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陳老師初中數理化」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
勾股定理是初二數學的重要知識點,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關於勾股定理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
例題
如圖,一根長2.5m的木棍(AB)斜靠在與地面(OM)垂直的牆(ON)上,此時點O到點B的距離為0.7m,設木棍的中點為P,若木棍A端沿牆下滑,且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1)如果木棍A端沿牆下滑0.4m,那麼木棍B端向外移動多少距離?
(2)判斷木棍滑動的過程中,點P到點O的距離是否變化,並簡述理由;
(3)木棍滑動的過程中,當滑動到什麼位置時,△AOB的面積最大?請簡述理由,並求出面積的最大值。
1、求木棍B端向外移動的距離
根據勾股定理和題目中的條件:∠AOB=90°,AB=2.5m,OB=0.7m,OA^2+OB^2=AB^2,則OA=2.4m;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A端沿牆下滑0.4m,則AC=0.4m;
根據結論:AC=0.4m,OA=2.4m,則OC=OA-AC=2m;
根據勾股定理和結論:∠AOB=90°,OC=2m,CD=AB=2.5m,OC^2+OD^2=CD^2,則OD=1.5m;
根據結論:OD=1.5m,OB=0.7m,則BD=OD-OB=0.8m;
所以,木棍B端向外移動0.8m。
2、證明:點P到點O的距離不變
根據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題目中的條件: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為斜邊的一半,∠AOB=90°,點P為AB的中點,則OP=AP=BP=AB/2;
所以,當木棍AB下滑的過程中,AB不變,則OP不變。
3、當△AOB的面積最大,求木棍滑動到的位置
過點O作OE⊥AB於點E
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和題目中的條件:S△AOB=AB*OE/2,S△AOP=AP*OE/2,S△BOP=BP*OE/2,AP=BP=AB/2,則S△AOP=S△BOP=S△AOB/2;
當OE=OP,即AB⊥OP時,△AOB的面積取到最大值
根據中垂線的性質和題目中的條件: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距離相等,AB⊥OP,AP=BP,則AO=BO;
根據勾股定理和結論:∠AOB=90°,AO=BO,AB=2.5m,AO^2+BO^2=AB^2,則AO=BO=5√2/4m;
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和結論:AO=BO=5√2/4m,則S△AOB=AO*BO/2=25/16m^2
所以,當木棍滑動到B端距離O點5√2/4m的位置時,△AOB的面積最大,最大值為25/16m^2。
結語
解決本題的關鍵是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積公式進行求解,確定三角形面積取到最值時的斜邊上的高,從而求解到題目需要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