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篆刻:什麼是印章的「味」?

2020-12-19 漢府古文化

維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認為,觀察一個外觀形象,從根本上說就是把它看作像什麼的問題,這是「從屬於意 願的。」觀趙、吳二人印,就達不到這一目的。他們的作品中會有比較大的確定性、完整性,而隱喻、暗示傾向較弱,便缺乏存在一個巨大的「空場」來供主體的想像力自由地馳聘。從這個意義上說,印章之「味」與空間感的關係是密切的。缺乏「味」的印章,更多地裸露的是刻技、條理。

「味」的流露是需要嫻熟的技巧與精密的構思的。但與此同時的認識、感覺、思路、方式、心態卻不都是同等、同向、同步的。要處於一種和諧的結構之中,技藝的作用就不是那麼突出了。只是,不少藝術家,包括在方寸之地拓展的篆刻家,仍在一邊繁衍增加千百年積澱下來的被視為慣性的技藝,這種習慣無法和心靈的其他方面統一和諧起來而獨自地、習慣性地自行其是,於是善於鋪陳印章形式的千態萬狀。這樣便使篆刻土壤上可品味的追求薄弱起來。

新時期以來的篆刻是比較注重象徵表現功能的,極力在印中講求「有味」,而求得到欣賞者能在感覺上響應、在情感上體驗到一方印章帶來象徵表現的樂趣。這是審美意識上一個很有意義的要求,即超越嫻熟技巧的價值。但在人們主體意識急切旋進時,也由於諸多方面的不諧而使印章之「味」失去「味」之本意,那種無病呻吟的、裝腔作勢的、故弄玄虛的,反而證明了認識和技巧都處在相當的悖逆之中。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發展,也使藝術形式愈加複雜了,複雜的表現在於精細化,同時也產生了對某些手段的濫用,唯恐技藝不足用,而使人們的感官接受過多的刺激,藝術品便起著一種負反饋的作用。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云: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故 詩無氣象,則精神無所寓矣。在這裡,劉熙載以煙喻山之精神,以草樹喻春之精神,這樣就不是引起觀念的聯想,而提供一種品味的「意義的空域」。

具有現代意識的當代篆刻家們在某種程度上領悟了這一點譬如馬士達的印風,他遵循自己所提出的「氣象說」去發展,感受氣格、氣度、氣骨、氣脈的統一和差異,對介入傾向、感受程序、切入角度都有自己的獨到處。印中的陽剛之美擺脫了程式化的盤疊而在縱橫捭闔中變化無礙,透露著很大的氣量他的印中亦有時人樂於的殘破漫泐,但與胡亂敲擊,人工出古意又大又不同,而是自然地蒼茫渾厚和質樸。

馬士達是很重視印中生命力的強盛,但不是以強硬的揮霍的手段強而為之。古詩論有「浮天無岸,鯨魚碧海,巨刃摩天」的宏壯,但這些言論都出自於中唐以前,中唐以後無論詩、書,都嚮往「蕭散簡遠」、「平淡幽遠」,推崇陶淵明、王維、韋應物、柳宗元的「平淡幽遠」、這種追求一直成為藝術家的自覺。明代人鍾惺的見解是很有代表性的:其體好逸,勞則否;其地喜淨,穢則否;其境取幽,雜則否;其味濃則否。

他又認為:我輩文字,到極無煙火處,便是機縫。鍾惺的見解代表了很大的一部分文人藝術家的看法,忌把握不住氣力、氣勢、氣魄之分寸而由盛轉粗野狂放。馬士達在這方面把握得很恰當,氣暢神馳中流動著天趣天機。作品中的氣息蒼茫樸茂感,又含有意象的自由交迭、語象的彈跳空疏和時空的不確定轉換。

這種「隨機性」很大的朦朧情調,無疑也顧及了欣賞者的期待視野和審美再創造的能力舉這個例子來說明,無疑是認為書也罷,畫也罷,印章也罷,無非是由某種物質媒介材料組合構成的,它本身並沒有生命,它的生命實際上是作者賦予的,是一種生命感。技巧可以通過訓練使印之工藝巧奪人目,但是作者情感體驗的差別,卻可能使兩名技巧都嫻熟的篆刻家刀下,一個有意味可味,而另一個毫無意味。這就是我們所要認識的印之精神了。

