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方詩琪 劉蘇蒙 首席記者 王湛
最近,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鹹曉婷老師在朋友圈曬出自己收到的一份獨特禮物——一枚刻有她姓名的印章。
駱珂笳親手製作的給鹹曉婷老師刻的畢業禮物「曉婷」
這份禮物是她的學生,2015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駱珂笳親手製作的。這份畢業禮物在設計之中蘊含了駱珂笳對鹹曉婷老師的真摯感謝,以及對師生關係的理解和期望,這份心意和深意令鹹老師感動不已。
這並不是駱珂笳第一次用篆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與篆刻,可謂是相伴成長。
一枚看似簡單的姓名印章
寄託了學生的真情期望
這塊由駱珂笳為鹹曉婷老師獨家定製的印章,大小約2.5釐米見方,看似只是簡單地用鳥蟲篆刻(先秦篆書的變體,是屬於金文裡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寫了姓名,但除了感謝鹹曉婷老師對他的諄諄教誨,這方印章還包含了更深的寓意。
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駱珂笳注意到學生有時會對老師產生一些負面的評價,聽到有同學抱怨鹹曉婷老師「不會上課」,他認為這是因為師生間存在一些隔閡。當我們帶著成見去學習時,心態和觀念也會因此遭到限制,正是這一認識為他提供了創作靈感。
「這枚印章從構想到成型是一氣呵成的,我將這方印章裡的『日』和『亭』設計成被囚禁拘束著的鴻鵠,兩隻鴻鵠上下相望,代表了師生間原有的紐帶,但這卻被一些不應該存在的成見所割裂。而『女』和『垚』靈動飄逸的筆畫則與前者的僵直外圍形成反差。」駱珂笳相信,通過相互的溝通、理解,這些隔閡終會被消解,師生也能夠共同進步,終遂鴻鵠之志。
「拿到印章的時候真的很驚喜,也很驚豔,非常感動於他的用心。」提及這份特別的禮物,鹹曉婷老師讚不絕口:「珂笳平時就很喜歡篆刻,我雖然對這本身不了解,但他的作品給我的感覺就像他本人一樣,很有想法,很藝術。」
金石鐵筆,相伴成長
駱珂笳一直是大家眼中的篆刻達人。但他和篆刻間的淵源,卻可以追溯到他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為練習書法的需要,他買了一塊姓名印章,這才偶然接觸到篆刻。
「在這之前我從沒想過,原來自己的名字還可以這麼寫,甚至刻出來、印出來。」好奇之後便是求知的渴望,他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古文字:語文課本倉頡造字的插圖、字典裡的甲骨文附錄、閱覽室裡的雜誌和字帖,都成了年幼的他探秘的橋梁。
剛開始學習篆刻的時候,駱珂笳只是用圓規在印石上劃刻,「想給自己設計幾方印章」。但他的名字又比較生僻,只好先找一個「馬」字旁的字,再找一個帶著「各」的字,拼湊出「駱」字來。
也正是在拼湊自己名字的過程中,駱珂笳對漢字的造字原理產生了興趣。後來初中美術課上老師統一發了刻刀,他就對照著找來的印章,依樣畫葫蘆地「摳」出圖案來,駑馬十駕,雖然進步得慢,但也漸漸總結出了心得。
從生疏到熟練的過程中,免不了要吃些苦頭。「手指被刻刀劃傷是家常便飯,也留了一些疤痕」,但儘管如此,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給駱珂笳帶來的喜悅,還是遠遠蓋過了這些小挫折。
而在浙大的四年學習時光裡,駱珂笳接觸到了更多名家篆刻的原石,試著琢磨還原他們的刀法,但凡有空便會動手練習。
因上課過程中的感悟刻下的兩枚「海鷗」
此外,駱珂笳開始思考一些更深刻的問題,例如字與字之間如何呼應,如何突出整體弱化部分,刀法和筆法可否互通,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怎樣表現在作品中……「這是我進步最快的四年,目前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印章也有一百餘方了,」駱珂笳評價道,「在篆刻上的求索更是提高了我自身的眼界,我很享受這個成長的過程。」
用刻刀和印石創作的「日記」
幫助他不斷完善自我
對於駱珂笳而言,篆刻已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喝水吃飯一樣,沒什麼事兒就會拿起刻刀練上幾筆。
在大三上龍瑜宬老師開設的《世界文學名著選讀》時,駱珂笳和同學們用心排演了契訶夫的話劇《海鷗》第三幕,深受妮娜這個角色一句臺詞的鼓舞——「要善於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要有信心」。當時,他和組員們最初對話劇排演一無所知,但大家一起尋找資料、探討方法,最終在課堂表演時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認可。他們就像《海鷗》中妮娜這個形象,在經歷迷茫後找到了奮鬥方向。為了記住這段寶貴的經歷,他刻了兩方風格各異的印章「海鷗」,一塊是鳥蟲篆風格,另一塊為秦印(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流行的樣式)風格。
課堂之外,工作中篆刻也成了點睛之筆。駱珂笳在人文學院學生會的新聞宣傳中心工作了兩年,設計的大部分宣傳品都以自己的書法、篆刻作品為素材。無論是浙大120周年校慶時為人文學院主題晚會製作的門票,還是在人文院會納新宣傳時使用的「逢考必過」明信片,駱同學的奇妙構想中都融入了篆刻的身影。
「在我看來,珂笳的每一枚篆刻都有它自身的意義,源自於珂笳對知識、人生的種種理解與感受」,鹹曉婷老師這樣評價自己的弟子。
「篆刻就是我的『時光膠囊』,是用刻刀和印石創作的日記」,有時回看自己從前的作品,還能清晰地回憶、還原出創作時的經歷、心態和情緒,這種對生活的記錄方式,駱珂笳認為很有意義。
儘管已和篆刻有著近十年「相愛相殺」的歷程,駱珂笳仍然謙虛地認為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學習篆刻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這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駱珂笳說他會一直保持練習,「現在開始工作了也會堅持篆刻,記錄我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