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北京人成中等收入階層 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昨天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已經有46%的市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北京市民

    46%為中等收入階層

    目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定義。此次藍皮書根據恩格爾係數的測定,大致確定了中國城市居民中等收入階層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家庭年度可支配收入的閾值。

    根據測算,2009年,中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73萬元和1.62萬元之間;家庭可支配收入在11.19萬元和4.86萬元之間。2009年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

    據統計,2005年至2009年,北京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增長超過50%,年均增加近11%。至2009年北京已經有46%的城市居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中等階層

    最願花錢買服務

    近年來,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始終是城市消費的主力,其消費性支出總量佔城市居民消費性支出總量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一直在40%以上,2009年達到了49.3%,高出其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約12個百分點,但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行為比較謹慎。在其消費性支出中,用在食品上的花費一直比較穩定,在33%至35%之間,遠低於城市中低收入階層,而用在可以彰顯身份、引領時尚、體現生活品質的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以及居住等方面的花費在其消費中均佔有重要位置,遠遠高於城市中低收入階層用在這些方面的費用,其中服務性和交通、通訊、居住的消費比重呈穩步增加的趨勢,特別是服務性消費的比重與城市高收入階層的服務性消費比重比較接近,並且兩者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中等收入人群

    2023年突破50%

    藍皮書指出,儘管當前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已初具規模,並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重要作用也日益顯現,但由於其規模的相對性和動態性,在其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並且構成比較複雜,遠沒有發展到穩定成熟階段,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規模偏小且不穩定、收入結構單一、消費行為謹慎以及成員間仍存在利益博弈等。

    根據藍皮書預測,從2010年到2025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將以每年2.3%的速度擴大,到2020年將接近47%左右,在2023年前後可能要突破50%,在2019年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比重可能首次超過城市中低收入階層的比重,即所謂「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形」社會結構將首次出現。J063   

    連結

    我國貧困人口約五千萬

    藍皮書指出,按照2010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中國目前貧困人口數大約為5000萬人,是目前低保標準和受保人數的2倍左右。而隨著中國常住城市的流動人口的增加,流動人口在醫療、子女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困境將加劇城市貧困的發生。

    按照2010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中國截至2009年底的城鎮人口數為62186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基於統計數據測算,中國目前城市合理的貧困線大約在人均年收入7500至8500元之間,貧困人口數大約為5000萬人,是目前低保標準和受保人數的2倍左右。受到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其中東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最低,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較高。

 

