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門:「風油精上石」的方方面面

2020-12-25 談藝錄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有不少的朋友在公眾號,在知乎,在頭條等等各個平臺都有朋友讓我系統化介紹一下風油精上石,因為我前面寫過上石的不同方法的時候,並不反對風油精上石的方法,最近又有一部分印友來問,風油精上石會不會不好,會不會走了彎路?因此,本文打算說這兩個問題:

1、風油精上石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2、風油精上石工藝合理性的辨析。

一,風油精上石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風油精上石的過程類似於以前寫過的水印上石,只是用風油精取代了清水,複印或列印的印稿取代了墨寫的印稿,其他並無太大不同,需要的材料大致就這幾樣:

(印石)

不管什麼上石方法,印章石料都是必須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印章上石的印面磨平後,用餐巾紙或者牙刷刷乾淨印面就可以了,不要用手去撫摸印面,因為油性皮膚的手指很有可能讓印面變油,影響上石結果,這一點,在水印上石時,尤其重要。風油精上石時,也儘量注意。

(列印或複印出來的印蛻)

市場上的雷射印表機和複印機都可以,重要的是使用的是碳粉,很多家用的噴墨印表機是不行的。列印前或複印前,請調整好印蛻的大小,使其略小於印面尺寸,因為印面刻制完成後,還會有印邊的處理。留出這個提前量。在電腦上調整印蛻的大小很容易,平常的WPS,OFFICE等文字處理軟體或PS等圖形處理軟體都可以。

(一般醫藥商店裡出售的風油精)

沒有挑,就是隨意去醫藥商店裡買了一瓶。這是個經常用的非處方藥品,購買很方便,因為材料基本一致,不必拘泥某個牌子。

(餐巾紙一張)

其實半張就足夠用了,沒有餐巾紙,平常練字用的毛邊紙、宣紙的邊角料都可以用,有一定的吸水性就可以,不必死板。

(印石固定在印床上)

用以上石的印床不必複雜到旋轉、金屬材料等,只要能把石料安安穩穩地固定起來就好,因為後面的過程中會向印面施加壓力,穩定最重要。

(印稿扣在印石上疊個紙套)

將列印或複印好的印稿正面(就是有字的那一面)對著石面疊一個紙套,這是為了定位,疊套疊得越準確,上石的位置也就越準確,這個時候還用不到風油精。紙套疊好後就可以拿開了。

(在石面塗一層薄薄的風油精)

在石面上塗上一層薄薄的風油精,最需要注意的是風油精量的控制,不必太多,薄薄的一層就好,太多會洇墨,太少影響上石清晰度,依照不同的石料,不同的打效複印效果自行摸索,大致有個兩三方下來,就可以控制好風油精用量。

(將疊好的印蛻套子扣在印面上)

將疊好的印蛻套子扣在印面上,這時可以透過紙面看到印蛻上的字跡,剛剛溼透、沒有多餘的油份,這大致就是風油精用量的標準。

(餐巾紙蓋在上面用硬物打磨反砑)

把一整張餐巾紙疊成四層或八層蓋在印面,用指甲或者印床的木頭或者茶杯蓋或者印石(總之,足夠光滑的硬物)在餐巾紙上不斷的打磨反砑,磨的程度,就相當於給這一張餐巾紙拋光,這個時間自己可自行控制,目的是為了保證印蛻的墨跡與石面充分接觸,風油精起作用將紙上的墨跡褪到印石上。

(拿開餐巾紙)

這時風油精的油份基本被餐巾紙和印稿紙吸乾,印蛻紙緊貼在石面上。

(揭下印蛻紙,印稿已完成上石)

(用過的印蛻紙)

揭下印蛻紙,印稿上石完成,這時印蛻紙不要扔掉,可以反過來當作實刻時的參照物。

(上完石的印蛻印稿)

二、風油精上石工藝合理性的辨析

風油精上石是現代材料的上石手段,為傳統的篆刻大家們所排斥,仿佛只要一用風油精上石,就從此墮入魔道,萬劫不復了,未來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走火入魔,是走上了一條「歪路」。其實不然,最重要的是正確理解風油精上石。

我們知道,上石方法大致分這幾種:

1、直接反寫上石:這其實已經不是所謂的「上石」了,直接就是「寫石」了,不再多說;

2、水印上石:傳統的如陳巨來大師那樣的用唾沫上石,其他大師以白芨水上石,大部分大師以清水上石等都屬此類,因為比較傳統,也被大多數人認可,甚至認為這才是正宗的上石方法,因此也不再多說;

3、化學材料上石:風油精、洗甲水等等上石方法都屬此類。上面講了上石的過程,那麼,比較一下整個過程,風油精上石跟水印上石的區別在哪兒呢?

水印上石是用清水將墨汁書寫的印稿中墨汁從印稿上浸泡下來,但達到的目的是把我們寫好的印稿轉移到石面上;風油精上石是用風油精將複印或列印的碳粉從紙上轉到石面上,其目的也是把印稿上的碳粉轉到石面上。如果說風油精在上石過程中油會泡洇了印稿,水印上石也同樣會因此造成印稿線條的損失。

過程和目的基本一樣,何以風油精上石會被大多數老印人排斥呢?

