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啟德國際人才能力模型」正式發布,基於國際教育和人生規劃的角度,提出了在全球化進程中,成長為國際化人才所需要培養的七大能力模塊:學術競爭力、外語競爭力、自我管理能力、思考辨析能力、領導力、跨文化適應力和就業競爭力。另外, 「啟德國際人才能力測評系統」也同步推出。在落實「從諮詢到規劃」的戰略轉型中,啟德還提供了評估工具和解決方案,從能力著手進行規劃,通過產品和能力的對應體系,持續為學生的成長出力。
據2017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留美本科生人數已連續第三年超過研究生人數,加拿大移民部(CIC)數據顯示,2016年度赴加留學的中國學生,入讀高中及以下學歷(K-12)的佔比高達36.6%。另據英國籤證及移民局(UK Visas and Immigration, UKVI)公布的數據,2016學年發放給中國學生的Tier4低齡籤證相較於2012年增長了近2倍。
與此同時,國內外高校的招生標準也在發生變化。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基本模式,其中「綜合評價招生」的評估成績由高考成績+面試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三部分構成,並參考考生高中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綜合評價招生」重點考察考試成績和個人能力兩個因素,目前已有多所知名高校在試點「綜合評價招生」。
另一方面,已經非常關注申請人綜合能力的美國高校,可能會繼續提升能力評估的重要性,有報導稱,近百所美國頂尖私立高中組成的聯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MTC)推出了一種全新的學生評價體系 ——A New Model,不含分數,不評級,持續追蹤記錄、評估學生的8 項能力。有評論認為:「A New Model的出現意味著美國排名前100 的大學和高中正在推行一場變革,以能力評估做為重點的錄取評價模式,將逐步替代以標準化考試成績為重點的模式。」
中美教育改革的趨勢,都指明了「能力」的重要性,而日趨低齡化的中國國際教育市場,也因此正在發生需求的進化,計劃送孩子 「低齡留學」的家庭,將留學視作一個整體的成長過程,這些家長已經明確地意識到,將國際教育納入教育規劃,是為了孩子將來可以在世界的舞臺上不懼競爭,而留學只是這個規劃中的一個「階段」。「低齡留學」人群,需要的不再只是留學申請這個階段性的產品,而是需要一套方案,更早開始,持續、分階段、有計劃地帶動孩子的成長,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能有所收穫,並對下一個階段有所幫助,為孩子未來的留學成功做好準備,甚至整個人生都能因此受益。
「啟德國際人才能力模型」包括7大能力和39項能力要素,分別為:學術競爭力5項(學習能力、專業背景、學術激情、在校成績、多元知識),外語競爭力3項(語言基礎、學習方法、語言熟練),自我管理能力7項(自我認知、自我激勵、時間管理、情緒管理、行動能力、抗逆力、突破極限),思考辨析能力5項(發散性思維、獨立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歸納與解決、推理與分析),跨文化適應力5項(生活適應、語言適應、學術適應、多元文化價值觀適應、制度規則適應),領導力8項(個人展示、感召影響、團隊協作、公眾演講、國際視野、決策力、公民意識、個人承擔),就業競爭力6項(行業認知、人脈搭建、職業素養、辦公技能、實習背景、就業技巧)。
啟德國際人才能力」測評系統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能力的系統評估、分析與建議,顧問及老師也可以通過專業工具的輔助,跨越「學生能力長短板評估」的專業門檻,真正轉型為既懂國際教育,又不忘教育初心的「國際教育規劃師」,替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和領域做好規劃,提供最適合的能力提升方案,並將學生的成長和服務體驗放在心中。
測評系統目前分為「初高中」和「大學」兩個版本,通過「經典人格問卷」,「認知問卷」(包括言語推理測試和抽象推理測試)和「人才經驗問卷」,最終形成的《啟德國際人才測評報告(初高中版)》包括性格維度、專業傾向和國際人才能力評估三部分的分析與建議,《啟德國際人才測評報告(大學生版)》則包括性格維度、專業傾向、職業傾向和國際人才能力評估四部分分析與建議。
「性格維度報告」從思維風格、人際風格、應對風格三方面對學生的行為風格進行詳細分析;「專業傾向報告」將留學生通常感興趣的專業分為六大類。通過將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專業類別的特質相比較,得出學生與每一類專業的匹配度,報告將六類專業的匹配度進行排序,排名越靠前的即為越適合學習的專業類別,並選擇排名前兩位的專業進一步描述。「職業傾向報告」在藝術創作型、科研探索型、邏輯計算型、管理控制型、文書事務型、說服影響型、實踐操作型和關愛服務型這八大職業類型中推薦最相匹配的兩類職業類型,並給出典型的具體備選工作。「國際人才能力評估報告」作為這份測評報告的基石,重點圍繞「啟德國際人才能力模型」七大能力中的五大方面能力進行評估:就業競爭力、領導力、思考辨析能力、跨文化適應力、自我管理能力。學生可以知道國際化人才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而目前有哪些能力已經達到要求,優於同齡人;哪些能力尚存不足,需要補充或提升。
