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發現四川特有極危珍稀蕨類植物「二郎山神草」——光葉蕨

2020-12-20 紅星新聞

7月13日前後,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工程師李策宏終於等到了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專家發回的消息,一個月前,李策宏和團隊在峨眉山發現的蕨類植物,確定為「二郎山神草」——光葉蕨。光葉蕨是中國、四川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

峨眉山「巧遇」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

發現者:此前只在資料上見過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工程師李策宏告訴紅星新聞記者,6月15日前後,他和團隊在峨眉山開展植物多樣性調查,「相當於人口普查,看這片區域有哪些植物。」李策宏說,在一處陡峭的懸崖上,他無意間發現了光葉蕨的存在。

「可以說是巧遇吧。」李策宏說,第一眼看到光葉蕨時,他覺察到了其形態特別,但到底是不是光葉蕨,他也拿不準,畢竟此前也只在圖片資料上見過,從未見過實物。現場查閱植物志,對其形態特徵進行詳細的對比觀察,與光葉蕨「有80%—90%的相似度。」

光葉蕨-原景植株

隨即,李策宏用手機拍攝了光葉蕨的照片,並小心翼翼地採集了植物葉片材料,送往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進行室內分析。7月13日前後,李策宏收到了回復,確認證實這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還挺高興的。」李策宏說。

形態特殊,一葉成型

一度被認為是已經絕滅的少數物種之一

據資料,光葉蕨為中國特有珍稀瀕危蕨類植物,因特產於四川省天全二郎山局部生境,又有「二郎山神草」之稱。1963年,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王文採在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團牛坪一帶的潮溼溪邊陡崖石頭上,第一次發現了這種特殊形態的植物,根據植物形態,王文採曾判斷,光葉蕨的形成年代,比大熊貓出現還久遠。1966年,中科院院士、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秦仁昌根據這株模式標本,發表了新屬新種,將其命名為光葉蕨。

光葉蕨形態特殊,整株僅有一至二片葉子,一條葉軸上對稱、密集地分布著數對羽片,而它的孢(種)子,則暗藏在羽片背部的孢子囊群中。

光葉蕨-葉背孢子囊群及株芽

隨後,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光葉蕨都未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199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光葉蕨被列為瀕臨滅絕。到了1999年,中國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名錄中,光葉蕨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全國極小種群物種。

近10餘年來,有專家學者也曾多次尋找,均未發現其蹤跡,一度被認為是中國已經絕滅的少數物種之一,也是被報導的中國第一個野外絕滅的蕨類植物。直到2013年,在原產地附近才重新發現。「我也去二郎山找過幾次,一次都沒見到。」李策宏說。

僅發現2個小居群

對發現地址嚴格保密保護

根據《中國植物志》信息,光葉蕨生長在林下陰溼處,海拔約2400米左右。此次李策宏和團隊所發現的光葉蕨,則生長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溫帶落葉闊葉林下的灌從中和蔭潮巖石上,「數量很少。」李策宏說,經過仔細地考察發現,光葉蕨生長在不到10平方米的範圍內,僅有2個小居群,不到50株,而成年的個體僅有幾株,能夠產出孢子、繁育的個體就更加「少得可憐」。「現在我們也不知道,它生長到可以長出孢子,需要多長時間。」李策宏說,為了儘可能地保護極度珍貴的光葉蕨,對發現地的具體地址,是需要嚴格保密的。

