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2020-12-14 拂曉新聞網

新聞熱線:3062110 3050394 廣告中心:3022864

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拂曉報 皖北晨刊

來源:拂曉新聞網--拂曉報    時間:2020-05-21 09:08    作者:

5月20日,在宿城運糧河南路市中水集中加水站,「水鶴」在為環衛灑水車注水。

我市汙水再生回用工程(中水)建成運營4年來,日供水量已達3萬噸,綠地澆灌取水、環衛道路灑水、公廁用水等城市綠化和清潔用水,全部實現了生態供給,實現了水資源的環保高效利用。記者 馬峰 攝

 
【關閉】【列印】 責任編輯:王亞東

相關焦點

  •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水資源再利用虹吸排水是關鍵!
    大自然水資源再利用,保護地球,響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城市雨水收集也在逐步完善,下面就讓泰安雨水收集系統廠家的小編為你介紹下!雨水收集系統是從屋頂和地面收集、過濾、儲存和再利用雨水的系統。地面與屋頂上的雨水通過管道收集,集中流入收集箱回收存儲,多層建築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收集,也可以分層收集,經過簡單的沉澱和過濾後,下次用的時候用抽水泵抽出,再利用,綠化澆水,清潔道路等。以上系統簡介為虹吸排水系統,能夠將(蓄) 排水板上多餘的水有組織的通過虹吸排水槽排到集水井並對集水井內的收集水進行二次利用的系統。
  • 昆明市鼓勵水資源循環利用居民小區用再生水
    據悉,資金補助遵循「先利用、後補助」的原則,對正常使用再生水利用設施的管理單位,由市節水辦按季度到現場查抄實際利用水量,並按實際利用的再生水水量和0.70元/立方米的標準,每半年給予再生水利用資金補助。  昆明鼓勵再生水利用  昆明是全國14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之一,滇池流域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到300立方米。
  • 海水淡化 市政汙水回用 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替代常規水資源
    非常規水資源以往又被稱作非傳統水源、非傳統水資源等。我們普遍認為非常規水資源是指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常規)的水資源,主要有再生水、海水、雨水、微鹹水、礦井水等,其特點是經過處理後可以再生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規水資源。
  • 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湖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出爐
    為大力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質量和效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和《浙江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湖州市近日發布《湖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圖片來源於網絡《方案》明確到2022年,節水體制機制基本完善,全社會自覺節水意識顯著增強,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節水型社會長效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節水型社會實現區縣全覆蓋,全市水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水平達到國內同等城市先進行列。
  • 鎮海分局助力水資源循環利用
    根據寧波十四五再生水利用規劃,我市再生水利用水平將邁上新臺階。「十三五」期間我區雖然在中水利用方面走準高列,但仍存在區域利用不平衡、利用方式單一等共性難題。鎮海分局在接到項目任務後,立即展開服務,上門了解情況,組織現場踏勘,積極會同各方面抓要點,理思路,尤其涉海天路等重要節點反覆細化方案,做好空間統籌。把「三服務」的理念,真正落到助力水資源循環利用生態建設工程的一線行動之中。
  • 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切實提高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做好節約工作,十分必要。我國屬於水資源短缺國家。根據2004年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划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405億立方米,但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18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31%。近年來,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水資源狀況不斷改善,部分乾涸的河流重新煥發生機。
  • 【邊海研究】湄公河水資源利用問題再認識
    美國政府、智庫、民間組織借2020年極端氣候之機,誤導媒體,炒作中國上遊瀾滄江水資源開發導致下遊乾旱,試圖激化瀾滄江—湄公河上下遊國家水資源利用的矛盾,實現自身的地緣戰略目標。本文以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越老柬共享的「三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薩湖和泰國東北部呵叻高原水資源利用為例,探究水資源利用的歷史、現狀和問題,揭示湄公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的實質。
  • 煙臺開發區90%水資源重複利用
    日前,改進水資源重複利用程序的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初步預算每年可節約用水88萬噸,實現了廢水零排放。至此,煙臺開發區已有30多家企業推廣工藝革新、水處理回用等措施,使該區水資源重複利用率超過90%,不僅榮獲「ISO14000國家示範區」榮譽,還在國家級開發區環境指標評價中連續多年位列三甲。
  • 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暨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
