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這是大家的共識。唯獨有種食物打破地域限制,在全國範圍遍地開花,是南北兼有、人人皆愛。這種食物就是麵條。
麵條最早發現於我國,距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了。可以說中華五千年文明,有一多半是伴隨著麵條的。在2005年,考古學家們在被稱為"中國龐貝"的青海省喇家村裡,發現了裸露在巖層中長約50釐米、寬約3毫米的麵條。雖然那會兒它的名字可能還不叫麵條,但是卻是人類發現最早的麵條雛形了。
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麵條在我國可以說是呈現了精彩至極的發展變化,麵條種類越來越多。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北方有北京的炸醬麵、河北的龍鬚麵、河南的燴麵、天津的打滷面、岐山臊子麵、山西刀削麵、蘭州拉麵、新疆拉條子、陝西的油潑麵、「biáng」「biáng」面等等;而南方呢,安徽的板面、四川的擔擔麵、重慶的小面、武漢的熱乾麵、上海的陽春麵和蔥油麵、廣州的餛飩麵(有餛飩、面線合成)及竹升面、香港的撈麵還有車仔面和蝦子面、臺灣的擔仔麵和牛肉麵等等。
大家能說得上來的都數不清,還有很多深藏不露,名氣沒有這麼大的麵條呢。所以說麵條在我國真的是一個超級大家族,是個基本無人不喜、無人不愛的食物種類。
我們家也是都愛吃麵條,夏天吃撈麵,冬天吃湯麵,時不時來頓油潑麵、牛肉麵,每一種面都深得家人喜愛。
但是有一個問題,剩麵條沒人愛吃。這個問題估計也是很多廚娘都面臨的問題。做了撈麵大家第一頓吃得很香很開心,但是保不齊就會又剩,而剩下的這些麵條讓誰吃誰都厭棄。也是啊,吃撈麵,麵條煮好以後過冷水,剩下沒吃完的麵條在放置的過程中就會把自身表面的水分都吸收進去了,也就是所謂的「泡脹」了。泡脹的麵條失去了筋道的口感,吃起來綿綿的,水塌塌的,口感確實很差。
一般來說,大家會把剩麵條或者就著剩的滷子拌拌吃掉,或者切點菜下鍋做成炒麵。這兩種吃法,真的都不好吃。那剩麵條難道就淪為被倒掉的命運了嗎?今天向山海跟大家分享一個剩麵條變廢為寶、做好以後搶著吃的做法。這樣做出來的剩麵條再也不會被人嫌棄,大家都來搶著吃。下面就來看看做法。
——剩麵條版中式披薩——
【特點】
剩麵條被很好地利用,不再是人人嫌棄的剩飯。成品外觀像披薩,但是比披薩更適合中國人口味。外皮金黃酥脆,內裡軟糯鮮香。最主要的是營養豐富,簡單快手。如果中午吃剩了麵條,晚上就是懶人快手晚餐。晚上吃剩了麵條就是懶人元氣營養早餐。
【所需食材】
剩麵條1碗,葉菜幾根,雞蛋1-2個,鹽適量
【製作步驟】
第一步:葉菜可以選擇白菜葉、油麥菜、油菜等等,把菜切碎放入麵條中。
第二步:再往麵條中打入一個雞蛋,加適量鹽,把雞蛋、麵條和菜拌勻備用。
第三步:取一個平底鍋,鍋中倒入適量油,油熱以後把麵條糊倒入鍋中,用鍋鏟推平攤成一個餅狀。煎成兩面金黃色即可。吃的時候切塊蘸取番茄醬,很美味呦。
【烹飪要點總結】
——餅不要攤太厚,不然的話中間不容易熟。
——葉菜隨自己口味添加,油麥菜啊、圓白菜啊、菠菜啊等等均可。還可以加入火腿丁,培根丁等肉類。
這道懶人快手麵條披薩你學會了嗎?趕緊嘗試給家人做來吃吧。
我是山海五味,工作之餘喜歡研究吃,始終認為把愛當作調味品加進飯菜裡會讓飯菜更香。很開心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的原創美食文章,分享我的烹飪心得,您的點讚、收藏和轉發都是對我莫大的鼓勵,也歡迎大家有任何問題來留言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