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瀋陽工業大學校友、山西省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子涵給母校來信,向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匯報了獲&34;的喜訊,學校黨委書記劉自康同志借回復郭子涵校友來信之機,以一封家書形式寄語全體2020屆畢業生,得到了人民網客戶端、中國新聞網遼寧頻道的報導,引起師生廣泛熱議和社會輿論高度關注。
子涵校友並2020屆畢業生:
字如面,見信佳!子涵的來信已收悉,很多畢業生在網上的留言也知曉。和你們一樣,以為只是放了一個寒假,孰料卻走到了畢業。夢中的畢業不冷清,還有不散的筵席。你們思念工大,我亦十分掛念大家。無奈疫情阻隔,天各一方,藉此機會,一併回復。
首先,祝賀子涵獲評&34;。你利用五一假期來信,交流心路歷程和奮鬥足跡,同我分享你的成長成績,備感榮幸。你的事跡連結在學校官微轉發後,有位校友留言《江城子-工大士子承父業》:扶貧未競即將明,身卻殆,起孤塋。思念慈父,雙眼淚盈盈。工大求學千裡外,要成&34;,記叮嚀。今朝反哺報恩情,父使命,不能停。再見慈容,唯有夢三更。家祭無忘告乃翁,您不在,我能行!這首留言一直在我耳邊迴旋,對你曾經的痛苦和掙扎我感同身受,我們都過早地失去了父親,你是大學畢業後,我是上大學之前。我們都是不幸的,但我們又是幸運的,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憑堅持和毅力,吃苦考上了大學;你趕上了全面小康的新時代,靠著頑強意志、出色工作,成為了當代青年的楷模。
子涵不忘母校培育,牢記畢業囑咐,把&34;踐行在扶貧攻堅一線,很是欣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苦難點亮了良知,彰顯了美德,必然孕育著生機。與民一起奮鬥脫貧,成為全國青年向上向善的標杆,可謂止於至善!子涵的所選所為,不僅篤行了&34;的號召,更詮釋了&34;的真諦,依然是在校生學習的榜樣,也為即將畢業的同學做出了表率。作為一名與大家同期入校的師長,一路走來,原本有幸相伴四載,卻未能圓滿劃句號,這份特殊的師生情緣讓我對大家有了更多的牽掛。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或許已很難與所有畢業生會面。今天就以共讀來信為契機,以中華民族傳統書信方式為大家上最後一課。
無苦難,不輝煌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每一個民族在她的發展過程中總會遭遇一些災難,承受某種考驗,但&34;。汶川地震降臨、新冠疫情來襲,家園被毀生命被奪,是我們不該忘記的災難和苦難。整個中國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空前團結、空前信任,民族精神在全民戰疫中又一次升騰,這是實現中國夢最深沉的力量。人生同樣似洪水奔流,不遇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子涵畢業之後遭受了亡父之痛,經歷家難,劈荊斬浪。你們畢業之際遭遇了大疫之災,經歷國難,更要逆風飛翔。苦難煎熬過後的厚重,歷經風雨後的從容,就像沉過水的木、淬過火的鋼,會提升你的品質、鑄就你的輝煌。
無磨難,非青春
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都有委屈和掙扎。一樣的青春年華,不一樣的考驗磨鍊。子涵說她懷疑過、哭喊過,可是一切都無濟於事,唯有擦乾眼淚,化悲痛為動力,才能奏響自己的青春之歌。疫情之下,眾多90後、00後的逆行者在疫情防控中展示青春擔當。疫情讓他們一夜之間長大,成為了放飛青春夢的戰場和契機。人生的境遇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磨難是其中的一部分,重在選擇,貴在努力,贏在堅持。邁過去了就是坎,邁不過去就是墳。傅雷家書中寫過:年輕時受過苦難,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在磨難中成長和奮起是成長成才的秘訣,青春是用來奮鬥的,青春也只有在磨礪中才能綻放。
無憂難,難成士
為學做人,貴在成士,這是我對畢業生不變的期望。士是民族的脊梁,憂難是士的品格,先天下之憂而憂。位卑不敢忘國憂,貧寒亦不失其志,這是知識分子的良心。士的熱血要燃燒,心靈首先要清澈,精神要富足,要致良知、揚正氣。用心靈之光照耀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堅守原則和底線。不畏人知畏己知,良知就是澄明的心靈,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沒有良知,人的佔有欲、功利之心,世俗的偏見、過分的物質需求會毀掉你的一生。經此一役,對那些國士專家多些敬重,對那些逆行勇士多些矚目,對那些流量網紅多些理性,對那些是非之言多些甄別。在大災大難來臨時,是誰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有難鍾南山,無事小鮮肉的情形會不會繼續上演?就像子涵一樣將士子之心珍藏,不讓它因歲月的衝刷而斑駁失色;靜靜等待時機到來的那一刻,帶上夢想出發!
無艱難,少幸福
在子涵他們畢業的時候我講過,擇業沒有定式,熱愛就好;成功沒有模式,走順就好;幸福沒有範式,知足就好。經歷艱難,方知幸福。疫情是不幸的,但我們有幸生在中國,黨的堅強領導,國家的不離不棄,各行各業的眾志成城,生產生活穩健步入正軌。環球同此涼熱,月是祖國明,無悔入華夏。多少次英雄的武漢讓我們淚目,多少聲&34;讓我們感懷。攜手同行走過一段路,讓我們懂得了感恩;突如其來的分離和漫長的等待,讓我們學會了珍惜;從未有過的孤獨和無助,讓我們體悟煙火氣的幸福。幸福不是來自於萬事都如意,而是感受過凜冽的寒風,見證愛與希望的力量,才知幸福不能承受之輕。子涵的來信貫穿全篇的是她對艱難的感悟,對父親的感恩,對母校和師長的感謝。感恩於心,回報於行,左顧右盼,年華必將虛度,一實當先,勝過百巧。你我永葆感恩之心,給予家人和自己更多的關愛,給予朋友、母校和國家更多的關心,不急功近利,不浮誇輕薄,有資格幸福,有能力幸福!
四年的青春記憶,一輩子珍藏回憶。那年的年少輕狂和垂柳相依,今年的孤花片葉和仗劍天涯,願你的前路不愁知己,願你的未來如天際,我在翔源盼你歸期!
一直想念牽掛你們的老師:劉自康
2020年5月17日清晨
郭子涵來信(節選)
家書寄情長,美文心意重。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畢業生的境遇境況牽動著學校的心弦。瀋陽工業大學黨委書記以中華民族傳統&34;形式勉勵郭子涵和應屆畢業生,給畢業生上了別開生面的一堂課,也向全體畢業生傳達了&34;的期望。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自:瀋陽工業大學新聞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