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做了這件事,到現在影響都很深遠,真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20-12-18 滄浪入水

秦始皇我們該怎麼評價?

大多數人會認為他是千古一帝。的確站在民族的立場,有秦始皇及那個時代的一批能臣幹吏,中華民族幸甚。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使多民族的華夏大地有了統一、融合的可能,並在後世不斷發揚光大,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統一的、多民族的現代意義上的中國。

站在人民的立場,生活在始皇時代,無疑是痛苦的。無盡的戰爭中總會有家破人亡的悲壯,沉重的徭役讓人透不過氣來。服了兵役服雜役,修了鄭國渠修靈渠,修了馳道修直道,修了直道修長城,這些在後世看來、在今天看來都無比龐大的工程,在當時的建設水平和建設條件下,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無異於噩夢。

那麼秦始皇最大的功勞是什麼?

是不是一統天下?的確統一天下是秦始皇很大的功勞,結束了持久不斷的戰爭,從地理上界定了中華民族的廣闊疆域。

但是我認為他最大的功勞還是書同文這件事,他做的這件事真的是利在千秋,真正的讓中華民族凝聚在一起。

那麼什麼是書同文?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前,六國之間各自都有各自的文字,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收到很多地方的書信文字都不一樣,他覺得這樣以後要是秦國人寫信給之前其它國家的人,豈不是不認識這些字了,隨後不久,秦始皇便召集群臣商議此事,經過商議後,秦始皇決定全國各地只用一種文字,這樣就不會出現不認識的字了,同時也方便了書信往來和官方的一些告示,統一了文字就不會出現不認識字的情況發生。

秦始皇當時為什麼要搞「書同文」?

一是歷史發展的需要

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各諸侯國之間各行其政,不僅文字不同,就連貨幣、車軌、軍隊建制等等都不盡相同。秦國統一六國,國家實現了大一統,結束了幾百年分裂割據局面,經濟文化也需要順應大一統的,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是歷史發展的需要。

二是政治統治的需要

作為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在政治上、思想文化上都必須加強對六國以來混亂制度的改變,書同文車同軌,改變了春秋戰國以來文字混亂的局面,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認同,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維護中央集權。

為什麼這麼說書同文對於我們影響深遠?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強行在列國推行「書同文」,並在期間發生焚書坑儒等慘烈的事件,並在其後千年中常常遭到痛斥,但是書同文的歷史進程仍不可小覷。歷史上對於「書同文」更多的評價是促進了秦令的推行,促進了統一多民族的形成與發展,書同文還有一個更廣泛的影響,促進了我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的發展。

當時「書同文」還有一個最大的背景是民族融合活動,細讀戰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諸侯國之間的聯姻活動非常頻繁,秦、楚、燕、趙、魏、齊、韓國之間幾百年來相互聯姻,關係可謂錯綜複雜,聯姻表面上是政治婚姻,緩解當時的戰爭局面等等,但是,在聯姻過程中,兩國之間的民族融合活動非常頻繁,一國公主嫁到另一國往往會帶去一些當地沒有的技術或者物品,這就會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在經濟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列國老百姓之間的習俗差異等漸漸縮小,民族之間感情加深。

秦末雖然出現了短暫的分裂局面,但是「秦、楚、燕、趙、魏、齊、韓」已經不作為國名出現了,而是秦地、楚地、燕地、趙地、魏地、齊地、韓地等這樣的稱呼取而代之,所以可見民族融合活動是秦統一六國時的主要趨勢,民族感情加深,文字差異成為民族融合活動的障礙,「書同文」成為迫切需要進行的全國性活動,這也是秦始皇書同文字最大的背景之一。

