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都要見不著我的老媽媽了,7次手術後還能健康出院,這已經是奇蹟了。」年近花甲的小女兒滿懷欣喜地說。12月30日上午,東莞市南城醫院為78歲的趙老太太舉辦了一個簡短而又隆重的出院儀式。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個簡短的出院儀式背後,有著溫情而又驚心動魄的故事。
78歲老太太飽受「腸梗阻」折磨
78歲的趙老太太結緣南城醫院,還要從今年8月份說起。「我老媽媽那時因為膽囊泥沙型結石,需要做手術。通過我親家母介紹,說南城醫院這種手術做得好,就到南城醫院做了手術。」老太太的小女兒頭髮都已花白,12月29日上午,她介紹起母親過往的「腸梗阻」手術經歷。
「我老媽媽29歲那年就做過第一次腸梗阻手術。」小女兒還記得老家吉林省那時的物價水平,「1分錢可以換5顆糖果。第一次手術就花了5000多元。」此後,在將近50年的歲月裡,趙老太太在吉林省因為腸粘連,先後做過5次腸梗阻手術,「做第5次手術時,人家專家都說,再得腸梗阻就沒辦法手術了。」
「結果今年做過膽囊手術後一個多月,老太太又吃不下飯了。」小女兒說,家屬曾送老太太到廣州一家三甲醫院看病,診斷為慢性腸梗阻,「老太太說住不慣,說還是喜歡南城醫院的醫護人員,就又轉了回來。」
老年人的重大手術做不做?做!
「我們對老人家的身體狀況進行了全面檢查,發現老人家手術條件很差:有高血壓、較嚴重的冠心病;因反覆腸梗阻多次做過手術;營養狀況很差,血蛋白含量很低;手術耐受性差,抵抗力也低;常年抽菸,肺功能也不太好……」南城醫院外二科組長、主治醫師朱元贊說,由於慢性腸梗阻,老人家已經不能進食,基本上依靠靜脈輸入營養液維持生命,而且家屬也都說,已在老家給老人準備了壽衣。
「一般這種情況,多數醫院都會勸病人進行姑息療法,也就是維持生命,能維持多久是多久,因為手術的風險很大。」南城醫院院長王三貴說,接到這個病例,他曾經反覆考量了一周;召集各科室主任醫師探討了一周;又找家屬開會溝通告知風險,讓家屬充分考慮了一周。「最終家屬態度堅決,說賭一把,要做這個手術。」
王三貴考量的是一個嚴肅的醫學倫理問題:與其讓老人靠輸液維持生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如憑藉現代化的醫療技術手段和南城醫院醫護人員的責任心,爭取一線機會,重建老人消化功能,讓老人能夠自主進食,重新站起來,達到基本生活自理,提高生存質量。
如履薄冰,勇敢「過三關」
「手術中確實如履薄冰,老人家的腹壁肌肉已經薄如紙片,手指稍一用力,肌纖維就會斷掉。」兩個多月過去了,王三貴院長還記得手術中的這一細節。
外二科醫療組長、主治醫師朱元贊介紹,10月8日上午,王三貴親自主刀,率領相關科室的主任醫師給老人做了腸梗阻手術。手術進行了3個小時,上了呼吸機,順利地過了「手術關」。
第二關就是感染關。ICU主任、副主任醫師羅曉介紹,正如他們此前會診研討時預料的一樣,趙老太太手術前因腸粘連發生慢性腸梗阻,需要長期使用抗生素,很有可能出現耐藥性,再加上手術中進行了氣管插管,肺部感染的機率很高。
患者入住ICU後,術後出現繼發性肺部感染、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窘迫症候群、肺栓塞等嚴重併發症,「以上任何一種併發症都是致命的。」羅曉說。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診治與護理,一次次從鬼門關拉回來,63天ICU精心治療後,患者病情逐漸好穩定,達到轉普通病房的標準。
第三關就是重建老人的消化功能。朱元贊介紹,趙老太太此前經過多次腸梗阻手術,加上此次手術切除0.8米病變的小腸,現在只剩下1.8米(正常人小腸大約6米長),重建老人的消化功能變得愈加艱難。
吃了5隻蠶蛹,還想吃小魚乾!
「老人家由於長時間沒有通過用口進食過,進入ICU時已經失去自主進食的欲望了。」ICU護士長、主管護師黃惠香介紹。為了訓練趙老太太恢復吞咽功能,ICU輪值護士定時用棉籤蘸白醋,塞到老人舌根處,刺激老人吞咽條件反射,從而訓練老人的吞咽功能。
為了讓趙老太太保持身體各項機能,ICU醫護人員每1小時給老人翻1次身;每2小時進行1次肢體運動;每天擦身2次、洗臉2次、清理口腔2次……尤其是詳細記錄老人家的排便情況,這些數據直接反應老人的消化功能恢復情況。
「轉到我們普通病房後,我們每天定時用棉籤蘸水,溼潤老人家的嘴唇,鼓勵她從吞咽白開水開始,到注射器餵食2毫升流質食物,再到調配營養均衡的糊狀食物,一步步訓練老人開始自主進食。」外二科護士長、主管護師張婷婷介紹,到12月29日,趙老太太提出想吃東北名菜——蠶蛹,一頓吃了5隻蠶蛹;下一頓還想吃小魚乾。護士長給家屬支招:把小魚乾蒸一下,去掉魚骨魚刺,鬆軟的魚肉老人已經可以進食了。
老人出院,與家人一起迎新年
「我以為都要見不著我的老媽媽了。」12月29日,年近花甲的小女兒滿懷欣喜地說:「現在比較住院前,我老媽媽的眼神清亮了很多,而且眼珠子可以轉來轉去,有時候還跟我比著剪刀手,那是想要煙抽呢!」
隨著老人消化功能重建,體力增加,如今趙老太太在有人攙扶的情況下,已經可以下地走路了。這幾天,醫護人員開始教家屬較為專業的家庭護理技能:消毒用具、營養物質調配、恢復鍛鍊的辦法和時間長短等,已經做好了出院準備。
「我們對老人家出院後的情況比較樂觀。老人家消化吸收功能弱,可以通過少食多餐來彌補營養物質的吸收。」朱元贊說,家屬也很重視老人的恢復訓練,為了迎接老人出院,家裡專門購買了多功能病床,還專門騰了一間陽光充足的房間,就等著老人回家過節了。
12月30日上午,南城醫院專門為趙老太太舉辦了一個簡短而又隆重的出院儀式,祝福她健康快樂地迎接新的一年。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汪萬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