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我們該怎麼評價?
大多數人會認為他是千古一帝。的確站在民族的立場,有秦始皇及那個時代的一批能臣幹吏,中華民族幸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使多民族的華夏大地有了統一、融合的可能,並在後世不斷發揚光大,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統一的、多民族的現代意義上的中國。
站在人民的立場,生活在始皇時代,無疑是痛苦的。無盡的戰爭中總會有家破人亡的悲壯,沉重的徭役讓人透不過氣來。服了兵役服雜役,修了鄭國渠修靈渠,修了馳道修直道,修了直道修長城,這些在後世看來、在今天看來都無比龐大的工程,在當時的建設水平和建設條件下,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無異於噩夢。
那麼秦始皇最大的功勞是什麼?
是不是一統天下?的確統一天下是秦始皇很大的功勞,結束了持久不斷的戰爭,從地理上界定了中華民族的廣闊疆域。
但是我認為他最大的功勞還是書同文這件事,他做的這件事真的是利在千秋,真正的讓中華民族凝聚在一起。
那麼什麼是書同文?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前,六國之間各自都有各自的文字,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收到很多地方的書信文字都不一樣,他覺得這樣以後要是秦國人寫信給之前其它國家的人,豈不是不認識這些字了,隨後不久,秦始皇便召集群臣商議此事,經過商議後,秦始皇決定全國各地只用一種文字,這樣就不會出現不認識的字了,同時也方便了書信往來和官方的一些告示,統一了文字就不會出現不認識字的情況發生。
秦始皇當時為什麼要搞「書同文」?
一是歷史發展的需要
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各諸侯國之間各行其政,不僅文字不同,就連貨幣、車軌、軍隊建制等等都不盡相同。秦國統一六國,國家實現了大一統,結束了幾百年分裂割據局面,經濟文化也需要順應大一統的,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是歷史發展的需要。
二是政治統治的需要
作為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在政治上、思想文化上都必須加強對六國以來混亂制度的改變,書同文車同軌,改變了春秋戰國以來文字混亂的局面,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認同,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維護中央集權。
為什麼這麼說書同文對於我們影響深遠?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強行在列國推行「書同文」,並在期間發生焚書坑儒等慘烈的事件,並在其後千年中常常遭到痛斥,但是書同文的歷史進程仍不可小覷。歷史上對於「書同文」更多的評價是促進了秦令的推行,促進了統一多民族的形成與發展,書同文還有一個更廣泛的影響,促進了我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發展。
當時「書同文」還有一個最大的背景是民族融合活動,細讀戰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諸侯國之間的聯姻活動非常頻繁,秦、楚、燕、趙、魏、齊、韓國之間幾百年來相互聯姻,關係可謂錯綜複雜,聯姻表面上是政治婚姻,緩解當時的戰爭局面等等,但是,在聯姻過程中,兩國之間的民族融合活動非常頻繁,一國公主嫁到另一國往往會帶去一些當地沒有的技術或者物品,這就會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在經濟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列國老百姓之間的習俗差異等漸漸縮小,民族之間感情加深。
秦末雖然出現了短暫的分裂局面,但是「秦、楚、燕、趙、魏、齊、韓」已經不作為國名出現了,而是秦地、楚地、燕地、趙地、魏地、齊地、韓地等這樣的稱呼取而代之,所以可見民族融合活動是秦統一六國時的主要趨勢,民族感情加深,文字差異成為民族融合活動的障礙,「書同文」成為迫切需要進行的全國性活動,這也是秦始皇書同文字最大的背景之一。
這其實就是一種血脈認可,就像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會說自己是中國人,都會說自己是炎黃子孫,這對於提升民族自信心,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