光葉蕨-原景植株

光葉蕨新的「現身地點」,將有助於探討中國植物區系的形成機制和分布特點,對研究人員深入探討東亞與北美植物區系的聯繫和區別,揭示東亞-北美間斷分布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科研意義。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實習生 沈佳妍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數量極為稀少 「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首現峨眉山
    在峨眉山發現的光葉蕨。 被稱為「二郎山神草」的光葉蕨,日前被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科研人員在峨眉山發現。 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 光葉蕨有何特別之處? 光葉蕨是1963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學家王文採來到雅安市天全縣二郎山的團牛坪一帶,在潮溼的溪邊陡崖石頭上,找到了這種地表只有一片葉子、根深不到兩釐米的植物。
  • 「特立獨行」的光葉蕨
    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縣二郎山,此次在峨眉後山被發現,刷新了學界的認識,也讓很多人心生好奇:光葉蕨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草?它有何神奇之處?
  • 珍稀蕨類植物光葉蕨的保護和現狀
    年8月4日國務院批准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蕨類植物中有4種(屬)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分別為光葉蕨、玉龍蕨和水韭屬全屬,而在1984年作為8種Ⅰ級(瀕危)珍稀物種之一的蕨類植物中的桫欏,退居成Ⅱ級保護。
  • 「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
    原標題:「特立獨行」的光葉蕨前不久,一則峨眉後山發現光葉蕨的消息躥紅網絡。這個被稱作「二郎山神草」的物種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縣二郎山,此次在峨眉後山被發現,刷新了學界的認識,也讓很多人心生好奇:光葉蕨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草?它有何神奇之處?神秘的「草」曾「銷聲匿跡」30多年1963年,光葉蕨首次被發現。
  • 中國特有珍稀的植物,你知道幾種,該好好保護它了
    所以,珍稀植物更容易破壞,我們有必要了解那些珍稀的植物,尤其我國特有的珍稀的植物。1.普陀鵝耳櫪,樺木科,鵝耳櫪屬喬木;樹皮灰色,小枝棕色,疏被長柔毛和黃色橢圓形小皮孔,後漸無毛而呈灰色。普陀鵝耳櫪為我國特有珍稀植物,僅存一株,位於普陀山風景保護區。它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國家亞組合保護植物。普陀鵝耳櫪連同普陀大廟成為遊覽普陀的重要風景點,普陀廟中唯一的植株應倍加保護。而保護的另一舉措就是本樹的結種研究及大量繁殖,杭州植物園已試種成功。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水蕨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珍稀蕨類植物:水蕨花木君喜歡養魚的朋友或者專門養觀賞草缸的朋友,一定聽說過水蕨,而且不少南方朋友也知道甚至吃過水蕨。不過,很多人對水蕨並不了解,因為水蕨在以前分布雖然廣泛,可是對環境要求較高,很多地方都已經滅絕,即便是市場有賣觀賞水蕨的植物,也大多屬於進口的蕨類植物,諸如莫斯、水芹、黑木蕨、青木蕨等等,並非植物學上的水蕨。
  • 我國稀有的珍稀植物
    中華水韭是出現於數億年前的活化石,該種為中國特有瀕危水生蕨類植物。分布於中國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喜溫和溼潤氣候,主要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淺水池沼、塘邊和山溝淤泥土上。玉龍蕨是一種極為稀少的植物,分布於中國西藏、雲南、四川等地區,生長地處於條件嚴酷的高海拔地區,種群極為稀少。玉龍蕨是鱗毛蕨科,屬小型草本蕨類植物。
  • 蕨類植物:鳳尾蕨的鑑賞與栽培養護
    蕨類植物|鳳尾蕨的鑑賞與栽培養護花木君鳳尾蕨是花卉市場和電商平臺上最常見的蕨類植物,其原因是名字帶鳳尾蕨的植物非常多,品種繁雜,往往形態差異很大,經常讓花友困惑,其實原因是>鳳尾蕨科是蕨類植物門蕨綱薄囊蕨亞綱中的一科,因而其中的大部分物種都帶有鳳尾蕨名字。
  • 海南周刊|探尋奇妙的蕨類世界——瓊島蕨跡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編者的話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宣布在海口羊山溼地發現水蕨新物種——邢氏水蕨,海南豐富的蕨類植物再次引發關注。海南究竟有多少種蕨類植物?海南的蕨類植物都有些什麼特點?植物學家們又是怎麼研究它們的?請跟隨本期《海南周刊》一起去探尋瓊島「蕨」跡。
  • 陰暗角落裡也可以展現勃勃生機的7種蕨類植物
