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今年車圈最火的詞語呢,"ETC"三個字母當仁不讓!走在大街小巷,ETC的宣傳語隨處可見,"朋友,你安裝ETC了嗎?",這也成為時下車主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那麼ETC到底是什麼,我們是否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政策呢,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的心裡就會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ETC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ETC,ETC即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的縮寫,英文直譯為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專用於收費道路的收費方式,車輛在通過收費站時,入口處的ETC系統可以識別車載設備實現車輛信息錄入,到出口處會自動從提前綁定的銀行帳戶上扣除費用,只需在風擋上安裝感應卡,通過時無須停車就可自動繳費。ETC不停車收費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節省了我們在路上的時間。
ETC的優點
粗略計算一下,通過普通人工收費通道需要大約15秒,而ETC通道的平均通行時間為3-4秒,走ETC通道可至少節省11秒左右。大家都知道車輛在市區的油耗最高,這要"歸功於"擁堵路段的怠速等待和頻繁啟停,當然人工收費站也有這樣的問題,根據統計,單次通過ETC通道要比通過人工收費車道節省油耗0.0314L,通過100次就可以節省燃油3.14L,對於經常跑高速的人來說相當實用。
ETC盜刷與定位問題
許多網友非常關心ETC是否存在盜刷風險,其實無需擔心,只要通過銀行客服關閉免密、免籤服務即可,而關心定位問題的網友,更應該了解到手機也可以隨時定位,要保持行程絕對神秘,暫停電話卡的使用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除了對我們個人層面的好處,上升到國家層面,ETC也是好處多多,緩堵保暢是其主要作用,雖然目前ETC主要用於高速公路收費站,但對大多數車主來說,只有節假日才有上高速的機會,平時上下班只能堵在市區,這時候ETC就可以用來緩解交通擁堵。
關於大力推行ETC的猜想 緩堵保暢 智能交通
ETC全面普及後,未來或許會推出交通擁堵費政策,該費用是指在交通擁擠時段,對部分區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在區域出入口設立ETC,以達到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的目的,這與新能源車停車免費的道理相同,在一些發達地區,比如新加坡、倫敦和紐約等,它們都有徵收擁堵費的先例。
以新加坡為例,1975年就開始在市中心6平方公裡的區域內收取交通擁堵費,到1998年,新加坡開始安裝被命名為ERP的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按照實時擁堵程度對車輛進行收費,政府在主幹道上設立了ERP收費站,在工作日,收費時間為早上7:30到下午7點,非工作日收費時間為早上7:30到晚上9:30,這與高速公路收費略有不同。
在推廣初期,新加坡為為所有車免費安裝了讀卡器,並發行了儲蓄卡,車輛在經過位於道路上方的ERP電子閘門時,就會被自動扣費;當然這一費用嚴格按照擁堵情況來收取,在市區,如果某一路段車輛平均速度低於20km/h,擁堵費就開始升高,ERP電子收費系統隔30分鐘就會刷新收費標準,這也杜絕了非擁堵路段收費高的可能。
ERP系統的根本是讓車主在不必要的時候避免進入繁華區域來減緩擁堵,目前新加坡有數百個電子門架,安裝ERP的車輛大約有97%,車輛在擁堵路段需多次交費,單次擁堵費需要0.5至6.5新元(約合人民幣2.5-33.5元),為了減輕負擔,更多的人選擇了公關交通出行,據統計,通過收取擁堵費,新加坡市中心車流量減少15%,尖峰時段的同行速度也明顯提升,收費系統帶來的收益被用於公路維護等。
除了解決繁華地段擁堵,在城市快速幹道設立ETC可以有效提高實用度,減少道路佔有率。作為未來智能交通的一部分,ETC讓美好願景照進現實,相信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汽車高擁有率,城市低行駛率"將成為可能,ETC將真正做到"緩堵保暢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