    第四屆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暨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博覽會在郴州舉行。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線上博覽會正式啟動。紅網時刻11月26日訊(記者 何青 廖晨昊 通訊員 龍群)今天,第四屆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暨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博覽會在郴州舉行,期間還召開了湖南(郴州)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專家諮詢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中方協調指導委員會第六次會議。
  • 從安全供水到水質淨化 實現水的循環再利用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二屆「中國水周」,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號召全社會形成珍愛水資源的全民意識,形成全社會更加濃厚的節水氛圍。當你擰開水龍頭,看著清澈的水譁譁流下,你是否想過這每一滴水是如何來的?自來水並非自來,背後凝聚的是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廣大職工的智慧和心血。
  • 《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在...
    長江出版社21日下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了《Evolution and Water ResourcesUtiliz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的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由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正式出版,面向全球發行和銷售。
  • 中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新華網長沙11月24日電(記者譚劍)中國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在日前於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水資源管理工作會上說,中國政府將把建設節水防汙型社會作為水利工作的重心,強化水資源約束和水環境約束,繼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汙染、水生態系統失衡等問題加劇了當前水資源供需矛盾。」胡四一說。
  • 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再利用,開啟循環經濟新時代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產出量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根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發布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出量已經超過2億噸,其中焚燒約佔41%,填埋約56%。
  • 2019年 「流域水文循環演變與水資源綜合管理」學術創新論壇徵稿通知
    2019年江蘇省研究生「流域水文循環演變與水資源綜合管理」學術創新論壇擬於2019年11月9-10日在江蘇南京-河海大學舉辦。全國高校水利工程、地球科學、環境科學技術及資源科學技術學科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 法國館噴泉 利用循環水
    目前世界水資源緊缺,法國館要用什麼辦法減少耗水量呢? 「場館的噴泉利用循環水」館內講解人員介紹說,「落到地上的水會由地磚上的小縫重新滲回地下,繼續供噴泉使用。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減少水資源的消耗,使循環利用的水充分發揮價值。並且貫徹了國家提出的低碳環保的計劃方針,也不會影響噴泉的正常噴水。」 現在全世界都在響應「低碳環保生活」,從世博園中就可以清楚地開出這一點。
  • 日本水資源利用和保護
    日本對於水資源的管理可謂「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國土交通省負責水資源管理、城市下水道及汙水處理廠建設;環境省負責水土環境保護;農林水產省負責農業的灌溉與排水
  • 從牛奶紙包裝再利用看循環經濟
    在倡導循環經濟、節約社會的今天,最近從上海、杭州、北京、深圳等地傳來好消息,在利樂公司的扶持下,一條新興的廢棄複合紙包裝回收產業鏈正從南到北逐漸形成,再生利用廠商藉助先進的循環再生技術,可將廢棄紙包裝充分利用,變成許多生活日用品。
  • 來看看這些城市如何管理可持續性水資源
    城市如何進行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本文將介紹一些成功經驗。 文/佩塔·謝霍夫 德國柏林 由154個汙水泵站、約9600公裡排水管網和約1170公裡高壓管道組成的汙水處理體系,保障了柏林水資源管理的高效運轉。上佳的用水案例在城區中隨處可見,如施普雷河畔的「離岸」混合水存儲站、降水處理過程中的保存式地表過濾以及許多住宅和辦公用房所安裝的灰水循環和雨水利用裝置。作為德國最大的市政企業,柏林水務公司甚至推出「柏林植物」計劃,提倡使用由汙泥製成的可循環廢料。
  • 鄉鎮水廠建設 實現水資源有效利用
    針對臨武縣近年來出現的可利用水資源總量偏少的問題,臨武縣盤點可用水資源,推動建設了一批實現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工程。在水東鎮北部的三十六灣礦區山水林田湖草引水工程二標段,大衝水廠建設項目的施工人員正抓住冬季枯水少雨的黃金時間加緊建設。
  • 【「十三五」循環經濟在身邊】(二):流程循環 協同循環
    按照《中國製造2025》全面推行綠色製造的戰略任務,要加快冶金產業的綠色化改造,強化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積極推進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冶金產業資源利用效率,努力構建具備產品製造、能源轉換、廢物消納和再資源化等功能,具有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新一代冶金流程為特點的發展模式。    到2020年,實現產能總體規模適度、存量優化發展、品種差異化得到體現的冶金產業綠色發展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