最重要的一點:印稿的形成中篆書的學習。水印上石的印稿是印人寫出來的,風油精上石的印稿是複印、列印出來的。中間差一個「寫」的過程,傳統印人反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初學篆刻的學習者會忽視了篆書的學習,而實際的篆刻學習過程中,篆書這個必須過硬的功夫牽涉到字法、篆法、章法、刀法的各個層面,不寫好篆書,篆刻學習的路基本上是死胡同,這才是風油精上石為多數老印人排斥的原因。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一個老印人寫好了印稿(寫好印稿的前提是對篆書有足夠的理解),再把印稿用碳粉複印機複印一份,再行風油精上石,那麼,這個印石上的印稿與水印上石區別在哪兒呢?對,基本沒區別,甚至,定位還會更準確。一部分有見解的印人不排斥風油精上石(比如鄒濤),原因可能就在於此。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風油精上石是一種印稿上石的工藝手段,它適合初學者練習臨摹漢印解決上石問題,但卻不可依賴它,成為不願練習篆書,理解篆書體勢的藉口。未來一個篆刻人的發展,要在深刻理解風油精上石的基礎上使用這種方法。

(【老李刻堂】之237)

相關焦點

  • 初學篆刻,我是怎麼學會風油精印稿上石的
    一直喜歡篆刻,但對於印稿上石,一直是無法解決的一個難題,因此也澆滅了篆刻的興趣。但在去年一次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風油精上石的相關技巧,回家試了試,果然快捷方便,於是重新燃起了篆刻的興趣。於是在某一天,小手一抖,買回了一套篆刻套裝,就是那種初學者需要的什麼東西都有的入門套裝,有刻刀,有印床,還有一些基本的篆刻必須品,但就是沒有教我怎麼把印稿弄上石頭。
  • 技法分析:篆刻過程中的上石手法
    二、水印上石水印上石是最傳統,最「正宗」的上石方法,用這種方法上石的篆刻名家裡,最有名的是「元朱文近代第一」的陳巨來先生。(陳巨來像)能證明陳巨來先生以「水印上石」完成上石操作的是他的著作《陳巨來治印墨稿》(實際是陳茗屋先生整理出來的),依照書中收集的大量墨稿來看,「水印上石」是陳先生最主要的「上石」技法。
  • 初學篆刻,當了一段時間的「蠢才」後,我終於學會了反寫上石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篆刻的文章,說的是學會了用風油精上石的辦法,激發了自己對篆刻的莫大興趣,繼而欣然入坑。文章後面有一位朋友評論了兩個字:「蠢才」。我不知道這位朋友所言何指,但直接用這兩字評論他人文章,個人認為著實不妥。
  • 初學篆刻,學會了反寫上石,開始一通亂刻
    慢慢的,我逐漸學會了反寫上石的方法,用中毛筆,利用手機相冊的鏡像功能,把印稿反寫在石頭上,剩下的,就是刻的問題了。篆刻,講究的是篆法、章法、刀法,對於才初學的我,不存在篆法的問題,因為我根本不會寫篆書,章法方面,其實也是根本不懂,反正就是在紙上怎麼編排覺得好看就怎麼來,至於刀法,倒是有點信心,知道只要一直刻下去,儘早刀法是會上水平的。於是,我開始亂七八糟的設計,也開始亂七八糟的刻,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對用刀的熟練程度。
  • 五一篆刻班,金石印坊帶您正確打開篆刻之門
    如果是,那就趕緊報名參加金石印坊五一篆刻入門培訓班吧!這裡有為篆刻初學者量身定製的入門課程。如何快速渡稿上石。如何準確握刀、果斷運刀。如何進行有效讀印。如何有效臨摹古印。如何進行集字創作。如何刻邊款、拓邊款。
  • 篆刻入門:我要學篆刻了,該買什麼樣的刻刀
    這是個常規問題,以前系列文章裡有一篇《篆刻入門:話說,我是不是該買把屠龍刀了》(系列文章第73期),說得比較粗線條些,主要是破除迷信,讓印友們多從字法、篆法、章法、刀法(而不是刀)努力,儘量少在刀具上變成「器材迷」。最近有很多印友說可以給點更具體的建議,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 吳平篆刻教學視頻 手工篆刻提升視頻教程 篆刻教學講座視頻
    吳平篆刻教學12講,邀請當代篆刻大師、前故宮書畫處長吳平先生現身說法、親手示範,從概說、字法、章法、刀法、邊款、餘事等不同層面,循序漸進指引愛好者入門學習與欣賞。1953年、1988年分別在中山堂及「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畫展和書畫篆刻展,曾獲畫學會「金爵獎」、「中山文藝創作獎」。
  • 篆刻學習:來楚生《然犀室印學心印》讀書筆記第一部分——篆與刻
    大概兩年前,就有很多朋友說,希望我寫一套完整而簡潔的篆刻教程,完整是指介紹篆刻的方方面面,簡潔是指內容簡省。實際上這是一項難以完成的工作,完整就不易簡潔,簡潔就不易完整,突出完整就不免面面俱到,突出簡潔就難免掛一漏萬。這很難辦,於是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 丹陽三件篆刻書法作品被同濟大學「國石藝術館」永久收藏
