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章送老師,這樣的畢業典禮有意思

2020-12-12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方詩琪 劉蘇蒙 首席記者 王湛

最近,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鹹曉婷老師在朋友圈曬出自己收到的一份獨特禮物——一枚刻有她姓名的印章。

駱珂笳親手製作的給鹹曉婷老師刻的畢業禮物「曉婷」

這份禮物是她的學生,2015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駱珂笳親手製作的。這份畢業禮物在設計之中蘊含了駱珂笳對鹹曉婷老師的真摯感謝,以及對師生關係的理解和期望,這份心意和深意令鹹老師感動不已。

這並不是駱珂笳第一次用篆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與篆刻,可謂是相伴成長。

一枚看似簡單的姓名印章

寄託了學生的真情期望

這塊由駱珂笳為鹹曉婷老師獨家定製的印章,大小約2.5釐米見方,看似只是簡單地用鳥蟲篆刻(先秦篆書的變體,是屬於金文裡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寫了姓名,但除了感謝鹹曉婷老師對他的諄諄教誨,這方印章還包含了更深的寓意。

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駱珂笳注意到學生有時會對老師產生一些負面的評價,聽到有同學抱怨鹹曉婷老師「不會上課」,他認為這是因為師生間存在一些隔閡。當我們帶著成見去學習時,心態和觀念也會因此遭到限制,正是這一認識為他提供了創作靈感。

「這枚印章從構想到成型是一氣呵成的,我將這方印章裡的『日』和『亭』設計成被囚禁拘束著的鴻鵠,兩隻鴻鵠上下相望,代表了師生間原有的紐帶,但這卻被一些不應該存在的成見所割裂。而『女』和『垚』靈動飄逸的筆畫則與前者的僵直外圍形成反差。」駱珂笳相信,通過相互的溝通、理解,這些隔閡終會被消解,師生也能夠共同進步,終遂鴻鵠之志。

「拿到印章的時候真的很驚喜,也很驚豔,非常感動於他的用心。」提及這份特別的禮物,鹹曉婷老師讚不絕口:「珂笳平時就很喜歡篆刻,我雖然對這本身不了解,但他的作品給我的感覺就像他本人一樣,很有想法,很藝術。」

金石鐵筆,相伴成長

駱珂笳一直是大家眼中的篆刻達人。但他和篆刻間的淵源,卻可以追溯到他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為練習書法的需要,他買了一塊姓名印章,這才偶然接觸到篆刻。

「在這之前我從沒想過,原來自己的名字還可以這麼寫,甚至刻出來、印出來。」好奇之後便是求知的渴望,他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古文字:語文課本倉頡造字的插圖、字典裡的甲骨文附錄、閱覽室裡的雜誌和字帖,都成了年幼的他探秘的橋梁。

剛開始學習篆刻的時候,駱珂笳只是用圓規在印石上劃刻,「想給自己設計幾方印章」。但他的名字又比較生僻,只好先找一個「馬」字旁的字,再找一個帶著「各」的字,拼湊出「駱」字來。

也正是在拼湊自己名字的過程中,駱珂笳對漢字的造字原理產生了興趣。後來初中美術課上老師統一發了刻刀,他就對照著找來的印章,依樣畫葫蘆地「摳」出圖案來,駑馬十駕,雖然進步得慢,但也漸漸總結出了心得。

從生疏到熟練的過程中,免不了要吃些苦頭。「手指被刻刀劃傷是家常便飯,也留了一些疤痕」,但儘管如此,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給駱珂笳帶來的喜悅,還是遠遠蓋過了這些小挫折。

而在浙大的四年學習時光裡,駱珂笳接觸到了更多名家篆刻的原石,試著琢磨還原他們的刀法,但凡有空便會動手練習。

因上課過程中的感悟刻下的兩枚「海鷗」

此外,駱珂笳開始思考一些更深刻的問題,例如字與字之間如何呼應,如何突出整體弱化部分,刀法和筆法可否互通,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怎樣表現在作品中……「這是我進步最快的四年,目前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印章也有一百餘方了,」駱珂笳評價道,「在篆刻上的求索更是提高了我自身的眼界,我很享受這個成長的過程。」

用刻刀和印石創作的「日記」

幫助他不斷完善自我

對於駱珂笳而言,篆刻已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喝水吃飯一樣,沒什麼事兒就會拿起刻刀練上幾筆。

在大三上龍瑜宬老師開設的《世界文學名著選讀》時,駱珂笳和同學們用心排演了契訶夫的話劇《海鷗》第三幕,深受妮娜這個角色一句臺詞的鼓舞——「要善於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要有信心」。當時,他和組員們最初對話劇排演一無所知,但大家一起尋找資料、探討方法,最終在課堂表演時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認可。他們就像《海鷗》中妮娜這個形象,在經歷迷茫後找到了奮鬥方向。為了記住這段寶貴的經歷,他刻了兩方風格各異的印章「海鷗」,一塊是鳥蟲篆風格,另一塊為秦印(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流行的樣式)風格。

