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本用的是謙卑人,更多的版本是譯為困苦人。原文辭典反映本文的希伯來文直譯為謙卑人,欽定本也是謙卑人。在字彙分析中顯示,困苦人在希伯來原文中本身就包含有謙卑人的意思。故不同的版本就有了不同的翻譯。縱觀上下文和聖經一貫的原則,也只有兩種翻譯的融會才能讓我們更加理解經文原本要表達的意涵——困苦使人謙卑,謙卑使人與神相通!這往往是罪人回歸上帝常見的進路。這節經文帶給我如下反思:
一、人心深處總有上帝的影子,靈魂若找不到造他的主,就不會安息
不管人離開上帝多遠,但在我們的記憶裡,依舊有對上帝依稀的記憶。遇到特殊的處境,人依舊知道呼求上帝。所謂冤則呼天,便是對上帝依稀記憶的激發。上帝按著自己的形象樣式創造了人,也將祂的生氣賦予了人,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因此,靈魂若找不到賦予他靈魂的源頭,她就不得安寧。正如迷失了家園的孩子不會有平安一樣。
二、上帝看顧謙卑困苦而謙卑尋求者的渴望
上帝就是美好,是一切真善美的源頭,祂也賦予了祂所創造的人管理受造物的託付。因此,祂所創造的人也一直在追求完美和美善,並有征服而管理自然的自然本性。故,人有感知不完美的能力,而當人更加跌入絕境而困苦時,他就會尋求冥冥中造物主的幫助。也許祂並不清楚造物主的屬性,但依舊有對造物主的嚮往。因此,人會在絕境中渴望救贖的本能。你在絕境中對上帝的呼求,絕境中的靈光一閃,往往會成為你意想不到的出路。人在困苦中閃出的靈感,往往就是上帝在絕望中給你峰迴路轉的出路。
三、上帝在乎困苦者的呼求,總能給你勝過困境的能力
[NIV]You hear, O Lord , the desire of the afflicted; you encourage them, and you listen to their cry。這節經文告訴我們,上帝未曾應許我們不遭困苦,但祂承諾會垂聽困苦者的呼求,並給他們能力勝過一切的困境。其實人的困苦艱難上帝全都知道。
有時,困苦恰恰是上帝給罪人的恩典,它讓人謙卑,讓人回歸和思想那位創造祂,救贖祂的主宰。正如賽30:20所言: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困苦看似艱辛,背後卻是上帝給人無比的恩典。
人生在世難免困苦憂傷。有時這些憂傷困苦恰恰是上帝設計的恩典。為要讓我們懂得尋求上帝,而祂也早已應許垂聽我們的祈禱,看顧我們的軟弱。也必定會在困境中給你看路。
困苦人的渴望總能觸動上帝的心!可惜的時,原本上帝要借著困苦憂傷賜給人的恩典,卻讓很多人離棄了那要賜恩給他們的救主,或者放棄了基本的原則,而僅僅為逃避困苦而放棄原則。也就堵住了那原本要領受恩典的路。
遭遇困苦憂傷,最智慧的辦法,莫過於向那看顧我們的主呼求憐憫!
有時困苦憂傷恰恰是我們需要珍惜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