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篆刻,當了一段時間的「蠢才」後,我終於學會了反寫上石

2020-12-23 阿圖的說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篆刻的文章,說的是學會了用風油精上石的辦法,激發了自己對篆刻的莫大興趣,繼而欣然入坑。

文章後面有一位朋友評論了兩個字:「蠢才」。我不知道這位朋友所言何指,但直接用這兩字評論他人文章,個人認為著實不妥。後來我就想,或許在他的眼裡,技藝不如他的人可能都是蠢才,但就是不知道他有多少不如人的方面是別人眼裡的蠢才。這麼一想,我回了他一句請文明評論之後,不再理他。

每個人初學東西,都是從不懂到懂,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初始階段,一些常識性的東西不懂,這也純屬正常,但若由此就可以取笑於他,我認為,這個取笑人的人,不管他技藝有多高,至少品德方面,就不怎麼樣。

扯得有點歪了,今天想說的,是我當了一段時間的「蠢才」,臨了一些齊白石陳巨來吳昌碩等大師的作品後,逐漸脫離了「蠢才」階段,不再用風油精上石,而是慢慢學會了直接反寫上石。

其實這麼短時間就直接反寫上石,似乎也是不妥的。因為對字體字形不夠熟悉,依葫蘆畫瓢,顯得不倫不類。但萬事如果不是大膽的去嘗試,又怎麼知道事情到底難不難。何況,對於一個完全自學者來說,多嘗試多摸索,不怕失敗,也是應該的。

我所學的反寫上石並不是傳統的那種用小毛筆直接在石頭上寫字,那個我暫時做不到。做不到是因為控制不了那麼小的毛筆。試想要在一個2.5*2.5甚至更小的平面上寫上至少四個字,而且還要體現筆畫勻稱與粗細,這不是一般初學者可以做得到的,反正我肯定做不到。我嘗試的反寫,是用中性筆在石頭上寫,準確點說,是用中性筆在石頭上描字。說是描字,也不是直接就可以把字反寫在石頭上,這中間,還有一些程序的或者說辦法要做。

是這樣,先在紙張上把印稿設計好,設計的時候無所謂字體的大小,我一般設計印稿的字都寫得很大,因為那樣方便看,也方便修改。設計好以後,用手機把印稿拍下來。然後,關鍵的技巧就來了,現在的手機相冊裡都有一個照片編輯功能,編輯功能裡都會有一個叫鏡像的東西,這東西對於反字來說很好用。鏡像有左右鏡像上下鏡像什麼的,一般我們只需用左右鏡像就可以,因為左右鏡像以後,左邊變右邊右邊變左邊,字就變成反字了。這樣,再把左右鏡像後的照片保存,然後,拿著石頭對著手機裡鏡像後的照片,一筆一筆的依葫蘆畫瓢,把印稿用筆直接描在石頭上。

