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神作 釉下彩盤口壺改寫中國瓷器史

2020-12-22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青瓷釉下彩盤口壺。

南京市博物總館供圖

    褐彩神鳥瑞獸紋青瓷釉下彩盤口壺,是「三國志」特展中最具標誌意義的瓷器之一。這麼一長串名字,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其實最核心的關鍵詞就是「釉下彩」——這3個字,讓它成了改寫中國瓷器史的一級文物。

    這件三國孫吳時期的青瓷釉下彩盤口壺高32.1釐米,1983年出土於南京市雨花臺區長崗村5號墓,現藏於六朝博物館。此壺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畫,然後罩上透明青釉,入窯經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成。壺身通體以釉下彩畫的形式,描繪了鸞鳥、神禽、異獸、佛像、羽人、仙草等多種藝術形象,不僅在外壁和外口沿處繪有圖案,就連器蓋內壁、內口沿等不易落筆之處,都繪滿了仙草、雲氣等精美紋飾,令人嘆為觀止。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陶瓷研究界普遍認為,成熟的釉下彩繪瓷器燒制始於唐代中晚期的長沙窯。而這件青瓷釉下彩盤口壺的出土,證明我國早在三國時期就已具備了燒制釉下彩瓷器的先進工藝,從而改寫了中國瓷器史,將釉下彩繪工藝出現的時間提前了約500年。