課堂之外,工作中篆刻也成了點睛之筆。駱珂笳在人文學院學生會的新聞宣傳中心工作了兩年,設計的大部分宣傳品都以自己的書法、篆刻作品為素材。無論是浙大120周年校慶時為人文學院主題晚會製作的門票,還是在人文院會納新宣傳時使用的「逢考必過」明信片,駱同學的奇妙構想中都融入了篆刻的身影。

「在我看來,珂笳的每一枚篆刻都有它自身的意義,源自於珂笳對知識、人生的種種理解與感受」,鹹曉婷老師這樣評價自己的弟子。

「篆刻就是我的『時光膠囊』,是用刻刀和印石創作的日記」,有時回看自己從前的作品,還能清晰地回憶、還原出創作時的經歷、心態和情緒,這種對生活的記錄方式,駱珂笳認為很有意義。

儘管已和篆刻有著近十年「相愛相殺」的歷程,駱珂笳仍然謙虛地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學習篆刻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這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駱珂笳說他會一直保持練習,「現在開始工作了也會堅持篆刻,記錄我的所思所想。」

相關焦點

  • 畢業禮物太暖心!四川某高校老師刻224枚印章送學生~
    一枚印章至少一個小時才能完成小編發現,這些印章各不相同,除了學生姓名不同外,字形和圖案都有差異,「男生印章多用陽文,女生多用陰文。」高然老師解釋,陽文字體凸出來,陰文字體凹下去。這些需要事先設計列印出來,然後一筆一划雕刻。如此大而密集的工作量,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 別人家的畢業禮物!大學老師刻246枚印章贈學生
    新華社成都5月3日電(記者吳曉穎)馬上要到畢業季了,當畢業班的大學生忙著論文答辯、找工作時,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高然卻在熬夜趕工,為了給他帶班的246名畢業生送上特別的禮物——為每人刻一枚專屬印章。  今年40歲的高然在西北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7年前他來到位於四川南充市的西華師範大學任教,教《中國古代史》《中國民族史》等課程。
  • 這個畢業禮物太暖心!大學教授刻224枚印章送學生!
    近日,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高然,親手雕刻224枚印章,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帶班的學生們。每枚印章上刻有學生名字,字形圖案各異,完成一枚至少需要一小時。高老師說:「還得抓緊時間刻,爭取在學生們6月離校的時候,人人都能拿到印章。」
  • 自製篆刻印章
    很多攝影愛好者喜歡在合適的作品中,題上幾句詞或詩句,在落款上蓋上自已的篆刻印章,效仿一些畫意的效果。
  • 離別的畢業季,高老師送學生篆體印章,網友:又是別人家的老師
    離別的畢業季馬上又要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大學生畢業後就要面臨社會中的各種考驗,而陪同我們一起度過大學時光的老師們,也會和我們分開了,他們要在下個新學期,迎接新的一批學弟學妹。在大學的時光,我們不光有同窗之情,還有很深的師生之情。
  • 篆刻印章風水效應
    篆刻印章風水效應旗是使命、理想、目標、祝福,鼓是行動、奮鬥、進取、努力,印是通過勤奮打拼取得的名譽、地位、權力、聲望。印在風水中,具體而言就是印章,俗稱圖章,「橡皮圖章」是對有名無實的諷刺。中國古時,印是權力象徵,面相中,眉心對上的位置是「印堂」,「印堂」是面相十二宮之首——命宮。
  • Photoshop製作自己的篆刻印章圖案
    篆刻是我國獨有的一門藝術,歷史久遠。古代的書畫家大都有自己一些獨特風格的印章來標記自己的作品,經過兩千多年前人的積累和發展,篆刻逐漸成為一門大家喜歡的藝術,一枚好的印章不但是給自己的作品作標記,同時對平衡作品的畫面構圖也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 篆刻印章,於方寸之間顯氣象萬千
    篆刻印章簡介:篆刻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篆刻。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篆刻印章,一般用刀刻於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屬印章,則多先刻印模,然後鑄成。秦印、漢印為公認的篆刻藝術之源,明、清兩代出現眾多篆刻流派。
  • 手工篆刻一枚印章,是怎樣的過程?
    轉移印稿  現在要開始具體的製作一枚印章了~首先要把印文寫到印面上。由於印章印出來的是一個鏡像面,所以印文都是反的字。  然後再找張乾淨的拷貝紙,不停的用指甲或勺子刮,這樣之前打溼到紙張上的清水會把墨移印到印石上。
  • 為什麼篆刻印章都喜歡劃破印邊?
    篆刻作品做殘破處理不只是印邊,印文也有,這種風格的形成有大致幾個方面因素:首先不得不說下源頭,我們學篆刻,要「印宗秦漢」,自元代趙孟及吾丘衍開文人篆刻之先河起,文人逐漸取代匠人走去篆刻行列,根據自己的身沒情趣自篆自刻出各種風格的印章,但是,各家各自的風格或迥異或新奇或流俗
