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展示的民俗表演活動。新華網 劉默涵 攝
新華網廈門12月22日電(劉默涵)22日,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宣傳活動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舉行。活動旨在對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經驗進行總結,對申遺後閩南海洋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進行探討,以進一步推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聯合申報和保護文化遺產,攜手共建面向海洋、面向未來的文化共同體。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和馬來西亞提名的「送王船」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報成功的項目,也是第一個以廈門市為主申報成功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
廈門市副市長林建說,「送王船」項目申遺成功,是保護發展的新起點。未來,廈門將切實保護好「送王船」等具有閩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兩岸閩南文化保護與傳承,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合作。
同安區政協主席黃小林說,同安呂厝是歷屆「送王船」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活動區域之一。未來,同安將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研究好、利用好,當好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和守護者。
「送王船」源於閩南沿海先民為「禳人船之災」而放小舟、彩船的習俗,後與王爺信仰和道教科儀「海醮」結合起來,逐漸演化為有戲劇表演性的「送王船」儀式,並通過王船漂流、移民遷徙、請香分爐等方式廣泛傳播至中國臺灣、馬來西亞馬六甲等地。
據了解,廈門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非遺保護體系,擁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89個,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75人。
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指導,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國民主同盟廈門市委員會、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政府承辦。
當天舉行了系列民俗表演活動。這是一名孩子坐在蜈蚣閣裡參與慶祝活動。新華網 劉默涵 攝
開幕式前舉行的民俗表演活動。新華網 劉默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