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的七年之癢

2020-12-12 騰訊網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在短視頻平臺戰火紛飛的2018年,陌陌這款與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市場同齡的社交產品,似乎刻意低調地遠離輿論中心。除去上半年收購探探與冠名《幻樂之城》,唯有每季度財報披露後短短的幾天,會被媒體關注和討論。本次2018年三季度財報披露後,市場上對陌陌的現狀和發展出現質疑的聲音。

評價一家上市公司,既簡單也複雜。簡單是因為其有公開披露的經營數據,即使不懂業務,也可以套入各種分析模型點評一番;複雜是因為,從行業角度和財務角度來看公司的業務,一旦出現不同的結論,則對企業的價值認知將出現分歧。

而用戶使用一款產品,並不會在意其企業的股價市值,以及投行分析師們的看法。在2016、2017年藉助直播業務二度崛起的陌陌,是否有機會在守住現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攻城略地,這是從財報中很難分析出來的。我們還是要回到產品與行業的視角,來尋求答案。

社交賽道的虛火

2018年夏天,隨著無人貨架、共享單車相繼熄火,以及經濟下行帶來的投資機構的資金荒,社交這一被冷落了三年的賽道,又重新成為投資機構的寵兒。近日江湖傳聞,字節跳動也要推出自己的社交IM產品。

究其原因:

一來是風水輪轉,前幾年幾個火爆的賽道被證明多為雞肋,投資人的目光又回到了社交這一古老產品領域;

二來是機構缺錢,社交這種賠率足夠大、單個用戶價值高、不太需要補貼燒錢的產品類型,實在是很符合當下投資人的口味。

一眾社交產品紛紛融到天使甚至A輪,其中不乏微信團隊核心成員下海這種自帶光環的團隊,或者「湖南人做社交」概念團隊的Facebook復刻版,以及羅永浩親自投資站臺的IM產品。

這一撥社交產品的共性,總結起來也很有意思:鍾愛英文產品名;不乏從2015、2016年社交產品寒冬期苦撐到今年的幾個「老」產品;不同於以往陌生人社交為主的創業方向,這撥產品出現了幾個敢於挑戰IM和熟人社交場景的愣頭青。

本人通過多渠道了解了一下這些產品的數據——這些社交新貴的日活用戶數,個別表現好的衝到50萬,少有的兩個曾摸到百萬級日活的產品,但也僅僅是在媒體集中期間曝光或者大手筆買量做投放的前提下。聚光燈一旦移開,數據立刻跌落。

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無論對於陌生人社交還是熟人社交,我要下一個絕對的判斷:在國內做社交,使用英文名做不大

英文,哪怕是簡單的字母組合如QQ,都能被山東人讀成「秋秋」。中國人老百姓都會認會讀的英文,恐怕只有「OK」。產品取個英文名,哪怕是初中詞彙,也基本超出了「五環外」和「80前」兩大群體的認知能力。算一下剩下的用戶池,還剩多少人?

並且,英文高頻詞在搜尋引擎和軟體應用商店的搜索友好度極差,甚於中文的高頻詞。你應該不會希望用戶和媒體在搜索、下載你產品的時候,被淹沒在一堆無關信息吧?詞頻和國內外無關信息疊加,會是非常大的問題。

最麻煩的是,英文高頻詞的商標是肯定註冊不下來的。即使你不想出海,那些智慧財產權意識完備的國家,商標所有人早就通過馬德裡協定把權益延伸到了國內。產品做大了分分鐘就是被告或者被下架的節奏。

然後我們分開來看熟人和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產品的邏輯

當下做熟人社交,我不認為有什麼機會。

熟人社交產品改朝換代的動力,在於基礎的通訊技術變更。由於熟人社交必須架構在高頻的通訊需求之上,則為每個參與者分配「帳戶」,是最大的門檻。從郵政地址到電子郵件地址,從電報到電話,從呼機到手機,從簡訊到IM,無一不是技術驅動的更新換代。

