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尤其要防範「低溫燙傷」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20-12-21 13:06 |每日商報

今天(12月21日)是冬至了,接下來杭城的氣溫會持續下降,為了抵禦寒冷,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市民常用的取暖設備陸續上線。

不過,浙大二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主任韓春茂主任醫師提醒,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他介紹,每年進入冬季,因低溫燙傷來就診的患者有近百例,元旦、春節等冬季的假期患者更為集中。

剛入冬醫院陸續接診低溫燙傷患者

前幾天,一名50多歲的女性被家屬用輪椅推到了醫院。解開腳上裹著的紗布,兩隻腳布滿了血泡和水泡,讓人看了觸目驚心。據她本人回憶,前幾天氣溫特別低,晚上回到家覺得很冷,就拿出了很久沒用的養生足浴盆,舒舒服服地泡了一次腳。「沒想到,竟然會變成這樣,自己擦了藥膏也不好。」患者說,自己有糖尿病,對溫度還是很注意的,可能是泡的時間過長了。

經過幾天的治療,燙傷的皮膚慢慢癒合了。「這名患者還是比較配合治療的,血糖控制得也好,所以恢復得較快,像這樣的患者,情況嚴重還會截肢。」韓春茂提醒,糖尿病人在泡腳時尤其要注意,溫度以40℃為宜,時間不要過長,他建議,如果泡腳設備不能顯示溫度,最好家人幫助測試水溫。

不僅是泡腳,還有老人因為使用腳部按摩器而導致低溫燙傷。

12月初,75歲的邵老伯在社區參加了一次養生保健的講座,授課人員介紹了一款養生保健的磨腳器,據說有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提神醒腦的功效。邵老伯體驗了下,覺得還不錯,就買回家。「不知道怎麼搞的,腳底竟然磨壞了,疼得不敢走路。」邵老伯只好來醫院求助醫生。

韓春茂介紹,邵老伯是腳底板被磨得肌腱損傷了,而且摩擦生熱,還起了水泡。幸好發現及時,不過邵老伯畢竟年紀較大,完全恢復還是要點時間。

低溫燙傷比高溫燙傷更為嚴重

「低溫燙傷和高溫燙傷相對,一般被開水、明火等灼傷,身體的應激反應很快,傷害多是淺層的。」韓春茂介紹,不過低溫燙傷與開水引起的燙傷、明火引起的燒傷有所不同,一般痛感不明顯,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但由於接觸時間較長,發現較晚,創面往往比較深,這會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危害不容小覷。

「在門診中,很多低溫燙傷的患者都是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才來就診,這個時候傷口已經感染或者壞死了,即便得到救治,也會留下疤痕。」韓春茂支招,冬季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可以這樣做——

首先,用冷水衝洗燙傷部位,起到緩解疼痛及降低傷害的作用。接下來,要進行消毒。一般家用的手消毒劑即可。之後要用紗布包裹一下傷口,沒有紗布可以用乾淨的布或者紙巾。如果短時間內沒有緩解,最好購買點膏藥,中藥類的比如紫草油、京萬紅,西藥類如百多邦、紅黴素軟膏、金黴素軟膏等,都可以塗一下,並保持傷口部位乾燥,這樣能夠有效止痛,並促進傷口細胞的修復。必要時候,可以線上或線下諮詢專業的醫生。

另外,韓春茂還提醒,冬季如果凍傷要及時進行有效的幹預,嚴重情況下要到醫院治療。而市民們需要注意,醫院裡並沒有「凍傷科」這個分科,凍傷的處理,實際上歸在燒傷科。

(原標題:《冬季取暖,尤其要防範「低溫燙傷」》,編輯顧志鵬)

