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在...

2020-12-25 光明網新聞中心

8月21日,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開幕。長江出版社21日下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了《Evolu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的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

《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由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正式出版,面向全球發行和銷售。

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進著的《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旨在研究長江自然演變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關係,綜合地質、自然地理、生物、環境和水利工程等學科的知識,探討長江水系歷史演變、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江湖綜合治理對流域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提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的戰略思路。該書主要內容包括地學史上的長江水系及水環境形成和演變過程;長江水系及水資源特點;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特點及特有珍稀水生生物現狀;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歷程、現狀和未來趨勢;水資源開發利用對於長江生態系統的影響;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關係等。該書的出版,改變了過去單純從人類利用和從水利單一學科看待長江水利開發問題,而是綜合地圈、水圈和生物圈角度評價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影響,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樹林在致辭中指出,長江流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綜合實力快速提升,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長江出版社秉承源遠流長的長江文化,傳承震鑠古今的長江文明,推出了大批反映長江治理開發保護的學術圖書,打造了自身特色和品牌,《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便是代表。該書出版後,受到國內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獲得諸多獎項,同時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德國斯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以出版學術性出版物而聞名於世。此次在斯普林格出版發行,可以更好地讓世界了解長江,讓長江走向世界。

陳進表示,長江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全面、客觀評價長江生態環境狀況及人類活動對其影響應該從長江的演變歷史開始,而且需要從地質、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和自然倫理學等多學科視角進行分析和評價,了解過去,看清現在,預測未來是他寫作這本書的目的。他指出,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對長江進行治理,對於水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是必然的,人類社會發展史始終伴隨著對河流整治、開發和利用的歷史。當然利用河流及水資源的同時,也會對河流自然演變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人類大規模的河道內和河道外的用水則顯著改變了長江水流的自然屬性,所以,需要重新認識在人類活動幹擾條件下,長江及生態系統演變的未來格局,需要分析和預測這樣的格局能否支撐人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系統。

據悉,《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一書於2011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2012年由長江出版社正式出版,2013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的第四屆「三個一百」科技類原創圖書工程,2015年榮獲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該書在2018年獲得中宣部「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項目」資助,並經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國際評審後錄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張楚漢,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長江出版社社長趙冕出席了此次活動。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晨)

 

[ 責編:李伯璽 ]

