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化趨勢的幾點看法

2020-12-11 光明網

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深化和蔓延,促使人們重新審視當今的全球化趨勢,引出一些或積極樂觀或消極悲觀的評價。這裡僅就幾個爭議較多的方面,略陳一孔之見。

全球化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全球化和多極化一起構成當今世界兩大潮流,是維護和平與促進發展、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因素。但是由於全球化的基礎是市場化,所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一定的破壞性。冷戰後全球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有關體制和規則一時很難適應,因而更容易造成衝擊。尤其金融全球化,發展更快,風險更大。但這些衝擊反過來又會推動國際金融和世界經濟進行自我調節。這次風暴就已迫使人們進行金融體制的改革,以逐漸穩定國際金融市場,恢復世界經濟的較快發展。恢復也不會拖延太久,頂多三五年。因此不可把這次金融危機後果看得過分嚴重,不可抹殺全球化的積極面而誇大其消極面。

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利大於弊。全球化對一切國家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的大小固然與國家的經濟實力成正比,但更重要的還是決定於政策,證之以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和中國改革開放前後的對照。全球化對發達國家有利,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實現現代化和追趕發達國家的難得機遇。事實是,在全球化進入高潮的1979—1997年的近20年間,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率就高出發達國家一倍。這種趨勢今後還會持續下去。連柯林頓在訪華前的講話中都說,「據預測,在未來20年,發展中經濟增長率將是發達經濟增長率的三倍。」由此可見,宣揚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弊大於利,不但不符合事實,還會傳播有害信息。而且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全球化隱含著市場與國家的根本矛盾。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民族國家的作用也在加強(主要表現為多極化趨勢。而全球化和多極化也是世界市場和民族國家一對古老矛盾的發展)。經濟上的控制與反控制、霸權與反霸權鬥爭會長期持續下去。美國等發達國家不但要維護舊秩序,還要制定新的不平等規則,強迫全面開放市場、實行完全自由化。發展中國家由於一般處於不利地位,所以更要發揮國家的作用,但不是消極迴避、而是在積極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堅持獨立自主,維護經濟安全。從這次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對參與全球化固然要更慎重些,例如開放金融市場要有步驟,不可過早過急,但總的精神仍應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同國際接軌的進程。