這其實就是一種血脈認可,就像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會說自己是中國人,都會說自己是炎黃子孫,這對於提升民族自信心,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的事業,下列做法不符合是哪個?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是哪個?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七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視頻課後作業第一題,有些網友可能還不知道答案選什麼?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昨天,劉超督導了這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水利工程
    劉超督導「引通濟安」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推進情況時強調堅持系統觀念加快建設進度早日發揮工程綜合效益更好造福人民群眾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劉超在督導中強調「引通濟安」等重大水利工程,是實現我市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造福當代、澤被後人的百年大計。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長城修築好後,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就困擾重重,草原帝國就將目標瞄準了西方,從後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來看,這座宏偉的軍事工程確實改變了東西方歷史的格局。歐洲的一些史學家說,相對於西方文明,秦始皇是一個十足的討厭鬼。
  • ETC 緩堵保暢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ETC,ETC即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的縮寫,英文直譯為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專用於收費道路的收費方式,車輛在通過收費站時,入口處的ETC系統可以識別車載設備實現車輛信息錄入,到出口處會自動從提前綁定的銀行帳戶上扣除費用,只需在風擋上安裝感應卡,通過時無須停車就可自動繳費。
  • 吐拉洪:積極推進少數民族雙語教育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原標題:積極推進少數民族雙語教育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6.上雙語幼兒園的幼兒都享受那些優惠政策? 8.自治區在提高雙語教育質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雙語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升教育質量、培養民漢兼通的人才。張春賢書記指出:「注意提高各類學校的教學質量,這是家長所關注的,我們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好」。
  • 兩岸統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由此可見,如果真正進入解決臺灣問題「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新時代,臺灣就不僅不能獨立,而且也不允許「不統不獨」的現狀長期存在。臺灣必須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實現完全的統一。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業!
  • 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十一位歷史人物!
    1.秦始皇,歷史上第一次統一中華大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建立歷史第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文字是不相同的,如果沒有秦始皇的統一,中華大地很可能會像現在的歐洲一樣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國家,秦始皇為中華大一統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項工作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的確,在雲南,有的部隊長期駐守邊疆,他們的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很難得到父母完整的陪伴,他們最割捨不下的也是對父母、子女的牽掛。「遠離城市、駐守邊疆的工作,加上備戰訓練等任務的繁重,使軍人在子女的家庭教育上難免出現一定的缺失,而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軍人的子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和不良信息的影響。」
  • 【關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項工作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的確,在雲南,有的部隊長期駐守邊疆,他們的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很難得到父母完整的陪伴,他們最割捨不下的也是對父母、子女的牽掛。 「遠離城市、駐守邊疆的工作,加上備戰訓練等任務的繁重,使軍人在子女的家庭教育上難免出現一定的缺失,而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軍人的子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和不良信息的影響。」
  • ...集《一統》播出,秦始皇統一中國,影響深遠的中央集權制度就此啟程
    「秦始皇帝」,中央集權兼併六國之後的嬴政,需要一個新的稱謂,由他而始,千秋萬代。自認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謂。「皇帝」——這個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此誕生。天下初定,秦始皇下令將六國貴族和富豪盡數遷入都城鹹陽,在監控權貴們一舉一動的同時,繁榮鹹陽的經濟。
  • 【揭秘】據說秦始皇的後代都在日本是真的嗎?
    秦始皇到底有沒有後裔活在當今世上,真的像有些書所說的那樣都被趙高和項羽殺光了嗎?
  • 都說秦始皇是殘暴,是真的嗎?3件事情證明他有賢明的一面
    對於秦始皇殘暴這個說法,真的了解過秦朝歷史的人,和沒了解過秦朝歷史的人一般持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從道聽途說裡了解秦始皇的人,大都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花費巨資修築長城,花費大量勞力修築阿房宮,搞得民不聊生,確實當得起殘暴君主的名聲。
  • 「物派藝術」代表者關根伸夫辭世,對亞洲當代藝術影響深遠
    1960年代誕生於日本的「物派」藝術是唯一一個被寫入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的亞洲藝術流派,關根伸夫於1968年創作的「位相—大地」,被廣泛認為是物派運動的起源,也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日本藝術創作之一,對亞洲日後的大地、裝置、極簡藝術發展有顯著深遠的影響。
  • 秦始皇死亡之謎:死前曾發生三件怪事,到底哪一個是真的?
    根據史書中的記述,光是奏摺,秦始皇每天就要閱讀60多公斤,雖說竹簡比紙質書要重上很多,我們按照一公斤一千字計算,60公斤也要六萬多字,這還僅僅只是閱覽一項工作而已。面對這如山一般的奏章,每一個都代表著一個重大事件需要他做出決策,有的甚至非常棘手。工作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 商紂王、隋煬帝和秦始皇歷史名聲並不好,為何近年卻開始被吹捧?
    有很多人覺得這樣拍攝不符合歷史,但是很多人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歷史,畢竟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但是燒了的也是一些沒用的廢書,漢朝之後是儒家成為正統,所以秦始皇得罪了這些儒生,最終造成儒家的口誅筆伐,也就成了暴君,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秦始皇等的評價卻是越來越高也是不爭的事實。
  • 秦始皇在位37年,從沒濫殺過一位臣子,卻為何都認為他殘暴不仁?
    秦始皇在歷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帝,他不但統一了六國的疆土,還統一了華夏文明,是難得的開國明君。雖然他的功績被後人讚頌,但在歷史上總會有人說他是暴君,那秦始皇究竟是個怎樣的君主呢?其實歷史上的秦始皇並不是相傳的那樣殘暴,相反他還是個非常賢明的君主,他在位的37年中從沒有殺過一位忠臣,就算是在統一六國後,那些各個國家的舊臣他也都放過了,他還制定了一套最早保護人權的律法,歷史上之所以被說成暴君還是因為這幾件事。
  • 如果不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現在的中國會是怎樣
    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又統一貨幣統一了文字便利於經濟交往和發展。秦始皇還修築長城多次擊退匈奴從而解除了秦北方的嚴重威脅,保障了這一地區經濟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秦始皇所確立的君主專制模式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多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任何的其他帝王都難以相比。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國人都被騙了幾千年,毛主席認為他很偉大!
    現在,人們對於過去朝代的評價標準都很像,很多時候都是以一個朝代存在的長短為根據的,如果一個朝代存活時間非常長,人們自然會覺得這是因為當朝的皇帝是一個明君,所以才把自己的國家收拾這麼好,反之如果一個朝代是曇花一現,那麼就會招致很多人認為這個朝代的皇帝不爭氣,要麼是一個不理朝政的昏君,
  • 八年堅持一件事,他們做到了……
    這幾年,在蠡縣,每年的開學季,當有的大學生因為貧困為上學發愁的時候,就會有一家企業雪中送炭,及時為貧困大學生送來助學金,這件事,一做就8年,累計捐款達112.6萬元,捐助人數達215名,讓莘莘學子圓了自己的大學夢,讓辛勤的園丁沒有後顧之憂。這家企業,就是蠡縣的一川集團。
  •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影響教育的名句熱詞
    作者: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高 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對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地位作出的高度概括,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