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不少「親子餐廳」火爆到了周末不預約就一位難求的程度。與其他餐廳只是設有寶寶椅等相比,親子餐廳除了可以用餐,還設置了繪本區、海洋球、大型室內滑梯甚至換裝遊戲區域。有人覺得終於能從帶娃的疲憊狀態中解脫,有人則覺得噱頭大於實際體驗。(7月18日新京報網)
「親子餐廳」聽上去很不錯的名字,作為市場需求下的創意之作,也的確能夠贏得一定的市場。不過,也正如有消費過的家長表示,「親子餐廳」不過是個打著餐廳名號的室內遊樂場,餐難吃、價格貴、大同小異。從具體消費來看,有的地方會提供兒童專屬套餐,但是多數餐廳不會細分成人、孩子的菜單;還有的認為是「親子」氛圍不濃。
可見,消費者對「親子餐廳」有所期待,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親子餐廳」應該更多些口惠實至的誠意。尤其是,面對消費者的品質消費需求,商家應該明白,「親子餐廳」要真正做好,絕不是裝飾一些卡通、設置一些娛樂設施,更或者僅憑噱頭就能令消費者滿意。誠如相關人士介紹,除去硬體,餐廳氛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互動體驗也很重要。
不能否認「親子餐廳」的積極意義,要真正做好讓消費者滿意,一則經營者的用心很重要。不僅要保障價格公道,而且在餐飲設置上也須確保安全,更重要的是在吃好的同時更能夠玩好,配得上「親子」二字。所以,在細節上就需要多努力,比如,為了保障環境安全衛生,加強對各個區域的玩具進行清潔;還如,附加服務費應確保公道合理。
二則市場監管應與時俱進。基於「親子餐廳」擁有了「餐飲+娛樂」功能,也就意味著相應的安全、衛生等問題會與之增加。於此,在監管上就不能只關注食品衛生安全,對遊樂設施設備的衛生及安全也應上心,尤其是服務人員的專業資質等方面也需要納入監管視線。要知道,食品衛生及設施安全直接關乎著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孩子。
三則家長的努力也很重要。親子環境離不開經營方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比如,看護好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在用餐時還是遊玩時,均應盡心,切莫因為疏忽給孩子帶來傷害;還如,也應養成文明消費的習慣,據報導去年某地就出現過寶媽大鬧「親子餐廳」事件,當眾脫下孩子的尿不溼,在餐廳工作鍵盤上來回擦拭,這無疑是對「親子」形象的汙損。
雖然有分析人士認為,從中長期戰略及消費者喜好來看,這一產業整體的市場容量不會很大。但筆者以為,既然有市場空間,於經營方就不妨用心去做,用誠意贏得市場。同樣,對於市場監管部門對此類新潮生意更應與時俱進加強監管,讓其在規範中行穩致遠,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