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能源資源,是關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切實提高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做好節約工作,十分必要。
我國屬於水資源短缺國家。根據2004年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划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405億立方米,但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18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31%。近年來,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水資源狀況不斷改善,部分乾涸的河流重新煥發生機。不過,局部水資源減少的現象仍然存在,個別地方水資源仍然比較緊缺。2004年的水資源評價結果與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相比較,可以發現我國北方水資源有減少的跡象。近20年來,海河流域年徑流量減少幅度較大,黃河、淮河、遼河流域年徑流量也有所減少。另外,從水環境狀況看,一些地方大量未經處理的或不達標的廢汙水直接或間接排入江河湖泊,造成了水汙染,引起了一些江河湖泊水質的惡化。水質惡化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一些地區的水質型缺水比較嚴重。
部分地區水資源的短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我國水資源的自然條件制約;另一方面從經濟社會發展角度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水資源不足的矛盾有可能會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有限的水資源和嚴峻的環境約束將對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產生不利的影響。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出路,應該依靠自律型的方式在農業、工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大力節水。
節水的核心是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國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仍低於很多經濟發達國家,具體表現為單位取用水量產生的GDP(美元/立方米)相對較低。
我國是一個灌溉農業大國,2002年農業用水量3736億立方米,佔全國總用水量的68%,而農業用水的90%以上用於灌溉。全國2/3的灌溉面積上的灌水方式較為粗放,由於灌溉技術落後,導致灌溉水的利用係數比較低,與發達國家之間有較大差距。據測算,我國如果能夠將灌溉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6—0.7,由此產生的節水效益約為600億—1000億立方米。從這個角度說,農業節水的核心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內容包括水利技術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兩部分,應特別提倡二者的密切結合,推廣節水灌溉制度、節水輪作制度、節水高產農作物品種等,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資源。通過這些措施,有可能將我國每立方米水生產1公斤糧食提高到1.5—1.8公斤。我國農業節水的重點是大中型灌區。在這些灌區,現狀用水總量達2517億立方米,佔全國總供水能力的40%左右,節水潛力很大。大中型灌區又是我國糧、棉、油的主要生產基地,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這些灌區具有較為完善的管理系統,大範圍推廣節水技術具有管理和技術優勢。但一些大中型灌區目前的狀況是,工業、城市擠佔農業用水現象時有發生,灌溉排水基礎設施功能退化,灌溉保證率下降,進而影響到農民的增產增收。所以很多專家認為,解決灌溉節水問題要與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引導,並大幅度提高對農業節水的財政投入。如果條件允許,應該把大中型灌區節水技術改造列為重大戰略工程計劃,全面改進地面灌溉技術,提高灌溉保證率,調整種植結構,推廣節水農藝措施等。總之,建設節水型農業,需要運用法律、經濟、行政和科技措施,積極推進農業節水的機制改革。
近年來,我國工業用水量受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優化的積極影響,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這主要是由於新興產業迅速發展,高耗水傳統工業設備改造初步取得成效。但是,也要看到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仍然偏高,一般工業用水重複率約為60%—65%,比發達國家低10%—15%,節水的空間還很大。在生活用水方面,據專家預測,未來20年人均家庭用水量增長將逐漸變緩並趨於穩定,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壓力更多來自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厲行節水,這關係到未來我們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因此,大力推廣節水設備和器具,推進汙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開發推廣雨洪利用技術等都勢在必行。城市節水的一個重點是降低我國城市供水損失率。數字表明,我國供水損失率是歐洲發達國家的4倍左右。所以採取綜合措施加快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失率,是城市節水的當務之急。
(作者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
(經濟日報 董哲仁)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