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改行開餐廳,日本版「瑞幸咖啡」能走多遠?

2020-12-19 銳時空

#陽春三月,你來發文#

如果你去日本旅行,走進街角一家便利店想買點美食,就會發現日本人對米飯糰的熱愛。晶瑩剔透的白米飯捏成三角形,裡面配上各種腦洞清奇的餡料,外面包上烤紫菜,既可常溫也可加熱品嘗,做成烤飯糰更是別具風味,絕對是日本民眾的最愛之一。

不過,以家用電器聞名於世的松下電器公司,居然對這小小飯糰發生了興趣,卻著實令人意外。松下不僅投入機器人技術開設了首家「飯糰專賣店」,還立志要把它打造成日本版「瑞幸咖啡」。讓我們去日本東京「雲旅遊」一番,看看電子巨頭進軍餐飲業,這場大膽的跨界秀究竟靠的是什麼底氣?

01目標直指瑞幸咖啡

2020年2月,松下內設的新業務創新項目團隊「Game Changer Catapult」在東京港區濱松町開設了第一家飯糰專賣店,名為「ONIGIRI GO」(飯糰GO)。雖然店面僅有20多平方米,但處處體現了數字高科技風採。專賣店通過APP接收預定並結算,由機器人製作飯糰,新鮮出爐、現做現賣。目標是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開設超小型門店,實現1名店員加3平方米店面的運營模式。

日本每年消費飯糰多達80億個,但主要通過便利店等銷售,飯糰專賣店全國僅有約800家。飯糰店提供新鮮出爐的美味飯糰,更受消費者歡迎,無奈飯糰售價低廉,無法支撐人工費、房租等高成本,掌握捏飯糰技術的廚師也逐年銳減。松下希望憑藉機器人和數位技術,實現製售一體化城市型實體店,並期待像中國的瑞幸咖啡一樣,迅速複製推廣,形成大規模連鎖銷售。

松下創新團隊專門開發出一種飯糰製作機器人「OniRobot」,並在2019年9月先行開設了一家限時實驗店。此次開業的「飯糰GO」正式實體店就是在去年實驗店的基礎上,從節省勞力、超小型門店經營以及APP便利性的角度再次進行驗證。由於團隊正在對全球唯一的OniRobot機器人進行改進,這間實體店使用了另一款機器人。

02數位技術控制成本

松下「飯糰GO」的運營模式是顧客使用手機從專門網站提前下單,然後在指定時間來店取走新鮮出爐的飯糰。外賣佔80%以上,也可以在店內的3個餐桌用餐。目前,支持信用卡及APP支付,也可到店現場下單並現金支付。最終目標是僅限手機下單,實現完全預約制及非現金支付,以簡化門店的運營。

「飯糰GO」的店名有何來頭呢?原來,松下發現美國亞馬遜的無人商店「Amazon GO」、東日本新幹線鐵路公司的無實體車票服務「Touch de Go!新幹線」等新興產品和服務都採用了Go的要素,於是參照其因命名為「飯糰GO」。

也許因為仍處於實驗階段,飯糰店的招牌上並沒有出現松下的元素。但松下派出3名員工負責烹調和顧客服務,團隊負責人甚至親自在店門口向行人散發宣傳材料,並聽取意見。

03現做現賣新鮮為王

「飯糰GO」選用日本著名的「秋田小町」品牌大米,後廚備有8臺1升容量的小型松下電飯鍋,並另有3臺備用電飯鍋。通過使用多個小容量電飯鍋,可以始終保證用新鮮出鍋的米飯製作飯糰,還便於根據取餐時間調節煮飯的時間和分量。

飯糰的餡料十分誘人,包括北海道紅鮭魚丁、金槍魚蛋黃醬、雞肉鬆、芝麻海帶、幹鰹魚醃海鮮、博多辣高菜和紀州南高梅,都是高人氣「豪華」陣容。松下將各種餡料放入一種蛋形金屬小容器,裝進冰箱自帶的雞蛋盤後,大量存儲在冰箱裡。可能只有身為家電製造商的松下才會想到這種獨特的點子吧。

