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公辦和民辦幼兒園一視同仁
北京市學前教育管理經驗值得全國借鑑和推廣
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資 普惠更多的幼兒
一直以來,令中國廣大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的學前教育和大學教育,因為從小學到初中,高中,職業技校都已經發展的較完善了,也基本沒有什麼費用,負擔很是輕鬆。當然,隨著高校的不斷完善過程中,除了名校難考之外,大多數的孩子能享受高等教育。學前教育,一直以來,讓廣大家長費勁心思,人們不禁感慨,公辦幼兒園怎這麼少,民辦幼兒園那麼貴,又那麼亂,一個民辦幼兒園孩子三年的學費堪比一個高校畢業生的學費了。這不僅僅增加了人們的負擔,花了這麼多的錢,未必能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這到底是哪一塊兒出了問題了呢?顯然,學前教育也屬於教育體系,既然屬於教育,那麼是不是也應該加大政府和社會的投資力度呢?公辦和民辦也應該用同一個制度來管理,包括師資力量,教學環境,標準管理制度,收費標準都應該有一個標準,而不是任其自然發展。
自從2016年我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之後,新一輪的適齡兒童將在2020年左右將達到一個新的增長高度,這也就意味著,現有的學前教育資源將再一次面臨短缺狀態。伴隨著大城市以及超大城市人口規模的增長,適齡兒童「入園難」得問題將進一步凸顯。近日,北京市加大了學前教育投資力度,將逐步淡化公辦與民辦這一概念,鼓勵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辦園,加大普惠性幼兒園的財政扶持力度,逐步強化學前教育這塊兒短板,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在具體扶持與保障政策上,北京市政府按照統一辦園標準、統一收費標準、統一財政補貼的「三統一」原則,堅持一視同仁,對執行政府限價的普惠幼兒園,不分公辦民辦,均提供財政補貼扶持。對於,公辦幼兒園的編制教師與聘任制教師實行同崗同酬,鼓勵民辦幼兒園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水平。
北京市這一舉措,值得點讚,也值得地方借鑑,一直以來,政府對九年義務教育的關注度以及投入度較高,學前教育這塊短板,確實需要儘快補上,由於公辦幼兒園的資源有限,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又良莠不齊,適齡兒童「入園難」的問題一直是我國大多城市的通病,尤其是在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較多的城市,民辦幼兒園的質量層次不齊,收費水準也不同,導致大多家庭的滿意度較低。實質上,對於幼兒園的管理,其實無關乎它的辦學性質,無論是民辦還是公辦,只要它是幼兒園就要納入統一標準體系的管理,尤其對於民辦幼兒園的管理,體現著政府公共服務水準的高低。尤其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將得到更多的財政和各項政策扶持,確保每一位適齡兒童能入園。普惠性幼兒園將普惠到更多的幼兒,更多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