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申遺成功!送王船指的是什麼?怎麼由來的?

2021-02-23 新農村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新農村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有關三農民生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2月17日,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和送王船申遺成功,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送王船指的是什麼?怎麼由來的呢?小編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送王船指的是什麼?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中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是閩南人表達對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擁有600多年的歷史,通過一系列祭祀儀式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二、送王船怎麼由來的?

1.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送王船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2.天黑黑要落雨 海王船要出島 阿爸出海去討魚 阿母燒船送王船 一送金銀和財寶 二送糧草擺酒桌 三送神明去護保 這是一首曾經流傳於閩南、臺灣沿海地區的歌謠,講述的是古老的、獨特的送王船習俗

3.送王船不僅僅是閩臺傳統習俗,更是閩南海洋歷史文化的萬花筒,它寄託著勞動人民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體現了閩南文化以德報怨,化怨為和美好品質。

三、送王船保護措施

1.2011年,送王船進入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

2.2013年,送王船進入馬來西亞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成為屬於中馬兩國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

3.2020年12月17日,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送王船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鑑都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馬六甲送王船傳承單位慶賀馬中聯合申遺成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馬漢順(中)頒發紀念牌陳悅攝&nbsp&nbsp&nbsp&nbsp馬六甲送王船傳承單位慶賀馬中聯合申遺成功
  • 馬六甲州對華特使:送王船共同「申遺」加深馬中兩國文化交流
    中新社馬六甲12月18日電 (記者 陳悅)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於北京時間17日晚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馬六甲州對中國事務特使顏天祿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此次共同「申遺」堪稱一大創舉,有助於進一步加深馬中兩國文化交流。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總數居首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圖片來源:新華社)送王船The wangchuan ceremony and related practices are rooted in folk customs of worshipping Ong Yah, a deity believed to protect
  • 廈門首個申遺成功的項目「送王船」是什麼活動?
    12月17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項目申遺成功,稱為廈門市首個申報成功的項目,如果不是老廈門人,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是送王船。
  • 廈門同安呂厝舉辦第152屆「送王船」文化節
    廈門同安呂厝舉辦第152屆「送王船」活動。 夏海濱 攝送王船活動現場進行了各種民間傳統藝術表演。圖為蜈蚣閣表演。楊珊珊 攝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當天,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同時,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也精彩上演。日前,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
  • 漳州開發區「送王船」,申遺成功!
    漳州開發區「送王船」,申遺成功!△ 2018年,漳州開發區「送王船」活動現場連同剛剛成功申遺的「太極拳」至此,我國42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居世界第一!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宣傳活動在廈舉行
    新華網 劉默涵 攝  新華網廈門12月22日電(劉默涵)22日,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宣傳活動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舉行。活動旨在對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經驗進行總結,對申遺後閩南海洋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進行探討,以進一步推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聯合申報和保護文化遺產,攜手共建面向海洋、面向未來的文化共同體。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和馬來西亞提名的「送王船」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成功申遺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太極拳愛好者正在打太極。
  • 「送王船」申遺成功 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
    「送王船」申遺成功,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閩臺 「王爺總館」 在泉州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 陳智勇)由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於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申遺成功!廈門人歡呼吧~
    送王船申遺成功!12月17日,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民俗活動「送王船」,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送王船」由中馬兩國聯合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由廈門市和馬六甲州為主共同承辦。這是我國第一次與「海絲」沿線國家聯合申報成功的典型案例,體現了人類普遍的共同價值,成為實現人類持久和平的對話資源。
  • 跨國申遺探索出「廈門模式」
    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17日晚正式成為我國第42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 12月18日,廈門市文旅局召開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新聞通氣會上,介紹了廈門市和馬來西亞馬六甲州聯合申報送王船申遺有關工作及成果。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它們的英文怎麼說?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根在海這邊:王爺信仰,兩岸遺產——閩臺同俗送王船
    ,送王船閩臺同俗,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2012年在廈門同安呂厝舉行的首屆閩臺送王船文化節.,與送王船相配套的迎王民俗活動在廈門的同安呂厝舉行,來自兩岸的上百個宮廟的萬名信眾匯聚在廈門一同感受海洋文化內涵的歷史民俗,來自兩岸的王爺廟的陣頭紛紛亮相,臺北、金門、澎湖等地的近百名臺灣鄉親也身著盛裝紀念著四年一次的送王船.
  • 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是怎樣一種盛況?
    送王船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送王船儀式活動。
  • 世界級非遺「閩南送王船」是怎樣一種盛況?
    現在在沙坡尾「送王船」展示館看到的是供永久觀賞的「送王船」,由造船傳承人鍾慶豐先生主斧,與廈港龍珠殿傳承人阮和國攜手共同建造。 送王船 一、廈門送王船的民俗的由來: 廈門作為漁港,自古依海而居,為了祈求海上平安、漁事興旺,會通過祭祀神明
  • 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 是怎樣一種盛況?
    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送王船民俗溯源  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爺。關於王爺的傳說尚無定論,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最晚也到清代雍正年間。2004年同安區西柯鎮呂厝村送的是第148任王爺,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 廈門史上規模空前的「送王船」來啦!欲感受震撼現場…趕緊約!
    2011年,該項目就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送王船重要的傳承點之一的海滄鐘山水美宮,將迎來三年一屆的送王船活動,堪稱盛況空前。 王船出棧,指的是王船從水美宮內移出至宮前大埕,時間一般選擇在凌晨零點,在前天夜間十一點,水美宮前便已人頭攢動。
  • 「送王船」:人與海的約定 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合作範本
    此次申遺成功,大大提升了『送王船』的文化能見度,加深了在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了文化自信,推動營造了積極主動展示文化的氛圍。」陳文濱說,「更值得期待的是,申遺成功後,『送王船』連結的社區範圍會進一步擴大,隨著我國與馬來西亞社區更加多元、密切的交流,『送王船』及其精神價值更為世界所認可。」
  • 王船出棧巡境化吉 廈門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開幕
    王船出棧 巡境化吉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開幕,吸引馬來西亞客人參訪王船由人力扛抬巡境,引市民遊客圍觀。12月14日,海滄鐘山送王船文化節在海滄區鐘山社區水美宮前開幕。在熱鬧的民俗表演之後,製作精美的王船由人力扛抬,自水美宮出發巡境之後,於當晚完成王船化吉儀式。本次活動是「人與海洋———廈門海洋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的配套活動之一。據了解,送王船是廈門沿海村落保留的傳統民俗活動,其源起可追溯到明朝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