笨人也有笨辦法,對於初學者來說,水平差,做不到那些高大上的技藝,但充分利用現代工具實現目的也是一種好方法。

因為初學,刻的實在不是東西,請眾位老師忽略這些亂七八糟的印章。

相關焦點

  • 初學篆刻,學會了反寫上石,開始一通亂刻
    慢慢的,我逐漸學會了反寫上石的方法,用中毛筆,利用手機相冊的鏡像功能,把印稿反寫在石頭上,剩下的,就是刻的問題了。篆刻,講究的是篆法、章法、刀法,對於才初學的我,不存在篆法的問題,因為我根本不會寫篆書,章法方面,其實也是根本不懂,反正就是在紙上怎麼編排覺得好看就怎麼來,至於刀法,倒是有點信心,知道只要一直刻下去,儘早刀法是會上水平的。於是,我開始亂七八糟的設計,也開始亂七八糟的刻,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對用刀的熟練程度。
  • 初學篆刻,我是怎麼學會風油精印稿上石的
    一直喜歡篆刻,但對於印稿上石,一直是無法解決的一個難題,因此也澆滅了篆刻的興趣。但在去年一次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風油精上石的相關技巧,回家試了試,果然快捷方便,於是重新燃起了篆刻的興趣。先是用原子筆在紙上寫上想刻的名字,趁油跡沒幹透,快速的拿橡皮擦摁上,摁一會後,紙張上寫的印文就會印在橡皮擦上,然後再用削筆刀,一刀一刀的,把印文刻出來。
  • 篆刻入門:「風油精上石」的方方面面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有不少的朋友在公眾號,在知乎,在頭條等等各個平臺都有朋友讓我系統化介紹一下風油精上石,因為我前面寫過上石的不同方法的時候,並不反對風油精上石的方法,最近又有一部分印友來問,風油精上石會不會不好,會不會走了彎路?
  • 技法分析:篆刻過程中的上石手法
    其實上石應當放在刀法前面講,因為只有上完石才能施刻。但我們因為「刀法」是篆刻主流技法三要素(即篆法、章法、刀法)之一,所以我們把三要素連在一起介紹了,把「上石」放在了「刀法」之後。所謂「上石」,簡言之,就是把寫好的印稿文字轉印到石面(或者其他材料的印面)上,印稿轉到印面上之後,是鏡像反字或反圖,只有這樣,刻完鈐印出來,才是正稿。
  • 初學篆刻,要認真讀讀《三十五舉》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統整理篆刻知識的篆刻理論家。他20多歲時就在杭州生花坊開館授徒,學生最多的時候達到數十人(那是最早的篆刻學習班),授課的內容除了篆書、篆刻之外,還包括經史、音律等,篆刻相關的,當然包括寫篆字、篆印稿等內容。
  • 初學篆刻,除了刻刀、印石、印泥之外,還要準備哪些材料和工具?
    一般需要準備狼毫或兼毫小楷兩支,用於摹印、起稿、反書上石。如果需要練習篆書書法,可能還需要準備兼毫屏筆或羊毫屏筆(寫屏風用字大小)一支。我們主張學篆刻一定要練篆書書法,所以,筆這一塊,至少需要一大一小兩支毛筆,一支用於篆刻學習,一支用於書法學習。
  • 篆刻入門:初學篆刻,需要買哪些書?
    確定學篆刻,準備相應的圖書資料是必須的,今天就來說說初學篆刻,要準備哪些書(我們儘可能選當前能夠買得到的書)。初學篆刻,需要準備的圖書應包括以下三類圖書:1、查文字用的字書或字典;2、印譜;3、相關的篆刻史和技法資料。分別說一下:
  • 篆刻入門:我要學篆刻了,該買什麼樣的刻刀
    陸續寫跟篆刻相關的文章已經有兩年多了,於是越來越多想要學習篆刻的新朋友通過各種方式問我:「要學篆刻了,買把什麼樣的刻刀呢?」這是個常規問題,以前系列文章裡有一篇《篆刻入門:話說,我是不是該買把屠龍刀了》(系列文章第73期),說得比較粗線條些,主要是破除迷信,讓印友們多從字法、篆法、章法、刀法(而不是刀)努力,儘量少在刀具上變成「器材迷」。最近有很多印友說可以給點更具體的建議,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 (篆刻交流)用洗甲水反字渡石,高清分享,篆刻愛好者都來看一看
    剛剛學篆刻,你是不是還在為沒有辦法反字渡石而煩惱?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簡單實用的笨辦法。選擇自己需要臨刻的印稿,設定好與印石相符的尺寸,用雷射印表機列印出來,記住,一定要用雷射印表機哦!雷射印表機列印的印稿把列印好的印稿剪好備用,準備印石,磨平印面,固定在印床上為佳!
  • 手工篆刻一枚印章,是怎樣的過程?
    由於印章印出來的是一個鏡像面,所以印文都是反的字。一般人很難直接在印石上反寫,比較常見的一個方法是「水印上石」用來把印稿反向轉印上去。  先墊一層很透的拷貝紙(好像也叫複寫紙,有的人也用連史紙)。  反寫上石  當然大佬們可不是這樣的……他們是在拷貝紙上寫好了印稿,翻過來成了反字以後,直接在印石上看著描了……
