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高端腕錶市場比重上升 消費群體為中等收入和白領階層

2020-12-16 騰訊網

觀研天下發布《2019年中國高端腕錶行業分析報告-行業調查與未來動向研究》顯示,隨著中國財富人群的增加,國內奢侈品市場開始迅猛發展。2018年,中國消費者在內地奢侈品消費金額達1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7%,延續2017年的高速發展勢頭。

2011-2018年我國大陸奢侈品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奢侈品行業協會

作為奢侈品代表之一的高端腕錶,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高端淨值人士的青睞,在奢侈品消費中的比重穩步上升。2018年,腕錶及珠寶產品的消費總額佔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的22%以上。

作為奢侈品,高檔腕錶一直是很多中低收入者不可觸及的夢想,但是這一現狀正快速改變。儘管高端腕錶價格不菲,但隨著經濟發展,對於大部分城市中等收入者和白領階層來說,幾萬元買一塊表也並不是不可實現的願望。這令高端腕錶具有了更廣泛的消費群體,直接促進了高端腕錶消費市場的井噴。2018年,中國大陸高端腕錶的市場規模達到194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連續兩年達20%以上。

2014-2018年我國大陸高端腕錶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奢侈品行業協會

目前,中國的高端腕錶市場涉及品牌眾多,整體上是國際知名腕錶的天下,尤其是瑞士鐘錶。瑞士鐘錶一直是全球制表業的最高標準之一,也是中國市場上毫無爭議的高端腕錶霸主。2018年,瑞士腕錶產值達199億法郎,其中向香港和大陸兩地出口的腕錶類產品總額超過47億法郎,合人民幣近290億元。

