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山海合作 感受閩西南協同發展戰略為龍巖帶來的變化

2020-12-27 廈門網

  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戰線隊伍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總要求,深化「三項學習教育」,紮實推進我市新聞戰線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開展,12月15日至24日,廈門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走進閩西南」主題採訪活動。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中國日報、光明日報、福建日報、福建廣電集團等中央、省以及閩西南五市共20多家媒體40多名記者組團,依次走進龍巖、三明、泉州、漳州、廈門,進工廠,走工地,訪農家,親身感受省委省政府推動閩西南協同發展戰略部署以來,閩西南五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所取得的巨大變化,以及當地幹部群眾對推進經濟協作發展的熱情。

  今天起,本報將連續5天報導「走進閩西南」主題採訪活動。

  古田會議紀念館吸引遊客紛至沓來。(本組圖/本報特派記者張奇輝攝)

  ▲長汀縣醫療器械產業園發展態勢良好。圖為園區內的醫療器械車間。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特派記者 黃樹金) 12月16日至17日,採訪團走進龍巖武平縣思明高新園區、晉江(長汀)工業園區、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長汀縣醫療器械產業園等幾家產業園區和企業,感受閩西南協同發展戰略為當地帶來的發展變化。

  記者從龍巖市閩西南協同發展區辦公室獲悉,該市致力打造成為產業協作的承接地、山海合作的聚合點、互聯互通的樞紐地、生態協同的示範區。一年多來,共推進28個總投資1866.5億元的協同發展區重大項目。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晉江(長汀)工業園區、武平縣思明高新園區有新發展。

  9月以來,龍巖6個縣(市)與廈門相關區續籤了共建協議,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與廈門火炬高新區新籤訂結對共建協議,龍巖市分別與廈門鎢業股份公司、廈門建發集團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主打新型產業努力建設百億高新區

  武平縣思明高新園區地處武平縣巖前鎮,於2017年11月正式成立,為思明區與武平縣共建的山海協作產業園,面積達7.52平方公裡,重點發展新型顯示與智能終端、新材料等產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說,隨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強有力推進,思明區在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以大力幫扶,使得園區品質和規格不斷提升,目前已成為投資達百億的園區、全國首批高新產業園區,將啟動申報國家級高新園區,爭取列入國家「雙創」平臺。

  記者來到園區內的坤孚鎂合金一號生產車間,所見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公司主要利用當地便利的礦產資源,生產鋁合金鑄錠、板帶材、輪轂及進行鋁合金冶煉。企業方介紹說,公司在閩西南協同發展中開拓市場,產品已銷往廈門金龍汽車、泉州中興物流公司、龍巖的公車廠家等,2018年銷售產值2億元。園區內的另外一家企業福建合信創展科技公司,總投資10億元,為新型顯示行業如廈門冠捷提供配套產品,2019年銷售收入可達1.43億元。

  截至2019年11月底,進駐園區的企業達59家,其中新顯集成科技及配套企業23家;生產鎂合金、礦產品等新材料企業9家;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3家。預計2019年全年實現總產值84億元,繳交稅收3.5億元。

  促進先行先試生態與發展齊頭並進

  長汀縣晉江(長汀)工業園區2012年在長汀縣成立,規劃總面積1.5萬畝,共建資金4.96億元(其中晉江市出資1.4億元)。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說,園區以紡織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遵循綠色生態定產業、先行先試創體制、科學聚集促發展的要求,不斷發展起來,目前落戶企業28家(投產18家),規模企業12家,總投資已完成45.8億元。2018年園區實現產值12.5億元,稅收4200萬元。

  記者來到福建金怡豐工貿公司,公司負責人說,公司每年約回收5萬噸廢棄的礦泉水瓶進行加工成為滌綸短纖維原材料,再為廈門、泉州等地相關企業供貨。而另一家企業億來實業是紡織項目。隨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推進,公司的產品受到廈門、泉州等地製衣廠等相關企業的青睞,公司二期項目於2018年投建,將於近期投產;三、四期擬於2020年開工,將生產新型紗線等產品,預計於2022年投產。

  加快轉型升級

  壯大稀土等特色產業

  龍巖發揮自身資源和區位優勢,在閩西南協同發展戰略下加強山海合作,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的同時,注重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是廈門鎢業股份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稀土精深加工及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據公司總經理陳大崑介紹,十多年前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該公司,並引進國際先進的工藝和自動控制技術。公司稀土深加工技術已達國內、國際領先水平,並建成高水平的金屬和特種合金產品的生產線,成為全國六大稀土集團之一、國家環保核查第一批通過的稀土生產企業。目前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還與龍巖的相關行業開展合作。