  •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摹印篆」,注意:摹印篆的字體是接近小篆的,只是它為了適應方形的印面進行了簡單的「方」化,使之更加整齊,它與後來漢時期的繆篆是有區別的,篆刻界很多專家把摹印篆與繆篆劃等號的說法是錯誤的,它們有發展上的沿續性,但卻是有差別的兩種字體。
  • 學篆刻:左手篆刻字典,右手古今印譜
    前段時間寫文章推薦學篆刻的書,主要是兩個大類別的書,一類是用以查字的字典類書,一類是查印譜的印譜類書,於是就有朋友問我,有了字典了,為啥還買印譜的書
  • 水文化|「書香涇惠」:我的篆刻情結
    篆刻,這種起源於殷商時期,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老藝術。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它的歷史厚重感,不知道它的國粹蘊味,不知道它的藝術鐫美。喜歡上篆刻,完全是一個偶然。這還要追溯到我的高中時代,高二那年暑假,我去戶縣鐘樓看了一次書法展覽,看到每個行雲流水的書法作品,尾款都會蓋有幾個特別醒目的紅色印章,顯得特別高大上。
  • 學習篆刻|選一把合適的篆刻刀
    因此,初學篆刻,1~2把平口刀足夠用很長時間了。初選刀,刀口寬度不用選過寬過大的,刀杆以握感舒適、刻印時不影響靈動為主,篆刻用的刀一般都是兩面開刃,平口式刀,開刃的斜度是20-30度角,如果開口的斜度到了40度以上,這樣的刀通常太鈍,不宜入石,而小於20度的刀口,又容易崩刀
  • 初學楷書的小技巧,學會它,你也能寫一手好字!
    大家好啊,我是你們的小編「暖陽漫新煙」,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練就一手好的書法,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漢字是我們記事和溝通的重要工具之一,對於我們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影響,以及重大的價值,所以對於書法很多人有非常喜歡和熱愛,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書法,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初學楷書的朋友們講一下
  • 臺灣名家篆刻欣賞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裡,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齊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歡曰:我才不如卿,三十裡覺。第二行幼婦之下遺外孫二字。絕妙好辭。辛未八月明修刻於小喜齋。
  • 丹陽三件篆刻書法作品被同濟大學「國石藝術館」永久收藏
    丹陽三件篆刻書法作品被同濟大學「國石藝術館」永久收藏 2020-12-15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想提高你的篆刻水平,就要學會如何刻篆刻邊款!
    學篆刻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邊款藝術是整個篆刻藝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邊款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很必要的一個發展過程,它與石質印材的發現、應用有極其重要的關係。這一時期的邊款風書水準之高,在篆刻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爭奇鬥,成了邊款藝術史上最光彩奪目的一項藝術的發展,一個讓眾人震驚的發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篆刻的刻法:先將印章要刻的一面用墨塗一遍,這樣我們可以看清用刀的痕跡。
  • 印人故事——最早用石刻印的文人篆刻家
    他創造了婉轉流利、圓潤勁秀的印文體——圓朱文,開創了署於印側的邊款,摹輯了我國較早行世的印譜《印史》,倡導「漢魏而下典型質樸」的印風,在中國印學史上有十分突出的貢獻。他還是至今有史料記載能親手刻印的第一位印學家。小牧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趙孟與篆刻的故事:
  • 我要學篆刻,買什麼樣的刀?
    接觸到的新手越來越多,提問的問題有時候會重複,比如篆刻刀這一個方面的,每每有朋友加了微信,就開始問,我要學篆刻了,買個什麼樣的篆刻刀,以前寫過類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