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古詩詞的題目大多簡明扼要,往往在10字之內。短的標題僅有一二字,如李商隱的《蟬》、王維的《畫》、杜甫的《望嶽》、李白的《春思》。再長點也不過六七字,稍加交代寫作目的,如《沙丘城下寄杜甫》、《登金陵鳳凰臺》等等。
但有些詩人作詩時也會取一個超長的標題,將作詩的目的、涉及的人物、時間、地點、時間等等交代清楚。比如李商隱的《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此詩因標題太長,後人不得不將其縮減為《韓冬郎既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
而《唐詩三百首》中也選錄了這樣一首標題特長的詩,此詩為七言律詩,正文56個字,標題便有50字。且來看白居易的這首七律: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唐·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這首詩是白居易思念離散各地的兄弟姐妹所作,標題中便是講明了兄弟離散的緣由,各自所在的地點等等。這也是白居易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七言律詩卷的七律,只不過《唐詩三百首》是為兒童詩詞啟蒙所編,為了方便理解,便將此詩標題縮略為《望月有感》,而原標題則作為詩序。
詩中首聯講述當時戰亂,祖傳家業被洗劫一空,兄弟姐妹們也逃離家園,天各一方。次聯則說到戰亂過後,田舍仍在,卻已荒蕪寥落,親人們也各自奔波在異鄉。
前兩聯以敘事寫實為主,而頸聯開始抒情,以「千裡雁」、「九秋蓬」為的形象,比喻兄弟姐妹們分飛千裡,弔影自憐,如斷根衰草,漂泊無定。盡顯悽苦恓惶情態,表露出飽經戰亂的零落相思之苦。
結尾兩句詩人舉首遙望明月,聯想到分散各地的兄弟姐妹,相比大家都在望著這鄉思明月,潸然垂淚,「天涯共此時」!一句「一夜鄉心五處同」勾勒出一幅五地同望明月共生鄉愁的圖景,令讀者生出無限共鳴,仿佛此刻也與詩人相隔千年共望明月!
白居易的這首詩全然白描寫就,語言通俗平易,但情感真摯,以平常語出奇語,意蘊精深,情韻動人,被後世詩家稱讚為「用常語而得奇語」之典範!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