相關焦點

  • 超大規格篆刻印章藝術品「墨寶堂主人」,開一代篆刻印風!吳成宗
    書法篆刻 / 無裂大規格天然石料印章,質量上乘! / 8×8cm / 2018吳成宗吳宗師非賣篆刻印章藝術品,印章石無裂,此石質量上乘,操刀治印大規格藝術印章對於篆刻藝術家是一種對藝術功力、才華、學養、書法等各方面的考驗。此篆刻作品藝術境界非凡,氣象正大,筆觸豐富!開啟一代印風!
  • 為什麼篆刻印章都喜歡劃破印邊?
    篆刻作品做殘破處理不只是印邊,印文也有,這種風格的形成有大致幾個方面因素:首先不得不說下源頭,我們學篆刻,要「印宗秦漢」,自元代趙孟及吾丘衍開文人篆刻之先河起,文人逐漸取代匠人走去篆刻行列,根據自己的身沒情趣自篆自刻出各種風格的印章,但是,各家各自的風格或迥異或新奇或流俗
  • 篆刻微課題,簡化字印章應景應用,鈐印章法一
    這麼多年,在鈐印方面,章法獨到且作品的優秀的書家真不多,以至於我就想,一個書法家,如果一輩子只搞書法,篆刻不懂,畫畫也不了解,還不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一個畫家,一輩子只畫畫,不搞篆刻不研究書法,那也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畫家;一個篆刻家,一輩子只弄刀玩石,不練書法不看畫展,同樣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篆刻家。三者似乎是相對獨立的,其實不然。
  • 篆刻印章,於方寸之間顯氣象萬千
    篆刻印章簡介:篆刻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篆刻。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篆刻印章,一般用刀刻於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屬印章,則多先刻印模,然後鑄成。秦印、漢印為公認的篆刻藝術之源,明、清兩代出現眾多篆刻流派。
  • 「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你知道篆刻中的金石味是什麼嗎?
    金石篆刻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屬於中國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指青銅器中的文字,也叫鐘鼎文。石:指在石頭上刻字。金石味是指刻出的印章效果有金文和石刻的味道。金石韻味,便是書法中的一種超然的態度。金石篆刻是七分篆三分刻,七分篆還不光是起稿的問題,這個篆是包括書法,主要是指書法,就是你要有文字學的基礎,你要有書寫的能力,也包括了你要有構圖的設計的能力。一方印章裡,它這個布局必須要有空虛的地方,讓你看了之後是能夠透氣的,這個裡面的虛的地方包含著很多看不見的內容。
  • 韓寶玉中華草藥名二百枚篆刻印章問世 郝小學
    中華草藥百味真 金石篆刻永留存 韓寶玉中華草藥名二百枚篆刻印章問世新媒體聯盟訊(郝小學)中華草藥百味真,金石篆刻永留存。日前由著名書畫家、篆刻家韓寶玉先生,號別古,精心設計,篆刻的《中華草藥名二百枚篆刻》圓滿完成。此作品目前在國內尚屬首創。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結合的古老藝術。興於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距今己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華醫藥更是國粹,享譽世界。
  • 篆刻印章風水效應
    篆刻印章風水效應旗是使命、理想、目標、祝福,鼓是行動、奮鬥、進取、努力,印是通過勤奮打拼取得的名譽、地位、權力、聲望。印在風水中,具體而言就是印章,俗稱圖章,「橡皮圖章」是對有名無實的諷刺。中國古時,印是權力象徵,面相中,眉心對上的位置是「印堂」,「印堂」是面相十二宮之首——命宮。
  •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藝術: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
    在中華文化的演進過程中,印章及篆刻藝術集中反映了先民們從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聰明才智。   中國的印章最初也是用在制陶工藝方面。古人在石制或陶製的印面上雕刻花紋,先在溼潤的泥坯上鈐蓋出印跡,然後燒製成陶器。這類原始陶印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多次出土。進入青銅時代後,印章的材質也轉變為銅製。
  • 手工篆刻一枚印章,是怎樣的過程?
    每到周末,我倆就窩在寢室裡,在各自的小書桌前開著小檯燈,刀耕不輟……窮學生為了省石料,什麼 8 字磨石法和六個面全刻滿,都是基本操作……  所以篆刻的流程對我來說,仍算熟門熟路,至於手藝如何,大家看我的頭像就應該有個大概了解。這年頭咱們不是流行創新麼?(好像找到了放棄這門愛好的原因……) 那今天我們就講下大到玉璽,小到姓名章的篆刻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篆刻演變與布局
    當吳昌碩的書畫、篆刻藝術風靡海內外的時候,湘潭齊白石逐漸嶄露頭角於北京。由於他腕力極強,布局又十分巧妙,敢於大朋創新,所以刻出來的印章,幾乎每方都有新理異態,很少雷同。他自己曾說: 「刻印,其篆刻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全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 」又說:「餘刻印, 不拘昔人繩墨,而時俗以為無所本。餘嘗哀時人之蠢。不思秦漢人,人子也;吾儕(chai),亦人子也。