    丹陽三件篆刻書法作品被同濟大學「國石藝術館」永久收藏 2020-12-15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篆刻入門:三種印式與10方漢印臨摹樣本
    篆刻是古典藝術,而古典的印式種類當然並不只有這三種,只是我們認為這三種印式較為經典,我們把了解這三種印式作為篆刻學習的入門鑰匙,了解這三種印式是為了給初學者找到提綱挈領的入門捷徑,篆刻無捷徑,但入門卻可以抄抄近路。這三種印章格式分別是:1、以大篆為入印文字的古璽印式;2、以小篆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式;3、以繆篆為入印文字的漢印印式。
  • 印人故事——最早用石刻印的文人篆刻家
    他創造了婉轉流利、圓潤勁秀的印文體——圓朱文,開創了署於印側的邊款,摹輯了我國較早行世的印譜《印史》,倡導「漢魏而下典型質樸」的印風,在中國印學史上有十分突出的貢獻。他還是至今有史料記載能親手刻印的第一位印學家。小牧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趙孟與篆刻的故事:
  • 海上金石 清音流風景觀石 清音 24 金石篆刻 文化氣質東方財經
    2015-3-25 15:15:12來源:新民晚報作者:郭新洋 趙紅玲 選稿:方翔原標題: 海上金石 清音流風■ 石材布局大氣,是人民公園景觀石的最大特色■ 一組雲片景觀石,落戶魯迅公園健身苑前,與遊客很貼近■ 陽光暈染下,鐵路上海南站綠地上的景觀石熠熠有風神
  • 學篆刻:左手篆刻字典,右手古今印譜
    我們開始入門的方法是從臨摹前人的作品開始的,不管是漢印,名家印,但我們的創作卻是從解決選定字的入印開始的。既是先定了那些字用來入印,組成我們需要的內容,當然需要篆刻字典,因為一個人如果要把成千上萬的漢字的篆書字形記在腦子裡,實在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就買了篆刻字典。
  • 篆刻入門:初學篆刻,需要買哪些書?
    確定學篆刻,準備相應的圖書資料是必須的,今天就來說說初學篆刻,要準備哪些書(我們儘可能選當前能夠買得到的書)。初學篆刻,需要準備的圖書應包括以下三類圖書:1、查文字用的字書或字典;2、印譜;3、相關的篆刻史和技法資料。分別說一下:
  • 篆刻入門:介紹幾本學習篆刻史的書
    在後臺被學習篆刻的朋友催著介紹兩本學習篆刻史的書,因為我說過學篆刻讀篆刻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算是響應,今天就寫一篇介紹篆刻史書籍的文章。先說一下,我不是這些出版社或者某個書商請的寫手,這些書我都認真翻看過,我的推介我本人希望是中肯與客觀的。
  • 我要學篆刻,買什麼樣的刀?
    接觸到的新手越來越多,提問的問題有時候會重複,比如篆刻刀這一個方面的,每每有朋友加了微信,就開始問,我要學篆刻了,買個什麼樣的篆刻刀,以前寫過類似的文章
  • 學篆刻,新手如何刻印章,篆刻具體步驟,刻印如何快速上手
    篆刻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具有十分獨特的審美趣味。從今天起,篆刻小站將陸續編撰整理一系列關於中國篆刻文化、技法方面的內容,選題篇目相當宏大,是系統地了解、學習篆刻的好機會,也可以閱讀:篆刻入門之學篆刻系列。今天重點是教新手如何很快的上手刻印。如果您是篆刻高手,可以轉發給新人學習,如果您也是新手,那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篆刻入門:學篆刻,不查字典怎麼行?
    我回答他說:看情況,如果你暫時只是刻漢白文,朱文也只刻漢朱文印式的,那麼,基本上備一套《增訂漢印文字徵》就足夠用了;如果你最近在鑽研元朱文,一本《說文解字》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最近又迷上了戰國古璽,那你又需要《古璽文編》(不出新版了,舊版書,太貴了)或者《戰國文字編》,其實說這麼多,還是我們在以前說過的「三種印式」配合的三種字法。
  • 篆刻入門心得:三分鐘教你看懂邊款!
    文人篆刻印章興起於明代,那時文人們紛紛親自動手開始刻章。先前小牧有跟大家講過印章如何臨募、如何學習漢印等,今天小牧就跟大家講一下邊款這方面的知識。邊款說白了就是刻在石料側面的款識,那在這小小的印面裡藏著什麼樣的學問呢?
  • 親情中華青田石 瑞福新章西泠印 僑界慶華誕篆刻作品展在中國僑博...
    他指出,本次展覽是僑界的喜事,也是一件文化盛事,體現了僑界向新中國70華誕獻上的美好祝福。幾代僑鄉人曾攜青田石闖天下,青田石中飽含無盡的鄉愁和溫暖的中華親情;西泠印社歷史久遠,集聚的金石名家燦若星河,成為中華文化英才的一大淵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