  醫療器械業也是長汀縣利用生態優勢和土地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2016年11月開始投建的長汀縣醫療器械產業園,2018年初就投用,總投資10.6億元。產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汀以打造「福建省首個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地」為目標,醫療器械產業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態勢良好。首期15幢廠房已投用,共引來26家企業進駐,將生產康復、醫用耗材等產品。

  發揮紅色資源

  推進旅遊業迅速發展

  龍巖充分挖掘利用紅色和生態優勢資源,推進旅遊業迅速發展,在閩西南協同發展中加強與廈門建發集團等單位合作,讓紅色聖地、生態福地、客家祖地更具吸引力。

  在革命聖地上杭縣古田會議會址,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古田會議會址原為廖氏宗祠,有160年的歷史,為四合院式建築,後廳為古田會議會場,左廂房有毛澤東、陳毅辦公室,右廂房有朱德辦公室。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採訪團來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武平縣城廂鎮雲寨村,全村188戶。這裡森林茂密,重巒疊嶂,湖水清澈,空氣清新。來自各地的遊客住進「森林人家」,品嘗當地的金線蓮、茶葉、生態蔬菜。當地村民說雲寨以前是「有女不嫁雲寨郎」的窮山村,如今變成「美女爭嫁雲寨郎」。發展生態休閒旅遊讓村民們走上了致富之路,2018年,全村接待遊客達70多萬人次,雲寨村2018年實現村財收入32.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萬元。雲寨村所在的武平梁野山,旅遊剛起步,水庫蓄滿水,蓄滿水好揚帆,它將駛向山海協作更遠、更深處。

