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盛開的「石榴花」——記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2020-08-06 民族日報
校園裡盛開的「石榴花」——記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樹立典型,學習先進,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雖然正值暑假,但走進積石山縣民族中學,校園內隨處可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的宣傳內容,讓人感受到校園裡濃濃的民族團結氣息。

校園裡盛開的「石榴花」——記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坐落於美麗的積石山下,地處縣城北濱河路西端的積石山縣民族中學,是2015年開辦的一所公辦獨立高中,生源來自全縣17個鄉鎮,現有38個教學班和1630名學生,其中50%多是少數民族學生,有東鄉、保安、撒拉、漢、回、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成份。近年來,該校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以「增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校園、助推教育發展」為根本任務,以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為重點,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全校廣大師生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持續增強。

創新教育機制 築牢思想基礎

「作為民族中學,多年來我們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民族團結促進學校發展,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鞏固民族團結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團結教育機制。特別是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課堂、進食堂、進宿舍為抓手,切實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形成民族團結進步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人不曉的良好局面。」縣民族中學校長陶學乾向記者介紹。

校園裡盛開的「石榴花」——記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記者了解到,該校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教職工理論學習的內容,組織教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方面的知識和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通過理論學習,使廣大教師具備民族知識進教室進課堂的能力,充分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不僅是面向少數民族的教育,更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學校充分利用班會、宣傳欄、班級板報、手抄報、電子屏等各種輿論宣傳渠道和工具,在學生中廣泛宣傳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思想和民族宗教方針政策,介紹各民族的歷史、節日、語言文字、飲食、禁忌、服飾、文化與藝術等基本常識,讓廣大師生更多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以營造各民族一家親的濃厚環境氛圍,有力推動了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向縱深開展。

豐富校園文化 促進團結友愛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同時,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校園裡盛開的「石榴花」——記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學校中與學生接觸頻次最多的應屬樓道文化,為此在樓道文化牆布置中體現了「閱讀化人,文化育人」的校園文化理念,把教學樓與實驗樓各樓層劃分給13個學科教研組負責,在設計與布置中充分體現各學科特色,達到了科技文化教育、思想行為教育和審美情趣教育功能的目的。」陶學乾說。

校園裡盛開的「石榴花」——記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校在著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創新形式,豐富載體,積極開展主題活動,把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活動之中。如廣泛開展 「六愛三尊」活動(即愛黨、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愛父母、愛自己,尊重師長、尊重同學、尊重民族習慣)和「三個一活動」(即要求會唱一首民族歌曲、會跳一個民族舞蹈、會講一個民族故事),充分發揮文娛活動的德育載體功能,使民族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紮根、發芽。同時,與德育結合,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結合「國慶」、「中秋」、「元旦」、「清明」、「五一」、「五四」等特殊節日,學校組織開展了「熱愛偉大祖國,共建美好家園」為內容的主題班會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民族精神代代傳」手抄報比賽,「知我民族、愛我中華」知識競賽、「祖國在我心」主題演講比賽、「愛祖國、愛家鄉、愛學校」徵文比賽、慶祝「教師節」、「三八婦女節」等主題活動、迎「五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文藝匯演等活動,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精神,深化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激發了學生了解各民族知識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對各民族的熱愛之情。

落實「愛的教育」 共創和諧校園

高爾基有句名言,「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近年來,民族中學本著「以人為本,以和為美「的辦學理念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的管理方式,確保了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有安全舒心的學習生活環境,杜絕了學生逛街道、進網吧、結識社會閒散人員等行為的發生,讓每個學生在校園裡盡情享受學習的幸福、精神的豐富、成長的快樂。同時,設立家長委員會,讓他們參與學校管理和教學,跟班聽課、陪學生就餐,對學校進行滿意度測評,對教風、校風、學風進行評議,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體現學校和社會共同辦學的理念。

