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太極拳,離不了沾黏連隨。而知沾黏連隨者甚少。此知,非表象之口知,而是質元之心知、身知、手知也。筆者隨李和生師父練習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深深體會到太極拳沾黏連隨功態之感。
楊澄浦宗師對沾黏連隨之解義:「沾者,提上拔高之謂也。黏者,留戀繾卷之謂也。連者,舍己無離之謂也。隨者,彼走此應之謂也。要知,人之知覺運動,非明沾黏連隨不可。斯沾黏連隨之功夫,亦甚亦細。」此解精甚!然懂者不多,悟者甚少。
筆者幾經練習與思悟,對沾黏連隨歸結為一個字--「圓」。此圓為動態的太極圓。而沾黏連隨勁法亦獨立亦關聯,關聯使用,一氣呵成。其實質內涵有三個過程(如圖所示)。
一是提撥或攜領過程。沾勁為根本,無沾勁出手必頂抗。沾,釋義為「浸溼」。因此,沾勁似水氣,無縫不浸。練拳中,虛領(靈)頂勁,提起精氣神,虛含掌指,搭手即滲入沾勁,如水浸沙,已達「彼勁剛觸我皮毛,我勁已入彼骨裡」。沾勁輕靈微妙,迎面走化,不頂不抗,圓融提攜不知不覺。如運動中接球,掌中勁力虛含,走化球之來力,以避碰球撞球而未果。虛含走化,由內而外提攜浸勁,融彼之氣,圓我之勢,黏勁隨之,以達問拿對方中心或勁源。如圖示之「沾」點,此時神意引領,尾閭擎執,能量圓融飽滿,柔順走化極至。
二是留戀過程。因沾而黏,拿控彼中,憑任左右。黏,粘連、膠合之義。如圖示之「黏連」間,圓之質元結構變化而產生吸附力,彼此膠合共體,似戀人之情,形影不離,膠漆相融,運動相連。此時神意懸領,尾閭旋遊,經絡氣血湧動,脊背開合,螺旋蕩漾。身隨神引,腰如蛇行;手似綢緞,勞宮呼應;腳下生風,步履輕靈。可謂「兩臂輕靈似門帘,沾黏連隨要走圓。」此時,神清氣爽,遊刃自在中。
三是相應過程。由連而隨,順勢而發,傾毀彼中。連,本義連接、相連。隨,順從也。如圖示之「連隨」間,質元結構蓄意驟然,因連相應,內裡旋急加速,圓弧形於一處,突其弱,合其中,如上步投藍,千均一發。此時,神情專注,身形合一,順勢而為。正如李和生師父所云:「形體圓球轉,碰上如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