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17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在上海舉辦。作為維密在亞洲舉辦的第一場大秀,雖然經歷了嘉賓被換、模特拒籤、現場秩序混亂、國模奚夢瑤走秀摔倒等等窘境,但話題度卻一點也不比以往任何一場維密秀低。作為一個最具聲望的美國內衣品牌,此次對中國市場的探索聲勢浩大,但是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在少數。
一直以來,維多利亞的秘密在中國都有著不俗的影響力,特別是2009年後,以劉雯、何穗、奚夢瑤為代表的中國超模登上維密舞臺,更是幫助維密在心理上「拉近」了和中國消費者的距離。不過品牌在擴展海外市場上非常謹慎,據《BoF時裝商業評論》報導,維密曾明確表示不願走出美國本土,所以直到2010年才在加拿大開店,並且在其他國家採取經銷商代理制,而幾乎所有經銷商只有美容產品、香氛等衍生產品的代理權。這也促使中國各類平臺上的維密內衣天價代購此消彼長。
雖然在歐美市場的號召力一直居高不下,但這種情況也並沒有維持太久。近年來,消費者在選擇內衣時將舒適度作為首要考慮因素,這種沒有束縛的貼身衣物更受多年齡段女性喜愛。各大內衣品牌也順應這股「解放身體」的風潮,推出了不少種類的無鋼圈胸衣,但維密一直以來的品牌定位和大秀宣傳都偏向性感路線,固有的品牌形象與消費者的需求有一定的出入。
同時,維密本土化經營情況也有一定的變動。《北京商報》指出,截至2017年8月26日,維密母公司L Brands當月淨銷售額為8.42美元,同比下滑1%,其中主品牌維密當月同店銷售下滑達13%。這已是維密連續8個月出現淨銷售額的下滑了,同時維密大秀收視率在連年下滑,2016年維密時尚秀的收視率創新低,其中18-49歲收視率為2.1,低於2015年的2.3。另外,2015年維密秀的收視率已經較2014年下降了32%。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內衣市場年銷售額在1000億以上,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長,女士內衣約佔內衣市場的60%,年售市場規模超過600億元。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在維密看來不可多得,再加上品牌在本土的業績下滑明顯,中國市場便成了其進一步開拓海外版圖的不二之選。
巨大的中國市場機遇良多,拓展中國內衣市場給維密遭遇的經營困境找到了一個出口。《BoF時裝商業評論》表示,2015年1月維密低調進駐中國,但開設在上海來福士廣場的維密專賣店中,只出售「美容和配飾」類商品。但僅僅在一年之後,2016年3月,中國大陸首家維多利亞的秘密全品類旗艦店在上海正式開業。維秘上海旗艦店是國內首家全品類直營店,由其母公司L Brands直營,除了香水和美容品之外,還將出售「維密」旗下全線內衣產品。
同時,維多利亞的秘密於2016年雙十一前夕在某電商平臺上線,從此中國消費者不僅可以在實體店中購買維密的商品,也能通過電商進行消費。
宣傳方面,從2009年起,維密首次啟用中國超模劉雯為其走秀,而劉雯也是登上維密舞臺的第一個亞洲人。去年更是一次性邀請了4位中國超模齊齊登臺,在前路奇緣主題環節的秀服中運用多種中國元素,中國結、民族風條紋、還有中國龍,都被設計師大方搬上舞臺。2017維多利亞的秘密大秀也將首次在中國舉行,7位中國超模的陣容在維密歷史上前所未有,但同時也能看出維密對中國市場勢在必得的決心。
雖然維密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還把大秀首次放到亞洲舉辦,但現場發生的情況卻超出了他們的想像。著名媒體出版人洪晃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大家像「逃難」一樣進場,但主辦方沒有安排座位號,觀眾們又開始搶座位」。也有不少到現場看秀的網友們表示,現場十分秩序混亂,在上海的寒風中等待驗票進場就花了不少時間。同時,大秀開始前,表演嘉賓的陣容一換再換,雖然最後多了兩張中國面孔,但長期關注維密的粉絲們似乎並不買帳,反倒是有過「相愛相殺」姐妹情的黴黴和水果姐在中國觀眾中呼聲更高。
撇開大秀上的種種「烏龍」不談,回歸商業本質,維密把面對美國市場的內衣拿到中國市場銷售,行得通嗎?「中國女性與美國女性身材有所不同,直接將美國市場的內衣拿到亞洲銷售恐怕不太合適,」維密授權合作的馬來西亞代理公司港澳執行總裁Khalid Rouissi先生曾在2013年接受訪問時談到。
封面新聞記者在維多利亞的秘密電商平臺裡看到,某些消費者購買內衣之後給出了「尺碼比其他牌子大 」的評論,對此官方旗艦店也回復「我們的商品都是美國尺碼」,雖然已進駐中國市場,但維密目前所售商品的尺碼依舊是美國標準,中國消費者還需要將中國尺碼換算成美國尺碼,才能買到合身的內衣。雖然這樣的評論只是個別現象,但尺碼不統一確實是維密在徵服中國市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