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家風來一招:手把手與孩子一起填這張圖表!

2020-12-16 寶寶知道

當今社會,父母越來越重視學校教育,越來越突出孩子個性培養,卻有眾多人忽視了擁有穩固遺傳基因的家庭記憶。家庭是生活的核心,近乎孩子的全部,承載著性格養成的重任。如何讓家族記憶流傳,變成孩子穩定人格的營養,值得探討。本文僅用一張表格串起了家族血脈相傳的歷史,讓家風培養在年節親子溝通中開啟了新的話題。

家族血脈相傳,一襲相承。當今社會節奏越來越快情況下,卻少有家庭重視和整理。春節假期,本文讓你和孩子照葫蘆畫個瓢,輕鬆填一張如上帶有姓名的家庭關係圖表,就可以立刻解決孩子常有的4個疑問。

一、 回答一個問題:我從哪裡來?

二、 了解一個關係:什麼是輩分?

三、 分辨一個區別:直系與旁系。

四、 學習一段歷史:家庭的記憶。

先來看看第一個疑問:我從哪裡來?

對孩子而言,關係最親近的莫過於父母。看到小動物,孩子會感到好奇它從哪裡來,不可避免地,也會延伸到詢問父母,自己從哪裡來。除了生理意義,孩子的血脈傳承關係如何解釋呢?父母又從哪裡來呢?父母的父母呢?父母父母的父母呢?尋根問蹤,不僅讓孩子了解自己從哪裡來,更能讓孩子從自己的小腦瓜中,觀察父母如何與他們父母關係中學習家庭相處之道。勤勞、毅力、孝順、體諒這些無言之教的美德,勝過說教言語無數。

第二個疑問:了解什麼是輩分?

孩子有過一個階段,對同齡哥哥姐姐接受度很高,對成年人的輩分稱呼卻沒有概念。

中國人論資排輩由來已久,這源於農業社會獨特的社會結構和儒家文化的影響。「輩」即「輩分」,這是中國宗法社會形成的一個傳統。「輩分」又稱「輩份」,《辭海》釋意「家族、親戚等的世系次第的分別。如輩分高」。女兒小時候,看到親戚家年齡相仿的侄女叫她小阿姨,極不適應。這在日常生活中常見,按輩分,很多年齡大的人卻得稱呼年齡小的人為叔叔或姑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輩分大。

輩分,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下來就被確定了,自己別無選擇。家族之間的輩分嚴格遵守,稱呼要準確,日常生活中的禮節不能亂,否則就是壞了禮法,這體現了對禮的尊重。父母看過這張表,一眼就可以了解,簡單介紹能夠快速讓孩子理解輩分的概念。

了解輩分,實際上就是了解中國淵源流成的家族歷史。一張圖,清晰簡潔地傳達出了家庭的輩分關係。

三、分辨一個區別:直系與旁系。

中國皇族歷史,對直系和旁系有嚴格區分,家族中也是如此。簡單區分就是圖表中與自己有直接血緣關係的紅線部分,為直系血親;而其餘在五服關係內的為旁系血親。

什麼是五服呢?查閱資料,發現有很多說法。

在山東,有」五服之內為親」的講究,就是往上推五代,從高祖開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緣關係在這五代之內的都是親戚,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為五服。出了五服就沒有了親緣關係,可以通婚了。一般情況下,家裡有婚喪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內的人參加。

四、學習一段歷史:家庭的記憶。

說到後來,很多人意識到,我們這張家庭關係圖,類似於簡單的家譜。嚴格意義上的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宗譜,它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它又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其內容而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

剛才所說的五服,連同九族,在家譜中被稱為本宗九族五服。傳統中的意思是指,縱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孫、曾孫、玄孫;橫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圍繞著縱橫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與五服的家族結構圖。家譜是家庭這棵花中根的記憶,解決的是我們從哪裡來的問題。中國人說的,忘本忘根,就是對一個人背叛家族思想和行為的羞辱。

過年了,家家團圓,盡享天倫之樂,說說笑笑中,根據第一張圖,畫畫自己家的這張家庭關係圖,讓孩子更多了解家族的歷史,不僅僅解決孩子的4個疑問,也讓溝通和交流有了一個全新的載體。溝通,讓愛與眾不同。