04模塊門店易於複製

松下為首家「飯糰GO」門店全新設計了收銀臺、烹飪臺、機器人安裝臺等,整體採用了灰色和木紋的雅致色調。今後將把門店各個組成部分模塊化,開設新店時,只需要調用模塊即可快速且低成本地完成開店。由於佔地面積極小,開店選址將十分靈活,甚至可以利用別家門店的角落開設迷你飯糰店。

「飯糰GO」的目標是實現「零等待、零添加、零廢棄」,手機下單指定取餐時間,講究食材健康,不使用任何添加劑,通過完全預約制,避免食物浪費。這樣的門店會受人歡迎嗎?據統計,從開店首日開始,就有客人每日必到,附近快遞公司的員工甚至每天光顧2-3次。

目前,營業截止日期尚未確定,松下的目標是先實現每天接待200名顧客,下一步努力每天吸引300人,達到東京最受歡迎的飯糰店水平。根據顧客的反饋,松下正在加緊改進OniRobot飯糰機器人的性能,這也將成為「飯糰GO」能否快速推廣的關鍵。

其實,松下並非首次進軍餐飲業,海底撈在北京開辦的機器人餐廳就是與松下合作。但這次從設備提供方走到前臺自己經營,到底是創新,還是不務正業,沒人知道松下能有多大把握。

瑞幸咖啡2017年成立,憑藉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兩大法寶,2019年實現納斯達克上市,創造了最快上市的新紀錄,2020年1月市值突破110億美元。松下這次「改行」,能否憑藉小小飯糰複製瑞幸的成功路,似乎比飯糰本身更能吊足觀眾的胃口

