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古朗月行》,李白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個政治白痴

2020-12-17 憑欄優讀

在我們的印象中,浪漫不羈的李白曾讓貴妃捧墨,曾讓高力士脫靴,曾持寵而嬌。對於混政治的人來說,讓權貴者,甚至是可以說是你的當頭上司對你不滿,對你心懷怨恨,那你還混什麼政治,賜金放還已經是唐明皇格外開恩了,換了個稍微心胸小一點的皇帝,你李白早就死百吧十次了。

皓月當空

我曾經也是這麼以為的,但讀了太白的《古朗月行》,再結合他的個性,結合他的人生,我覺得,我可能冤枉他了,他不是政治白痴,而是天性和野心不被那個朝廷所容罷了,他的政治眼光和才幹,可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低下。

李白對月成三人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古朗月行詩

我來簡單翻譯一下:記得小時候,因為不認識月亮,所以指著夜空高喊天上有個白色的玉盤,後來有懷疑,那是神話傳說中的瑤臺裡的仙鏡,乘著夜色飛到了青雲之上。我總在想,月宮中的仙人他們是不是垂著雙腿,躬身在月亮之中,那月宮中的桂樹為何又是圓形的?還有那嫦娥的寵物小白兔,它搗出的藥物到底是要給誰吃呢?神話中還記錄著蟾蜍吞噬月亮讓月亮殘破,后羿射落九個太陽,讓人間清涼安寧的事情。而現在,月亮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開始沉淪迷惑,既然月亮再沒有什麼看得了,我們還是遠遠走開,不必再看了吧。但喜愛月亮的我,卻心中依舊憂慮,不忍離去,這種悽慘悲傷的感受讓我肝腸寸斷。

天上月

李白的《古朗月行》,意思似乎很簡單,回憶小時候自己看到月亮的感覺和想像,最後再回到正在看月亮的此時此刻,自己的感受,中間還穿插著關於月亮和太陽的神話故事。對於喜歡月亮的李白來說,這一篇寫月亮的詩似乎很是平常,可若是結合李白寫詩的時代背景,很多分析家都說這是李白在用景色來影射著政治,比普通人借古諷今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電影中那放浪不羈的李白

李白寫《古朗月行》的時候,正是天寶末年,安史之亂前夕,而李白突然沒緣由的寫出一首《古郎月行》,大家第一時間有些懵,接著細細品讀,就品出味道來了,日者,人主之象,比喻君王。月者,既是人臣之象,也寓意著陰象,及指安祿山,指楊貴妃。「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比喻陰陽之中的陰氣已經出了問題,將會導致亂象,也就是暗諷唐明皇晚年寵信奸佞,寵信楊貴妃,結果導致陰陽失衡,亂局將至。

月食有天狗的傳說也有蟾蜍的傳說

詩的最後四句,則是李白對於亂局降臨的感慨,月亮被吞噬,就此沉淪,沒有什麼好看得了,也就是在說這朝廷,這天下已經這樣了,不值得我去留戀,但我卻又不忍心離去,心中憂慮讓我莫名的悲傷。這哪裡是李白為月亮感到傷懷,這是李白為天下蒼生感到悲哀,覆巢之下,何來完卵。

月兔搗藥

雖然身在草澤,卻心憂天下,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樣的李白,好像和我記憶中那個拿著酒杯,醉臥不醒的形象大為不同,但仔細琢磨,其實還是我自己太傻,太小看了我們的詩仙。連普通人都明白的簡單做人做官的道理,躊躇多年,終於得到機會走到皇帝身邊的李白怎麼會不知道,但他依舊我行我素,導致自己被人誤解,被人以為沒有實幹的能力,被人以為只是個有著浪漫情懷,會寫詩的人而已。

賜金放還的原因未必是捧墨脫靴

而我卻認為,李白那只是在假裝,他清高孤傲的本性,讓他對那個黑暗的朝廷失望透頂,原本以為的明君唐明皇,不過是個強佔兒媳的老流氓,掌握國家政治的是楊國忠這樣的廢材,外放的地方軍政首腦是安祿山這樣的財狼,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朝廷,辜負了李白的萬丈雄心,辜負了他經世之才,他寧願在酒中成仙,只怕也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用這种放浪形骸來求得能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自由。