校園裡盛開的「石榴花」——記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與此同時,該校在師生管理工作中,針對困難教職工,校領導經常與他們談心,關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工作中困難,消除他的後顧之憂,針對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情況普遍不太好的實際,學校想方設法,幫助家庭困難學生渡難關,促團結。同時,採取獻愛心、做實事、讓社會人士參與等方式,開展民族團結手拉手和融情教育活動,該校副校長馬雪花聯繫愛心人士,對家庭困難的四名學生進行資助,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直至高中畢業,每人每星期資助80元,每學期1600元,極大地減輕了困難學生的家庭負擔。

校園裡盛開的「石榴花」——記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積石山縣民族中學

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彩繪映襯著繽紛多姿的民族團結文化,一首首悅耳婉轉的民謠唱出了心手相連的民族交融畫面……多年來,民族中學在教育教學環節、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潤物無聲引導師生熱愛民族文化、維護民族團結,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取得豐富成果。學校2016年被評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2017年被共青團臨夏州委評為「五四紅旗團委」、2018年秋季榮獲全縣「教學質量優秀獎」、2019年11月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甘肅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評為全省民族團結「示範學校」榮譽稱號。(記者 馬健 馮元鵬)


編輯:馬婷

相關焦點

  • ...民族團結的「石榴花」——玉泉區民族幼兒園「最美教師」寶樂日
    做一株守護民族團結的「石榴花」——玉泉區民族幼兒園「最美教師」寶樂日 2020-10-19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攀枝花」米易縣民族中學「四抓四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
    近年來,學校從強化機制保障、宣傳氛圍、示範引領、共同體意識入手,切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各民族學生在學校和睦相處,健康成長,民族團結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出多彩的風姿,為學校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提供了示範。
  • 市蒙古族中學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
    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為主題的文化長廊,教學樓裡的特色展板,校園內不定時、不間斷的民族團結進步主題講座、班會,每年九月份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系列活動……走進烏蘭察布蒙古族中學,隨處可以感受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濃厚氛圍,在這裡學校把民族團結進步的「金色種子」播撒到每一位師生的心田裡,為民族團結之花盛開培植肥沃土壤和環境。
  • 【民族團結看僑鄉】開平市金山中學: 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進學生...
    近幾年,金山中學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把民族傳統藝術教育融入素質教育當中,通過傳承民族文化,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進學生心中,形成了「德藝教育」的辦學特色,真正做到了民族團結教育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正是因為如此,該校曾被評選為「江門市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示範單位」。
  • 永善縣民族小學: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校園精彩綻放
    自創建民族優秀文化教育示範學校以來,該校創新辦學理念,統籌規劃設計校園文化環境,把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教學樓、校歌、校徽、校旗、校服等中,一方面組織教師在校園內設計、打造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走廊,將少數民族傑出人物及風土人情繪製在牆上,並配備少數民族讀本一萬餘冊。
  •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 觀山湖區這所學校這樣做
    9月1日,觀山湖區在中鐵置業中加學校開學典禮上舉行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啟動儀式。據悉,從今年開始,該校每年將專門為在貴陽經商務工的少數民族同胞提供一定數量的學位,同時享受減免學費政策,切實解決少數民族子女就學困難。
  • 校際交流,共享經驗——積石山縣民族中學教師到廈門海滄實驗中學交流
    按照《廈門市海滄實驗中學與積石山縣民族中學結對幫扶工作協議》精神,為促進兩校之間的合作交流,2020年8月14日,民族中學教導處副主任何正清、安忠平等14名高三骨幹教師到我校開展為期6天的高三備考教育教學交流活動。陳元章校長代表我校熱烈歡迎客人的到來!
  • 黑河:民族文化之花在校園盛開
    黑河市實驗小學自2016年掛牌為黑河市民族小學以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特色,打造了富有特色的優質教育品牌,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校園盛開。文化立校營造民族團結的濃鬱氛圍  黑河市民族小學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 團結花開香滿園——涼州區東關小學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紀實
    東關小學地處東關街寺巷子,是一所由漢、回、藏、滿、東鄉族等多個民族組成的完全小學。學校佔地面積15695.9平方米,建築面積11538.3平方米,教育教學設施齊全。現有教職工169人,其中少數民族教師1人;現有學生3291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39人。在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裡,大家尊重差異、相互包容,在相互激勵、相互幫助中和睦相處、和諧共進。
  •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 播撒民族團結「種子」