你看好松下的這次嘗試嗎,瑞幸的成功可以複製嗎?歡迎關注銳時空,說出你的真知灼見。

文:銳時空

相關焦點

  • 瑞幸,還能走多遠?
    瑞幸,還能走多遠?這是2019年中國風投界最熱議的猜想,並且分成旗幟鮮明的兩個派別。支持誰都無所謂,君子和而不同。但要基於你的理智的分析,這才是智慧本身。瑞幸從一開始就以技術為驅動,以數據為核心去做新零售,本質上賣點也不是服務。它從未聚焦「第三空間」,強調的是「無限場景」——讓消費者隨時隨地買到好咖啡,(乃至未來更多的好產品)這才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在。也就說,其實人家還是幹原來就想幹的活,因為人家的戰略不是開咖啡廳。
  • 違背「一致性原理」,瑞幸咖啡能走多遠?
    首先,現階段的零售業基礎設施空前完善,無論是行動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還是數據化選址、裂變營銷的社交平臺(微信、微博、小紅書等),抑或是「咖啡」這個品類所需的快速配送(美團、閃送等)……其次,「咖啡」這個品類有足夠大的利潤空間,哪怕咖啡豆的初期採購成本比星巴克高出30%至40%,仍然能讓瑞幸有降價和補貼的空間,從而實現「裂變營銷」的獲客目標。
  • 提升商業思維:瑞幸咖啡,不僅僅是咖啡
    在老齡化程度更高、人口更密集的日本,自動售貨機非常發達,但日本也沒有所謂的無人零售店。無人零售店是個偽概念,因為它只是沒有銷售員,還是需要人來完成維護、補貨之類的工作。什麼時候連維護都不需要人來做了,那麼無人零售模式可能就真的盤活了。
  • 瑞幸咖啡,最終失敗在哪裡?
    通過瑞幸讓我們反思很多事情,一是企業文化的構建;被瑞幸超越的星巴克咖啡是在全球不斷擴張,但星巴克的成功在於由中心產品轉向服務,再由服務轉向體驗模式。,標準服務+高質量的顧客體驗為星巴克帶來競爭力。,通過顧客的體驗傳遞其核心的文化價值訴。星巴克通過這種體驗營銷把價值觀和品牌文化傳遞到世界各地。
  • 瑞幸咖啡不造假能活嗎?——再讀《瑞幸閃電戰》
    身邊沒有瑞幸咖啡館,也沒喝過瑞幸咖啡,只是早前讀過沈帥波寫的《瑞幸閃電戰》。讀了《瑞幸閃電戰》,對瑞幸咖啡頗具好感,打算有機會去大城市喝一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瑞幸咖啡還沒喝,「造假門」已讓它蜚聲海外。為了看清「造假門」,又重讀了一遍《瑞幸閃電戰》。
  • 開咖啡館傾家蕩產?全案解析星巴克、瑞幸、咖啡陪你、自助咖啡...
    3、瑞幸真的是開咖啡館?到底賠了多少錢?不是迷局是敗局。 4、為什麼說瑞幸真正的對手是像7-11這樣的便利店? 5、咖啡陪你怎麼死的?同類型的漫咖啡、動物園咖啡有多慘? 6、自助咖啡機消費場景是偽需求?能賺錢? 7、大多數獨立咖啡館怎麼賺錢?
  • 日本的咖啡文化裡沒有瑞幸
    有文字可考的日本第一家咖啡館在東京的下谷地區,店名叫「可否茶館」—日本很多咖啡廳都取名為「契茶屋」。其實主打產品是咖啡。而「可否」這倆字的日文發音接近於coffee的發音,由此得名。再之後,東京一家咖啡店推出了冰咖啡廣受歡迎。這是因為日本人喜歡生冷的食物和飲品。今天,你走進一家餐廳,服務員首先會給你端上一本冰水。
  • 揭秘瑞幸、漫咖啡、自助咖啡等的投資「慘狀」
    瑞幸不可能成為中國版的7-112019年伊始,瑞幸公開計劃再開出2500家門店。到2019年年底,將總門店數量提升至4500家。官方預計隨著門店的增多,外賣的比例會降低,自提更方便了,用戶到店面自提也增加了額外消費的可能。於是,有人分析說,「瑞幸咖啡會成為中國版的7-11」,因為瑞幸可以賣簡餐鮮食啊。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條路是否可行。
  • 瑞幸咖啡為什麼推小鹿茶?
    其原因嘛,就像這位網友說的:「星巴克能一口氣出這麼多難喝的飲品也不容易啊。」據悉,此次全新推出的8款冰調,也正是繼承了「工坊特調」的血統,是將酒、水果、茶與咖啡混搭運用的成果。主打顏值,適合拍照打卡,當然這口感,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很不喜歡。
  • 【深讀】瘋狂的瑞幸咖啡
    這是瑞幸進杭州開出的第一家門店,店面很小,只佔了大廈一層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小角落,一個咖啡製作區、三四名咖啡師和三張小圓桌。因為人不多,等咖啡的空檔裡,咖啡師還有時間詢問個人的口感偏好,推薦他覺得不錯的單品。「我們店生意不算好,因為不做外送,一天差不多能做300杯吧,基本都是寫字樓裡的(顧客)。」
  • 瑞幸少了「咖啡味」
    「相比來看,星巴克的美式或者本周咖啡焦苦比較明顯,反而瑞幸這方面做得更好,一直在找尋找適合中國市場的咖啡豆拼配,還請來了專業的咖啡團隊。」朱思迪說,瑞幸請來的兩位咖啡界大咖都是玩第三波精品咖啡的,平常接觸的也大多數是中度、淺度烘焙的咖啡,更能突出咖啡的風土和各種風味的表現。
