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億人將步入中等收入階層 年收入可達2.3萬美元(圖)
7億人將步入中等收入階層 人均年收入可達2.3萬美元 實現「收入翻番」具有堅實基礎(熱點聚焦)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經濟發展的同時,國家為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2020年實現收入翻番有物質基礎。從1979年到2011年,城鄉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長7.4%,超過了十年收入翻番所需要的7.2%-7.3%的速度。2010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2.73倍。尤其是近兩年城鄉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已經為實現十年收入倍增計劃開了一個好頭。
-
福布斯定義中國中產階層:年收入1至6萬美元
文章稱,定義中國中產階級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而最常用的定義是以收入為標準。按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下的定義,中國中產階級是那些年收入(按購買力算)在1.35萬到5.39萬美元(約合9萬到36萬元人民幣)之間的人。而國家統計局則將中產階級定義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約合5萬-42萬元人民幣)之間。文章稱,這些數字不僅差別很大,而且有誤導性。
-
中國中等收入階層10年增逾2億人 仍有超七成收入低(圖)
(Pew Research Centre)的最新報告稱,中國內地的中等收入階層在2001年後的10年增長了2.03億人,但仍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內地人收入偏低。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0日報導,這份在7月8日出爐的報告,審視了全球超過110個國家在2001年至2011年間民眾收入變化的情況。報告指出,截至2011年,全球有51%的中等收入人士都居住在亞洲和南太平洋區域,而在10年前,這個比例只有31%。 這份報告將中等收入人士定義為每天生活費用為10美元至20美元(62至124元人民幣)之間的民眾。
-
2017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 中等收入標準計算
如果按照「日收入在20美元到100美元之間」的絕對標準測算,中國有2億多人屬於中等收入群體;如果按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到3倍之間」的相對標準來測算,中國有3億多人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而世界銀行對中等收入給出的標準是: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
-
4億人!每月掙兩千到五千,就算中等收入群體?工作時間最長
對於劃分標準,國家統計局指出,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國家統計局測算,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人口已經超過4億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中等收入群體就業工作時間最長。
-
調查稱中國過半工薪階層 年收入低於4.2萬(圖)
按收入等級分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基本情況(2011年)。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1》「10-7城鎮居民家庭基本情況(2011年)」整理。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使「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在社會上,有些人認為自己已經是中等收入者群體的一員了,也有一些人感到自己「被中產」了。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間階層的概念定義——社會學與經濟學取向的比較
1990年,世界銀行選取當時一組最貧窮國家的貧困線,採用購買力平價將它們換算成美元,通過計算出平均值將貧困線設定在人日均1美元左右,人日均收入1美元以下為絕對貧困,1~2美元為相對貧困。基於此標準,一些經濟學家提出,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日收入超過2美元的人即為中等收入群體,這也被稱之為廣義的「中等收入群體」分類法。根據此分類法,全世界70億人口中,有超過40億的人達到該中等群體的水準。
-
中國2020年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看看你算嗎?
11月2日,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Unit)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在2030年前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3/4的中國人將成為中產,讓「中產階層」再度成為焦點。
-
2020年我國中產階層或將超7億,你怎麼看?
中產階級(或中產階層),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或階層);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中產階級主要由「中產家庭」組成。
-
中產階層比例佔總人口18% 2020年有望達4億人
11月2日,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在2030年前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3/4的中國人將成為中產,讓「中產階層」再度成為焦點。
-
社科院報告稱46%北京人進入中等收入階層
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已經有46%的市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北京市民46%為中等收入階層目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定義。
-
46%北京人成中等收入階層 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藍皮書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已經有46%的市民達到中等階層收入水平,這一比例在全國排第一。 北京市民 46%為中等收入階層 目前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定義。
-
李培林:中國中等收入達4億人 認定標準略高世界銀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李培林:中國中等收入群體達4億人,認定標準略高於世界銀行12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社會政法學部主任李培林在2020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上說道
-
視野|中國到底有多少中等收入人群?
從1960年到1973年,日本實際國民收入增加了2倍,從1960年的395美元,收入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10年間實際工資平均增長83%,失業率保持在1.1%-1.3%的低水平。日本同時成為全球城市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大功告成。美國、歐洲在二戰後最幸福的時光,同樣是中產收入階層人數大漲特漲的時候。
-
46%北京人進中等收入階層
報告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佔城市人口的37%左右。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較大,分別達到了46%和38%——北京相當於提前10年達到2020年全國水平,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
-
中等收入標準出爐,年收入超「這個數」就行,達標人數已有4億人
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老百姓的收入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如果提起收入,這卻是一件比較「私密」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收入多少,但是卻又十分好奇別人收入多少。如果收入低,說出來怕被嘲笑;收入高,又擔心被別人妒忌。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產階層」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我國形成合理的利益結構、構築可持續發展的「橄欖型」社會結構的基礎,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建設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將「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納入兩步走戰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已經「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
美中等收入家庭養一個孩子至成年平均花24萬美元
美中等收入家庭養一個孩子至成年平均花24萬美元 美國農業部14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將一個2012年出生的孩子撫養到18歲,平均要花費24.1萬美元,比上年漲了2.6%,其中還不包括上大學的費用。 同期,美國人的收入並沒有同步上漲。自2000年以來,美國家庭的年收入已經下降了4000多美元,在最近一波的經濟衰退中,許多人失去了工作,或換到了低收入的崗位。
-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意味著什麼
據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近日介紹,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2017年已經超過4億人,2018年還會增加。 收入水平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是衡量一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基礎性指標。那麼,什麼是「中等收入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標準,一個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落在10萬元到50萬元之間就屬中等收入家庭。
-
中國14億多人口,一年收入多少錢,才算進入了中產階層?
認真地說,作者認為,部分中產階層,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其實從各個角度來說,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最多算中產階層或者中等收入人群,距離真正的「土豪、名媛,」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可能是不可逾越的,因為圈子不同。那麼,在我國14億多總人口中,到底有多少人,能夠進入中產階層,每年又需要收入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