本文轉載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讓我們玩些花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堅持品質,圖表工具送給你
    當然有那麼一點天生的氣質成分在,但是更多的卻是後天的培養,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習得的,在家長長期的薰陶中培養起來!特別是孩子低幼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圖表工具,更好地協助孩子養成這份難能可貴的品質。
  • 良好的家風,就是人生成長的優質土壤
    家庭和睦需要有良好的家風,家風純正需要好的家庭文化,有什麼樣的家庭文化就會有什麼樣的家風,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良好的家風,乃是人生成長的優質土壤。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如果家長能夠踐行了這八個字,就能做到勤儉持家,吃苦耐勞;家長能夠善待老人,遵守公德,給孩子做好了示範和表率,孩子便會記憶在心,跟著家長做,這就叫「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家長的一言一行是善舉還是醜陋都會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靈之中,潛移默化,受其影響,這就是家風的魅力,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有什麼樣的果就有什麼樣的因,這就是因果關係。
  • 文明評論:傳承良好家訓,培育優良家風
    如今,傳統意義上的大家族已然式微,但處在「小家庭時代」的中國,良好的家風家訓文化並未過時。家訓是經多年沉澱而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徵的家庭文化,是家族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族成員的精神源泉。它是融化在人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澱在人們骨髓裡的品格,是人們立世做人、工作生活的格調。
  • 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利於孩子成長?牢記以下4條,營造良好家風
    從教19年,遇到了太多全方位優秀的孩子,在與各種類型的家長接觸中,我深刻感到優秀孩子的培養與他的家風密切相關。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基本價值標準和價值觀,與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息息相關,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讓孩子沐浴在良好家風家教中揚帆遠航
    從這三個「網紅」身上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這點。真的,這個社會病了,「恨國黨」成為新寵,變身投敵者視為英雄,「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忘恩負義之流成為「網紅」,卻不知「沒有強大的國,哪有你安生的家」;我們很多家庭病了,不教孩子們做人的正道良知,連「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些樸素的道理都沒人講了,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自己能走到今天,靠的全是父母的人脈和錢」,只有精緻的個人利益,哪講什麼奉獻犧牲!
  • 在傳統節日中傳承良好家風
    記者觀察發現,近年來市區舉家前來祭拜者眾多,這當中,還有許多剛滿學齡的孩子。家長認為,掃墓,是把全家人凝聚在一起的活動,也是傳承家風、家教的很好契機。(蕪湖新聞網12月22日報導)  誰都清楚,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如果萬千家庭都能夠傳承良好的家風、家教,那麼,整個社會的文明與和諧,必然得到極大的提升。
  • 店子鎮張侯小學舉行「血脈傳承—我的家風家教故事」徵文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孔瑤 濱州報導  為進一步引導廣大家庭傳承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培育良好家教,營造愛國愛家
  • 給孩子從小樹立良好的家風,比什麼都要重要
    ​樹立一個好的家風,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他的將來一輩子都受益無窮。要讓孩子主動願意去做,​不要把它當成一份負擔,他認為這是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要不然事情誰做呢?更不可以有金錢的這種計算,你要給小孩零用錢,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你不可以說用錢來買他的時間,那不可以。哪一天你生病了,他還認為你沒有給我錢,我不用看你。你就完了,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從來沒有教會孩子什麼是感恩,從小給孩子樹立的是金錢至上的觀念。金錢不能去買親情,親情永遠不是金錢所能夠計算的,從小要給孩子培養正確的觀念。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家庭教育就是家風薰陶
    ,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不是教師的家長怎樣成功培養孩子?學霸爸爸手把手教你,快來學吧
    現在就靜下心來學習幾分鐘吧……小學階段,孩子學習的內容非常簡單,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幫助孩子發現學習(如作業、考試)中存在的問題並與孩子一起制定整改方案,解決問題。從本周開始,我就把自己當年科學的做法展示給大家,手把手教你培養孩子的方法。請你添加【關注】「寶叔育兒」,跟著學霸爸爸連載的系列文章慢慢操練哈~本周將摘錄3篇當年對兒子喬睿1年級的培養日記,分別記錄並剖析孩子考試成績出來後的處理辦法,1年級家庭課堂(周計劃表)等內容,以饗讀者。這是第1篇。
