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麻蝦兒(揚州江都郭村)

2020-12-22 鄉土江都

兒時的麻蝦兒(揚州江都郭村)

李志傑

過年的豆腐已磨好,兩小缸,養在水裡,露天擺放,上面用竹篩子遮蓋。寒冬臘月的,只要勤換水,擺到年後都不壞。我們這邊的人家,年前都到鴨蛋家磨豆腐,他家是周樓老字號豆腐坊,磨出的豆腐雪白,豆香濃鬱,燒著起孔入味,是正宗的周樓豆腐。周樓、塘頭等地的超市裡也賣他家的豆腐,自家送豆子去磨,才像過年的樣子。

吃了幾天的青菜燒豆腐,尋思換個花樣,做麻蝦醬燒豆腐吃吃。聽說南通的海安產麻蝦醬,到淘寶上搜索了一下,還真有。

說起麻蝦兒,那是滿滿的兒時回憶。在三十年前,我們這邊的小河、溝渠沒有汙染,只要有水,就有麻蝦兒。印象中,麻蝦兒通體黑褐色,狀如芝麻。麻蝦兒沒得什麼肉,比不上小河蝦。小河蝦炒韭菜呱呱叫,麻蝦兒做不了菜,人們並不稀罕。記得溝渠裡的水快乾涸時,一汪汪的小水塘裡,密密麻麻的麻蝦兒,蹦蹦跳跳,作垂死掙扎。小孩兒都不愛搭理,只有麻鴨兒喜歡衝進去,亂啄一氣,嘎嘎歡叫。

麻蝦兒做不了菜,醃成麻蝦醬,卻是極好的烹飪調料。那時有婦女專門扒麻蝦兒賣。扒網多半用舊夏布帳子蒙成,像倒扣得蹚網,與蹚窩撈相反,扒網是往身邊拽。母親那時也用自製的扒網扒過麻蝦兒。大冬天的,穿著膠鞋在溝河邊一趟趟地走,一桿杆地扒,很是辛苦。積少成多,將扒來的麻蝦兒挑盡雜物,洗淨剁碎,與鹽相拌裝瓶,上面澆一層熟菜籽油,再密封好。醃製好的麻蝦醬,色澤發紅,燒菜時只需用筷子挑一點點放進去,香氣撲鼻,透鮮。麻蝦醬炒鹹菜,麻蝦醬燉蛋,燉麻蝦小面醬,以及麻蝦醬燉豆腐、燒豆腐,都是記憶猶新的兒時味道。

百度介紹,麻蝦又名糠蝦,是一種產於江蘇鹽城大豐、東臺弶港、南通海安等地區的一種淡水小蝦。網上的麻蝦圖片成淡紅色,與我們這方兒時的麻蝦不盡相同。海安李堡的麻蝦醬很有名。麻蝦必須在夜裡兩點左右捕撈,三小時內進行工藝處理,否則會融化。麻蝦醬的製作工序亦比家常的醃製方法複雜,由鮮蝦、發酵鹹蝦、豆瓣醬、色拉紅油按比例,再加入蔥薑汁等輔料製成。

從淘寶上購買的麻蝦醬產於海安李堡,打開瓶蓋,一股久違的、特有的醬香味嫋嫋撲鼻而來。當天就到缸裡撈了五塊豆腐,做了一道麻蝦醬燒豆腐。味道很好,兒子很愛吃。我也品出了絲絲兒時的味道。心裡想,我們這一方何日能清水長流,家鄉的麻蝦兒能否再回來?