現在你告訴我,在2018年,基礎通訊技術有什麼變革?是大家開始不用智慧型手機了,還是移動通信網絡被腦電通信代替了?對不起,並沒有發生什麼通訊技術換代。

於是,從IM回到簡訊,是一種倒退;而企圖把十年前人人網做過的事情重來一遍,但外部環境的變化,並沒有利於這一產品類別的條件產生。

我在這裡不怕再說句絕對的話:開放關係的實名制社交,在中國是做不成的

在當下中國社會的經濟、文化背景之下,相當一部分人的社交信息需要隨時變更甚至清零。開放的社交關係,對這一點相當不利。很多人連手機號和微信都經常換,你給普通人弄一個大家都隨便看的、真實信息的主頁,他敢用才怪。

所以很容易理解在熟人社交領域,顛覆微信有多難了。作為一個基於IM這種高頻場景,半開放關係的半實名制熟人社交產品,微信不只是取代了你的通訊錄,更是接管了你的關係鏈,以至於想冷啟動批量導入社交關係以替代微信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

那麼可能產生顛覆或者發展機會的,還是在陌生人社交這一領域了。雖然微信仍然會接管各種陌生人社交平臺沉澱下來的、穩定的社交關係,但隨之而來的微信上社交關係過於「沉重」,以及缺乏娛樂精神與重組社交關係的機會,陌生人社交這一賽道始終有新選手躍躍欲試。

陌生人社交市場:陌陌的基本盤與挑戰

陌生人社交與熟人社交有一點相似之處,即「社交」作為一個獨立用戶場景,是很難穩定存在的,必須架構在一個相對高頻的場景之上。在國外,這個高頻場景是個人的Profile。而在國內,這個場景一般是IM。當然,現在有了短視頻,情況會有些變化,後邊我會討論這個問題。

因此,由於高頻場景的稀缺性,陌生人社交領域新產品的切入點,往往是挖掘「新玩法」而非「新場景」。但很不幸,「新玩法」在用戶需求的頻次上很難穩定,且由於覆蓋的往往為垂直人群,從大眾用戶中篩選出這部分垂直用戶的成本極高。

並且,「新玩法」一旦被驗證有效,類似陌陌這樣的大用戶體量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分分鐘就可以複製過去。唐巖2017年提到的「陌陌要做的是迪士尼樂園」,正是這個意思。

在陌生人社交產品這個賽道,自2011年以來,基本只有兩個產品:陌陌和其他產品。在其餘任何產品類別中,都很難看到這種現象:多年以來,老二(探探)比老大(陌陌)的數據差了一個數量級、剩下的產品不值一提。何況,在今年年初,老大和老二合併了。這種情況下,陌陌的用戶群體和業務基本盤可以說是非常紮實了。

而對於陌生人社交的新秀們,如當年陌陌一般從IM切入的時間窗口早就過去了,新的技術變革還遙遙無期。並且,阻止新興勢力進軍陌生人社交領域最大的障礙,其實是微信。

話說回來,陌陌的業務基本盤安全,不代表他就可以高枕無憂。去年伯通的一篇《陌陌還能牛多久?》中,也提到了陌陌未來的業務風險,在於無法跟進新的技術帶來新的玩法,或者被「野蠻人」拖進其他戰場。

現在看來,「野蠻人」已經出現了。

前邊提到的陌生人社交必須架構於高頻場景,之前基本只有IM,近兩年隨著4G網絡的普及和數據資費的下降,短視頻來勢洶湧,大有成為國民級產品場景的潛質。

基於短視頻之上的「玩法」和變現手段,即使只是直播,也令人側目。這個領域目前最大的贏家是快手。不過,同樣在2016年啟動直播業務,快手以三倍於陌陌的員工數量和六倍於陌陌的DAU,目前直播流水收入僅達到與陌陌同樣的水平,至少是可以說明陌陌在直播運營手段和付費用戶質量上優勢明顯。但別忘了,日活近兩倍於快手的抖音,尚未在直播業務上火力全開。