  • 中山多所學校為高三學生舉行畢業典禮
    記者 文波 攝7月11日上午,一場與往年相比遲到了一個月的高三學生畢業典禮在中山市東區中學校內舉行。畢業典禮以「當時只道是尋常」為主題,師生、家長齊聚,回憶高中三年的點點滴滴。 當天,中山市一中也在校內為高三學生上了這樣的高中階段「最後一節課」。
  • 大四男生刻姓名印章送全班同學 大學四年師生「無差評」
    照片中,26枚印章和印有26個不同字的筆記本赫然出鏡,同學們紛紛評論說,「這樣的學委你們沒有!」「拿出來羨慕羨慕你們!」記者了解到,製作這些印章的是該班原班長申一霖,印章上刻的內容是班級中每位同學名字裡的一個字。圖為申一霖刻得印章與印譜。
  • 印章的種類二篆刻講堂四十六
    將古代兵器上的殳篆隱如印章,他的主要的特點是文字結體盤曲重疊,而鳥蟲篆印最大的特點是除了印文文字盤曲摺疊外,常常在字之末端或短筆畫處寫成鳥、蟲、魚等動物的形象。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入印的文字進行藝術的裝飾處理,使印文更加富有意趣,更加的豐富多彩。
  • 超大規格篆刻印章藝術品「墨寶堂主人」,開一代篆刻印風!吳成宗
    書法篆刻 / 無裂大規格天然石料印章,質量上乘! / 8×8cm / 2018吳成宗吳宗師非賣篆刻印章藝術品,印章石無裂,此石質量上乘,操刀治印大規格藝術印章對於篆刻藝術家是一種對藝術功力、才華、學養、書法等各方面的考驗。此篆刻作品藝術境界非凡,氣象正大,筆觸豐富!開啟一代印風!
  •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藝術: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
    它從最初的實用印章的應用中發展而來,逐漸成為以文人藝術家為創作主體,具有相對獨立審美價值的篆刻藝術,並且在兩千多年的演變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兼顧和統一,將漢字文化在印章這樣的方寸之地內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精彩發揮。   昭示權信之用   在世界範圍內,最早的印章是公元前三千多年出現在古巴比倫的滾筒式圖案印章。
  • 方寸之間 篆刻之魂
    學習篆刻技藝 學校供圖篆刻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近期,現代快報小記者工作室組織部分小記者走進常青學堂,近距離體驗篆刻印章,尋找篆刻別具一格的靈魂。篆刻研學課堂介紹了五個級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講授了篆刻的歷史文化,通過視頻學習的方式教授現代快報小記者們如何製作陰刻和陽刻的印章。老師通過視頻學習耐心給大家講解,引人入勝的篆刻知識,吸引著小記者們積極探討學習。老師準備了精美禮品以資鼓勵。視頻學習後,小記者們紛紛親自動手嘗試篆刻,對篆刻橡皮有著極大的興趣,最後的評比環節更是將氣氛推向了高潮,第一名小朋友贏得了大獎禮品一份。
  • 手工篆刻緬茄印章匠人「觸網」 登錄輕鬆籌
    但在當今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時代,人們的心早已被浮躁的社會所帶動,心中最初的情懷也有所改變,原先追逐夢想的手工匠人也是越來越少......但近日,在輕鬆籌平臺上,出現了一位專注製作緬茄菩提印章的手工匠人。他憑自己精湛的篆刻手藝與網際網路相結合,得到了大量的支持與關注。緬茄果實的華麗變身它,精緻美觀,與眾不同。
  • 篆刻課堂●刻印章的步驟
    邊框的處理4、修飾處理:使用以上刀法刻好印後,大家不要著急鈐印,我們在塗上一層墨,對照原印稿看看是否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再次補刀調整。此時大家補刀是也要用刀去刻,而不是一點點用刀去刮線條,切記!只有這樣線條才有骨力。最後處理邊框。做舊、殘破處理。說到這裡,印章其實已經刻好啦!小編教的很簡單,也很實用是不是?下面再介紹如何鈐印及拓邊款,這也是使用印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三步:鈐印
  • 書法篆刻:什麼是印章的「味」?
    從這個意義上說,印章之「味」與空間感的關係是密切的。缺乏「味」的印章,更多地裸露的是刻技、條理。「味」的流露是需要嫻熟的技巧與精密的構思的。但與此同時的認識、感覺、思路、方式、心態卻不都是同等、同向、同步的。要處於一種和諧的結構之中,技藝的作用就不是那麼突出了。
  • 英語四級翻譯訓練 : 印章篆刻
    請將下面這段話翻譯成英文:中國的印章篆刻篆刻的印帝最初是作為皇帝的玉璽(imperial seal)來使用的。皇家的印章被稱為璽(Xi)並且只能由皇室成員使用。秦朝之後,更多不同種類的印章出現了。它們作為個性化的印戳用於私人用途。這些非官方定製的印戳被稱為印(Yin)。在唐朝,由於迷信(superstition),印章的名稱被改稱為寶,理由是璽的發音與另一個表示「死亡」意思的漢字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