相關焦點

  • 揚州東西分界線到底在哪裡?江都是否在揚州發展中深解一盤棋
    揚州東西分界線到底在哪裡?江都是否在揚州發展中深解一盤棋談到揚州的中心城區,人人都知道文昌閣,常說東區與西區,那那揚州東西區的分界線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試試看吧。位於揚州中心城區軸線上的瘦西湖,也阻擋了南北直通的直通大道的建設。
  • 朱重慶與念莪草堂(揚州江都浦頭鎮)
    現今江都在清初範圍內,稱得上是揚州名園的,除了大橋的春江草堂、東原的東原草堂、橋墅的有懷草堂外,還有一座,那就是位於浦頭周莊的念莪草堂。它是當時名士、詩人朱重慶居住在鄉間的「別業」。朱重慶,字抱經,亦字申之,號自天,清康乾時江都人。
  • 揚州東西的分界線究竟在哪江都是否在揚州發展的一盤棋裡深度解讀
    說起揚州市中心,人人都知道文昌閣,常說東區和西區,那揚州東西區的分界線究竟是哪裡呢?我們來一探究竟。瘦西湖地處揚州市區的中心軸,但瘦西湖也阻擋了修建一條豎直的南北大道。所以揚州市區的東西分界線並不是由一條路來劃分,而是由兩條路劃分出了東區,市區,西區這樣的板塊。這兩條路正是揚子江路和汶河路。
  • 江都王家樓王氏族譜與《揚州十日記》
    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軍多鐸南下攻打揚州,南明弘光朝兵部尚書史可法督師揚州軍民進行了殊死抵抗。農曆四月二十五城陷,清軍在城內進行了血腥屠殺。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記下了城破後十天中的親見親聞,名曰《揚州十日記》。 《揚州十日記》是一本記史著作。
  • 江都教育網:2018揚州江都區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江都教育網是2018揚州江都區教師招聘報名入口官方網站,2018揚州江都區教師招聘報名時間為2018年3月14日09∶00-3月18日16∶00,報名網站為江都教育網(http://www.jdjy.cn)。廣大考生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報名。
  • 晚清圍棋國手周鼎(揚州江都)
    周鼎(1820-1891),字小松,清時江都人氏,晚清時期圍棋國手。周鼎生於江都鄉間,小時候下棋就已有相當水平。18歲時,他跟隨聞名四海的國手、儀徵老和尚秋航進修,受二子,對弈100多局。周鼎用功勤勉,棋藝日進,這也與秋航的啟迪之勞分不開。
  • 熱愛家鄉的浦頭張氏家族後人張燮恩(揚州江都浦頭鎮)
    在科舉考試「角逐藝場」時,他有幸結識了清晚期揚州學派中堅人物劉師培之兄劉師蒼(字張侯),「見其文筆樸茂,自顧每愧未及」。雖然如此,由於張燮恩有相當的古文功底,且工詩,所以,亦受到劉師蒼的賞識,並於宣統二年(1910)經劉的介紹,「館於龍川梅氏」。劉師培的外甥梅鶴蓀即其得意門生。
  • 文昌路大站快線K1路試運營 揚州-江都公交快了20分鐘
    K1路公交靠站揚州網訊(通訊員 周文軍 記者 黃媛媛)昨天,文昌路大站快線K1路上線試運營。K1路的始發站為西部客運樞紐,終點站為江都汽車客運站,線路走向與之前的88路完全一致,不過,停靠的站點僅18個,是88路公交車的一半。
  • 2020揚州各校中考成績匯總!江都儀徵學校的也有哦
    市直學校揚州樹人揚州樹人學校2020年初中升學喜報(二)亮點一:高分領先在「2+4&34;之邗實篇邗江實驗學校幸福教育笫一波一一熱烈祝賀2020屆中考達揚州中學創新實驗班分數線學生20名( 邗江全區23名) !
  • 放榜 江都2016新科狀元是他們……揚州新科狀元是她們!
    ▼揚州理科第一名花落高郵中學名叫張樂童,成績424分江都中學 趙健文 399分 (歷史 A+ 政治A+ )江都中學  李心磊  411分 (物理 B+  化學 B)江都中學  甘磊    411 分(物理 A  化學 A+)江都今年高考成績為
  • 希朗少兒英語揚州江都校區專訪:與總部的默契讓人信心倍增
    希朗少兒英語揚州江都校區三月正式開業。在明媚的早春,經過數月辛苦籌備的教師員工們終於迎來了新學員。希朗揚州江都校作為新開業的校區,無論在招生效果還是活動組建上都十分出色。除了總部的支持,這與校區本身的用心配合也密不可分。
  • 清末仙女廟兩次搶米事件(揚州江都仙女廟)