而新的技術方面,擺在陌陌、快手、抖音們面前,有一個巨大的機會和挑戰,即隨著機器學習和算法推薦技術的成熟,算法在分發內容之外,逐步作用於社交關係的分發與重構。這一應用場景,有著比陌陌和探探的傳統優勢—基於位置的社交關係分發—更大的想像空間。據悉,陌陌和抖音正在這一領域重注投入,將在2019年逐步在產品層面驗證。

當然,陌陌還擁有一個極富個性的創始人,以及不斷優化迭代的核心團隊。唐巖之於陌陌,影響力甚至超過張小龍之於微信。創始人和核心團隊對於社交產品的重要性,從來就不應被低估。

因此,對於當下的社交產品市場,我的判斷是:熟人社交沒什麼機會,陌生人社交以傳統的IM角度切入也沒有機會,但頭部產品會面臨短視頻和算法推薦類巨頭的跨界打劫。

在這種形勢下,陌陌的後續發展,取決於其未來一年在既有業務上的深耕,以及在新的技術產品場景中的表現。

判官:十四年產品經理工作經驗,現專注於社交和商業化產品領域,著有《產品覺醒》一書。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虎Cares

年輕人的底線不是在零下10度的日子裡

不穿秋衣褲

而是要又暖又酷又輕盈的

冬日內搭&禦寒神器—「小空翼」

雙面抓毛雙層保暖,不尷尬不怕外露

就像身披一套「薄的羽絨服」

「年輕人的第一套秋衣褲」

?188,立即搶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危險期多久
    結婚以後,夫妻兩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忙碌,自然也不會像戀愛時那樣整天甜甜蜜蜜地膩在一起,說著濃濃的情話,也正因為細水長流的日子磨盡了當初的激情,夫妻間的感情也趨於平淡,不再有那麼多的轟轟烈烈,七年之癢的出現也存有著這部分的原因。但是很多新婚夫妻還不知道什麼叫七年之癢?為什麼會普遍出現七年之癢?它的危險期是多久?
  • 《七年之癢算什麼?》
    從磨合期過去就該是夫妻相融不分彼此了,按理說七年之時,應該是越發的不分彼此,相守相和的,可人們為什麼要說七年之癢是夫妻之間的一道坎呢?這是為什麼呢?所以夫妻生活到第七年,是應該慶賀一番的,當然也沒必要因為什麼「七年之癢」憂心忡忡?那只是不負責任的人給自己找了個合理的藉口去沾花惹草罷了,才不是畢竟階段呢?我在結婚第七年的時候,和老公開玩笑說,「要小心昂,我要是癢了,你會怎麼辦?」
  • 婚姻中的「七年之癢」,到底癢在哪裡?
    所以,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註定不會是一路平坦的,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做七年之癢,說的就是愛情和婚姻在七年後,會因為種種原因進入一段危險時期,它最早源自於195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七年之癢》。七年之癢,其實也是愛情和婚姻當中的一道考驗,褪去了激情和新鮮感的親密關係中,暗藏著各種各樣的危機,有些情侶或夫妻能夠處理得當,化險為夷,而有一些人卻只能在不斷的爭吵中不歡而散,將「癢」變成了「痛」!
  • 婚姻裡的「七年之癢」,到底「癢」什麼
    難道真的是7年之癢嗎?我不相信,可是又不得不懷疑。 現在的我們生活基本沒有交集,白天各忙各的,下班回家接娃、帶娃,哄娃睡覺。然後各自玩各自的手機,他不過問我的生活,我也不會過問他。即使很累,都不會向對方抱怨,也許是沒有心情和精力吧! 表面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我知道我們之間真的出現了問題。
  • 什麼樣的夫妻沒有七年之癢?
    導 語那麼,沒有七年之癢的夫妻都是什麼樣子的呢?既然是婚姻、既然是夫妻,當然要相對而言。彼此努力,才有這樣的理想效果。正 文最近,有這麼一句話特別流行:沒有七年之癢,只有三生之幸。充分說明,七年之癢只是一個傳說。
  • 如何度過夫妻的七年之癢