嫦娥月影

被賜金放還,不是李白沒有留在長安的才能,而是李白自己的選擇,這是我個人最能接受的解釋了。不是李白不懂政治遊戲,而是在李白看來,李隆基的朝廷配不上自己,他不願意和李隆基他們玩那種虛假的遊戲。

戰後亂象

可大亂將臨,蒼生何辜。那一年,李白對著沉淪迷惑的月影,輕聲嘆息,他不好明說,便只能將自己的情緒都寫進了詩中。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 |《古朗月行》唐 李白
    1.朗月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六五收錄此題,列於《雜曲歌辭》。2.呼作:稱為。白玉盤:白玉做的盤子。3..疑:懷疑。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裡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
  • 《古朗月行》李白,真不愧是「詩仙」,能把月亮比作玉盤
    《古朗月行》李白,真不愧是「詩仙」,能把月亮比作玉盤,相信大家應該都讀過這首詩吧,《古朗月行》整片的意思就是自己小的時候根本不認識月亮,而是把它當做了一個玉盤,之後又懷疑它是瑤臺的一個仙境,飛到了夜空青雲直上而且月亮上面還住了一個「仙人」兩個腳垂著在玩耍嗎?
  • 詩詞鑑賞:李白這首《古朗月行》,描述了兒時對月亮稚樸的幻想
    李白丟筆的那一刻,享受萬人的掌聲,小編下筆的這一瞬,只想要大家一個贊!詩詞鑑賞:李白這首《古朗月行》,描述了兒時對月亮稚樸的幻想詩友們,感謝您點進這篇文章,跟小編一起品讀詩詞。兒時看到天上皎潔的月亮,總是會生出無限的想像,想像著它是一個很好吃的圓餅,想像著是個大盤子,或者是一張臉。
  • 讀唐詩·學英語:古朗月行
    ——李白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像是口語化的傾訴,娓娓道來一段故事。李白如此有才! 「朗月行」是樂府古題,李白因襲舊題目,故稱「古朗月行」。這份古舊的氣息,倒賦予了詩題別樣的味道,如《春江花月夜》所說,「江畔何人初見月?
  • 詩人李白是以何種感情寫的這首詩?《古朗月行》又表達了什麼?
    《古朗月行》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天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滄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月亮是李白詩歌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不同的詩篇中有眷不同的內涵和形象。在李白涉及月亮的詩歌中,《古朗月行》是最集中寫月亮的一篇,甚至可以單純地把它看成是詠月詩。「朗月行」是樂府古題,鮑照作過《朗月行》,李白擬寫此題,卻並沒有因襲鮑詩,故而題為《古朗月行》。李白借樂府古題來創作詩歌是常有的事,這只是其中的一篇。
  • 原來李白的《古朗月行》,還有後半部,意思完全不同!
    今天記憶的是《古朗月行》,很多人只知道前半首,不知道還有後面半首,這裡就來說一下後面半首。1我的默寫《古朗月行》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雲端。▲選自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91頁上面是大家熟悉和課本裡學習的,其實它還有後半首。《古朗月行》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 《古朗月行》古詩朗讀
    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盛唐時期,它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這時期的詩人有很多,我們今天來了解其中一位,他愛酒;愛月;愛行俠仗義;更愛寫詩,他的詩豪放飄逸,題材居多,一首《靜夜思》讓大家耳熟能詳,他就是——李白。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賀知章嘆賞他是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後來的人便把李白稱為「詩仙」。
  • 一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古朗月行》(節選)
    《古朗月行》出自《全唐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著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而淪沒而迷惑不清,最後表達為月亮的淪沒而心中感到憂憤不平。
  • 《古朗月行》中的「白玉盤」是晶瑩剔透的嗎?
    作者:葛東亞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他的《古朗月行》中寫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網上有些地方把"白玉盤"注釋為"晶瑩剔透的白盤子",對此我有點疑惑。根據物理學中的光學知識,白色的東西是不透明的,透明的東西不可能是白色的。晶瑩剔透應該就是透明的意思,那麼晶瑩剔透的白盤子就是前後矛盾了。如果白玉盤就是白玉做的盤子的話,這個盤子是透明還是白色的呢?這個就要根據白玉的特點來分析。我沒有見過白玉,但是網上說白玉足夠薄的話,好像是薄於2毫米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如果厚了就不透明也就是變成白色了。
  • 詩人李白這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鳥,天人清且安。年幼時的李白還未如後來那般博學多才,他不認識月亮,便把月亮喚作白玉盤。夜空之中唯一的亮色,叫白玉盤確實挺形象的。而他同時又懷疑這個白玉盤是飛在空中的瑤臺。瑤臺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即仙界。古代詩人大多嚮往神仙世界,歌領瑤臺的詩句也有不少。遙望著高空中懸掛的月亮,年幼的李白心想,那月中的神仙是垂著雙腳的嗎?月中的桂花樹為什麼是圓圓的?月中玉兔搗藥是要給誰吃?
