會否阻擋全球化步伐?專家:做大蛋糕的動力不會變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解讀:疫情會否阻擋全球化步伐?參考消息網3月27日報導(文/桂濤) 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是一面放大鏡,將各國政治模式與治理能力的優缺點清晰呈現。全球化的質疑者們則認為,疫情讓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暴露無遺,開放的邊境帶來的風險也一覽無餘。牛津大學全球化與發展學教授伊恩·戈爾丁已經發出警告,不斷在全球蔓延的疫情揭示了近幾十年來全球化管理的缺陷,北美和歐洲已經開始出現在全球化問題上重新調整的趨勢。一些人開始提議調整產業鏈布局,加快就業崗位回歸本土。
-
朱民:10年來我國中產階級由1億人增加到4億人,財富達到45萬億
原標題:朱民:10年來我國中產階級由1億人增加到4億人,財富達到45萬億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 朱民 出品 | 搜狐智庫 編輯 | 徐小奇 12月8日,由CCG主辦的「十四五」時期的中國與世界
-
「讀懂中國」即將開幕,10場平行研討會議題釋放什麼訊號?
11月20日至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將在廣州舉行。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家、戰略家、企業家代表將通過「雲參會」形式,與來自我國政界、學界、企業界的代表一起,透過中國與世界連接的「南大門」廣州,讀懂中國故事,共享中國智慧。
-
全球經濟持續萎縮IMF公布最新實情,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作為最先實現經濟恢復的國家,正在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並且引發國際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曾預測過,中國GDP將在幾年後超越美國,上升為全球第一,比此前預計的情況將提前6年實現。而最近,IMF又發布了最新預測。
-
朱民:中國「十四五」規劃保持開放政策促進全球治理共同繁榮
2020年12月8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大使圓桌會議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在論壇上發表以下觀點:「十四五」規劃對中國來講至關重要,同時也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我將講三個主要領域。
-
前IMF副總裁朱民:金融科技蠶食銀行表內業務只是時間問題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理事會主席楊強、德撲AI之父託馬斯•桑德霍姆等出席了大會。在為期一天的大會中,現場嘉賓包括楊強、高文,以及投資界沈南鵬等人都對AI+金融發表了自己見解,也表示出同一個大方向觀點:人工智慧等科技探索,不僅對金融業IT效率帶來巨大提升,也深入業務幫助數據模型的優化甚至是重構。
-
朱民:明年中國GDP最高可能增幅13%
據報導,12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業內一次論壇表示,疫苗只是經過了研發、批准第一階段,實現大規模的生產、運輸、配售、注射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具體要取決於各個國家的表現。
-
對全球化趨勢的幾點看法
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深化和蔓延,促使人們重新審視當今的全球化趨勢,引出一些或積極樂觀或消極悲觀的評價。這裡僅就幾個爭議較多的方面,略陳一孔之見。全球化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全球化和多極化一起構成當今世界兩大潮流,是維護和平與促進發展、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因素。
-
大洋午讀—今日,全球大咖「雲聚」廣州,一起讀懂中國
未來三天時間裡,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前政要、智庫、企業家代表將通過「雲參會」形式,與來自我國政界、學界、企業界的代表一起,圍繞「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展開討論,以廣州為窗口,讀懂中國故事,共享中國智慧。考慮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會議採取線下線上結合、線下為主的方式,中方發言嘉賓和參會嘉賓在廣州線下主會場開會,境外國際嘉賓均採取視頻方式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