    結婚幾年後,所有夫妻都會面臨七年之癢的門檻,很多家庭中的夫妻,就因為感情矛盾過不去這道坎,而造成了離婚,這非常令人惋惜。我與妻子婚後的七年之癢期間,也曾為一些瑣事常常爭執得不可開交,那段時間兩人感情矛盾波動很大,差點破碎了家庭。但再矛盾的頂峰彼此冷靜地進行了溝通,我發現爭執的全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老婆主要是因為對生活現狀不滿而產生的焦躁情緒,於是我商量著退讓一步,自糾正自己令對方的不滿之處,儘量容忍對方的情緒。
  • 霸道總裁小說推薦:七年之癢,你的七年癢不癢?
    《七年之癢》曼陀羅天使 著七年之癢,你的七年癢不癢? 你和你的他是否正罹患以下症狀?七年,你癢了嗎?《甜寵百分百,祁少的神秘嬌妻》joyce_jb 著祁家是個權貴之家,身份頗為顯赫,但卻非常低調,以至於祁家唯一接班人大婚都是秘密進行,外界從未見過他祁天銘的妻子,更不知道是何方神聖,所以造就了許多版本的傳言。
  • 婚後的·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俗話說的''三痛七癢''就是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具體是指長期困擾現代人的婚姻,能夠引起感情危機或者離婚的各種因素。其實談戀愛的話,都可以接受兩年五年有的甚至十幾年,但是對於結婚,恐怕有的一兩年都很困難。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七年之癢,在離婚之後才會真正明白
    七年之癢,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就好像是大多數夫妻之間的一個魔咒,尤其是這個七年之癢,都很難太平,輕一點的也就是感情會出現問題,重一點估計就是反目成仇了,那麼七年之癢到底指的是什麼呢,真的是婚姻中的七年嗎?
  • 為什麼說夫妻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婚後三年的磨合需要自己來一個改變以適應對方,有些習慣是需要痛下決心才可以改變的,所以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是說經過雙方共同生活,由於都有捨不得丟掉的脾氣性格,因而出現了諸多矛盾,有衝破圍牆的意願,但又諱於幾年來艱辛創業理家所付出的心酸,只是停留在出牆的意願上。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可能是大部分情侶和夫妻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相愛容易,相處太難。
  • 結婚七年之癢怎麼辦?四招撓「癢」秘籍
    夫妻到了婚姻第七年便失去了新鮮感,俗稱「七年之癢」。要牢記婚姻並不是愛情的墳墓,但是婚姻必須靠愛情來滋養,那麼,如何避免婚姻的第七年的僵局,突破婚姻瓶頸呢?    夫妻生活久了,相互了解和摩擦,婚姻便失去了新鮮感,怎樣避免婚姻的第7年的僵局,突破婚姻瓶頸,永葆婚姻的幸福甜蜜?    七年之癢?
  • 命理探究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為什麼是七年?
    我們都說婚姻是「七年之癢」,在七年這個時間點,仿佛感情不再是那段感情,我們也不再的那個我們。不僅在我們生活中,娛樂圈中很多模範夫妻一起熬過了苦難的日子,卻也沒能逃過「七年之癢」。那麼,到底為什麼是「七」年,究竟又「癢」在哪裡?其實,周易對「七年之癢」有明確的解釋。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來記錄年份,而相隔六的地支是相衝的。
  • 男人的「七年之癢」不是七年,而是多長時間?聽聽男人們怎麼說