  • 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之《古朗月行》(節選)
    ①古朗月行:「朗月行」是樂府《雜曲歌辭》裡原有的題目,李白在這裡借用古題,所以稱為「古朗月行」。全詩共十六句,這裡節錄的是前八句。②呼作:叫作。③白玉盤:白玉做成的盤子,這裡用來比喻月亮又圓又大。④疑:懷疑。⑤瑤臺:古代神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以李白的《古朗月行》為例,談他的「月亮」情懷
    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很多常見也常用的意象,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象徵意義和情感內涵,比如蘭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現傲骨,楊柳寄寓離情或愁緒等等。「月亮」也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 李白一生對於月亮有一種獨特的愛戀,他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孤獨,也因為冷傲。
  • 小學課本中《古朗月行》為何只有前4句?後12句對孩子來說太難理解
    兒時在課本中讀背過的啟蒙詩詞,總是讓人難以忘懷,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小時候最讓我們信任的課本,竟也會騙我們。當提起李白的《古朗月行》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兒時的語文課本,且會很堅定地說這首詩我背過,然而,你真的背過全詩嗎?
  • 一年級上學期人教版課本詩詞《詠鵝》《憫農》《古朗月行》《風》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課本裡除了兩首必背古詩——《江南》、《畫》,還有四首欣賞詩詞——《詠鵝》《憫農》《古朗月行》《風》。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誰 知 盤 中 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 中秋賞月|李白說的白玉盤,到底是個什麼盤?
    詩人說,小時候不認識月亮,以為那是個大玉盤,顯得十分天真浪漫,但仔細一品,《古朗月行》這頭四句,有點講不通了。當然,《古朗月行》寫的真的好。從詩歌的審美來說,我這樣已經不叫賞析,而叫吹毛求疵。今天,咱們不聊月餅,只聊玉盤。李白筆下的白玉盤,究竟長什麼樣?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在古代的詩詞中,「明月」絕對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很多詩人、詞人的作品中,「明月」都是出現不止一次的題材。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月、酒、友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元素,而且三者經常出現在一首詩中。《月下獨酌》共有四首,當時詩人在長安,處於官場失意之時,其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面對這樣的現實,他沒有沉淪,而是繼續追求自由,嚮往光明。
  • 李白最著名的寫月詩之一,前四句我們都背過,但其實這是首諷喻詩
    鮑照有一首《朗月行》,開頭四句寫道:「朗月出東山,照我綺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佳人對月吟歌圖。到了唐朝,李白沿用「朗月行」這一樂府舊題,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古朗月行》,雖然是沿襲鮑照的「朗月行」,但是在詩意上卻寫出了新的境界,沒有襲舊的味道。
  • 詩仙太白的絕世才情,李白經典詩詞20首!
    由於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連連阻遏,詩人的內心既充滿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又有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來,對人生前途充滿樂觀精神。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詩中明顯地充溢著一股渾厚博大之氣,它使李白觀古閱今,統攬四海於一瞬之間,且超然物外,揮灑自如。在詩人看來,宇宙萬物之中,能夠獲得永恆存在的只有自然。
  • 李白詠月詩行書四幅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有「詩仙」 , 「詩俠」之稱。李白作詩千首,有《李太白集》傳世。他的一生 ,絕大部分卻在漫遊中度過 ,遊歷遍跡大半個中國 。
  • 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中所反映出的「俠義精神」
    李白為何會有「俠客夢」?《俠客行》中所反映出的「俠義精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白,只是一個盛唐時期著名的大詩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以偏概全的現象,除了與李白的詩歌成就甚高有很大關係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深入的去了解李白其人,以及他的「遊俠」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