有趣的是,申請人還可以通過「思辨」、「創活」、「知行」、 「樂學」這四個產品系列提升學術競爭力、外語競爭力、自我管理能力、思考辨析能力、領導力以及跨文化適應能力,其中 「創活」系列包括國際太空城市設計大賽北京集訓營、國際機器人競賽工作坊、2018啟德創課營等重點提升創新創意、思辨能力的項目或課程,「知行」系列包括美國頂尖大學研究助理項目、哈佛社科經濟數據遠程項目、科創研究院遠程或實地項目等更偏重未來專業選擇、強化學術能力的實踐實習項目,「樂學」則是指海外學術督導服務,幫助低齡留學生在海外順利度過學術適應的階段。
為了讓學生在外語競爭力的提升過程中持續收穫「看得見的進步」,啟德考培在學術層面構建了集個性化與精細化於一體的課程和服務體系,基於原創在線自適應學習系統備考史密斯(Prepsmith)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哈佛CTC標準認證的教師培訓、中美教研團隊獨家編寫的授課教材以及科學高效的全程規劃和監督服務體系等四位一體的標準化體系,通過開設託福、雅思、SAT、ACT、GRE、GMAT等出國留學考試課程,為提升學生的學術競爭力和外語競爭力全力以赴。
啟德學遊通過語言班、插班、營地、專業實習實踐等課程形式,重點著力於提升學生的學術競爭力、思考辨析能力、跨文化適應力和就業競爭力。以「啟德中非美公共事務與可持續發展科研項目」為例,該項目源自哥大的SIPA(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對於本科生假期安排的要求,結合哥倫比亞大學在公共事務領域和發展學的優勢學科,帶領學生前往非洲肯亞,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哥大教授的指導下,通過調研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並呈現結果,由評委組會對學生的結果進行評鑑,這個項目執行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以及思考辨析能力。
在國際教育戰略部署中,K12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直強調的規劃戰略中,啟德希望更早地接觸學生,提供在國內就可以進行的國際課程輔導,幫助將要走向國際舞臺的學生做好準備,並在學術、背景、素質教育等方面,儘早提供規劃方案,為實現留學成功打好基礎。
啟德國際K12包括幼小部學樹堂(Scholar Tree)和初高中部NP(New Pathway)兩部分。幼小部學樹堂(Scholar Tree)面向3-12歲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學生,提供美式英語閱讀寫作課程、STEAM課程、入學輔導課程以及國際人才能力綜合培養課程,初高中部NP(New Pathway)面向初、高中學生提供英語語言藝術、學科同步輔導、升學備考等課程。啟德國際K12以教學理念國際化、教學課程專業化、教學體系進階化的英文國際能力課程體系,分齡分級,通過戲劇、演講、閱讀、寫作等課程,培養孩子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五大重點領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整合,拓展想像的空間,鍛鍊感知的能力,滲透多元的情感,激活創造的思維。
啟德學府通過學科國際課程,展示了課程如何為國際化人才的成長出力。學科國際課程是通過引進優秀的國外中學和大學的原版全科線上課程,進行高融合度本土化開發後,推出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修讀的國際課程體系。學科國際課程引入的全科課程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的優秀初、高中原版全科課程,共計100餘門,並有20餘門北美高中原版AP課程和榮譽課程;此外,從優質美國大學引入了大學1-2年級多個專業上百門基礎年級課程。課程涵蓋英語文、數學、科學、計算機、工程、管理、人文、社會研究、商科、藝術等多個學科領域。教研團隊採取多學科教師集體備課的方式,將不同學科課程的備課內容融為一個有機整體,最大程度提高教學效能,打造有機整體教學設計。學科國際課程體系內的課程採用「網際網路+先進方法」的教學模式,在豐富課程多樣性、提升學習效能和降低學習成本方面的優勢尤為突出,為中國學生提供普惠的全科國際課程。
學科國際課程不僅可以通過訓練學生的高級學習能力和學科英語能力,培養學科思維來提升學生的「學術競爭力」和「外語競爭力」,還可以通過評價體系和項目式學習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力」、「領導力」、「思考辨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學科國際課程採用國際上較為先進的項目式學習法(Project-Based Learning)設計課程,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和能力的學習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