  • 瑞幸咖啡甜中帶苦
    於小姐是餘公館常客,經常來喝茶聊天,大家比較熟落,於是三個人坐下來天南地北的聊開了。於小姐說,瑞幸咖啡自暴22億造假事件,股價在美國納斯達克暴跌超過75%。還說剛才經過瑞幸的時候,很多人在排隊買咖啡,都是想把手中的優惠券用了。老餘回家路上經過瑞幸咖啡店。於小姐對瑞幸好像非常了解,老王和老餘像小學生一樣聽她一路開講。說實在,我們兩個對瑞幸咖啡真的不了解,正好補補課。
  • 瑞幸咖啡平均每天開7家店,星巴克開始慌了?
    導讀:根據瑞幸目前每天開7家門店的速度,超越星巴克不是難事!作為星巴克在中國最大的「敵人」,上市半年後,瑞幸咖啡交出了一份令各方都滿意的答卷。截止19年第三季度末,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到3680家,平均一天開7家店,而星巴克同期在中國門店4125家。
  • 瑞幸咖啡,復活了?怎麼做到的?
    可臨近年末,中國咖啡市場賽道又熱鬧起來。除星巴克、COSTA等紛紛推出新飲品外,加拿大國民品牌Tims Hortons 5月獲騰訊獨家投資,本月16日首家電競主題店開張,未來將在中國開出1500家門店;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同日宣布,三年投資25億元,計劃在中國布局超過4000家門店。
  • 瑞幸「驚醒」星巴克,咖啡走出咖啡館
    但資本是愛瑞幸的:就在上市前一個月,瑞幸完成了1.5億美元的B+輪融資,吸引來了星巴克最大的主動投資人貝萊德(BlackRock Inc.)領投;因路演時獲得超額認購,瑞幸最終把股價定在了17美元的定價區間高端。首日開盤即高開25美元,市值達到42.5億美元。
  • 停不下來的瑞幸咖啡:全國累計入駐36城
    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導,瑞幸咖啡今日宣布新入駐合肥、佛山、瀋陽、昆明等14座城市,全國入駐城市總量達到36個,按照瑞幸的計劃,本月底前,還將進入珠海、中山、嘉興、貴陽等城市。很明顯,瑞幸擴張的步伐又在加速,2018年1月,瑞幸咖啡開始試運營,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北上廣深等全國22大城市完成2000家門店布局,在北京上海城市核心區實現了500米範圍內100%覆蓋。
  • 瑞幸為什麼選擇賣咖啡
    文|吳餘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的暴雷成為資本市場最大的話題。由於其自曝大規模做假帳,美股應聲下跌80%,基本算完了。瑞幸之所以一度在資本市場大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選擇的話術:與歐美日韓相比,中國市場咖啡消費量很低。隨著中產階層崛起,消費升級,只要肯砸錢培養出消費者習慣,未來就大有可為。
  • 瑞幸咖啡到底怎麼了?
    我這幾天一直刷某音的時候發現,每次都會刷到的就是瑞幸怎麼怎麼樣,本人平時對咖啡類得都不感興趣,但是總是刷到,就會有好奇心,於是也跟著查了一下到底什麼情況。就怕哪一天這個標誌說沒就沒有了,我得好多朋友圈也曬出來瑞幸,那麼今天的你點瑞幸了麼?從4月3日上午十點開始,便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卡頓和崩潰,」下午三點多,系統崩潰,上海地區無法點單,也不知道為什麼崩壞已經什麼時候能修復「這是以為瑞幸門店的店員說得。
  • 瑞幸咖啡:燒錢燒到「無人區」
    過去兩年時間,瑞幸咖啡耗資近十億美元,火箭般開出了4507家門店,在2019年底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玩家。如今,它又將槍眼瞄準了無人零售的市場,要推無人咖啡機和無人販賣機,賣起了堅果、果汁、酸奶、零食。只不過,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新客免單,買2贈1,以及——看起來燒不完的錢。
  • 瑞幸咖啡大肆挖腳星巴克員工 重要崗位開3倍薪水
    攜帶10億資本入局的瑞幸咖啡正瘋狂燒錢和擴張,5月8日,有接近瑞幸及星巴克兩家公司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瑞幸大約已挖腳了星巴克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部分高端手衝咖啡門店甚至挖走了近1/4員工。其中部分重要崗位開出了星巴克同崗位的3倍薪水。同一時間,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了「無限場景」品牌戰略發布會,宣布品牌願景和公司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