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唱愛跳是孩子的天性
小小的音符
蘊藏著神秘的魔法
像頑皮的精靈
在我們身邊飛舞
每個孩子心裡
都有一顆音樂的種子
在潤物無聲的滋養下
漸漸萌芽
漸漸長大
為了提升教師音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能力,提高自身音樂素養,搭建一個相互觀摩、共同成長的平臺,新城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的音樂教研活動。充滿童趣的遊戲裡,點燃了孩子參與的熱情,老師和孩子在「玩」中主動去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情景化音樂,孩子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音樂海洋之中。
活動展示篇
生動的形象 鮮明的節奏
贏得孩子們的喜愛和共鳴
從容的教態
甜美的聲音
和孩子們稚趣的童聲共譜美妙的樂章
老師們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趣味遊戲、圖譜、創編等方式,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帶領孩子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音樂、表現音樂,讓孩子們在音樂的世界裡暢遊。
活動研討篇
學無止境、研無止境」,觀摩活動結束後的深度研討,總結每一次活動的亮點,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探究了實用、有趣的音樂教學方法。未來我們將在音樂教研的道路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陶冶孩子的情操,帶給孩子更多「美的愉悅」。
活動心得篇
林豔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快樂,使每天的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請你把每個教師引上進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由此可見,研究是教師作為專業者的需要,每一次的「深度教研」,都讓教學活動變得更有「嚼勁」,相信老師們都能以研促教,借研成長。
何葉老師:此次音樂教研中既有音樂素養的養成,也有不斷探索的過程;既能提升自己的上課水平,也能欣賞到不同的教學風格。
彭婉老師:音樂教育要給孩子更多的自己體驗、自由發表和自由創作的機會,不勉強孩子去機械性模仿。讓孩子帶著問題聽,帶著故事聽,看著畫面聽,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聽後的感受,才能激發孩子聽的興趣和需要。
羅俐老師:雨果曾說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所以,音樂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們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活動讓孩子獲得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發展。
謝斯老師: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在相互觀摩學習與交流分享中,碰撞出朵朵絢麗的教研之花,經過「學習——思考——實踐——研討」的過程,老師們對音樂活動的組織形式、教學策略有了更為深層次的理解和探索。
《學記》中說,相觀而善謂之摩。此次音樂教研之旅體現了老師們以樂激趣、以樂養德、以樂蘊情的活動思想,對執教老師來說是一次教學基本功的鍛鍊和檢閱,對觀摩的老師來說,更是一個相互學習、交流、探索、反思的良好互動。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一直努力在前行的道路上!
【來源:犍為縣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