    培英高中創辦於1994年,原名江海中學,是江門地區唯一承辦內地新疆班的學校,成績在全省都比較優秀。承辦內地新疆班16年來,該校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新疆班學生歷年來重點和本科上線率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從該校新疆班走出的學生,大學畢業後大部分回到新疆工作,為新疆的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 校園盛開民族團結教育之花
    近年來,學校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個性、自主發展,著力打造辦學文化和品牌,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茁壯成長。在學校民族團結內容展示廳,孩子們精心製作的手抄報、手工藝品、科技小發明等無不體現著對民族團結進步的理解。
  • 芒市新聞 | 夯實黨建促團結,民族文化結碩果
    、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的「雲南省第五屆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說課競賽」在雲南省民族中學舉行,共有來自全省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從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教學的186名優秀選手同臺競技。
  • 【民族團結看僑鄉】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播撒民族團結「種子」
    培英高中創辦於1994年,原名江海中學,是江門地區唯一承辦內地新疆班的學校,成績在全省都比較優秀。該校先後獲得「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廣東省民族團結先進模範集體」「南粵校園模範基層黨組織」「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等稱號,2019年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 香泉中心小學「五項措施」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水平
    完善機制「保」創建學校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面謀劃、協調統籌部署創建活動,結合實際制定了《香泉中心小學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學校工作方案》《香泉中心小學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學校推進工作方案
  • 探索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新路子——曲靖市民族中學民族教育工作紀實
    多年來,曲靖市民族中學強化民族教育,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素質,為培養曲靖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科技、教育、文化前進步伐作出了貢獻,探索出了一條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新路子,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 秀民族盛裝!這個校園運動會載歌載舞宣揚民族團結
    近日,為全面貫徹落實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關於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九進」活動通知精神,經濟區小碧布依族苗族鄉在雙龍實驗中學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文體活動。當天,藉助學校運動會契機,雙龍實驗中學630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開幕式上,身著民族盛裝的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們高舉國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眾志成城」「愛我中華、愛我家鄉」等宣傳橫幅入場,隨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和我的祖國》《愛我中華愛我家鄉》等節目輪番上演,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家的稱讚,現場掌聲不斷。
  •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在積石山縣開展「援教頂崗」工作
    本報訊 (記者 趙淑嫻)9月5日,甘肅民族師範學院對口幫扶積石山縣「援教頂崗」工作培訓會在積石山縣民族中學報告廳召開,標誌著為期一學期的會上,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援教頂崗」實習生帶隊負責人感謝積石山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縣教育局負責人對「援教頂崗」師生表示歡迎,並要求各受援學校做好「援教頂崗」實習生崗前培訓工作,安排優秀指導教師幫助實習生儘快適應教學工作;派出高校、縣教育局、實習學生三方籤訂了《援教頂崗協議書》。據了解,甘肅民族師範學院依託甘肅省教師教育聯盟,與積石山縣對接教育幫扶、達成共識。
  • 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
    內容摘要:讓民族文化在校園裡傳承。校長王加良介紹,冊亨民族中學作為貴州省百所民族團結示範校之一,該校一直在做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剪紙書畫實踐操作室、民族服裝展示室、布依文化陳列室……走進冊亨縣民族中學,師生剪紙作品、自製民族服裝等讓學校增色不少。「這只是我們學校民族文化進校園的一個部分。」王加良說,作為「中華布依第一縣」,冊亨縣布依族人口76%,布依民族文化,是冊亨本地教育的一項重要課程。
  • 讓民族團結教育綻放異彩——民勤縣教育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綜述
    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新學期開學,記者走進民勤縣新民小學,課間操後一曲《愛我中華》響徹校園,讓孩子們放鬆身心,快樂玩耍,歌聲笑聲蕩漾在校園的角角落落。這是新民小學認真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深入宣傳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文化,增進國家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個縮影。
  • 覃塘區:以「教育」為統領 助推民族團結髮展
    □本報通訊員 陳雄偉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目的就是促進各族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團結互助,從而提高民族的認同感,鑄強各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近年來,貴港市覃塘區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育」為抓手,積極探索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