1608527205000

相關焦點

  • 冬季取暖,尤其要防範「低溫燙傷」!常用取暖設備 使用不當會受傷
    每日商報訊 下周一就是冬至了,接下來杭城的氣溫會持續下降,為了抵禦寒冷,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市民常用的取暖設備陸續上線。不過,浙大二院燒傷與創面修復科主任韓春茂主任醫師提醒,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 【FM96.6 健康池州】冬季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冬季來臨,各種取暖設備紛紛登場,除了傳統的熱水袋及前些年流行的暖寶寶貼片之外,新潮的燃油金屬暖手爐、USB接口取暖設備等,受到白領們的熱烈追捧。雖然這些取暖用品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好,但很多人卻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低溫燙傷」。
  • 冷空氣又來襲,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冷空氣又來襲,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2021-01-13 1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這其中有大約三成都是在較長時間使用「暖寶寶」或者熱水袋時不小心被燙傷的。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低溫燙傷多發生在人們冬天使用一些取暖物品時,如暖寶寶,熱水袋,暖手寶等,臨床上則常見於理療時間過長,或者理療儀器距離太近造成的燙傷。發生輕度燙傷時,人們的皮膚上多會發紅、疼痛、起水泡;嚴重燙傷的,皮膚上會出現水皰,周圍紅腫,中心部位皮膚變白甚至變黑的情況,逐漸形成潰瘍,治療所需的時間也相應要延長。
  • 醫生提醒,冬天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新華社重慶1月10日電(記者李松)寒冬來臨,熱水袋、暖寶寶等成為不少家庭的取暖「法寶」。醫生提醒,在使用取暖設備時,要謹防低溫燙傷。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醫生袁心剛介紹,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感覺遲鈍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緊貼熱水袋的部分皮膚就容易造成局部燙傷。」袁心剛說,熱量蓄積容易導致皮膚、皮下組織受到損傷。若處理不當,會長時間無法癒合。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冬季是發生低溫燙傷的主要季節,相比於其他的燙傷,低溫燙傷損傷的組織層次深,皮膚的損傷狀況在初期表現的比實際情況輕,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而耽誤就醫,甚至可能會出現誤診,使得傷口遷延不愈,甚至感染形成潰瘍!那麼,造成這種燙傷的「罪魁禍首」究竟是什麼?
  • 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常州88歲老人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出現潰爛
    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各種取暖用品受到追捧。不過,這些產品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近日,家住常州經開區88歲的黃女士,因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後出現潰爛,不得不入院治療。黃女士長期臥床,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所以家中請了一位護工幫忙照料。
  • 冬季取暖防燙傷,低溫燙傷不知不覺,這些物品小心使用
    冬季寒冷,凍手凍腳,人們總會有各種辦法來抵抗寒冷。我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還是人手一個鹽水瓶,但是救不了我們在冬天腫得像饅頭一樣的手。這種高溫燙傷,大家平時都會很小心,但是大部分人忽略了低溫燙傷。溫水煮青蛙的原理大家都聽過吧,雖然溫水不能直接燙死青蛙,但是等它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晚了。暖寶寶貼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又方便又好用的取暖物品,只需要貼到衣物上,便可以自己發熱,抵抗外界寒冷。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不要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泡腳
    隨著氣溫越來越低,人們開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物品。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使用「取暖神器」時小心低溫燙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寒潮來襲,許多市民拿出了暖寶寶、電暖扇、電熱毯、熱水袋、暖手寶等「取暖神器」禦寒。但你知道嗎?這些冬天裡的寶貝可燙傷了不少人。「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以及長期臥床者。」
  • 取暖神器「小太陽」該怎麼用?千萬注意「低溫燙傷」!
    隨著氣溫下降,電熱毯、小太陽、熱水袋、暖手寶、發熱貼……取暖十八般武藝閃亮登場。這些神器用好了便是取暖,稍有不慎可能會「低溫燙傷」。低溫燙傷:      冬季燙傷超過1/3都是它!一個灌了開水的熱水袋,即使外面覆著的織物有一定隔熱作用,其表面溫度也可高達80℃……連續使用太久,低溫燙傷必然要給你點「顏色」瞧瞧:紅腫、疼痛、水皰……誰說低溫燙傷不嚴重?
  • 燒傷專家教你正確使用取暖神器 避免低溫燙傷是「王道」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科的專家們卻要提醒市民,小心「低溫燙傷」。 西南醫院燒傷科宋華培醫生告訴記者,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它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溫度不太高的熱源,致使熱量蓄積而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皮下組織燒傷。
  • 【經廣•健康】寒冷季節,謹防低溫燙傷!這類人尤其要注意
    殊不知 這些取暖神器 容易帶來低溫燙傷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取暖設備和理療設備的溫度雖然不高,如果接觸時間很長亦可導致皮膚燙傷。在熱源溫度超過45℃的前提下,接觸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造成皮膚以及皮下組織的損傷。以最常見的熱水袋為例,其使用時的溫度很容易超過45℃,但這種相對低的溫度對皮膚的疼痛刺激較輕,因為種種原因感覺相對遲鈍的情況下容易忽略,造成低溫燙傷。
  • 天冷一直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訊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冬天很冷,尤其要警惕「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更可怕。,大家要保持冷靜,不要慌,燙傷後的正確處理非常關鍵,一可以減輕組織傷害的程度,二可以減輕疤痕的嚴重程度。;睡覺前要撕下來,尤其不能貼著暖寶寶又用著電熱毯。,警惕低溫燙傷這個「溫柔又狡猾的殺手」。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這些取暖用品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好可許多人也因使用不當造成燙傷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什麼是低溫燙傷?
  • 醫院燙傷病例漸增 醫生提醒天冷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廣西新聞網
    醫院燙傷病例漸增,醫生提醒天冷取暖謹防低溫燙傷老人取暖被燙傷了可能自己還不知道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陳佳嘉核心提示連日來,南寧持續降溫,熱水袋、電熱毯、20日,記者從南寧各大醫院的燒傷科、急診科了解到,醫院接到各種燙傷病例逐漸增加,患者多數是老年人和孩子。1皮膚薄、感知差的老人常常被燙傷家住青秀路69歲的王老伯面對連日降溫,有些扛不住了,拿出家裡取暖器取暖。上周四中午,他坐在取暖器前看電視時睡著了。
  • 禦寒神器並不神,低溫燙傷要注意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即撕即貼的暖寶寶成了許多人的「禦寒神器」,尤其一些愛美的女孩子,多穿衣怕胖,簡直就要全靠它來抵禦這瑟瑟寒風了。然而,暖寶寶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溫和,使用不當也會帶來意外傷害。
  • 取暖「神器」使用不當也「毀膚」!冬季防燙傷要當心!
    對此,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醫美與整形中心何志博士表示,取暖「神器」使用不當,也會成「毀膚利器」。何為燙傷?燙傷是指熱力引發的損傷,包括:火焰、高溫蒸氣、熾熱液體、熾熱固體以及電或化學物質等。人體在受到燙傷後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