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南京市秦淮區張家姐弟三人來到南京公證處申辦繼承遺產公證,要求繼承其父母遺留的房產,但三人對於父母遺產的分配卻始終達不成一致意見。張大姐堅持要單獨繼承,以後再補償弟弟和妹妹;二姐和弟弟堅持要求先給錢再籤字辦手續;三人為此爭論不休,遺產繼承手續辦理一時陷入僵局。
公證員在了解三人的訴求和困惑後,主動將兩方分隔在兩個房間內進行調解。原來,張家的大姐想單獨繼承的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以後可以上學,也保證會補償弟弟和妹妹,只是擔心提前給了錢,怕他們不籤字;張家的二姐和弟弟擔心自己辦完放棄繼承手續後,大姐不給補償就虧大了,損害他們的權益。基於此,公證員耐心地勸說雙方要考慮兄弟姐妹間的親情,理解侄女上學之需。
等雙方心平氣和之後,公證員給出了解決方案:增加辦理一項提存公證,籤署提存協議,約定張大姐一人繼承父母的遺產,其餘兩人放棄繼承,同時張大姐需將70萬元的款項提存至南京公證處的帳戶,待公證處出具公證書並將房產變更登記為張大姐名下後,三人再共同向南京公證處申請按協議由張二姐和弟弟平分提存款。
公證員的反覆勸說,並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張家姐弟三人終於答應按公證員給出的方案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同意按照公證員的建議辦理繼承公證手續並籤署了提存協議。在出具公證書後,南京公證處免費為張家大姐代辦了新的產權證。
因為疫情的原因,前些天,張家姐弟時隔半年多再次來到南京公證處,申請要求將提存的款項按照提存協議分配。公證員經過審核,確認提存協議條件已成就,按照提存協議將提存款進行了分配。張家姐弟看到錢款到帳的簡訊後鬆了一口氣。
公證員說法:
提存公證是公證機構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對交付的提存物進行寄託、保管,並在條件成熟時交付債權人或其他受益人的活動。為履行清償義務或擔保義務而向公證處申請提存的人為提存人。提存之債的債權人為提存受領人。
提存公證作為一種防控風險,預防糾紛的方式,具有債務清償和擔保的法律效力,適用的領域也非常廣泛,譬如商品房交易中的合同履行、繼承案件中的遺產分配、夫妻(離異)財產的分割,都可將資金提存於公證處,可以稱之為法律領域的「支付寶」。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任國勇 通訊員 穆長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