    大部分人的婚姻原本是美滿幸福,但走到第七年的時候,很多小夫妻都按捺不住了,總怕對方無法度過這「七年之癢」。「七年之癢」真的如此可怕嗎?事實上,很多男人難以忍受的並不是七年,七年只是大多人給出的統稱罷了,形容女人比較貼切,但男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 婚姻中的「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十年之痛」。光陰似箭,轉瞬即逝……年輕的時候,我時常對愛情抱有幻想。幻想著未來的生活,將會是一條鋪滿鮮花的陽光大道。我的那個他天天寵我寵得不得了。婚後的生活,並非我想像的那樣完美和浪漫。寧靜的歲月讓我很平靜的經歷了七年之癢,十年之痛,我曾一度懷疑當初我的選擇是否正確。我在先生心目中到底能佔有多重的份量。但,每當我下定決心想要離開這種雞肋般生活的時候,卻又常常心太軟,真的不忍心放棄這多年來苦苦經營的家庭。還有一雙除了「學習」什麼都聽話的孩子。日子就是這樣反反覆覆了經過幾多輪迴。
  • 七年之癢其實發生在第六年,兩性之間的相處,你癢了嗎
    所謂七年之癢,你知道它的由來麼?小編來科普一下。七年之癢是一個舶來詞,出自於著名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主演的輕喜劇。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已婚男子在結婚第七個年頭的時候與妻子一同去到鄉村度假。瘋狂迷戀上了風情萬種的女房客,被撩撥的心猿意馬,魂不守舍,但最終,還是幡然醒悟,及時懸崖勒馬重回妻子的懷抱的故事。
  • 七年之癢,最可怕的不是生活,而是人心
    點關注,不迷路~七年之癢這個詞出處最早來源於1955年美國影片《七年之癢》,是指愛情在七年後會進入一段危險時期。當然還有兩個更完整的說法,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十年之傷,還有就是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十年之約。從字面就能看出來應該完全是兩個版本,一個離別一個廝守,但是都有一個七年之癢存在,今天來聊一聊。
  • 「七年之癢」用英語怎麼說?
    「七年之癢」用英語怎麼說?怎樣用Yahoo解決「七年之癢」英語怎麼說?在「網際網路+」時代,你的英語首先是學什麼?如果你僅僅想要用中文學會一句「七年之癢」的英語怎麼說,the seven year itch就是你要的「答案」。很多人僅僅為了學會這句英語表達而滿足,但卻失去真正掌握英語的能力。1) 「網際網路+」時代,我不會說英語「七年之癢」,怎麼辦?
  • 關於七年之癢,男人和女人感受一樣嗎?
    七年之癢01我們時常聽說,七年之癢、七年之癢。其實,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的呢?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五年之冷,七年之癢還有十年之約等等。或者吧,誰都渴望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世事難料,走著走著就癢了、癢著癢著就莫名其妙分手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現在的夫妻,估計對「七年之癢」深惡痛絕並且已是嚴陣以待。可,時間就這麼一分一秒的度過。七年,如同不可抗拒的洪流。婚姻情感,就這麼不可避免的進入了危險階段。男女有別,感受自然大不相同。七年之癢,都是怎麼癢的呢?
  • 25%的夫妻熬不過七年之癢——你有沒有癢?
    「七年之癢」這個詞相信對已婚的人並不陌生。它是指人們的愛情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愛情或婚姻生活的平淡規律,感到無聊乏味,要經歷一次危機的考驗。「七年之癢」這個詞是從美國女星瑪麗蓮夢露曾主演過一部電影《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來的。
  • 七年之癢為何會提前?
    七年之癢,最開始接觸這個名詞的時候,多多少少有些疑惑,不明白它究竟指什麼,後來才知道它更多的是指愛情和婚姻。專業的解釋為:人的細胞每平均七年會進行一次整體的新陳代謝。一般指愛情和婚姻從最初的的激情活力回歸到最後的平淡乏味所要經歷和面臨的一次危機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