相關焦點

  • 《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在京首發
    8月21日,《長江演變與水資源利用》英文版首發式暨長江水資源利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該書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陳進著,探討了長江自然演變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關係、江湖綜合治理對流域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等問題。
  • 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暨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
    第四屆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暨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博覽會在郴州舉行。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線上博覽會正式啟動。紅網時刻11月26日訊(記者 何青 廖晨昊 通訊員 龍群)今天,第四屆亞歐城市水管理研討會暨湖南(郴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博覽會在郴州舉行,期間還召開了湖南(郴州)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專家諮詢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中方協調指導委員會第六次會議。
  •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設計院承擔的重慶市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
    本站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了《重慶市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這標誌著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設計院中標承擔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設計工作前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本年度正式開工創造了條件。
  • 國家黃河水資源保護利用與高質量發展專家組來濱州考察調研
    12月7日至8日,國家黃河水資源保護利用與高質量發展專家組來我市考察調研。市委副書記張月波,副市長賈善銀參加活動。專家組在我市實地查看了西海水庫、小開河渠首、張肖堂沉沙池、張肖堂險工、壩上閘新建工程、徒駭河綜合治理工程、思源湖水庫和潮河幹節水工程,聽取了我市水利局、黃河河務局、科技局、發改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匯報的水資源管理和節約保護情況和工作建議,並就進一步做好黃河水資源保護利用與高質量發展工作進行座談交流。
  • 中國能源報:水資源總量35%的長江調控能力只有15%——我國亟需建設...
    大家都有疑問,為什麼長江有以三峽為中心的中、上遊水庫群,以及雅礱江、金沙江、岷江、涪江、嘉陵江等水庫群,卻依然遭遇嚴峻水災,答案在我國人均水資源調控能力偏弱。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亟需對「水危機」形成共識,儘早啟動、部署事關國家安全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  水資源調控能力偏弱  中國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良,人均水資源量低,且時空分布嚴重不平衡。
  • 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切實提高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做好節約工作,十分必要。我國屬於水資源短缺國家。根據2004年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划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405億立方米,但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18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31%。近年來,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水資源狀況不斷改善,部分乾涸的河流重新煥發生機。
  • 合理調配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加強水土保持重慶這樣守護...
    近兩年來,我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轉變興水治水管水方式,在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的同時,也守護著長江的「一江碧水」。市水利局局長吳盛海介紹,重慶雖然看似水資源豐富,但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全市人均佔有當地水資源量約為1700立方米,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5,世界平均水平的1/5,屬中度缺水地區。特別是渝西地區永川、大足、榮昌、璧山、潼南、銅梁、合川、北碚、九龍坡、沙坪垻及江津(長江以北)等11個區縣,人均水資源量僅為876立方米,遠低於全市水平,屬重度缺水地區。
  • 中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新華網長沙11月24日電(記者譚劍)中國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在日前於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水資源管理工作會上說,中國政府將把建設節水防汙型社會作為水利工作的重心,強化水資源約束和水環境約束,繼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汙染、水生態系統失衡等問題加劇了當前水資源供需矛盾。」胡四一說。
  •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長江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長江委大江大河水文...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長江委大江大河水文監測系統建設工程(一期)2020年度長江口河道勘測中心河道觀測設備建設項目 品目 貨物/專用設備/專用儀器儀表/測繪專用儀器 採購單位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長江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行政區域 上海市
  • 「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重點專項2017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
    聯繫人和聯繫方式如下:  「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重點專項  聯繫人:周斌  聯繫電話:010-58884880  傳真:010-58884889  電子郵件:zhoubin@acca21.org.cn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重點專項2017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清單
  • 南水北調、北美洲的氣候、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分析我國、美國的圖示地區,水資源南北分布不均的氣候原因;(2)分析我國、美國的跨流域調水,單位調水量的耗能大小。(3)為緩解我國黃淮海地區的水資源緊張,還應該採取哪些節水措施?(3)分析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措施。①緩解水資源短缺,可以從開源、節流兩個方面,本題中只問到「節流」;②可以通過提高節水意識、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調整產業結構、適當提高水價等措施,節約用水,緩解水資源的短缺。
  • 鄉鎮水廠建設 實現水資源有效利用
    針對臨武縣近年來出現的可利用水資源總量偏少的問題,臨武縣盤點可用水資源,推動建設了一批實現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工程。在水東鎮北部的三十六灣礦區山水林田湖草引水工程二標段,大衝水廠建設項目的施工人員正抓住冬季枯水少雨的黃金時間加緊建設。
  • 與蘭芝一起注水接力,保護水資源——蘭芝水資源保護三江源公益行
    三江源地區位於青藏高原的腹地,是孕育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是重要的水源地,也因此被譽為"中華水塔"。然而隨著自然資源被不可持續地索取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壓力持續加大,生物種群受到威脅。保護三江源自然生態環境,迫在眉睫。
  • 煙臺開發區90%水資源重複利用
    日前,改進水資源重複利用程序的煙臺氨綸股份有限公司,初步預算每年可節約用水88萬噸,實現了廢水零排放。至此,煙臺開發區已有30多家企業推廣工藝革新、水處理回用等措施,使該區水資源重複利用率超過90%,不僅榮獲「ISO14000國家示範區」榮譽,還在國家級開發區環境指標評價中連續多年位列三甲。
  • 海水淡化 市政汙水回用 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替代常規水資源
    非常規水資源以往又被稱作非傳統水源、非傳統水資源等。我們普遍認為非常規水資源是指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常規)的水資源,主要有再生水、海水、雨水、微鹹水、礦井水等,其特點是經過處理後可以再生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規水資源。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南海、中南半島、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我國海域遼闊,自北向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各相鄰海域的分界線如下所示:①渤海-黃海:遼東半島的老鐵三岬——山東半島的蓬萊角;②黃海-東海:長江口(3)分析水資源短缺的解決措施與建立三沙市的意義。①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可以進行開源、節流,即進行海水淡化、收集雨水(三沙市為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等措施,增加淡水儲量;同時節約用水,減少淡水資源的浪費;②三沙市的建立,可以加強我國對南海島礁及海域的管理,同時促進對南海資源的開發(漁業、石油、天然氣等)。
  • 水資源最多的六個國家, 美國第四, 俄羅斯第二, 我國第幾?
    地球上的水資源,從廣義上來說指的是水圈內水量的總體,包括人類直接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比如江河、湖泊、井水等。水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在世界許多地方,對水的需求已經超過了水資源的負荷程度,同時也有許多地方水資源利用不均衡導致的缺水問題。
  • 城市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我市汙水再生回用工程(中水)建成運營4年來,日供水量已達3萬噸,綠地澆灌取水、環衛道路灑水、公廁用水等城市綠化和清潔用水,全部實現了生態供給,實現了水資源的環保高效利用。
  • 【邊海研究】湄公河水資源利用問題再認識
    美國政府、智庫、民間組織借2020年極端氣候之機,誤導媒體,炒作中國上遊瀾滄江水資源開發導致下遊乾旱,試圖激化瀾滄江—湄公河上下遊國家水資源利用的矛盾,實現自身的地緣戰略目標。本文以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越老柬共享的「三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薩湖和泰國東北部呵叻高原水資源利用為例,探究水資源利用的歷史、現狀和問題,揭示湄公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的實質。
  • 2000中國水資源公報
    「九五」期間水利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中央對水利高度重視,江澤民總書記、李鵬委員長、朱鎔基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水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高到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二是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大大增強,對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緊迫性認識不斷提高,廣大群眾興修水利的積極性空前高漲。