    史載,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三十二年(1906)江都仙女廟先後發生過兩次搶米事件。1902年,江蘇發生了嚴重旱災,數月不雨,米價奇貴。8月,省府要求各縣購米平糶,揚州知府石蘊卿與江都、甘泉兩縣知縣不僅不組織米源,反而受奸商張傳芳的賄賂,還準許其將米外運。如此枉為,導致米價瘋漲,使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威脅,一片怨聲載道,從而引發了搶米風潮,並因此遭到官府殘酷鎮壓。
  • 宜陵五裡窯楚陶紀實(揚州江都宜陵鎮)
    宜陵五裡窯被確定為江都不可移動文物古遺址,乃實至名歸。在歷史的長卷中,江都楚陶那如火如荼的往事依然歷久彌新。陶土的成分和含量比較複雜,因而陶品的質地與性能亦多有迥異。以黏土為主要原料的陶品俗稱「泥製品」,除各種盆罐缸等器皿外,尚有普通磚瓦。
  • 帶著700多個紅手印,揚州江都20名醫護人員奮戰在「疫」線
    疫情發生以來,江都積極響應江蘇省組派醫療隊對口援助湖北的號召並發出了倡議書,全區共有700多名醫護人員主動請纓,一個個在請戰書上摁下了紅手印。他們承載著百萬江都人民的美好祝福,踏上全力以赴、爭分奪秒抗擊疫情的主戰場。   全區700多名醫護人員按在請戰書上的紅手印,激勵著「最美逆行」的醫護人員出徵。第一批到達武漢抗疫一線的江都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顧雪在抗疫日記中寫道:「請戰書已許下心願,相信我們很快會戰勝疫情,等我們歸來時,相聚在最美春光裡!」
  • 揚州這幾所學校上榜江蘇省智慧校園
    日前,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2019年江蘇省智慧校園審核認定結果,其中,揚州大學、江蘇省揚州中學、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揚州市文津中學、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振興花園學校被認定為江蘇省智慧校園示範校。
  • 王景沂力行變法維新之舉(揚州江都仙女鎮)
    江都仙女廟人,王景琦從兄。王景沂年少聰穎,光緒十二年(1886)江蘇學政王先謙歲試揚州府時,有3位十四五歲的少年俊傑名列前茅,他們是揚州的方地山、方澤山與江都的王景沂,時稱「江都三幼童」。二年(1888)後,3人又同赴鄉試,卻都未能中舉。次年(1889)再考,方澤山中第一名解元,王景沂亦中舉,方地山名落孫山。
  • 到小紀蒲塘,訪百年古樹(揚州江都小紀)
    到小紀蒲塘,訪百年古樹(揚州江都小紀)李志傑小紀鎮目前共有3棵古樹,一棵在高徐,一棵在宗村,還有一棵在蒲塘(南吳組)。一個月前騎行竹墩,回頭時探訪了蒲塘的古樹。江都之內,不少古樹與古寺廟關聯,即便寺院廟宇毀壞,古樹依然生機勃勃,見證往昔的歷史與輝煌。不知蒲塘南吳的廟宇建於何年毀於何年,總算一睹百年古銀杏的芳容,很好!
  • 細數揚州古典園林之美 揭秘隋煬帝修建「江都十宮」往事
    揚州地處南北走向的運河與東西走向的長江之交匯點上,自古即有「楚尾吳頭,江淮名邑」之稱。揚州作為交通樞紐與商貿重鎮,擅舟楫之便,得人文之勝;這裡風光明媚,物產富饒,文教昌盛,人傑地靈,歷史文化積澱豐厚,也因此產生了獨樹一幟的園林勝跡。
  • 揚州的過去5個羊年:1955年江都血吸蟲病流行(圖)
    1955年,江都人民戰「瘟神」血吸蟲。顧一平是血防戰線上的一名老兵,上個世紀50-80年代,高郵、江都等地血吸蟲病流行,他見證了防治血吸蟲病的整個過程。  據顧一平講述,當時江都也是血吸蟲病嚴重流行區。1955年,幾乎條條河溝、塊塊江灘有釘螺,甚至連低洼的田裡也有釘螺,全縣成千上萬的人患有血吸蟲病,面黃肌瘦,四肢無力,20歲的成人看上去像八九歲的孩子,生產、生育就更談不上了。
  • 江都首家玫瑰園,江都又一網紅打卡地要來了~
    「上午採摘了1000多支玫瑰,下午要修剪打包,20支一包,發到揚州花店,因為現採現賣,很受歡迎。」中午12點,雖然已過飯點,但在吳橋農業園玫瑰基地,「揚州花掌柜」顧啟俊和妻子還在大棚裡採摘玫瑰。一排邊的大棚裡,羞答答的玫瑰靜靜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