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澤橋醫生 澤橋醫生
今年冬天冷空氣一波接一波,多地齊髮霜凍預警,大江南北一起喊「冷」。
北方的小夥伴還好,有暖氣加持,寒冷無懼。
南方的朋友就慘了,「全憑一身正氣過冬」只能當個段子來看。
南方真正的「取暖神器」是什麼呢?暖寶寶、暖手寶、熱水袋絕對必備。
但,這些「取暖神器」也引發了不少低溫燙傷事件。
為什麼低溫也會引發燙傷?
01
低溫燙傷指身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44℃~50℃)的熱源,從而造成由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低溫損傷發生時並不明顯,由淺入深。因為這些取暖物品的溫度通常並不會很高,例如暖寶寶、熱水袋,我們能夠感覺到的溫度一般只有40℃~50℃,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會慢慢適應這種溫度。但長時間的取暖就宛如「文火烤肉」一樣,皮膚的表層組織在低熱的狀態下會逐漸引起脫水,導致損傷。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水泡、脫皮、發白等,還會感覺又痛又癢。
低溫損傷的傷口看上去可能並不嚴重,但損傷可能已經深達皮下組織。不僅難癒合,還可能留下疤痕。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
02
1、不要直接接觸
在使用暖寶寶、熱水袋等取暖物品時,請不要直接接觸皮膚。可以在熱水袋外面裹上毛巾,或者將暖寶寶貼在內層衣物上,而不是直接貼在皮膚上。
2、注意控制取暖時間
取暖時不要長時間接觸同一部位。比如在使用熱水袋時,每隔一段時間就換個位置熱敷;使用電熱毯時,在被窩暖和之後可以降低溫度,睡覺前一定要關掉。
3、科學選購取暖物品
在購買取暖物品時,不要貪圖便宜使用「三無」產品,一定要從正規途徑購買有質量保證的產品,並按照產品說明書正確使用,以減少危險發生的可能性。
如何處理低溫燙傷?
03
當發生低溫燙傷時,請記住這八個字:脫離熱源,迅速降溫。
在脫離燙傷源頭之後,迅速用流動冷水衝洗燙傷部位,切記水壓不要太大。衝洗時間大約30分鐘,或者衝洗至創面無痛感即可。衝洗的同時脫去燙傷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與皮膚發生黏連,不可硬拽,避免皮膚大面積剝脫,建議用剪刀將衣物剪開。
衝洗完畢後將脫去衣物的創面浸入冷水中約30分鐘。如果是大面積燙傷,注意把握浸泡時間,避免受涼。浸泡過後及時覆蓋創面,最好使用無菌紗布。如果燙傷面積較大較嚴重,在以上急救處理完畢過後要迅速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處理。而不是自己在家裡採取塗醬油、牙膏、冰敷等措施!
冬季取暖,一定要小心低溫燙傷哦!
原標題:《冷空氣又來襲!小澤溫馨提示,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低溫燙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