相關焦點

  • 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
    大家好,我是何亞萍,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我國古代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唐代青花瓷的發現。青花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優秀品種之一,其名聲飲譽海丙外,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讚賞。青花瓷是以鑽為著色劑,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對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國內外陶瓷學界曾展開過熱烈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元代景德鎮。其理由是:在河北磁州窯釉下黑彩瓷和波斯釉下藍彩陶器的啟發和影響下,根據元代景德鎮的制瓷能力和條件,完全能創製並很快燒成比較成熟的青花瓷器。另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宋代。
  • 長沙窯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之先河
    ,更重要的是,這是高古瓷器,作為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物,這次瓷器重回千年商都——廣州,仿佛有了一種穿越感,儼然是一場當下與歷史的對話,正在南越王博物館展出的「面向海洋——長沙窯瓷器精品展」共呈現了一千多年前的瓷器273件(套),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言,「長沙窯很重要,它開創中國瓷器釉下彩裝飾、文字裝飾之先河。」
  • 跟其他青瓷相比,東晉甌窯青瓷有什麼突出特點?
    根據東晉甌窯精品瓷器,結合其它瓷器和瓷片,概括起來,東晉甌窯青瓷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1.胎體灰白,釉色淡青,青中閃綠、閃黃,釉層薄而均勻,滋潤透亮,釉面有魚子紋開片。這是東晉甌窯青瓷主要的胎釉特徵。有的在口沿、肩腹和蓋面上點飾一圈或數圈褐彩;有的在蓋面以鈕為起點,向外點飾四條褐彩,呈十字形布局;有的腹部點彩組成連續菱形圖案;有的雞首壺腹部點彩呈連續交疊垂簾形,區間填聯珠花;有的碗外壁點飾聯珠花、梅花;有的在口沿對稱點彩,二點、四點對稱或二點四組、三點四組、三點三組對稱。有的利用褐彩圓點的大小、多少、濃淡、暈散變化而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有專家認為,這些褐色彩斑有一部分應屬釉下彩。
  • 2017年,他花1.4054億拍下雍正單色釉瓷器,卻成了一場笑話
    一說起中國最古老的瓷器,很多人都會想到青瓷和白瓷。青瓷和白瓷是中國人最早掌握的瓷器,它們都是單色釉瓷器。此後,中國人一直對這種色彩純粹的瓷器情有獨鍾,此後雖然又出現了釉裡紅、青花瓷、琺瑯、粉彩等不同風格的瓷器,人們對單色釉瓷器的執著依然如故。
  • 陶瓷史上第一抹「釉下彩妝」
    >陶瓷史上第一抹「釉下彩妝」名稱:青釉褐彩羽人紋盤口壺年代:東吳尺寸:高32.1釐米,口徑12.6釐米,底徑13.6釐米展覽地點:南京市博物館《玉堂佳器》展廳國寶檔案中國古代的釉下彩繪瓷器是何時出現的?
  • 高麗鑲嵌青瓷對中國瓷器鑲嵌工藝的仿製與傳承
    從帶有鑲嵌裝飾的瓷器出現的廣度和頻次看,瓷器上的鑲嵌工藝明顯比金屬器上的要簡單易做。2. 在器物表面施一層淺淡透明的玻璃質青釉,使得釉的顏色基本上不影響花紋的呈色,等同於中國北方地區流行的白化妝瓷表面使用的透明釉。
  • 國家博物館藏瓷器高清大圖——釉下彩(青花與釉裡紅)
    第二部分 釉下彩瓷藝術釉下彩瓷是指在素胎上先施彩後覆釉,經高溫一次燒成的瓷器,故又稱其為高溫彩瓷。主要包括青花,釉裡紅和青花釉裡紅等品種。元代以前釉下彩瓷器,主要有唐代長沙窯,宋,金時期北方磁州窯等。元明清時期是釉下彩瓷生產的繁榮時期,以景德鎮窯為主,主要有青花,釉裡紅和青花釉裡紅等品種,以青花瓷器為主流。
  • 釉下彩和銅紅釉的鼻祖——長沙窯(銅官窯)
    長沙窯是興起於中晚唐的商業性窯口,窯址位於長沙所轄今望城區石渚湖彩陶源村一帶,它的叫法多樣,我們現在叫長沙窯,唐時被稱為」石渚窯「,過去也叫"銅官窯"。釉下彩和銅紅釉就是這個窯口發明的,這兩樣的發明對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大的貢獻。
  • 瓷器收藏必懂知識!教你怎麼區分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
    朋友到廣東佛山出差,回來給我帶了件瓷器,說是什麼釉中彩的。因為她知道我最近正對陶瓷有著濃厚的興趣,不僅研究瓷器的製作工藝,還開始收藏瓷器,於是就惦記著給我帶了一件。就是下面這個盤子,我看了半天只知道這肯定不是釉上彩,但是對於釉中彩和釉下彩的感覺不是很明顯。
  • 3分鐘帶你了解中國瓷器發展史
    這裡的青瓷、黑瓷、白瓷,並非是完全單指一種顏色。青瓷裡面包含了青綠、青黃、青褐、青灰等;黑瓷裡面包含了褐、醬等;白瓷也有可能略黃或略青。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釉料中鐵的含量。如果釉裡面鐵的含量低於1%,燒出來就是白瓷;在1%在3%之間,就是青瓷;超過4%,那就是黑瓷。
  • 佳逸茶具|給眼花繚亂的中國瓷器分分類!
    按工藝劃分有青瓷、秘色瓷、青白瓷、卵白釉瓷、甜白、祭紅、絞胎、玲瓏瓷、釉下彩、釉上彩、唐三彩、金加彩、金絲鐵線、冰裂紋、浮雕、刻畫、素麵、單色釉等等,但是很多瓷器都會選擇多種的工藝融合在一起,所以用工藝來劃分瓷器種類是一種不常用的方法。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 漲知識|把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一次搞懂
    大家好,我是大御瓷器的燕子,經常會有一些初次接觸瓷器的朋友們向我諮詢一些關於瓷器的專有名詞與知識,其實瓷器的世界太大,需要我們去學習的東西也有太多,今天我就先來和大家講一講經常被搞不清楚的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 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 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1、首先我們可以直接現在釉下彩這種算比較乾淨的,而釉下彩一般都是先上彩色裝飾,再進行整體塗色一層透明的釉料,這種透明釉料一般沒有含其他的金屬礦物漬,這樣就直接隔絕了有顏色那層的釉色。其中釉上彩都是經過一層透明釉的基礎上上的一層彩釉,含有金屬礦物之類。
  • 聯合共鑑:對一件院藏明洪武釉下彩寶座所用彩料的科技研究
    一般認為,褐彩是瓷器上最早使用的釉下彩料,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褐彩瓷是南京雨花臺區出土的東吳時期的盤口壺 ,東晉時期的甌窯曾燒造釉下褐彩青瓷,隨後釉下褐彩瓷器流行於唐代的長沙窯和邛崍窯 。釉下褐彩瓷器系先用氧化鐵彩料在素坯上描繪褐色花紋,然後施以透明釉入窯燒成。而釉裡紅則以銅紅料作為彩料在釉上塗抹或在釉下描繪紋飾,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因此,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彩料的不同。
  • 中國陶瓷之釉下彩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素胚上用陶瓷顏料進行彩繪、貼花等進行裝飾,又在這圖案上施上一層釉水,入窯經1200攝氏度至1400攝氏度的溫度燒制,燒制出來的圖案被釉層包裹著,在釉的下面,稱為釉下彩。釉下彩陶瓷表面平滑光亮、陶瓷晶瑩透亮。釉下彩是傳統陶瓷的主要裝飾手法之一。
  • 釉下彩、釉中彩與釉上彩的區別!
    1、製作步驟、過程不同    2、燒成的溫度順序不同     3、外表不同4、分類不一樣        5、色料不同一、   製作步驟、過程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後的素坯上直接用色料進行創作,再經過上釉,最後窯燒而成,色料可充分滲透在瓷器當中
  • 淺談唐代長沙窯的釉下彩瓷與書畫藝術
    唐朝是經歷了長期的戰亂割據後建立起的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那時中國的文明、經濟、軍事、科技都極其繁盛。長沙窯始於初唐,盛於中晚唐,終於五代,時間延續 300 多年。長沙窯的瓷器在青釉下加繪彩色花紋,衝破唐以前單色青釉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我國釉下彩繪的第一個裡程碑。且其釉下彩瓷別致之處在於它的裝飾藝術,簡練精妙的彩繪,文字的裝飾。
  • 釉下彩的代表——青花瓷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呢我們繼續來聊聊瓷器彩裝飾方式的最後一種方式---釉下彩;那麼釉下彩我在前文提到過就兩個品種,一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青花」,而另外一件叫做「釉裡紅」。今天我們還是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件非常名貴的展品「首先呢我們先給青花瓷做個定義,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素胎上繪畫紋飾,之後上透明釉後入窯高溫(1200攝氏度以上高溫)的還原焰下一次性燒制而成的這種白地藍花的瓷器就叫青花瓷,也可以叫做釉裡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