2018年瑞士腕錶出口市場TOP10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資料來源:中國奢侈品行業協會,觀研天下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LX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歡迎關注公眾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產階層」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2020年到2035年是我國由中高收入階段邁進高收入階段的關鍵時期,中等收入群體比例需要從現在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中等收入群體在社會學裡屬於「中產階層」研究的範疇,李強教授從事中產階層的研究已40餘年,為這一領域貢獻了許多影響深遠的學術作品,這本著作是李強教授在社會分層和中等收入群體研究領域的集大成之作。該書於2019年底由三聯書店出版,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學術圈及社會各界的巨大反響。
  • 我國2008~2019年間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及其經濟社會影響
    本文基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2008~2019年的數據,選擇就業和工作方式、勞動生產率、中等收入群體成長等幾個學界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分析社會階層結構變化對這些方面的深刻影響,以期更清晰地理解我國社會未來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 2017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 中等收入標準計算
    「今年已經進入2018年,上述收入和財產標準區間也應適當提高,中產階層人數和比重會有所變化。考慮到近幾年來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又有較大提高,中等收入群體也會有所擴大,估計2017年底總數約達3.3億人,佔同年全國人口總數13.9億的約24%。」蘇海南說。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間階層的概念定義——社會學與經濟學取向的比較
    在當今中國社會,社會中間階層正在興起,其數量在持續增長。大量的媒體報導、市場分析報告和學者專家的論述,對這個群體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描述分析,「中等收入群體」「中產階級」「中間階層」「中產階層」等成為中國民眾所熟悉的詞彙,媒體和學者也熱衷於對此進行討論。然而,至今為止,不論是學者專家還是社會公眾,都未能對中國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的概念界定達成一致意見。
  • 社科院報告稱46%北京人進入中等收入階層
    根據測算,2009年,中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73萬元和1.62萬元之間;家庭可支配收入在11.19萬元和4.86萬元之間。2009年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據統計,2005年至2009年,北京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增長超過50%,年均增加近11%。
  • 黃大智:「中等收入群體」是什麼 擴大這個群體到底有什麼作用?
    中等收入群體以收入水平作為唯一標準的劃分依據,其核心為中等收入。對於中等收入群體具體的劃分標準,國內外學者並無一致意見。世界銀行提出以 「人均日收入10-100美元」 作為劃分中等收入群體標準。 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概念,接近於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或階層)概念。
  • 46%北京人成中等收入階層 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根據測算,2009年,中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73萬元和1.62萬元之間;家庭可支配收入在11.19萬元和4.86萬元之間。2009年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     據統計,2005年至2009年,北京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增長超過50%,年均增加近11%。
  • 廣東省城鎮居民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況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對中等收入群體的涵義和標準進行探討,分析廣東城鎮居民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狀況,並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一些建議,為廣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策提供參考。在當今西方國家,這部分人主要屬於既非富豪又不掌握很大權勢的白領階層。
  • 46%北京人進中等收入階層
    本報訊(記者 童曙泉)昨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北京相當於提前10年達到2020年全國水平,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
  • 十年階層劇變,才是中國潛在的真正挑戰
    國內對中等收入群體界定標準的研究中也有採用相對標準的。例如,李培林等以收入分位值為標準,把城鎮居民收入的第95百分位界定為中等收入群體上限,下限則為城鎮居民收入的第25百分位。按這一標準,我國城鎮中等收入群體在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3年的佔比分別為27%、28%、24%和25%。
  • 46%北京人進中等收入階層 已達2020年全國水平
    《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
  • 「十四五」規劃建言⑤ | 「十四五」時期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形勢和...
    數據顯示,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為43萬億元。近幾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佔GDP的比重,大約在40%到48%之間波動。自2002 年開始,這一比重有一個比較長時間的下降,2011年降到39.8%,之後在2016年提高到44.5%。2017年和2018年,這一佔比分別為44%和43.8%,2019年為43.4%。
  • 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黃奇帆建議降低個稅的稅率,我們該怎麼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就拿2019年人均GDP來說,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意味著中國已經跨入中等收入陷阱,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4億中等收入群體和6億中低收入群體並存。從歷史經驗來看,阿根廷、巴西等多個都在人均過1萬美元後經濟發展「跌了跟頭」。
  • 收入分配和城市化對我國居民消費的影響
    本文通過分析居民收入、居民消費傾向和城市化水平來判斷我國居民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人口、居民收入和消費傾向對居民消費增長的影響  1979年—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年均實際增長8.8%。
  • 新名詞出爐:收入多高算得上是「中間群體」?
    (註: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參會專家認為,促進「中間群體」增收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途徑,是應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有效擴大內需、穩定社會預期和信心的迫切需要,目前提出的思路和建議具有較好基礎。可見,「中間群體」和中等收入群體並不是一個概念。
  • 關注第三次分配:消費主導與投資機會如何看
    以疫情前的數據來看,2019年上半年我國消費市場增速為8.44%,遠大於商品出口增速0.13%,這或許說明我國國內消費增長潛力明顯強於外需市場。但從疫情後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消費市場萎縮11.76%,萎縮速度明顯快於商品出口的-6.21%。
  • 任澤平:消費升級降級並存與社會分層
    根據五等分收入劃分,高收入戶的收入增速逐年上升,中等偏下戶、中等收入戶、中等偏上戶收入增速持續下行,其中2017年增速最慢的是中等偏下入戶,為7.3%。3)貧富差距連續兩年上升,城市能級之間、高低收入人群之間的消費分級特徵明顯。奢侈品消費全球第一大國與拼多多盛行於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並存,高品質汽車消費高增長與中低檔低增速乃至負增長並存,高端白酒價格持續上漲與低端白酒競爭激烈並存。上述現象需高度重視。
  • 2014.03: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實證研究(葉福生等)
    我國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對中等收入者的具體界定標準大致有4種:一是以收入為主要標準劃分。從總體來看,湖北省中等收入者比重明顯偏低,中等收入者的擴張仍處於初期階段,離中等收入者比重佔大多數的發展目標有很大差距,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任務十分艱巨。   在基尼係數一定的情況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決定中等收入水平的高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則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高端童裝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小童裝...
    中國中產階級群體不斷擴大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中國中產階級群體不斷擴大,品質消費意識逐漸提升,國際諮詢機構Mckinsey預計,到2020年中國戶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185美元,且主流消費人群戶均可支配收入有望達到16000-34000美元,主流消費人群佔比有望達到51%。
  • 李迅雷:恩格爾係數在下降 「消費降級」不成立
    2018年國內佔總人口60%的中等偏上、中等和中等偏下三個組的收入之和平均增速才為4.4%,恰好只有高收入組收入增速的一半。收入增速的下滑,定然會影響到消費的表現。第二,從基數上看,消費的基數在這幾年還在上升之中。基數和體量大了之後,再保持較高的增速確實比較困難。第三,從結構上看,目前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服務消費的比重在上升,實物消費的比重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