相關焦點

  • 社科院報告稱46%北京人進入中等收入階層
    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已經有46%的市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北京市民46%為中等收入階層目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定義。
  • 46%北京人進中等收入階層
    報告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北京相當於提前10年達到2020年全國水平,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
  • 46%北京人進中等收入階層 已達2020年全國水平
    《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資料圖片  中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
  • 中國中等收入階層10年增逾2億人 仍有超七成收入低(圖)
    2001年後的10年增長了2.03億人,但仍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內地人收入偏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0日報導,這份在7月8日出爐的報告,審視了全球超過110個國家在2001年至2011年間民眾收入變化的情況。報告指出,截至2011年,全球有51%的中等收入人士都居住在亞洲和南太平洋區域,而在10年前,這個比例只有31%。  這份報告將中等收入人士定義為每天生活費用為10美元至20美元(62至124元人民幣)之間的民眾。
  • 2017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 中等收入標準計算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透露,中國現在有近14億人口,迅速成長的中等收入群體,不完全統計有4億多人口,按國別來算,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還在迅速增長中。  《中國經濟周刊》也對此專訪了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他表示,據保守測算,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超過3億人。  超過3億人的中等收入人群是如何測算出來的?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間階層的概念定義——社會學與經濟學取向的比較
    到底什麼樣的人算是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成為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要達到哪些基本條件?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是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這似乎是一個辯解不清的問題,但又是必須進行解答的問題。核心中間階層(新中產階級)的比例大約在20%至23%之間,若排除5%的上層階層,核心中間階層的比例大約在15%至18%之間。如果我們再把EAMC項目的中間階層分類推衍到全國範圍,考慮大約50%的農業人口,那麼在全國範圍,大中間階層的比例大約是27%,而核心中間階層(新中產階級)大約是8%至9%。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產階層」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我國形成合理的利益結構、構築可持續發展的「橄欖型」社會結構的基礎,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建設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將「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納入兩步走戰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已經「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 中產階層比例佔總人口18% 2020年有望達4億人
    按照以上定義,蘇海南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並參考一些研究機構對居民家庭收入調查數據測算得出:目前我國中等收入勞動者有1.6億多,約佔全國從業人員總數7.7億的20%;加上其贍養人口合計約為2.4億人以上,約佔全國人口總數13.67億的18%。當然,今年已經進入2016年,上述收入和財產標準區間也應適當提高,中產階層人數和比重也可能會有所變化。
  • 調查報告:什麼人組成了中國社會的中產階層?
    三 收入中產:24.6%    收入水平是劃分中產階層的重要指標,國內學者和專家尤其傾向於採用收入指標進行中產階層分類(有時也稱之為中等收入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因為,「中產」兩個字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中等財產或中等收入的意思,儘管英文的「中產階層」(middle class)一詞並非完全如此。
  • 東亞三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收入翻倍城鄉同富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綜述:收入翻倍,城鄉同富,人力投資——看東亞三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一國經濟從中等收入跨入高收入階段,發展道路不同,所需時間不同,但跨越過程中的經濟規律通常有相似之處。
  • 黃大智:「中等收入群體」是什麼 擴大這個群體到底有什麼作用?
    北京是擁有最多中產家庭的城市,其次是上海。北京、廣東和上海這三個省市的中產家庭數量共佔全國(除港澳臺)的50%」。 那麼,中等收入群體到底有什麼作用。 中等收入群體,到底什麼意思 很多人應該聽過「中等收入群體」這個名詞,其含義看似不難理解,細究起來,卻又不明其意。
  • 中國私營企業主自我評價屬於中等階層(圖)
    全國工商聯最近完成的一項大型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私營業主把自身的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定位於全社會的中間地帶,即屬於中等階層。  自我評價屬於中等階層  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國家工商總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組織的「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2006年進行了全國性私營企業抽樣調查。
  • 社會藍皮書:北上廣新社會階層家庭年收入上海最高
    ,今年以來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2017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社會形勢報告會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介紹,中國當前的調查失業率保持在約5%水平,中等收入群體佔全國總人口37.4%。藍皮書數據顯示,來自「新社會階層」的家庭年均收入接近29萬元人民幣,幾乎是社會平均收入兩倍。
  • 房價收入比決定社會階層 看看你修煉到第幾層了?
    南京和北京在一季度分別以17.8%和17.6%的漲幅位列第四和第五,廣州房價漲幅以15.3%的幅度排在第十三位,杭州則以11.9%的房價漲幅位列第十九位。今年,房價漲幅與工資增長幅度的差距,已經在全國各地上班族的心裡造成了巨大的陰影……
  • 北上廣中間階層:北京收入最高壓力最大
    資料圖:2015年12月5日上午,2016年北京地區畢業研究生專場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招聘會在老國展舉辦,這是年內最大規模的一場招聘會,725家用人單位提供了就業崗位1.85萬個。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陳伊昕)24日在北京發布的《社會藍皮書》指出,北上廣三地中間階層相比,北京的中間階層收入與總支出最高,生活節奏最快;廣州的中間階層收入與總支出最低,生活最悠閒。  12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 7200萬人成中國「新社會階層」 收入高消費強
    2016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發布《2017社會藍皮書》,其中也提到了新的社會階層。社科院根據來源於北上廣三地6000多個樣本的調查進行推算,北京、上海、廣州新社會階層人士群體規模分別為8.4%、14.8%、13.6%。藍皮書指出,新社會階層的高收入、高消費特徵明顯。
  • 中國2020年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看看你算嗎?
    按照以上定義,蘇海南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並參考一些研究機構對居民家庭收入調查數據測算得出:目前我國中等收入勞動者有1.6億多,約佔全國從業人員總數7.7億的20%;加上其贍養人口合計約為2.4億人以上,約佔全國人口總數13.67億的18%。當然,今年已經進入2016年,上述收入和財產標準區間也應適當提高,中產階層人數和比重也可能會有所變化。
  • 月入2000工作最拼卻是中等收入群體?不!中等收入群體是這樣的!
    2019年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局長表示,中國目前是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根據調查顯示,各收入群體的覆蓋對象收入為2000元以下的有18633人,佔據38%。收入為2000-5000元的有22305人,佔46%。其中收入為5000-1萬元的有6289人,佔了13%。
  • 中國14億多人口,一年收入多少錢,才算進入了中產階層?
    認真地說,作者認為,部分中產階層,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其實從各個角度來說,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最多算中產階層或者中等收入人群,距離真正的「土豪、名媛,」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可能是不可逾越的,因為圈子不同。那麼,在我國14億多總人口中,到底有多少人,能夠進入中產階層,每年又需要收入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7億人將步入中等收入階層 年收入可達2.3萬美元
    10:15:08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萬千   實現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意味著到2020年將有7億中國人步入中等收入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