    那麼,要是想在陰暗的角落養護植物,並且還要生長繁茂,碧綠青翠,那麼,我們推薦您栽植蕨類植物。蕨類植物大多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數為溼生或水生,是典型的陰生植物,喜陰溼溫暖的環境。蕨類植物市場常見的有鐵線蕨、波斯頓蕨、金毛狗蕨、巢蕨、腎蕨、鹿角蕨、鳳尾蕨、卷柏、翠雲草、紫萁、石松、兔腳蕨、紐扣蕨、魚尾蕨、麗莎蕨、掌蕨、懸崖蕨等等。
  • 蜈蚣草是禾本科蕨類植物的多年生植物,你對它了解多少呢?
    蜈蚣草是禾本科蕨類植物的多年生植物。稈濃密叢生,纖細直立,葉鞘扁平,互相交叉,鞘口具纖毛;葉舌膜質,非常短,截頭;葉片通常直立,先端漸尖。總狀花序單生,通常拱形,花序梗和它們的軸向節間被微柔毛。小穗無梗卵形,覆瓦狀排列在總狀花序軸的一側;第一個穎片又厚又紙質,頂部尖,沒有翅膀,略顯粗糙。
  • 家養蕨類植物大盤點,快來看看你都認識哪幾種
    蕨類植物又稱羊齒蕨,是進化水平最高等的孢子植物。作為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蕨類植物有著極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因而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近年來,各種觀賞類蕨類植物也走進了我們的視野,成為我們家居擺設的常客。如此種類繁多的蕨類植物,你能認識幾種呢,先讓我們來一睹為快吧。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
    (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為了保護野生資源,198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了珍稀瀕危植物名錄,共列出瀕危、漸危、稀有植物354種,並分別規定了每種植物的保護級別。其中,一級保護的8種,二級保護的143種,三級保護的203種。
  • 驚現四姑娘山後,數萬株一級瀕危珍稀植物獨葉草再次...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寇敏芳)在武俠小說中,一花一葉的獨葉草被看成是治療內傷的神藥。獨葉草起源迄今有6700萬年,比始熊貓和珙桐都早,是我國特有孑遺植物。6月13日,記者從省植物工程研究院獲悉,該院聯合達古冰川管理局在四川三打古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了「四川省植物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科研項目外業調查,已發現了兩個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分布地,數量在8-12萬株之間,規模較大。此前,該院已經在四姑娘山發現獨葉草較大規模分布地。連續在兩個保護區發現獨葉草,表明我省川西高原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 植物老人熊濟華:年近百歲能識別上千種植物 還培育了「極危」樹種
    退休之後,熊濟華走上珍惜植物保護和推廣之路。自掏腰包,在成都的城南租了30畝,引種繁育超過20種珍稀、瀕危及鄉土植物。這其中,就包括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定為「極危」樹種的南川木菠蘿。在他的學生,雲南大學教授唐岱看來,熊老是那種特別傳統的知識分子,有著老一輩植物人的情懷。喜歡什麼,就去做,不會計較利益關係。
  • 【植物專題】「蕨」犟生長
    打那以後,我對蕨類就開始有著不一般的喜歡。             今年正月,大路因為建設,雨後泥濘不堪,無法下腳,姐姐一家想走山路去大姑家,我爸拿著鐮刀開路,我乘機跟著,在路邊看到了不少蕨類植物。       那時還未立春,但是春綠卻提前開始沾惹小草了。
  • 2020年中國石松類和蕨類植物新物種
    (Chang et al. 2020)鐮羽鐵角蕨是臺灣特有種,只有一個北部和一個南部種群。儘管鐵角蕨屬常發生雜交和多倍化事件,但鐮羽鐵角蕨不是雜交二倍體,它與倒掛鐵角蕨同源。鐮羽鐵角蕨在形態上類似於倒掛鐵角蕨複合體物種,都為一回羽狀葉,都具有黑色的葉軸和芽,但鐮羽鐵角蕨的羽片開裂較深,呈鐮刀狀,頂端具長尾。該複合體成員Asplenium oligophlebium也有相似的開裂羽片,但一方面,A. oligophlebium的植株較小,僅在日本發現;另一方面,鐮羽鐵角蕨具有平行並附在軸上二回羽狀的耳,其營養葉從不拉伸長至鞭狀。
  • 觀賞蕨類植物葉子發黃的6大原因,黃葉的症狀和解決方法
    蕨類植物一直都是我很喜歡的觀葉植物,它們有非常多的種類,形態各不相同,最關鍵的是它們比較耐陰,而我家裡剛好光照不是特別充足,每天一兩小時的散射光,這些蕨類植物就能生長良好。上面是鐵線蕨我養的觀賞蕨類植物也有很多(都是普通品種),就包括常見的狼尾蕨、銀脈鳳尾蕨、鳥巢蕨,波斯頓蕨,鐵線蕨,紐扣蕨、鹿角蕨等。
  • 潘伯榮: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育 | 中國綠髮會「珍稀瀕危植物保育...
    潘伯榮主任作為培訓班的第一講,以「珍稀瀕危植物、極小種群植物、保護植物及其遷地保育」為題,首先詳細講述了什麼是珍稀瀕危植物和極小種群植物,以及哪些植物應優先被保護,其次,簡要回顧了我國遷地保育珍稀瀕危植物的工作概況,最後,對遷地保育工作進行了再思考。潘伯榮主任通過理論結合實踐,使學員們對野生植物保護和植物園遷地保育工作有更清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