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雄偉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目的就是促進各族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團結互助,從而提高民族的認同感,鑄強各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近年來,貴港市覃塘區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育」為抓手,積極探索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重視民族工作
覃塘區委、區政府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加強民族文化研究。開展壯漢雙語教學研究,撰寫教學論文,編寫壯漢雙語鄉土教材。發表16篇教育教學論文、100多篇學生文章,80多篇教學論文獲得市級和縣(區)級獎勵,申報市、自治區級課題研究共6個。開展主題研學實踐活動,參觀了解地方民族文化、風土人情以及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成果。同時,編寫壯戲劇本和山歌等傳承民族文化。通過這些措施,增強對民族的感情,促進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凝聚民族團結。
創建三個示範區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深入開展
以創建教育示範區為契機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首先,以課堂為主線,抓好民族教育。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各中小學課堂教學,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學和學生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民族理論、政策、民族團結的教育。其次,以教育均衡發展為突破口,改善民族地區辦學條件。實施學校項目建設243個,投入資金1.24億元。2016年,覃塘區被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同時,積極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教育信息化進壯鄉學校,實現教育信息「校校通」「班班通」。積極抓好「安教」工程。按照「給個窩、做個媒、給塊地、再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安教工程」要求,為鄉村教師建2422套公租房,促成100多對教師成家,給每個住校教師分一小地種菜,選派2萬多人次參加由教育部實施的「國培計劃」示範性項目·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等教師培訓。落實好給每個鄉村教師每月300元生活補助。招聘中小學教師369人,90%以上安排到民族鄉村地區任教。大力培養和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少數民族幹部成為了民族教育工作的骨幹力量。目前,城區小學到高中的學校領導中少數民族佔一半以上,少數民族教師在轄區整個教師隊伍中佔比接近一半。2020年,蒙公鎮民族初級中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校園」稱號,該校被評為第三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
以創建壯漢雙語教育教學示範區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目前,覃塘區有7所村完小和1所初中開設壯漢雙語教學點,在校生3145人,其中學前班372人,小學1857人,初中916人,形成了從學前到初中的壯漢雙語文教學教育體系。累計投入經費800多萬元,主要用於工程建設、壯漢雙語教研等開支,助推民族雙語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配備專職壯文教研員,錄用定向培養14名小學壯文教師,並安排到雙語教學點。舉辦12期壯文基礎培訓班,累計培訓700人次雙語教師。胡榜航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成為了自治區級著名的壯文專家。建立完善壯漢雙語教學管理制度,抓好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外輔導、考試與考查等教學常規工作。
以創建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區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覃塘區將民族文化與學校教學結合起來,開展民族文化傳承系列教育活動,促進民族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普及民族傳統文化知識。開展民族文化教育,通過唱山歌、舉辦「壯族三月三」節慶等民族文化活動,讓廣大群眾了解民族歷史和風俗人情。突出孝廉文化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孝道覃塘」,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育民族特色文化、鄉村文化元素,形成了如覃塘鎮一中「墨香茶韻」校園文化、覃塘三中黨建紅色文化、蒙公鎮民族初級中學「壯族農耕文化」、蒙公鎮古山小學「壯藥文化」的「一校一特色」新格局。通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增進民族團結。
實行全民民族團結教育
舉辦大型「壯族三月三」文化藝術節、壯話山歌培訓,民間文化交流、文化展示,國情教育,民間藝術品展,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通過組織節慶活動,特別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互相尊重民族習慣,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團結,培育愛民族愛國家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