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新農村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有關三農民生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和送王船申遺成功,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送王船指的是什麼?怎麼由來的呢?小編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送王船指的是什麼?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是閩南人表達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擁有600多年的歷史,通過一系列祭祀儀式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二、送王船怎麼由來的?
1.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送王船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2.天黑黑要落雨 海王船要出島 阿爸出海去討魚 阿母燒船送王船 一送金銀和財寶 二送糧草擺酒桌 三送神明去護保 這是一首曾經流傳於閩南、臺灣沿海地區的歌謠,講述的是古老的、獨特的送王船習俗
3.送王船不僅僅是閩臺傳統習俗,更是閩南海洋歷史文化的萬花筒,它寄託著勞動人民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體現了閩南文化以德報怨,化怨為和美好品質。
三、送王船保護措施
1.2011年,送王船進入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2.2013年,送王船進入馬來西亞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成為屬於中馬兩國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
3.2020年12月17日,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送王船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