  • 家風是傳承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育兒有道)
    親情凝聚在一起才是「家」!「家」是孩子的成長搖籃!在良好的家庭氛圍裡,長大的孩子。那些沒有家風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大多性格偏激,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為了我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也為了孩子在良好的家風環境中長大,成為人品正的人!我們必須樹立良好的家風!傳承自己家的家風文化。
  • 弘揚家庭美德 傳承良好家風
    康秀兵說,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會將這紅色傳承堅守下去,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繼承優良家風 嚴於律己做人37歲的李強和妻子冷冰都是本溪市第一中學的化學教師,2005年畢業後來到一中任教,他們以校為家,勤儉節約,誠實守信,嚴於律己的良好家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看重過程,注重做人,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是李強家世代相傳的家風。
  • 暖心分享,傳承良好家風
    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5月9日,賽罕區總工會在中專路街道開展「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座談會,邀請優秀職工代表分享最美故事,將良好的家風家教發揚光大。「我的家風可以簡單概括為孝老,明理,懂擔當,對我的工作來講,尤其作為基層的工作人員,面對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的時候,我們用心用情去為他們服務,做到孝老、敬老、愛老……」活動中,5位來自基層工會的優秀代表分享了自己家的暖心故事,生動形象地彰顯了好家風在個人乃至社會成長進步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 中文繪本故事 | 良好的家風家訓是孩子成長的沃土
    9月14日至20日是2020年9月12日上午,臺江區圖書館舉辦的「繪本伴成長 品家風家訓」家風家訓,要養成「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的良好習慣。DIY親子貼畫製作,一起黏貼五顏六色的貝殼,製作出了一隻只可愛的小鳥、一件件豔麗的
  • 涵育良好家風 構築堅固堡壘
    崇川區收穫滿滿,一共有12件作品獲獎,這也是崇川多措並舉加強家風家教建設的必然結果。  家門口的家風教育陣地  走進崇川經濟開發區盤香溝社區的老楊家風工作室,可以看到老黨員楊兆斌親筆書寫的有關「家風家訓」的書法作品。工作室通過家風與國風、家風與黨風、家風與民風三個板塊的展示,對家風進行詳細闡述。
  • 傳承良好家風,弘揚傳統美德——邯鄲滏園小學組織師生及家長觀看「家風家教段視頻」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圖/文 李麗菊)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立德樹人,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落細落小落實,邯鄲滏園小學部署全體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製作的10集「家風家教短視頻」。
  • 家教微課堂 | 良好家風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永遠支持力
    家教微課堂 | 良好家風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永遠支持力 2019-12-23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初中生優秀作文:良好的家風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之一而這些傳統風尚,便是由一個個家規組成的,在我這個大家庭裡,有許多的家風家規。家風可以成就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家風更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會了我們什麼叫做行己有恥,止於至善。而家風是無處不在體現的。
  • 如何樹立良好家風,打造優秀家文化?
    為人父母的不難理解,當別人誇我們家孩子的時候,雖然嘴上謙虛,但心裡可是美滋滋的。最讓父母驕傲的是子女比自己更優秀,取得更大的成就,能夠光耀門楣,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方式。如何做到光宗耀祖呢?能夠竭盡所能,盡職盡責,為國家做出更大的奉獻就是光宗耀祖;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比如多培養出一些人才,多解決一些就業崗位,多幫困扶貧就是光宗耀祖;如果這些大的貢獻做不了,那麼能讓自己的子女成才,取得更大的成就就是光宗耀祖;讓自己和自己父母的名字、故事留存於家譜就是光宗耀祖,再不濟能從我做起,為家族的譜牒事業出出力,完善家族文化建設,樹立良好家風,讓我們的後人受良好家風薰陶出更多人才、甚至人物就是廣宗耀祖
  • 富養孩子不需要「砸錢」,而是培養7種家風,讓孩子一生受益
    一個人童年的創傷,可能需要用一生來治癒。可如果孩子從小內心是富足的,則會受益終身。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富養孩子並不需要「砸錢」,而是培養7種家風。只有這樣,未來的你才會欣慰,你的孩子才會受益終身。「父母愛之深,則為之計深遠」第一種家風:不要隨意打斷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