  • 創業印章首屆DIY手工篆刻文化活動完美落幕!
    古人篆刻思離群,舒捲渾同嶺上雲。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  2018年11月17日下午,首屆創業印章DIY手工篆刻文化活動於深圳市書法院完美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創業印章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特邀深圳市書法院趙永金院長」親自講述篆刻文化,並教現場大家如何雕刻。活動當天共有30多人參與並感受體驗了篆刻技藝,現場藝術氣息濃厚...  為了讓活動兼具欣賞性與參與性,本次活動一共設四個區域,分別為:籤到區、篆刻體驗區、拍照抽獎區、玉石陳列區,所有工作人員統一身著古裝接待來賓。
  • 故宮博物院書法篆刻大家 劉玉藝術欣賞
    故宮博物院書法篆刻大家 劉玉藝術欣賞  他在從事複製專業的同時,也進行書法篆刻創作。篆書,主攻《石鼓文》、鄧石如和楊沂孫等人的作品;隸書,習臨《乙瑛碑》、《張遷碑》、《石門頌》、《孔彪碑》等名作。他的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參加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組織的展覽並獲獎。  1985年,曾刻「故宮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紀念」印章一方,用在郵電部發行的首日封上。
  • 書法篆刻家曾翔:「寫意篆刻」是針對寫意精神的缺失
    提倡什麼,往往就是什麼缺失了。比如,我們要提倡捨己救人、吃虧是福,實際上就是這些東西少了,多了也就不必提倡了。古人的篆刻沒有寫意和不寫意之分,我們提倡「寫意篆刻」也是這樣,是因為寫意精神缺失了。記者:工筆畫在造型、技法、畫面整體上的優劣好判斷,對於寫意畫,卻沒有清晰的、公認的判斷標準。寫意篆刻是不是也面臨這個問題?
  • 篆刻課堂●刻印章的步驟
    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字樣篆刻課堂●刻印章的步驟 導讀:篆刻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具有十分獨特的審美趣味。至於行草印款可取法鄧石如、吳讓之,魏碑可取法趙之謙,篆書可取法吳昌碩諸家。印款的創作應注意兩點:一是文字可記事、記興、記時,也可發表藝術體會與見解,但文句要清雅有味;二是印款的章法與形式要考慮與印面搭配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
  • 書法篆刻:印章的空間,即是人的心靈空間
    不過,當篆刻家能嫻熟地從容運刀之際,他還能對「道」的重要性同樣認識麼?楊士修認為所謂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人無神,則印亦無神。葉舟認為印外求印者,用閎取精,引伸觸類,神明變化,不可方物。這些認識均已超越於技,稱得上通曉印之精神的決定意義了。
  • 印章的種類二篆刻講堂四十六
    如今我們在很多出土的西漢印中,可以看到很多印文文字自然流暢,左右呼應,方圓兼備的鳥蟲篆印章。鳥蟲篆印章特殊的風格,特殊的文字一直慢慢不斷的延續發展,直到今日,仍被廣大印人所鍾愛,我們如今可以從很多篆刻大師的作品中找到鳥蟲篆印的身影。我們可以看到鳥蟲篆入印的特點,在一些起筆或者收筆的位置用花鳥魚蟲的形象來詮釋。
  • 書印關係相輔相成,學習篆刻,書法水平必然不一般
    書法與篆刻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很多學習篆刻的入門者總是疑惑,不懂書法對於篆刻是否有影響呢?這一點無論是對於篆刻家還是書法家都是有影響的。篆刻是一種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做篆刻時需要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雕刻因此得名,可見篆字書寫也是作篆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篆刻印章送老師,這樣的畢業典禮有意思
    一枚看似簡單的姓名印章寄託了學生的真情期望這塊由駱珂笳為鹹曉婷老師獨家定製的印章,大小約2.5釐米見方,看似只是簡單地用鳥蟲篆刻(先秦篆書的變體,是屬於金文裡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寫了姓名,但除了感謝鹹曉婷老師對他的諄諄教誨,這方印章還包含了更深的寓意。
  • 錢君匋先生的得意門生,陳輝書法篆刻展開幕!
    書法篆刻是我們中國最本土的一種藝術形式了,上周六,就在海寧錢君匋藝術研究館,一場書法篆刻展開幕了。 11月28日下午,陳輝書法篆刻展在海寧錢君匋藝術研究館開幕。
  • 國面【書法·篆刻】模塊教案+試講稿
    生:這邊的同學說古裝電視劇裡皇帝的那個玉璽就叫做篆刻,這邊的同學說就是用刀在石頭上刻出個名字,你說你們的班主任就有一個。師:看來咱們同學對於篆刻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你們對於篆刻上面的文字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