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時選修過一門「篆刻技法」,和室友一起上了整整一學期。每到周末,我倆就窩在寢室裡,在各自的小書桌前開著小檯燈,刀耕不輟……窮學生為了省石料,什麼 8 字磨石法和六個面全刻滿,都是基本操作……
所以篆刻的流程對我來說,仍算熟門熟路,至於手藝如何,大家看我的頭像就應該有個大概了解。這年頭咱們不是流行創新麼?(好像找到了放棄這門愛好的原因……) 那今天我們就講下大到玉璽,小到姓名章的篆刻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印章材質
對新手來說,幾年前最常買到的就是「青田石」了(下圖青色)。
近年據說是同質量的石頭產量變小了,問了下仍在篆刻的朋友,說大家很多用「壽山石」(上圖紅色)和「遼寧凍石」(下圖乳白色)練手。如果你去當地的書畫市場,不管哪家小店,絕對物美價廉、童叟無欺,10 塊以內來一方,當然 x 寶也可以批量買……
如果自己想要搞一個印章,那可用的材質就太多了,各種昂貴的木材、玉石、水晶、瑪瑙、動物角質…… whatever you like if you are rich.
陽刻 / 陰刻
印章的印文分兩種,下圖左邊的是陽刻(印面文字凸起的朱文印),右邊的是陰刻(印面文字凹陷的白文印)。
轉移印稿
現在要開始具體的製作一枚印章了~首先要把印文寫到印面上。由於印章印出來的是一個鏡像面,所以印文都是反的字。一般人很難直接在印石上反寫,比較常見的一個方法是「水印上石」用來把印稿反向轉印上去。
先墊一層很透的拷貝紙(好像也叫複寫紙,有的人也用連史紙)。
把印稿給正著描上去,現在這模樣是我們想要印出來的效果。
然後把著了墨的那一面給貼合到印石上,邊邊角角折好後,用小皮筋固定紮實。
蘸點水均勻地塗抹和打溼紙張,水多了就隨時用紙巾吸走。
然後再找張乾淨的拷貝紙,不停的用指甲或勺子刮,這樣之前打溼到紙張上的清水會把墨移印到印石上。
最後掀開來兩張拷貝紙,就發現印稿已經被「水印上石」了~
反寫上石
當然大佬們可不是這樣的……他們是在拷貝紙上寫好了印稿,翻過來成了反字以後,直接在印石上看著描了……
下刀篆刻
印石上有了印稿,就可以上刻刀開工了!下圖現在就是在做一個陽刻,刻刀削去的是留白處,等到時候印出來就只有朱紅色的印文。如果你要做陰刻,那就把紅色的印文處削掉……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戒驕戒躁……
如果你想提高篆刻效率怎麼辦?歡迎去 x 寶買個電雕刻筆…… 100 大洋都不到……電動下刀,體驗快節奏的別樣風情……
別說刻印章了,玻璃、蛋殼刻字,連核桃雕刻都不在話下,分分鐘把你拉回背誦《核舟記》的學生時代,什麼佛印絕類彌勒……
打上印泥
篆刻完畢後,就可以打上印泥,試蓋個章看看效果。
試蓋印章
從摩擦、摩擦到落款出來看實際效果,如果還有不甚滿意的地方,就繼續拿刻刀微調,到這裡,你的一枚自用印章就完工啦~
等等!Cast 還有話
寫著手工篆刻的時候,分分鐘讓我回憶起那些被我刻壞的石料……那是我刀下的亡魂,逝去的青春……至於現代版的光敏印章和機械雕刻的公章製作?在寫,在寫……
校對:Cast + 江小喪
文中 Gif 截取自日本 The Science Channel 頻道的 THE MAKING 視頻(79)《判子(ハンコ)ができるまで》、 YouTube 博主 久之 的《1 轉寫印稿(篆刻1/4)》、People With_Guitar 的《篆刻、書法、水墨畫體驗與欣賞_02_1.5.2(1) 印稿反寫上石》、天來書院 的《DVD 篆刻入門》、CCTV少兒 的《《贏在博物館》(第二季)當國寶遇上活寶:權力象徵的玉璽,其主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呂雉·「皇后之璽」玉印》以及來自維基百科的陽刻和陰刻圖和 1688 商品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