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典型,學習先進,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雖然正值暑假,但走進積石山縣民族中學,校園內隨處可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宣傳內容,讓人感受到校園裡濃濃的民族團結氣息。
坐落於美麗的積石山下,地處縣城北濱河路西端的積石山縣民族中學,是2015年開辦的一所公辦獨立高中,生源來自全縣17個鄉鎮,現有38個教學班和1630名學生,其中50%多是少數民族學生,有東鄉、保安、撒拉、漢、回、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成份。近年來,該校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以「增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校園、助推教育發展」為根本任務,以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為重點,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全校廣大師生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持續增強。
創新教育機制 築牢思想基礎
「作為民族中學,多年來我們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民族團結促進學校發展,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鞏固民族團結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團結教育機制。特別是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課堂、進食堂、進宿舍為抓手,切實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形成民族團結進步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人不曉的良好局面。」縣民族中學校長陶學乾向記者介紹。
記者了解到,該校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教職工理論學習的內容,組織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方面的知識和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通過理論學習,使廣大教師具備民族知識進教室進課堂的能力,充分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不僅是面向少數民族的教育,更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學校充分利用班會、宣傳欄、班級板報、手抄報、電子屏等各種輿論宣傳渠道和工具,在學生中廣泛宣傳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思想和民族宗教方針政策,介紹各民族的歷史、節日、語言文字、飲食、禁忌、服飾、文化與藝術等基本常識,讓廣大師生更多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以營造各民族一家親的濃厚環境氛圍,有力推動了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向縱深開展。
豐富校園文化 促進團結友愛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同時,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學校中與學生接觸頻次最多的應屬樓道文化,為此在樓道文化牆布置中體現了「閱讀化人,文化育人」的校園文化理念,把教學樓與實驗樓各樓層劃分給13個學科教研組負責,在設計與布置中充分體現各學科特色,達到了科技文化教育、思想行為教育和審美情趣教育功能的目的。」陶學乾說。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校在著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創新形式,豐富載體,積極開展主題活動,把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活動之中。如廣泛開展 「六愛三尊」活動(即愛黨、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愛父母、愛自己,尊重師長、尊重同學、尊重民族習慣)和「三個一活動」(即要求會唱一首民族歌曲、會跳一個民族舞蹈、會講一個民族故事),充分發揮文娛活動的德育載體功能,使民族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紮根、發芽。同時,與德育結合,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結合「國慶」、「中秋」、「元旦」、「清明」、「五一」、「五四」等特殊節日,學校組織開展了「熱愛偉大祖國,共建美好家園」為內容的主題班會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民族精神代代傳」手抄報比賽,「知我民族、愛我中華」知識競賽、「祖國在我心」主題演講比賽、「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徵文比賽、慶祝「教師節」、「三八婦女節」等主題活動、迎「五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文藝匯演等活動,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精神,深化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激發了學生了解各民族知識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對各民族的熱愛之情。
落實「愛的教育」 共創和諧校園
高爾基有句名言,「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近年來,民族中學本著「以人為本,以和為美「的辦學理念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的管理方式,確保了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有安全舒心的學習生活環境,杜絕了學生逛街道、進網吧、結識社會閒散人員等行為的發生,讓每個學生在校園裡盡情享受學習的幸福、精神的豐富、成長的快樂。同時,設立家長委員會,讓他們參與學校管理和教學,跟班聽課、陪學生就餐,對學校進行滿意度測評,對教風、校風、學風進行評議,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體現學校和社會共同辦學的理念。
與此同時,該校在師生管理工作中,針對困難教職工,校領導經常與他們談心,關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工作中困難,消除他的後顧之憂,針對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情況普遍不太好的實際,學校想方設法,幫助家庭困難學生渡難關,促團結。同時,採取獻愛心、做實事、讓社會人士參與等方式,開展民族團結手拉手和融情教育活動,該校副校長馬雪花聯繫愛心人士,對家庭困難的四名學生進行資助,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直至高中畢業,每人每星期資助80元,每學期1600元,極大地減輕了困難學生的家庭負擔。
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彩繪映襯著繽紛多姿的民族團結文化,一首首悅耳婉轉的民謠唱出了心手相連的民族交融畫面……多年來,民族中學在教育教學環節、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潤物無聲引導師生熱愛民族文化、維護民族團結,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取得豐富成果。學校2016年被評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2017年被共青團臨夏州委評為「五四紅旗團委」、2018年秋季榮獲全縣「教學質量優秀獎」、2019年11月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評為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榮譽稱號。(記者 馬健 馮元鵬)
編輯: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