相關焦點

  • 國際智庫|國外學者談「去全球化」及幾點思考
    文|張琦摘要: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興起,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經貿摩擦持續升級。儘管國際上對經濟全球化的走向、影響爭議不斷,但從全球貿易、跨境投資和人員流動的近期趨勢看,經濟全球化明顯遇阻。他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全球化遭受衝擊,對全球和歐盟在貿易、資本和人員的跨境流動趨勢的分析表明,世界經濟已經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去全球化」趨勢。尤其是,保護主義勢力抬頭,貿易和金融一體化的勢頭減弱,不同群體利益分化更趨明顯並對國內決策乃至國際政治產生重大影響,加上移民衝擊、技術變遷、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全球化正處在發展的十字路口,全球經濟治理面臨重大挑戰。
  • 讀懂中國|IMF原副總裁朱民:全球化趨勢不會改變,但形式會變
    11月21日下午,在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平行研討會上,圍繞「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的主題,國創會副會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 朱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未來全球化的趨勢不會改變,但形式會變,將更關注市場公平和補償穩定等方面的平衡和協調,區域化的特徵會更加明顯。
  • WSET全球化趨勢不減 中國葡萄酒培訓學員激增
    WSET全球化趨勢不減 中國葡萄酒培訓學員激增   亞太市場3年增3倍  Ian強調,WSET越來越全球化,「10年前,WSET65%的學員來自英國,而如今3/4的學員來自其它國家。」近10年來,英國市場的學員數量增長了65%。與此同時,美國市場出現穩定增長,歐洲和南非市場增長良好,亞太地區過去3年增長了3倍。
  • 全球化趨勢少兒編程 編程貓迎風而來
    現在編程已經成為了一種全球化的趨勢,然而對於國內來講,很多家長對於編程也是一知半解,對於少兒編程更是了解的少之又少。目前國內的編程人才還是相對有些匱乏,編程從娃娃抓起是非常重要的,國家也在大力推廣發展少兒編程。作為躋身教育升學大環境新風口的編程貓,在幾年的深耕中,已站住腳跟!
  • 電商全球化的正確姿勢:本土化和適合的分發渠道
    而從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難以阻擋,就電商行業而言,國內企業有深度拓展全球電商市場的需求,比如:國內利好政策的驅動和海外電商市場的巨大潛力的前提下,阿里巴巴、京東、大龍網等諸多國內電商都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 科普|全球化是什麼?及全球化主要社會學理論
    全球化的浪潮,也以迅猛的姿態向世界推進,其影響之大,遍及不同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什麼是全球化?繼地球村之後,全球化成為了一個熱詞。英著名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曾說:「全球化掛在每個人嘴邊,一個神奇的口頭禪,一把打開通向現在和未來奧秘的鑰匙。」對此,全球化可以從狹、廣兩個方面理解。
  • 尋找新平衡:全球化反思與供應鏈重構
    (二)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部分發達國家出現「逆全球化」潮流,這一趨勢可以用三個「不協調」解釋。一是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協同化不協調。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的結果,必然要求政治協同化,但是在每個國家各自為政的民族國家時代,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必說全世界,即便在較小的區域範圍,也很難做到。
  • 對「南大碎屍案」的幾點看法?
    今天主要說一下,對南大碎屍案的幾點看法和解析。看法與解析第一點:刁愛青人際關係簡單,長相一般,兇手可能是隨機作案。當天刁愛青一個人離開學校,剛好被兇手一個人或者團夥目色上,對其下手。殺人目的為了刁愛青身上的某個器官,器官交易買賣。
  • 全球化相關的英文表達
    用什麼詞語呢,全球化的世界,那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只是那個世界並不大古希臘歷史簡介課程節選 : 耶魯公開課2.Yeah, globalization is kind of one of those buzzwords nowadays , especially in IR,全球化是目前的流行詞之一,特別是在信息檢索上,SpeakingMax英語口語達人 : 關於全球化3.
  • 5大VC預測未來10大科技趨勢:社交商務與全球化
    騰訊科技訊(譚燃)北京時間5月24日消息,由邱吉爾俱樂部(Churchill Club)舉辦的第14屆「10大科技趨勢」晚宴於周二晚進行,許多科技和風險投資專家出席了此次大會,並對科技界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 錢乘旦:全球化的歷史演變與新走向
    我們有段時間只關注馬克思關於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的縱向變化,但沒有重視馬克思對於歷史橫向轉變的看法。隨著英國、法國、西歐、北歐等國家進入地理大發現的歷史性運動,海上擴張殖民活動最終形成各個世界性大帝國。帝國的出現將整個地球劃分成若干個勢力範圍,比如英帝國和法帝國。這個階段是走向全球一體化的非常重要的過渡時期。
  • 全球化和智能化的城市競合之路是趨勢
    城市已經向智慧化的內涵、全球化的影響和群網化的形態轉變。首先是內涵更加智慧化。過去40年,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導致電商出現,城市越來越從生產、交換和消費貨物轉向生產、交換和消費信息、知識和思想。其次,城市影響更加全球化。信息技術和市場制度導致全球網絡形成,從而使得加入網絡的城市在生產、消費和交換人員、資金和貨物、服務、知識和思想等方面越來越全球化。再次,形態大都市化。
  • 在線教學融入學校教育的幾點看法
    3月16日,應天長小學邀請,無極互聯資深運營郜貴文在線上為各個老師分享《在線教學融入學校教育的幾點看法》。非常榮幸受樓校長的邀請,本次通過直播的形式於與大家分享在線教學融入學校教育的幾點看法。首先我自我介紹下,我叫郜貴文,是浙江無極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直負責學校的一線運營,同時也一直在網絡教育領域工作5.6年。
  • 全球化可逆嗎?
    來源:華夏時報李迅雷自2018年美國開始對中國部分出口商品加徵關稅以來,「逆全球化」這個詞的出現頻率就越來越高了。尤其在當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遇到阻斷、國際經貿活動銳減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逆全球化將成為今後的趨勢。
  • 對當下小學教育的幾點看法和感想
    因此對於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相關網絡的報導,來談一談我的幾點看法和感想。一,適當的體罰學生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麼這樣說?自古就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現在的小孩都很機靈,很小就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會揣測家長和老師的心思。如果沒有體罰學生的「手段」,有的孩子根本就管不住。當然網上會時不時得報導一些被老師體罰後出現輕生,死亡的例子。
  • 李曉| 拋棄經濟全球化幻想 警惕全球化的「去中國化」
    這些「全球化幻想」是中國經濟學界對中美大國衝突集體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認識現階段的經濟全球化狀態及其趨勢,是中國經濟學界面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簡單地認為目前的經濟全球化處於「逆全球化」過程是不充分的,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狀態或者趨勢是「全球化分裂」 ——主要大國之間,特別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之間在關於什麼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損益、運行規則和秩序等問題上發生了重大分歧,不再擁有共識。美國現在的所作所為不是在簡單地反全球化,而是要搞另一套經濟全球化,即沒有中國的經濟全球化。
  • 香港大學SPACE學院全球化vs.逆全球化的思考
    值此時機,香港大學SPACE學院與財新國際強強聯合,共同推出「2017:全球化vs.逆全球化」國際論壇。繼國際學者與梁錦松、陳啟宗等商界代表香港場共議時局後,2017年7月1日,論壇移師上海。300餘位工商界菁英齊聚浦東,共同探討全球化的新趨勢及新挑戰。
  • 全球化,中國策!
    文章系統闡述了全球化時代下的中國之策,來看梳理。一、利弊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反全球化的呼聲,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足,值得重視和深思。△2017年1月,習近平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 益普索│全球消費趨勢及品牌出海策略
    11月26日,益普索中國董事長兼CEO劉立豐先生受邀參加阿里巴巴國際站舉辦的「數造全球,超級增長——2020數字新商業外貿創新峰會」,並與在座嘉賓分享了全球消費趨勢及品牌出海策略。面對態度複雜的全球消費者,中國品牌出海應該如何應對?
  • 「深度」王棟 王怡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逆全球化?再全球化?
    毫無疑問,新冠肺炎疫情已然「全球化」,成為自21世紀以來全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然而,疫情不僅是「全球的危機」,也是一場「全球化的危機」。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擴散,對未來全球化發展的悲觀看法開始增多,不少人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會給全球化帶來沉重打擊,無論是疫情流行本身抑或是各國各自為政的抗疫,都標誌著全球化的終結,世界已經進入「逆全球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