相關焦點

  • 山海協作 龍巖迎來新發展
    在兩天的採訪過程中,記者團首先參觀的是古田會議紀念館和古田會議會址,來自五湖四海的記者們在古田感受到了深厚的閩西紅色文化以及當地部門對紅色文化的辛勤挖掘和保護。當地對紅色基因的傳承和發揚,讓龍巖人擁有了更多為祖國作奉獻、奮鬥拼搏的精神食糧,讓龍巖有了獨特的氣質和魅力。
  • 攜手開啟廈龍合作新篇章 廈門龍巖山海協作工作會舉行
    昨日,廈門龍巖山海協作工作座談會在我市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龍巖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黃慶輝參加座談,並分別代表兩市籤訂進一步深化推進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建設的補充協議。根據雙方協議,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的規劃面積將擴大一倍,合作體制、開發機制將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全面完善優化。黃強表示,特區和老區往來密切、源遠流長,兩市進一步深化山海協作經濟區建設,既是貫徹黨中央支持蘇區老區加快發展的新舉措,也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閩西南區域協同發展決策的新部署,更是兩市強化全面戰略合作的新起點。
  • 未來龍巖將這樣規劃發展
    據林文勇介紹,龍巖市本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主要內容包括:城市發展戰略、市域空間格局、中心城區布局、空間支撐體系等四個內容。圍繞「建設閩西南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願景,實施文化開放、生態示範、區域協同、創新驅動、品質躍升五大發展戰略。 在市域空間格局規劃方面。
  • 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管委會主任邱清宇一行前往廈門「走親戚」
    11月24日-25日,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邱清宇一行前往廈門火炬高新區和廈門市發改委等部門「走親戚」。在火炬高新區,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山海協作開展座談。火炬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莊榮良主任表示,廈龍合作區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是廈門、龍巖兩市領導幹部共同努力的成果,高新區將在政策惠及、項目規劃、園區短板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廈龍合作區各項工作的幫扶力度。
  •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與農行籤訂全面合作協議
    5月27日下午,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鄭志強、副校長盧兆梅等一行4人應邀前往中國農業銀行龍巖分行財富中心參加中國農業銀行龍巖分行與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籤約儀式。 此次籤約,閩西職業技術學院與農行雙方秉持更好地服務龍巖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初衷,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和諧共贏」的原則,建立長期穩定的銀校戰略合作關係,努力在合作中充分發揮雙方各自領域的引領優勢,為龍巖建設「教育強市」作出新的積極貢獻。
  • 閩西南五市發出「山海閩西南」暖冬度假邀請函
    據了解,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是福建省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包括詩意廈門、花樣漳州、海絲泉州、最氧三明、養生龍巖五大核心旅遊城市,這裡山海交融、四季如春,五地間只需0.5小時-2.5小時即可輕鬆抵達,遍賞山海風光。
  • 江西贛州和福建龍巖出臺深度合作方案,共推贛龍廈高鐵建設
    雙方將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深化合作內容,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促進兩市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具體細節如何呢?跟著小編來看看吧!方案提出在共同推進產業協同發展方面,深化紅色旅遊區域合作,打造「贛南-閩西」紅色旅遊走廊,做好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和福建段規劃編制對接工作;推進康養產業合作發展,實現康養產業政策一體化,推進康養聯盟大協作,共同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康養從業人員隊伍;開展稀土產業深度合作,探索共建稀土產業研發平臺;加強現代農林業合作,互相支持開展贛龍農產品展銷會,打造高端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 閩西南五市聯合來四川南充發布「暖冬山海康養」系列產品
    據了解,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是福建省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包括詩意廈門、花樣漳州、海絲泉州、最氧三明、養生龍巖五大核心旅遊城市,這裡山海交融、四季如春,五地間只需0.5小時-2.5小時即可輕鬆抵達,遍賞山海風光。
  • 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張金川 攝    圖為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活動現場。 張金川 攝   中新網龍巖11月30日電 (張金川)用鄉音述鄉情,以學術會老友。第六屆客家文化高級論壇暨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30日在「客家祖地」福建龍巖舉行。
  • 紅土海浪攜奏「山海交響曲」——廈門大學與龍巖的校地情緣
    學校規模也快速發展。從為戰後儲備國家建設人才出發,薩本棟校長大力發展工科,先後創辦了土木工程系、機電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復辦法科,充實商科並實行分系。到1946年回遷廈門時,廈大從初遷長汀時的3院9系,發展至4院15系,學生數也從198人增至1044人。
  • 福建龍巖:110千伏梅壩變電站投運 為閩西發展添動力
    12月10日晚,福建龍巖上杭110千伏梅壩變電站建成並正式投運,比原計劃提前了5個月送電,源源不斷的「電動力」為加快閩西蘇區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上杭,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全國21個原中央蘇區縣之一。
  • 武漢理工大學大力推進協同創新以「三種模式」促進學校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大力推進協同創新以「三種模式」促進學校發展 2012-10-17 來源: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積極探索與行業、地方合作共建,通過學校與行業、地方聯合共建多層次人才培養支撐體系
  • 山海之戀、冬日暖陽、世遺風華……閩西南聯合推廣,還有五天四晚...
    12月14日-12月19日  閩西南文旅推介團  將走進西安、南充、重慶開展  2020年閩西南協同發展區    閩西南五市攜手  整合暖冬新資源、新產品  與西安、南充、重慶地區交換冬天  實現資源互補  活動將串聯閩西南  「世遺之歌、山海舞曲、人文大戲」  三大文旅主題  推廣閩西南全域旅遊資源及產品
  • 廈門與龍巖攜手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山海相擁謀共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成立以來,廈門和龍巖兩市聯繫愈加緊密,山海協作的方式也在不斷地探索、磨合中,從原來單一的幫扶向促進社會經濟全面協作發展轉變,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整齊劃一的廠房、錯落有致的綠化帶、寬闊筆直的道路、往來穿梭的汽車……日前,記者來到廈門龍巖山海協作經濟區(也稱合作區)雁石產業園。
  • 龍巖來廈推介紅色文化旅遊 加強兩地「山海交流」
    龍巖來廈推介紅色文化旅遊   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君寧)廈門、龍巖不斷加強兩地「山海交流」、培育「山海協作」特色旅遊產品,昨日,龍巖市文旅局來廈舉辦「紅色古田·養生龍巖」紅色培訓、研學旅遊推介會,兩地旅遊聯動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關於加快推進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主要內容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一幹多支」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川南城市群空間和功能布局,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 深化報紙版面改革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原標題:深化報紙版面改革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閩西日報社以辦成愛看耐看黨報、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培育現代傳媒集團為目標,堅持內容為王,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綱目並舉,提高傳播力、擴大引導力;堅持開放辦報,增強影響力、彰顯公信力。
  • 海墾控股集團實行「品牌強墾」戰略 提高產業「吸金力」 「小橙...
    近年來,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控股集團)推行「品牌強墾」戰略。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積極培育知名品牌,用「品牌強墾」提升傳統產業「吸金力」,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和效益。為此,海墾控股集團近年來大力推行「品牌強墾」戰略,通過提升科技含量、推進產業化建設等措施,樹立起母品牌和子品牌「1+N」的品牌發展模式,形成以「海墾」品牌統領,「母子聯動」、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品牌體系,助力「八八戰略」建設。品牌建設的探索,發生在海南墾區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